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公共經濟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經濟學(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也被稱為政府經濟學、公共部門經濟學

目錄

公共經濟學的定義

  西方經濟學把所有經濟主體分為兩大類:公共部門私人部門,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屬物,後者是指企業和家庭。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參與國民經濟的運行,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但它們的行為方式和目的卻不一樣。企業和居民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有強烈的利益動機,行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於自己的方式進行。政府卻與此不同,它主要是為了社會目標而存在。當然政府的經濟活動不能完全忽視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慮社會公正和公平。市場由於信息不對稱、公共產品、壟斷、外部性等原因,會出現失靈的現象。如何彌補市場失靈的重擔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彌補市場的失靈與不足。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提供公共服務、維護市場秩序、影響收入分配、優化資源配置、穩定巨集觀經濟等。

  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規律與企業和居民一起參與和影響國民經濟的。公共經濟學就是專門研究政府經濟行為的規律的科學,它是經濟學的分支學科,是論述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共組織的存在意義和行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麼以及應該怎麼做的學科。

公共經濟學的特征

  1、公共經濟學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為的學科。

  政府與市場也同樣存在著失靈的現象,因此就需要對政府的行為進行科學的研究。公共經濟學就要解決此類問題,即政府為什麼要干預經濟生活?什麼時候干預?怎樣干預?政府從事經濟活動的範圍、方式、途徑和效果是什麼?

經濟學分支學科
部門經濟學
比較經濟學
保險學
不確定性經濟學
保險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
城市經濟學
財政學
產權經濟學
畜牧業經濟學
傳媒經濟學
供應鏈物流學
第三方物流學
燈塔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
服務經濟學
非生產領域經濟學
分銷物流學
風險經濟學
法律經濟學
房地產經濟學
非稀缺經濟學
古典經濟學
公共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
規模經濟學
管理經濟學
公司金融學
工程經濟學
規制經濟學
工業經濟學
國土經濟學
國防經濟學
規範經濟學
國際統計學
過剩經濟學
國際金融學
公共管理學
巨集觀經濟學
海洋經濟學
環境經濟學
後勤學
混沌經濟學
護理經濟學
巨集觀信息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
結構經濟學
教育經濟學
經營經濟學
經濟動力學
公共財政學
計劃經濟學
經濟預測學
基本建設經濟學
激進派經濟學
金融學
金融工程學
實驗金融學
金融市場學
經濟控制論
價格經濟學
技術經濟學
交易成本經濟學
建築經濟學
金融經濟學
經濟倫理學
近代統計學
經濟地理學
經濟社會學
家庭經濟學
軍事經濟學
經濟政策學
家政經濟學
科學經濟學
凱恩斯經濟學
空間經濟計量學
快樂經濟學
空間經濟學
開發經濟學
會計公共關係學
理論經濟學
旅游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
勞務經濟學
流通經濟學
林業經濟學
勞權經濟學
馬歇爾經濟學
民生經濟學
民族經濟學
描述統計學
農村經濟學
農業經濟學
能源經濟學
農業生產經濟學
新經濟地理學
品牌生態學
品牌經濟學
品牌學
區域經濟學
窮人經濟學
企業物流學
企業經濟學
契約經濟學
歧視經濟學
氣象經濟學
人口經濟學
人事管理經濟學
生產力經濟學
數量經濟學
世界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
生態經濟學
數理經濟學
實驗經濟學
神經元經濟學
商品運輸學
商業經濟學
社會經濟統計學
生物經濟學
商品學
數理統計學
水利經濟學
商業地理學
投入產出經濟學
推斷統計學
統計學
土地經濟學
圖書館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文化經濟學
衛生經濟學
物流管理學
物流學
物流技術學
物流會計學
物流經濟學
維基經濟學
物資經濟學
污染經濟學
微觀信息經濟學
消費經濟學
心理經濟學
信息經濟學
新制度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
現代物流學
憲政經濟學
行為金融學
現代金融學
心理統計學
新貨幣經濟學
新政治經濟學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
信息系統經濟學
運輸經濟學
演化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
郵電通信經濟學
漁業經濟學
藥物經濟學
語言經濟學
中觀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制度經濟學
電子商務物流學
資源經濟學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
戰爭經濟學
知識產品經濟學
轉軌經濟學
綜觀經濟學
自然資源經濟學
質量經濟學
自然災害經濟學
知識經濟學
[編輯]

  2、公共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的方法來研究政府經濟行為。

  人們研究政府可以從許多角度來進行,比如從社會學的角度,從政治學的角度等。但是,經濟學認為人們是通過理性的利己主義行為、利用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在商品貨幣關係中完成自己的交易行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務性的,政府是服務性的政府。

  3、公共經濟學更加註重對實際問題的研究。

  公共經濟學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價格管制、外部性與政府行為、政府政策與經濟自由度尋租等問題時,採用了大量的方法。這些方法對解決實際問題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比如運用委托—代理理論博弈理論信息理論公共選擇理論、制度經濟學理論等。作為經濟活動主體的政府在實際工作中也迫切需要這樣一些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既完成社會的目標,又能夠提高經濟效益。

公共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西方國家的混合經濟大致顯示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在混合經濟體制下,社會的經濟活動不僅要滿足個人的經濟目標,而且還必須滿足某些公共目標;

  2、在混合經濟體制下,社會的經濟活動不僅取決於個人的經濟決策,而且也取決於以政府為代表的公共經濟決策;

  3、在混合經濟體制下,社會處理經濟問題的方法,是介於自由放任(自由市場)與政府管制(集中計劃)這兩種極端方法之間的“中間方法”;

  4、在混合經濟體制下,政府與私人企業、國家與市場通過職能分工而建立起經濟的合作關係; 根據混合經濟體制以上這些特點,我們可以給它下一個這樣的定義:混合經濟是當代國家以社會目標補足私人目標,以政府經濟政策補足個人經濟決策,以政府調節補足市場調節的一種經濟體制。在這種體制下,國家與市場、政府與企業和個人通過職能分工與合作以實現國家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作為公共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政府與非政府部門主要有以下兩個基本的區別。首先是向誰負責?是向選民負責,還是向投資者負責?一般說來,在民主政治體制下,政府的干涉行為主要是向選民負責,而非政府部門(企業)的行為則主要是向投資者負責。其次是有關強制權的問題。政府部門的行為對於其行為接受者來說通常具有強制性,而非政府部門的行為對於其行為接受者來說則不具有強制性。

  在區分了政府部門與非政府部門之後,我們還有必要進—步對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加以區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區別首先是行政等級上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區別還表現在它們所承擔的不同職能。從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雖然都是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且有著許多一致的目標和行為,但兩者間的區分還是十分明顯的,即它們在國家行政系統中處於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許可權和管轄範圍,並執行不同的職能。

  與私人部門一樣,政府部門(公共部門)的存在也會產生一系列相似的經濟問題,它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生產什麼?這個問題首先涉及到公共產品生產與私人產品生產的均衡問題,其次也涉及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共產品的均衡問題。

  2、如何生產?公共產品是由政府來組織生產還是由私人企業去生產。許多人認為由政府來組織生產公共產品,可以減少大公司對消費者的剝削。

  3、為誰生產?這其實是一個有關公共產出的利益分配問題。政府關於稅收福利計劃的決策將直接影響人們的收入分配。同樣,政府決定生產什麼樣的公共產品也就同時決定了哪些個人與利益集團可以從中獲益。

  公共經濟學表明該學科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與傳統的財政學相比較,公共經濟學增加了兩大領域的內容。一是該學科增加了政府決策的內容,二是增加了公共部門支出的經濟分析。在學科體繫上,傳統財政學無法把市場機制和非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統一到帕累托狀態,而在公共經濟學中則建立了兩者一致的理論模型。

公共經濟學的發展

財政學是公共經濟學的起點

  1、重商主義的公共財政思想。

  重商主義是在歐洲原始積累時期代表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一種經濟學說和政策體系。它於15世紀初萌芽,到17世紀達到極盛時期。重商主義考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從流通領域的角度出發,認為國家的強大必須以經濟為基礎,必須以擁有金銀貨幣的數量來衡量其財富的多少。國家經濟政策和活動的一切目的是獲取貨幣,主張實行包括稅收政策在內的干預經濟的政策,鼓勵出口、限制進口,以換回更多的金銀,積累貨幣財富。

  2、重農學派的財政思想。

  重農學派的創始人為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弗朗斯瓦·魁奈,該學派18世紀形成於法國,它主要是反對重商主義和封建特權,其內容有提倡、重視和發展農業,反對國家干預經濟,提倡在經濟上實行自由放任。重農學派把理論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向農業生產領域,認為農業是物質財富的真正源泉,只有農業才能創造“純產品”,因此,必鬚髮展農業,才能使財源茂盛,增加財政收入。從這一角度出發,重農學派在財政方面主張實行“單一的土地稅”,並由占有“純產品”的地主承擔全部稅負,取消其他課稅。同時反對行會限制和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倡減輕人頭稅負擔,反對包稅制的征收制度。魁奈在1758年發表的名著《經濟表》中著重闡述了社會總產品的交換和流通,對財政和社會再生產的聯繫進行了最初的考察,提出了他的“純產品”學說和“單一土地稅”的稅收主張。另外,魁奈還認為國家應該把政策重點放在經濟的繁榮上。杜爾哥發展了重農學派的經濟理論,他把社會階級劃分為生產階級、土地所有者階級和不生產階級,併進一步劃分出雇用工人和資本家。他認為利潤、利息、地租都是農業“純產品”的一部分。主張實行平等納稅,取消徭役制度和苛捐雜稅。在對外貿易方面,提倡自由貿易,實行平等關稅。同時他還認為除土地所得稅之外的稅,包括對佃農征收的稅,對企業利潤和銷售商品征收的稅,都是來源於農業純產品,都是由土地所有者負擔,因而是間接稅,都應廢除。

  3、古典學派的公共財政思想

  古典經濟學派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一種經濟理論和體系,產生於17世紀中葉,完成於19 世紀初。英國的威廉·配第1662年發表的《賦稅論》是古典經濟學產生的標誌,亞當·斯密1776年發表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主要的理論代表,大衛·李嘉圖發表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古典經濟學的終結。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阿吉爾貝爾魁奈杜爾哥西斯蒙第。配第是英國從重商主義向古典政治經濟學過渡的代表人物,其在財政理論方面的代表著作為《賦稅論》,這部著作主張財政支出國家職能劃分為軍事、行政司法、宗教、教育、社會事業和公共土木工程等項目,並認為國家支出應以提高生產率、振興產業為目標,削減非生產性支出,增加生產性支出。賦稅是將一部分人民財產轉移給政府,人民所納賦稅應以其在公共秩序中所享受的權益而定。他提出了“公平”、“簡便”、“節省”的徵稅標準。在稅收制度上,他主張以地租為主要稅源,以單一國內消費稅取代其他稅種,並傾向於實行比例稅制。

  亞當·斯密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傑出代表,他在1776年出版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創立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和財政學體系,被譽為“政治經濟學之父”、“財政學之父”。《國富論》1776年在倫敦出版。《國富論》產生於英國由工場手工業向大機器工業過渡的時期,反映了產業資本同封建殘餘作鬥爭、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要求。作者以資產階級人性論為出發點,以國民財富為研究對象,使用了雙重的研究方法,即一方面探索各個經濟範疇的內在聯繫,另一方面僅僅描繪經濟現象的錶面聯繫。貫徹全書的一個基本指導思想是主張自由放任,即主張在自由競爭中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

  大衛·李嘉圖繼承和發展了威廉·配第亞當·斯密的財政思想。大衛·李嘉圖(1772-1823),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主要經濟學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李嘉圖早期是交易所的證券經紀人,後受亞當·斯密的書的影響,激發了他對經濟學研究的興趣,其研究的領域主要包括貨幣和價格,對稅收問題也有一定的研究。李嘉圖認為:

  (1)賦稅的來源。李嘉圖堅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的原理,認為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據此,李嘉圖認為稅收來自勞動產品的價值,賦稅是一個國家的土地和勞動的產品中由政府支配的部分,它最後總是由該國的資本中或是由該國的收入中支付的。李嘉圖將稅收歸納為來源於資本和收入兩個方面,如果稅收的征收使得人們增加生產或減少消費,那麼稅收來源於收入;如果人們沒有增加生產或減少消費,則稅收是來源於資本。李嘉圖認為,稅收不論來自收入還是來自資本,都是對積累的減少。

  (2)稅收原則。李嘉圖的稅收原則思想主要體現在稅收公平和稅收對生產的影響方面,他並沒有像亞當·斯密那樣比較系統和全面地對稅收原則進行分析。李嘉圖認為社會一切收入都應徵稅,人們應按自己的財力來負擔稅收;政府稅收只要負擔合理,至於落在哪項收入上面是無關緊要的,只要賦稅不是不平均地壓在從事積累和節約的階級身上,它究竟是課加在利潤上面、課加在農產品上面、還是課加在工業品上面,並沒有多大關係。為了公平地征收稅收,應該建立以工資稅利潤稅和農產品稅組成的稅收制度。另外,李嘉圖認為政府財政支出是非生產性的;政府稅收是用於政府支出,因而也具非生產性;稅收具有妨礙生產和耕種的通病,給生產帶來負擔。

  (3)關於地租稅。李嘉圖認為地租稅隻影響地租,地主負擔了全部稅收,地租稅不能轉嫁給任何消費階級。但李嘉圖認為有些時候地租稅也會使農產品的價格提高,消費者也會承擔稅負。

  (4)關於利潤稅。李嘉圖認為對資本利潤徵稅會導致所生產的商品漲價。對資本家來說,如果徵稅後稅收負擔不隨商品價格上漲而轉嫁,生產產品的資本家就不能獲得平均利潤。通過進一步分析,李嘉圖認為對資本利潤課稅而一切商品都按稅額成比例地漲價,就會影響股票持有人。

  (5)關於工資稅。對工資徵稅會使得工資上漲,因而導致資本利潤率的降低。李嘉圖指出,對必需品徵稅和對工資徵稅的結果不一樣,必需品徵稅必然使必需品價格上漲,而工資稅則不然;必需品徵稅部分是利潤稅,部分是對富有的消費者徵稅,工資稅則全部是利潤稅。工資稅的影響是使工資增加,增加的數額至少與稅額相等。

  (6)關於農產品稅。李嘉圖認為,任何加在農業經營者身上的稅收,無論採取土地稅的形式、什一稅的形式還是產品稅的形式,都將增加生產成本,因而會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對農產品的徵稅,不會是由地主負擔,因為不能從地租中扣除稅款;也不是由農場主的利潤負擔,因為沒有任何理由在其他行業獲得較高利潤的情況下要求農場主從事這種利潤較低的行業。

公共經濟學的興起和發展

  公共經濟學理論以凱恩斯1936年發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為始點,按發展順序劃分,主要有凱恩斯學派供給學派公共選擇學派等。

  1、 凱恩斯主義的財政理論。

  凱恩斯經濟理論的核心是有效總需求理論,它們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及“貨幣的流動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

  2、供應學派的財政理論。

  20世紀70年代以來,市場經濟國家出現了經濟“滯脹”的局面,凱恩斯學派需求管理政策受到嚴重挑戰。由於凱恩斯學派的需求管理政策忽視勞動、儲蓄、投資、生產等供應的因素,從而導致經濟增長率的降低。以供應學派為代表的的經濟理論應運而生,他們認為要醫治“滯脹”的經濟頑症,就要重新肯定薩伊定律,重視供給管理政策,降低稅率以刺激經濟增長,減少國家干預經濟,提高私人經濟的效率。表現在稅收上,就要強調稅收的中性原則,即徵稅結果不要影響納稅人在生產、投資、消費等方面的行為。供應學派反對赤字財政政策,主張實行緊縮性的財政政策,恢復預算平衡。在具體政策措施上,主張減稅政策,以鼓勵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刺激投資,增加供應。他們提出了“拉弗曲線”,以此來描述稅收和生產之間的關係。

  3、貨幣學派的財政觀點。

  貨幣學派以米爾頓·弗里德曼為代表,興起於本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們反對凱恩斯的理論及政策主張,主張實行單一的貨幣政策以調節經濟。貨幣學派認為推行凱恩斯擴大財政支出政策造成貨幣供應的增加,導致持續的通貨膨脹。因此,他們反對赤字財政政策,主張實行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控制通貨膨脹。在稅收方面,貨幣學派提出了全面降低個人所得稅基本稅率,減徵投資收入稅、土地開發稅和公司利潤稅,實行“負所得稅”的設想。

  4、其他觀點。除了上述一些主要流派的財政思想和觀點外,在當代西方公共財政學理論中、引人註目的還有理查德·馬斯格雷夫(Richard Abel Musgrave)的財政學說和公共選擇學派的財政學說。

  馬斯格雷夫,在《財政理論和實踐》一書中提出稅收六原則:

  • (1)稅負分佈應該是公平的,應使每個人都支付合理的份額。
  • (2)稅收的選擇應儘量不幹預有效的市場決策,也就是說要使稅收的“額外負擔”極小化。
  • (3)如果稅收政策被用於實現刺激投資等其他目標,必須使之對稅制公平性的干擾達到最小。
  • (4)稅收結構應有助於以經濟穩定增長為目標的財政政策的實現。
  • (5)稅收制度應明晰而無行政爭議,並且要便於納稅人理解。
  • (6)稅收的管理和征收費用應在考慮其他目標的基礎上儘量降低。

  總之,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要求人們從更廣泛的範圍,更深的層次上研究政府的經濟活動。研究方法的進步,更推動了財政學基礎上的公共經濟學的誕生。為了沿襲歷史上財政學的發展,人們往往把財政學叫做舊公共經濟學,而把擴大了的財政學叫做公共經濟學。

公共經濟學的地位

公共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是以單個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決定。如單個消費者、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單個產品市場的經濟行為等經濟現象。微觀經濟學認為它所要研究解決的是生產什麼,如何生產,為誰生產這三大經濟問題。

  公共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聯繫十分密切,微觀經濟學研究價格機制生產者行為消費者行為,而公共經濟學把政府看成一個經濟活動主體,該主體為實現其經濟利益最大化而生產和消費。因此,微觀經濟學的優化資源配置的研究目的同樣適用於公共經濟學。例如,公共經濟學把稅收看成是政府的成本與價格,通過財政收支的研究來弄清納稅人的每一筆稅金是否實現了最大化,政府的每一筆開支是否實現了最大化。

  此外,公共經濟學廣泛運用了微觀經濟學的經濟分析工具,如個量分析量-本-利分析均衡分析邊際效用理論供求理論等。

公共經濟學與巨集觀經濟學

  巨集觀經濟學是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巨集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微觀經濟學而言,它們兩者共同組成當代西方經濟學理論。巨集觀經濟學的中心論題是對國民收入這個經濟總量作分析,研究國民經濟總量和一般價格水平決定等經濟問題。巨集觀經濟學主要研究一個國家的資源是否被充分利用,貨幣和儲蓄的購買力是否變動,生產物品的能力是否增長,這三大經濟問題。

  政府的職能與巨集觀經濟學有著更加密切的聯繫。經濟發展是一個從非均衡到均衡的過渡,在過渡的進程中實現質和量的提高。市場機制微觀經濟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價格調節著生產和消費。特別是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價格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但完全競爭市場的前提條件是苛刻的,市場機制在微觀經濟領域有效,在巨集觀經濟領域可能會失靈。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價格調節的作用相對有限,政府調節的作用就十分必要。客觀上要求存在一個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干預、代表全民意志活動的集體,這個集體就是國家和政府。

公共經濟學與福利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welfare Economics)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在20世紀早期形成於英國,後來在美國、法國和北歐國家得到廣泛傳播和發展。福利分為個人福利社會福利。個人福利是指一個人獲得的滿足,它可以看作是“幸福”或“快樂”的同義語,這種滿足既包括個人物質生活需要的滿足,也包括個人精神生活需要的滿足。社會福利是指一個社會全體成員的個人福利的總和或個人福利的集合。在社會福利中,能夠直接或間接用貨幣來衡量的那部分社會福利,叫做經濟福利。經濟福利就是福利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福利經濟學中的帕累托最優原則已經成為公共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所謂帕累托最優是指如果任何一種改變現狀的資源配置方式或措施都會至少使其中一方遭到損失,那麼原來的方式就是帕累托最優。福利經濟學以帕累托最優原則揭示了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問題,而這對於公共經濟學也十分重要。為了實現社會財富的增長和福利的增加,人們必須要打破過去的平衡而尋求新的平衡,帕累托最優原則是公共經濟學的基本原則之一。

公共經濟學與政治學和倫理學

  政治學就是研究政治的科學,政治學的定義是與政治的定義聯繫在—起的。政治本質上是人們在一定經濟基礎上,圍繞著特定利益,藉助於社會公共權力來規定和實現特定權利的一種社會關係。因此,政治學就是研究這種特定的社會關係即政治關係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

  首先,政治學以政治關係作為研究對象。在實際政治生活中,政治關係具有多種外延形態,如政治行為是政治關係的行為形態、政治體系是政治關係的組織和制度形態,政治文化是政治關係的心理和精神形態,這些形態也都是政治學研究的對象。其次,政治學以探求政治關係的發展規律作為自己的目標和任務。因此,政治學既要求對於政治現象的描述和對於政治表徵的把握,更要求深入研究政治關係的本質聯繫及其發展運動。第三,政治學是一門科學,它要求人們以客觀政治關係為研究對象,以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從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學成果和結論必定對於人們認識政治現象、掌握政治規律起著巨大的指導作用。

  所謂倫理學,就是關於道德的科學。倫理是一種認知對錯的信念,是一種大眾認知的規範。倫,“猶分也”,引申為人與人的關係之意,理,“猶類也”,引申為道理和規則之意。 “倫理”便是處理人們相互關係所應遵循的道理和規則。政府作為一個經濟組織,其決策首先考慮到政治影響,政治因素對政府經濟行為有重要的影響力。公共經濟學與政治學、倫理學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政府的許多經濟行為是藉助政治學的框架來完成的,而隨著經濟學的發展,公共經濟學的思想及研究方法越來越多的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布坎南為代表的公共選擇學派,強調政府干預經濟的新古典綜合派的觀點,都說明經濟學與政治學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在選擇行為過程中,必然涉及到倫理標準和社會意識形態的問題,使公共經濟學與倫理學、社會學等有了內在的聯繫。

公共經濟學與法學

  法以確立人們之間權利、義務的辦法來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在階級社會裡,就階級統治的角度來說,人們之間的關係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統治階級內部的各種關係,如國家機構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國家與統治者個人或集團之間的關係,統治者個人或集團之間的相互關係等;另一類是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各種關係,這些關係的具體內容是極其廣泛的,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倫理等方面。法學為公共經濟學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法理基礎。在公共經濟學中,規範地判斷政府的經濟行為具有相當的難度,即政府應該做什麼,不應該作什麼,哪些是政府經濟行為,哪些不是政府經濟行為。法學可以提供解決此類問題的思路,實證主義法學把國家等同於法律規範,不承認存在一個可以瞭解的、人格化的國家。而且許多政府行為必須通過法律規範來實施,如反壟斷法。美國1890年就通過了反托拉斯法——謝爾曼法

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的內在區別

  公共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經濟學分支,就其由來最為普遍的一種說法是公共經濟學是在財政學,尤其是西方公共財政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區別不大,內容相近,從而在本質上將其歸為一類。但筆者認為雖然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有著很大的淵源,但歸其根本二者之間還是有著內在區別的。筆者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二者存在著一些顯著的區別。

  首先,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在研究的出發點和側重點不同,公共經濟學是研究公共活動的一門經濟學,其出發點是社會居民的公共需要,公共經濟學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公共經濟活動,尤其是公共產品如何提供的經濟規律,以更好的滿足社會的公共需求。而公共財政學是研究為實現政府職能而實施的政府收支活動,其出發點是政府職能的實現需要,儘管在此其強調了政府的公共職能是要滿足社會公共需要,但其立足點還是政府。可以說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二者研究出發點分別是社會公眾的視角與政府的視角。

  其次,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在研究內容上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公共經濟學在原有公共財政學的基礎上,有了更為廣泛的研究內容,還包容了除政府部門以外的其他公共部門的經濟活動,如各種非盈利性組織、公共企業、民間社會團體、國際組織等。此外除了財政的收支行為以外,也還將其它的公共經濟行為作為了其研究對象,如公共規制社會保障、公共選擇等內容。可見公共經濟學研究領域要比公共財政寬泛許多。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兩門學科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公共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中包含了大量的經濟分析方法,重視數理分析和計量研究,並且吸收了眾多新興理論和研究方法,一般均衡理論、動態經濟分析、博弈論、行為經濟學實驗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等都在公共經濟學研究中得到了廣泛運用。而公共財政學的研究則主要靠文字描述為主,而缺少相應的數理分析和計量研究的狀況。在研究方法上,與公共財政學相比較而言,公共經濟學更為接近於現階段主流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在學科的性質和定位上也有內在的區別。公共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門分支,一般而言屬於應用經濟學,研究了許多現實問題,但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因此嚴格講是一門介於理論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之間的一門學科。而公共財政學是一門部門經濟學,其研究方法與主流的經濟學分析方法有很大的差別,在很大程度上自成體系,是一門典型的應用部門經濟學科。

  最後,在研究的視角上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公共財政學一般是用巨集觀的視角去看待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是巨集觀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內容也多屬於巨集觀領域。而公共經濟學在發展的趨勢上看更側重於微觀的視角,註重從個體行為來觀察公共產品的提供問題,從研究方法上看是屬於微觀經濟學的分支,福利經濟學是其分析研究的理論基礎。

  從以上五個方面可以看出,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在本質上存在的許多的不同之處,也只有重視和正確的對其進行區分,才能更好的、更深入的研究公共經濟問題。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5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公共經濟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4.89.75.* 在 2008年7月24日 22:44 發表

真感謝``免費看了些好東西

回複評論
123.150.182.* 在 2010年4月11日 20:07 發表

不錯

回複評論
58.41.199.* 在 2010年4月25日 18:45 發表

很受啟發,謝謝!!

回複評論
218.56.38.* 在 2011年3月4日 19:00 發表

很好

回複評論
122.123.130.* 在 2012年3月23日 13:58 發表

贊成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