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8个条目

《國富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国富论)
經濟學名著
《不完全競爭經濟學》
《財富的分配》
《純粹政治經濟學綱要》
《福利經濟學》
《豐裕社會》
《國富論》
《國民經濟學原理》
《經濟表》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經濟發展理論》
《經濟學原理》 (馬歇爾)
《經濟學》 (薩繆爾森)
《價值與資本》
《經濟成長的階段》
《經濟學》 (斯蒂格利茨)
《經濟學原理》 (曼昆)
《利息與價格》
《人口原理》
《人力資本投資》
《通往奴役之路》
《有閑階級論》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政治經濟學概論》
《資本論》
《資本與利息》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政治經濟學新原理》
《政治經濟學原理》
《政治經濟學理論》
《資本主義與自由》
[編輯]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放大
《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
《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西方經濟學的“聖經”,這本專著的第一個中文譯本是翻譯家嚴複的《原富》
  • 作者:亞當·斯密(Adam Smith):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
  • 首次出版:1776年
  • 全書名:《國家康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 被譽為:
    • 西方經濟學的"聖經"
    • 經濟學的百科全書
    • 影響世界歷史的十大著作本書之一
    • 影響人類文化的100本書之一
    • 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經典譯作
    • 對人類發展進程產生過深遠影響的書籍
    • 1986年法國《讀書》雜誌推薦的理想藏書

《國富論》的首次出版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國富論》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

目錄

《國富論》內容提要

  亞當·斯密於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1773年時認為《國富論》已基本完成,但亞當·斯密多花三年時間潤飾此書,初版於1776年3月,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的那一年。

  《國富論》共分五捲。它從國富的源泉――勞動,說到增進勞動生產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換,論及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再探究商品的價格,以及價格構成的成分――工資、地租和利潤。

  • 第1捲,共11章,主要內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勞動力生產能力的原因,分析國民財富分配的原則;
  • 第2捲,共5章,主要內容是討論資本的性質、積累方式,分析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取決於工作的性質;
  • 第3捲,共4章,主要內容是介紹造成當時比較普遍的重視城市工商業,輕視農業的政策的原因;
  • 第4捲,共9章,主要內容是列舉和分析不同國家在不同階段的各種經濟理論;
  • 第5捲,共3章,主要內容是分析國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為全民還是只為少數人服務,如果為全民服務有多少種開支項目,各有什麼優缺點;為什麼當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國債,這些赤字和國債對真實財富的影響等。

  書中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做了系統的描述,被譽為"第一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著作"。

  此書出版後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影響所及除了英國本地,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為之瘋狂。

  《國富論》的首次出版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方面,《國富論》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

  18世紀結束以前,《國富論》就已出了九個英文版本。人們以"一鳴驚人"來形容《國富論》的出版,並一致公認亞當·斯密是一門新學科--政治經濟學的創始者。亞當·斯密因此而聲名顯赫,被譽為"知識淵博的蘇格蘭才子"。據說當時英國政府的許多要人都以當"斯密的弟子"為榮。國會進行辯論或討論法律草案時,議員們常常徵引《國富論》的文句,而且一經引證,反對者大多不再反駁。《國富論》發表之後,被譯為多國文字,傳到國外,一些國家制定政策時都將《國富論》的基本觀點作為依據。這本書不僅流傳於學術界和政界,而且一度成為不少國家社交場合的熱門話題。

  《國富論》一書技巧高超,文筆清晰,擁有廣泛的讀者。亞當斯密反對政府干涉商業和商業事務、贊成低關稅和自由貿易的觀點在整個十九世紀對政府政策都有決定性的影響。事實上他對這些政策的影響今天人們仍能感覺出來。

  該書的偉大成就之一是摒棄了許多過去的錯誤概念。亞當斯密駁斥了舊的重商學說。這種學說片面強調國家貯備大量金幣的重要性。他否決了重農主義者的土地是價值的主要來源的觀點,提出了勞動的基本重要性。亞當斯密(分工理論)重點強調勞動分工會引起生產的大量增長,抨擊了阻礙工業發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斷的政治限制。

  《國富論》的中心思想是看起來似乎雜亂無章的自由市場實際上是個自行調整機制,自動傾向於生產社會最迫切需要的貨品種類的數量。例如,如果某種需要的產品供應短缺,其價格自然上升,價格上升會使生產商獲得較高的利潤,由於利潤高,其他生產商也想要生產這種產品。生產增加的結果會緩和原來的供應短缺,而且隨著各個生產商之間的競爭,供應增長會使商品的價格降到“自然價格”即其生產成本。誰都不是有目的地通過消除短缺來幫助社會,但是問題卻解決了。用亞當斯密的話來說,每個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隻無形的手牽著去實現一種他根本無意要實現的目的,……他們促進社會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們真正想要實現的還要好。”(《國富論》,第四捲第二章)

  斯密在《國富論》中要回答的最後問題是,感情與"公平的旁觀者"之間的內在鬥爭,在社會的長期演進中究竟是怎樣在歷史本身的大舞臺上發生作用的。這個問題的答案見第五編,他列舉了社會發展的四個主要組織階段,除非由資源的匱乏、戰爭或政府的壞政策予以阻止,否則這些階段是會連續進行的。這四個階段是:獵人的最初"野蠻"階段,原始農業的第二階段,封建或莊園"耕作"的第三階段,商業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階段。每一階段伴有與它的需要相適應的制度。例如,在獵人階段中"沒有任何財產……因此,也就沒有任何確立的行政長官或正規的司法行政"。隨著牛羊群的出現,產生了比較複雜的社會組織形式,不僅包括"可怕的"軍隊,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壘。斯密思想的核心是:這種制度是保護特權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為之辯護。他說,"文官政府是為了財產的安全而設立的,實際上是為保護富人反對窮人而設立的,即為了保護有些財產的人反對根本沒有財產的人而設立的。"最後,斯密將演進描述為從封建主義走向一個需要有新制度的社會階段,這種新制度是由市場確定的而不是由同業公會確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這在後來稱為放任自由的資本主義,斯密稱之為完全自由的制度。這種物質生產基礎的連續改變,將帶來的上層建築的必然改變,這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可是也有一個重大的差別: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最後動力是階級鬥爭,而在斯密的哲學史中,主要的推動機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驅使,由理智所指導。

  在《國富論》中,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預見到了馬爾薩斯人口過剩的觀點。

國富論摘錄

  第一章 論分工

  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其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業專而日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須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的發明,使一個人能夠做許多人的工作。

  第二章 論分工的原由

  引出上述許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類智慧的結果,儘管人類智慧預見到分工會產生普遍富裕並想利用它來實現普遍富裕。它是不以這廣大效用為目標的一種人類傾向所緩慢而逐漸造成的結果,這種傾向就是互通有無,物物交換,互相交易。……這種傾向,為人類所共有,亦為人類所特有,在其他各種動物中是找不到的。

  第三章 論分工受市場範圍的限制

  分工起因於交換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總要受交換能力大小的限制,換言之,要受市場廣狹的限制。市場要是過小,那就不能鼓勵人們終生專務一業。因為在這種狀態下,他們不能用自己消費不了的自己勞動生產物的剩餘部分,隨意換得自己需要的別人勞動生產物的剩餘部分。

  第四章 論貨幣的起源及其效用

  價值一詞有二個不同的意義。它有時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時又表示由於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對他種貨物的購買力。前者可叫做使用價值,後者可叫做交換價值。使用價值很大的東西,往往具有極小的交換價值,甚或沒有;反之,交換價值很大的東西,往往具有極小的使用價值,甚或沒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們不能以水購買任何物品,也不會拿任何物品與水交換。反之,金鋼鑽雖幾乎無使用價值可言,但須有大量其他貨物才能與之交換。

  第五章 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或其勞動價格與貨幣價格

  各人所需要的物品,僅有極小部分仰給於自己勞動,最大部分卻須仰給於他人勞動。所以,他是貧是富,要看他能夠支配多少勞動,換言之,要看他能夠購買多少勞動。一個人占有某貨物,但不願自己消費,而願用以交換他物,對他說來,這貨物的價值,等於使他能購買或能支配的勞動量。因此,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

  ……在物物交換已經停止,貨幣已成為商業上一般媒介的時候,商品就多與貨幣交換,少與別種商品交換。……[然而]象一切其他商品一樣,金銀的價值時有變動,時有高低,其購買也時有難易。

  ……本身數量會不斷變動的尺度,如人足一步、人手一握或兩臂合抱,決不是測定他物數量的正確尺度;同樣,自身價值會不斷變動的商品,也決不是計量他種商品價值的準確尺度。

  但是,勞動卻當別論。等量勞動,無論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地方,對於勞動者都可以說有同等的價值。如果勞動者都具有一般的精力和熟練與技巧程度,那末在勞動時,就必然犧牲等量的安樂、自由與幸福。

  所以,只有本身價值絕不變動的勞動,才是隨時隨地可用以估量和比較各種商品價值的最後和真實標準。勞動是商品的真實價格,貨幣只是商品的名義價格。……只有用勞動作標準,才能在一切時代和一切地方比較各種商品的價值。就一世紀一世紀來說,我們不能用一種物品所能換得的銀量來估定這物品的真實價值;就一年一年來說,我們不能用一種物品所能換得的穀物量來估定這物品的真實價值。但無論就一世紀一世紀來說,或就一年一年來說,我們都可極其準確地用一種物品所能換得的勞動量,來估定這物品的真實價值。就一世紀一世紀來說,穀物比銀更適合於作為尺度,因為在這場合,等量穀物比等量白銀更有支配等量勞動的可能。反之,就一年一年來說,以為尺度又勝於穀物,因為在這場合,等量的銀比等量穀物更有支配等量勞動的可能。

  按照主觀價值論,任何價值都是相對的。正如力學中選擇參照系一樣,我們也可以選擇任意一種商品作為價值標準,而無需考慮它本身的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斯密的前提[就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勞動並非不變,甚至也不是均質的。一個人的勞動不同於另一個人的勞動,現在的一個小時,也不同於昨天的一個小時,既然是主觀的,實際上就是無法比較的。

  不過,既然標準可以任意設定,我們仍然可以以勞動為價值標準。我的批評是,這除了引起混亂外,不具有任何理論上的優勢。

  例如,按照勞動價值論,二十世紀一個10萬人的國家,和公元前二十世紀一個10萬人的國家,如果勞動人口和勞動時間都相等,創造出的價值和人民的福利水平也相等了。這是不能接受的。我們必須直截了當地排除進行這種比較的可能性。(除非兩個時代的商品種類相同。)既然無法比較(基數的比較),也就沒有必要刻意尋找一個“不變的”標準。

  第六章 論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

  一切賦稅,一切以賦稅為來源的收入,一切俸金、恩恤金和各種年金,歸根到底都是來自這三個根本的收入源泉,都直接間接以勞動工資、資本利潤或土地地租支出。

  第七章 論商品的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

  在每一個社會及其鄰近地區,各種用途的勞動的工資以及各種用途的資本的利潤,都有一種普通率或平均率……這些普通率或平均率,可稱為那地方那時候通行的工資自然率、利潤自然率或地祖自然率。一種商品價格,如果不多不少恰恰等於生產、製造這商品乃至運送這商品到市場所使用的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資和利潤,這商品就可以說是按它的自然價格的價格出售的。 ……   這樣,自然價格可只說是中心價格,一切商品價格都不斷受其吸引。各種意外的事件,固然有時會把商品價格抬高到這中心價格之上,有時會把商品價格強抑到這中心價格以下。可是,儘管有各種障礙使得商品價格不能固定在這恆固的中心,但商品價格時時刻刻都向著這個中心。

外部鏈接

国富论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9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3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富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58.212.74.* 在 2007年12月30日 17:52 發表

非常好!

回複評論
李永辉 (討論 | 貢獻) 在 2008年7月7日 10:09 發表

確實經典,一直都想認真研讀一遍!

回複評論
220.192.4.* 在 2008年7月20日 19:06 發表

俺們格大的鎮校之寶

回複評論
125.69.4.* 在 2008年9月14日 23:25 發表

好書,我不會使作者遺憾的

回複評論
58.60.4.* 在 2009年3月6日 01:34 發表

生活在那個年代,能對社會認識的如此清晰,真的是一個擁有超級智慧的人。難道他的腦容量比我們今天的人要大?

回複評論
持立独行猪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3月14日 13:24 發表

1776年,,,,,太牛了,1776我們的學者在做什麼? 有學者不?

回複評論
24.80.100.* 在 2009年3月16日 04:32 發表

看不見的手,永遠在操縱著世界的市場。

回複評論
125.112.232.* 在 2009年5月4日 20:51 發表

很深刻~! 很值得我們去讀

回複評論
222.248.131.* 在 2009年11月1日 17:41 發表

持立独行猪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3月14日 13:24 發表

1776年,,,,,太牛了,1776我們的學者在做什麼? 有學者不?

以前的人有時間就做研究、思考問題,我們現代人有時間就在上網、看電視、看電影、泡吧、唱K、泡妞。

回複評論
曾伟丹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1月16日 12:21 發表

真正讓您瞭解世界經濟學!

回複評論
219.136.15.* 在 2010年3月23日 22:53 發表

雖然今天是第一次看到這本書,但已經深深吸引了我。

回複評論
Ctrlglobe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14日 17:57 發表

亞當斯密一生與母親相依為命,終身未娶。

唉,可惜了,偉大的智慧沒有遺傳

回複評論
Ctrlglobe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14日 17:59 發表

持立独行猪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3月14日 13:24 發表

1776年,,,,,太牛了,1776我們的學者在做什麼? 有學者不?

1776我們的學者都在幫皇帝算命,研究占星、煉丹、長生不老之術

回複評論
218.85.159.* 在 2010年10月12日 16:26 發表

經典呢。 還有,占星等等有什麼不好麽?裡面的智慧超乎現代的想象,只是我們不會用而已~ 最高級的智慧,都從這裡面來的,關鍵在於“用”的問題。 體制形式,哎~ 罷了,反正我們也發明不出更為先進的形式,

回複評論
Wangshukai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0月21日 14:09 發表

希望一看。 謝謝

回複評論
125.126.155.* 在 2010年11月3日 09:17 發表

學習了

回複評論
183.14.23.* 在 2010年12月24日 08:08 發表

我是搞建築的!

回複評論
116.20.113.* 在 2011年2月14日 22:27 發表

無聊時看一下經濟學挺不錯的。

回複評論
118.183.65.* 在 2011年5月16日 20:44 發表

我們的學者不是忙者研究長生不老之術,就是忙者泡妞,真有意思,只想乾的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事,只想的是自己怎麼滿足自己的私欲。中國人真是名符其實的動物。

回複評論
1.198.10.* 在 2011年9月1日 15:20 發表

這本書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回複評論
刘栋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1月5日 11:01 發表

很不錯,正在籌幣下載。

回複評論
112.91.209.* 在 2011年12月31日 14:13 發表

你這個西方是整個西方世界。。。拿中國和整個西方作比較。。還不牛逼。。。再說人家也是回擊別人的評論。、、。。怎麼會是他先攻擊呢,。。。。

回複評論
高飞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月17日 03:39 發表

很好的書籍!

回複評論
陈双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2月11日 20:50 發表

很不錯~~~資本經濟基礎

回複評論
111.164.198.* 在 2013年8月28日 09:37 發表

1、現在中國的畸形和泡沫是怎麼形成的?亞當斯密反對政府干涉商業和商業事務、贊成低關稅和自由貿易的觀點在整個十九世紀對政府政策都有決定性的影響。事實上他對這些政策的影響今天人們仍能感覺出來。2、利益集團和官僚壟斷階級是怎樣形成的?"文官政府是為了財產的安全而設立的,實際上是為保護富人反對窮人而設立的,即為了保護有些財產的人反對根本沒有財產的人而設立的。“ 不僅包括"可怕的軍隊,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壘。”斯密思想的核心是:這種制度是保護特權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為之辯護。

回複評論
121.57.33.* 在 2016年2月28日 14:31 發表

125.69.4.* 在 2008年9月14日 23:25 發表

好書,我不會使作者遺憾的

不錯

回複評論
天依旧蓝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10月18日 10:49 發表

亞當斯密神一樣的存在,手一擺,看不見的手風流至今。

回複評論
182.150.103.* 在 2016年11月2日 17:31 發表

大家好

回複評論
182.150.103.* 在 2016年11月2日 21:34 發表

(๑• . •๑)

回複評論
120.36.190.* 在 2017年2月17日 09:01 發表

厲害!

回複評論
183.210.237.* 在 2017年9月15日 21:12 發表

我孩子買這書了,會看得懂不?鼓勵!

回複評論
223.104.187.* 在 2017年9月16日 22:23 發表

Ctrlglobe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14日 17:57 發表

亞當斯密一生與母親相依為命,終身未娶。

唉,可惜了,偉大的智慧沒有遺傳

但智慧已經傳給全人類了

回複評論
去外星 l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5月12日 18:09 發表

最後那個外部鏈接驚呆我了

回複評論
185.132.132.* 在 2020年3月23日 09:58 發表

Ctrlglobe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14日 17:57 發表

亞當斯密一生與母親相依為命,終身未娶。

唉,可惜了,偉大的智慧沒有遺傳

偉大的智慧是全人類來傳承的,而不是基因上的遺傳,偉大人物的孩子也並不一定會遺傳他父母的知識。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