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利潤稅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利潤稅(Profits Tax)

目錄

利潤稅概述

  所謂利潤稅通常是指按企業全部會計利潤的一定百分比來徵稅。

  利潤稅同地租稅一樣,至少就其直接作用而言,應完全落在納稅者身上。由於所有利潤都被課稅,所以人們並不能因為改換行業而不納稅。假如只對某一生產性行業的利潤課稅,則這種稅實際上會提高生產成本,從而物品的價值和價格也會上漲;這樣,這種稅就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而不影響利潤。但如果對所有利潤普遍課征相等的稅,則這種稅就不會影響一般的價格,至少最初它將完全落在資本家身上。

  不過,在繁榮富裕的國家,利潤稅還會產生一種隱蔽的影響,需要加以考慮。當某個國家積累起來的資本很多,年積累率很高,以致只有資本的外流和生產的不斷改良才能使核國不陷入停滯狀態時,任何實際降低利潤率的作法都會嚴重影響資本的外流和生產的改良。這種影響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起作用。利潤的縮減,會增加閑資本賺錢或謀生的困難,從而會刺激發明,刺激發明被採用。如果生產改良的速度大大加快,如果這種改良直接或間接地使勞動者經常消費的物品更便宜,利潤就會增加,增加額足以補償利潤稅徵走的全部利潤。在這種情況下,課征利潤稅不會損害任何人,產量的增長會與稅額相等,或遠遠超過稅額。不過,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仍應把這種稅看作是從利潤中支付的,因為假如取消這種稅,獲利的仍是得到利潤的人。

  然而,儘管徵走一部分利潤有可能加速生產的改良,但實際上卻不會使生產獲得巨大的改良,或改良的程度不足以使利潤普遍增加,或增加的利潤不足以抵消因征收利潤稅而減少的利潤。如果是這樣,利潤率就會更接近於它正在逼近的那一實際最低比率,而資本收益的減少將嚴重阻礙今後資本的積累,或者將使人們把每年增加的資本更多地送往國外,或者浪費在不產生利潤的投機生意上。開始時,這種稅會完全落在利潤上,但征收這種稅所減少的資本增加額與不征收這種稅而資本繼續增加的數額,都會趨於把利潤減至同一水平,因而每隔10年或20年,我們都會發現征收這種稅時與不征收這種稅時的利潤差別有所減少,直到最後不復存在差別,這種稅落在勞動者或地主身上為止。

利潤稅的應用[1]

  大多數工業化國家都有某種形式的公司稅。然而並不存在只對公司利潤單獨徵稅的情況。這些稅的大多數都被認為是公司利潤稅的拓展,從而將正常利潤納人到了課稅範圍,部分原因在於從公司的財務數據中區分經濟利潤和正常利潤的現實不可行性。這些稅中的許多種也擴展到了公司所擁有的資本品的回報。可以認為,各個國家制定的大多數相關規章制度的目的正在於降低公司利潤稅內在的非中性,以及加強其作為內在穩定器的功能。

  英國的公司利潤稅總的來說經歷了對公司收入徵稅到對支出征稅的演變,同時隨著政府的更迭,各種條款和準則也在頻繁地變更。這種演變很大程度上是英國經濟長期下滑的結果,並且與此相伴隨的一種觀點是,公司利潤稅可能加速了這種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英國對已分配的利潤征收比對未分配利潤更高的稅。自1958年到1965年,這種體制被單一稅率制所替代,並增加了一條關於所獲股利的個人所得稅抵免條款。.這種新體制大大降低了對股利所征收的稅率—只根據個人稅率對股利徵稅,而不再先根據高的公司稅率對股利徵稅,然後再根據個人稅率徵稅。在一個短暫的間斷(1966年到1973年)之後,1974年這一體制再一次得到恢復。英國高達52%的公司稅率遠比美國高得多,但是和其他國家大致相當。英國還允許迅速的折舊:在1990年之前,對廠房和設備的所有投資的lUU0o(和對建築投資的75%)都可以在購買當年扣除。這樣就有效地完成了稅基從利潤到股利的變化,此時按個人稅率徵稅。儀當留存收益沒有被用於再投資時,才對其按公司稅率徵稅。

  在瑞典,公司稅率(國家和地方之和)的平均值大約為57%。瑞典的體制和美國相似,是“經典的”公司稅—對公司所有利潤徵稅,然後再根據個人稅率對股利徵稅。然而瑞典允許公司扣除新發行股票20年的股利,全部減免額最高為全部發行額的10%。

  德國公司利潤稅對留存收益所徵的稅率要高於對已分配利潤所徵的稅率。但個人可以獲得減免,以此降低個人所得稅率。這恰恰是英國(1958年前)雙層稅收結構的反面。事實上,個人已收股利抵免與雙層稅收結構發揮著同樣的作用:只要個人獲得全部減免,在公司層次上對股利征收何種稅率就沒有什麼關係。雙層體制的產生先於減免制度,因此得以保留。

  美國採用的是經典的公司利潤稅——公司對所有利潤均有納稅義務,個人必須為股利繳稅。最高200美元的股利減免是被正式允許的。一般允許機器以比建築更快的速度一折舊。出於稅收目的,小公司被允許通過競爭爭取被視為合伙制企業,因此其公司利潤稅是按個人稅率來征收的。

  沒有明顯的事實表明所調查的各國的公司利潤稅有任何阻礙經濟增長的作用。從1960年到1980年,聯邦德國的有效稅率最高,然而其經濟增長率也最高。而反觀英國,雖然有效稅率最低,但其經濟增長率也最低。然而英國大多數低有效稅率非常有利於新廠房和設備的投資。需要指出的是,此類支出可以立即得到扣除而不是在一段時期內折舊。這種並沒有擴展到建築物上的稅收方式在設備和建築物之間並不是中性的,很明顯地有利於前者。人們預期這種方式會導致對資源的錯誤配置,從而導致無效率和增長放緩。英國的稅制結構也非常有利於負債融資投資,因為投資支出和利息支付二者都可以減免稅收。這一結構也會導致無效率和增長放緩。在所調查的其他國家中,沒有一個給予負債的補貼達到英國的水平。

  雖然瑞典和美國都不再缺乏全面的補貼,但兩國都允許設備快速折舊和實行稅收減免,而不再對設備設定比建築物更低的有效稅率。具有最高經濟增長率的聯邦德國,其對建築物和設備徵稅的稅率基本相同。

  相比於留存收益或新股發行而言,對負債的低稅收鼓勵了公司為投資而借債以及支付高股利(特別是當所付股利得到減免時,比如在英國),從而阻礙了公司儲蓄。這就減少了經濟中的總儲蓄,而總儲蓄是為新投資進行融資可獲取的資金來源。

利潤稅的相關內容

  歷史上對公司利潤單獨徵稅的理論基礎是認為個人股東可能通過不組建公司而逃避繳納所得稅。但是,這一論斷只有在那些股東從來沒有收到利潤時才有效。如果他們收到股利,他們將繳納個人所得稅。然而,股東可以利用稅法中的其他條款,例如,資本收益的稅率低於普通收入,雖然這種優惠在1986年被廢除了。如果一家企業不將利潤作為股利支出,那麼它的股票價值可能會上升。在一個合適的時機,股東可以出售他或她的股份,實現資本收益,以一個低稅率納稅。通過公司合併可以獲得相似的結果,此時一家企業購買另一家企業的股份,並支付給後一公司的股東自己的股份。任何價值的增加都是被收購公司所有者的資木收益。還存在另一種避稅的方法,那就是保留股份直到股東死亡(下段設股東希望留下遺產),此時既沒有個人收入所得稅,在大多數情況下,鑒於這一稅制之下的免稅規定,也沒有任何財產稅義務。

  公司利潤稅的另一個理論基礎是它具有政治優勢:個人認為公司有獨立的納稅義務,公司應該繳納相應的稅收份額。也有許多人因為發現股東很富有而不同情那些為股利兩次交稅的股東。甚至股東(特別是那些通過養老基金或是共同基金間接擁有股票的人)都可能沒有意識到對他們的利潤所征收的公司稅。

  公司所得稅也可以被看做規制公司的方法,儘管是一種非常麻煩的工具。可以認為此稅幫助削弱了大型贏利公司的力量,或者是認為它對“大”徵稅。通過實行不同的折舊和投資稅減免的方法,稅負可以被用於刺激或削減經濟周期中的投資,兩種方法都通過公司稅起作用。

  上面提到的原理中沒有一種被所有經濟學家認為是有效的。然而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有一種理論是有效的,即公司稅作為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在衰退時期,公司利潤急劇一『降,來自公司利潤的稅收收入也會下降。這就是許多經濟學家所說的抵禦衰退的合適的財政政策。相似地,發生通貨膨脹時,稅收收入隨公司利潤的增加而增加,從而提供了合適的降低通貨膨脹的財政政策。

  關於公司所得稅最重要的原理,法國路易斯十四的財務總管讓-巴蒂斯特·柯爾貝爾做了最好的描述:“稅收是拔鵝毛的藝術,要用最少的反抗叫聲獲得最多的羽毛。”

課征利潤稅的結果

  課征利潤稅的實際結果,是使國家在某一時期擁有的資本和總產量減少,使停滯狀態更早地到來,使國民財富總額減少。利潤稅甚至會減少國家的現有資本。如果利潤率已經處於實際最低水平,也就是說處於這樣一點,在該點,趨於減少利潤的那部分年資本增加額,將被輸送到國外或被用於投機活動,那麼,如果再課稅進一步減少利潤,則一部分現有資本或許也會被輸送到國外或被用於投機活動。由此可見,在我國這樣的資本積累狀態下,課征利潤稅對國民財富是極為有害的。並不僅僅是特別的因而本質上是不公平的利潤稅會產生這種結果。只要利潤必須分擔沉重的一般性賦稅,那麼這種一般的利潤稅就會與特殊的利潤稅一樣,趨於把資本趕到國外,趨於減少可靠的利得而刺激投機活動,趨於挫傷人們積累資本的積極性,並趨於加速停滯狀態的到來。有人認為,荷蘭之所以衰落,或確切地說之所以停滯不前,就是因為課征了利潤稅。

  即使在資本積累的速度不那麼快因而近期內不會陷入停滯狀態的國家,抽走一部分利潤,也會在某種程度上阻礙資本積累(如果資本的確在積累的話人如果刺激生產改良的作用不能充分抵消阻礙資本積累的作用,則一部分利潤稅就會不可避免地從資本家身上轉嫁到勞動者或地主身上。積累率降低,受害者總是勞動者或地主。如果人口仍然象以前那樣增長,受害的就是勞動者;如果人口不象以前那樣增長,土地的耕種就會受到阻礙,地主就得不到地租的自然增長額。只有在沒有新的積累因而資本處於停滯狀態的國家,利潤稅才似乎有可能永久而完全地落在資本家身上。在這樣的國家,資本得以保持不減少是由於習慣的力量,或由於人們不願陷於貧困,因而課征利潤稅不會減少總資本,資本家會承擔全部利潤稅。由此可見,課征利潤稅的結果,其複雜多樣的程度和在某些方面變化不定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一般作家的想象。

李嘉圖的利潤稅思想

  關於利潤稅。李嘉圖認為,對資本利潤徵稅會導致所生產的商品漲價,如對制帽業者利潤徵稅會使帽子漲價;對農產主的利潤徵稅會使穀物價格上漲;對毛織業者的利潤徵稅會使毛呢價格上漲等。對資本家來說,如果徵稅後稅收負擔不隨商品價格上漲而轉嫁,生產產品的資本家就不能獲得平均利潤。李嘉圖進一步分析,對資本利潤課稅而一切商品都按稅額成比例地漲價,股票持有人就會受到影響,雖然他的股息並未課稅。但是,如果由於貨幣價值變動,一切商品都回跌到以前的價格上,股票持有人就完全不負擔稅款。

斯密的利潤稅思想

  關於利潤稅,利潤稅是對資本收入征收的稅。亞當·斯密將資本收入分為利息和利潤兩部分。在亞當·斯密看來,利潤是不適合徵稅的,因為它"是投資危險和困難的報酬"。如果徵稅,資本家將會把這部分稅收負擔轉嫁到貨幣利息上去。對於利最,亞當·斯密認為也不宜徵稅,因為個人的資本難以準確確定,而且對利息徵稅會使得資本流出。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olo,Angle Roh,Zfj3000,Dan,Yixi,泡芙小姐,KAER,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利潤稅"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