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稅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工資稅(Payroll tax)
目錄 |
工資稅是指對工人工資薪金所得進行課征的稅。
工資稅的歸宿不能一概而論,要視被課稅的是一般非熟練勞動的工資還是熟練的、享有特權的勞動的報酬而定。後者既可以是體力勞動又可以是腦力勞動,享有自然的或被授予的壟斷權,處於競爭範圍之外。
課征工資稅的政治經濟學解釋
在目前教育水平較低的情況下,所有高級腦力勞動或需要知識的勞動都享有壟斷價格,其高於普通工人工資的程度,遠遠超過了為獲得從事熟練勞動的資格所支付的費用、招致的麻煩和損失的時間所應得的報酬。即使對這種利得課稅,它們也仍將高於(或不低於)其公正的比例,所以這種稅將落在繳納者身上;納稅者無法把它轉嫁給其他階級。在象美國或新殖民地那樣的地方,普通工資的情況也是這樣,在這些地方,由於資本同人口增加得一樣快,因而工資不下跌的原因,並不是由於勞動者堅持某一固定的舒適水平,而是由於資本不斷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通過課稅或其他方法使他們的經濟狀況有所降低,也不會阻礙人口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賦稅將落在勞動者自己身上,並將降低其生活水平,但即令不課稅,根據有關勞動者習慣的假設,他們最終也會降低到那一水平,因為所有肥沃土地的被占用,將不可避免地降低資本增長率。
有些人會反對說,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課征工資稅也不會損害勞動者,因為所徵得的稅款仍然用於國內,仍然用來購買勞動,所以又歸還給了勞動者。非生產性資金除非用於直接購買勞動,否則是不會提高工資或保持工資不下跌的。如果政府對每個勞動者每周的工資課征1先令工資稅,並用所徵得的全部稅款雇用工人從事軍事、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工作,那麼毫無疑問,勞動者作為一個階級得到了完全的補償。這實際上是“把錢用在了人民當中”。但如果把徵得的全部稅款用於購買商品,或用於增加政府官吏的工資,這些官吏用增加的工資來購買商品,那麼這就不會增加對勞動的需求,也就不會增加工資。我們不求助於那些一般性原則,而只使用一個顯而易見的反證。如果向勞動者課稅,用稅款來購買商品等於是把錢還給了勞動者,那麼,向其他階級課稅,利稅款購買商品也等於是把錢還給了勞動者;照此推理,政府課征的稅愈多,對勞動的需求就愈大,勞動者的經濟狀況也就愈好。誰都可以看出這一命題的荒謬可笑。
在大多數社會中,支配工資的是工人所堅持的習慣性生活水平,低於這一水平,工人就將無法生兒育女。只要存在這種水平,工資稅就肯定暫時由勞動者自己承擔:但如果生活狀況的暫時下降沒有降低生活水平本身,人口的增長就會受到抑制,從而將提高工資,使勞動者的生活恢復以前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工資稅落在了誰的身上呢,根據亞當·斯密的說法,既然社會是由消費者組成的,因而一般說來,工資稅就由社會來負擔,因為他認為,工資的上升會提高物價。不過,我們已經看到,工資是由其他因素決定的,任何影響生產性事業的因素都決不會以相同方式和相同程度抬高物價。由賦稅引起的工資上升,必然象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勞動成本的上漲那樣,是由利潤來負擔的。在古老的國家,對日工課稅也就等於向普通勞動的雇主加徵賦稅,如果不是這樣,其結果會比這更糟糕得多,即永遠降低最窮階級心目中舒適過日子的標準。
關於工資稅,李嘉圖和斯密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觀點,如下:
對工資徵稅會使得工資上漲,因而導致資本利潤率的降低。李嘉圖指出,對必需品徵稅和對工資徵稅是不同的,必需品徵稅必然使必需品價格上漲,而工資稅則不然;必需品徵稅部分是利潤稅,部分是對富有的消費者徵稅,工資稅則全部是利潤稅。李嘉圖認為,“工資稅的影響是使工資增加,增加的數額至少與稅額相等。稅款即使不是直接由雇主支付,最後也要由他支付。”
工資稅是對工人工資征收的稅。亞當·斯密認為,工資稅雖由工人支付,但實際是由雇主負擔;不僅如此,由工資稅所引起的超過工資稅的工資增加額也是由雇主墊支的。至於最後的支付,則在不同場合由不同的人支付。如製造業工資因徵稅而提高的數額,由製造業主支付,再由製造業主提高商品價格,將稅負轉嫁給消費者。
其中:
1.免稅收入包括有:個人按照規定交納的社會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等。
2.費用扣除額(即平常所說的所謂的“起徵點”)自2008年3月1日起,全國統一執行2000元的標準。目前法定的費用扣除額為800元,但各地在執行中存在擅自提高的情況,因此各地實際的費用扣除額並不一樣。
3.稅率為5%-45%九級超額累進稅率。由於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較為複雜,因此轉化為使用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的簡化演算法。具體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可查閱稅率表:
例如: 李先生12月份工資為4000元,取得一次性年終獎36000元,他應繳稅款為:以2000元標準計算,36000÷12=3000元,按照3000元查得對應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分別為15%和125。那麼年終獎應繳納的個稅為:36000×15%-125=5275元。他當月工資應繳納的個稅為(4000-2000)×15%-125=175元,兩項共計5450元。
為什麼不舉例說明呢,大家都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