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工業企業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工業企業管理[1]

  工業企業管理是指企業領導者和全體員工,為了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保證整個牛產經營活動的統一協調,實現企業管理任務,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而進行的決策、計劃組織控制激勵和領導等一系列綜合性活動。

工業企業管理的內容[2]

  工業企業管理的內容,就是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主要包括供、產、銷、人、財、等方面,因而工業企業管理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物資供應(採購)管理

  物資供應主要是原材料供應,是生產過程得以進行的首要環節,合理地規劃原材料的採購批量、採購時機、儲存定額,做好庫存管理工作,是生產正常進行的保證,也是提高資金利用效果,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一環。

  (二)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是指對企業的全部生產活動進行綜合性的管理。從事生產活動,是工業企業最基本的特征。做好生產管理工作,可以合理地組織企業的生產活動,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有效地進行生產控制,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保證按品種、按質量、按數量和按期限完成企業的生產任務。生產管理的主要內容有:生產計劃生產作業計劃、生產控制及生產現場管理等。

  (三)銷售管理

  企業生產的目的就是要把生產的產品銷售出去,實現其價值,取得收入,以獲取利潤。所以,銷售是企業經營活動的中心環節,銷售管理就是工業企業管理的主要內容。

  (四)勞動管理

  勞動是基本的生產要素,在任何工業生產過程中,勞動力是最基本的生產力。任何工業生產過程,都必須有三個基本條件:一是具有熟練生產技術和管理能力勞動者,二是勞動手段,三是勞動對象。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直接或間接地運用勞動手段,使勞動對象發生物理的、化學的變化,成為合乎社會需要的產品。加強勞動管理,提高勞動時間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五)設備管理

  工業企業的機器設備是生產的工具,是企業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設備的技術狀態,對產品的數量、質量以及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都有著重大的關係。因此,合理地使用設備,及時地維修設備,不斷加強設備管理,就成為工業企業管理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加強設備管理,提高設備利用率,合理利用設備,是提高企業資金利用效果和經濟效果的重要保證。

  (六)技術管理

  企業競爭優勢是企業在競爭性市場中存在和發展的核心,競爭優勢歸根結底產生於企業為客戶能創造的價值。競爭的優勢來源於產品的技術優勢、成本優勢和銷售優勢,這些優勢的取得,根本在於企業的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包括新產品的開發、新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開闢新的原材料供應來源、開拓新的市場、進行技術改造等。做好技術管理工作.不斷開展技術創新,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保證。

  (七)財務管理

  工業企業的財務管理,就是利用貨幣、價值形式,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綜合的管理。它是企業資金的形成、分配和使用過程中的各項管理的總稱。加強財務管理,對於促進生產的發展、加強經濟核算、增加利潤、節約資金,有著巨大的作用。

工業企業管理的構成[3]

  工業企業管理,面對的是一個日趨複雜的系統,要科學有效地進行管理,以適應加入WTO對我國工業企業的新要求,必須註意謀求企業生產經營各種要素的有機結合,實現整體優化。這些要素主要包括:

  (一)管理者

  優秀的管理專家帶出一流的好企業,這樣的例子在實踐中屢見不鮮。可見,管理者是對工業企業管理進程有決定性影響的要素,是管理活動的靈魂。從當前的情況看,在企業經營管理設計中要充分考慮調動管理者積極性的問題,要解決好使優秀管理人才順利走上重要崗位並且經得起執政和改革開放考驗的問題;同時,從“打鐵還需自身硬”方面考慮,還需要適應市場經濟運作的要求,採取得力措施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素質,組織好企業家隊伍建設。

  (二)管理對象

  管理對象是管理者直接和間接作用的對象,是在工業企業管理中被管理的人、事、物。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根據實現經營目標的具體要求從不同角度對管理對象進行劃分。但人的管理始終是工業企業管理的核心和重心,並且在企業現代管理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中的人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勞動者既是被管理對象,又是管理者,有參與管理的權利。因此,謀求工業企業管理的順利進行,必須尊重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權利,科學有效地實施民主管理。

  (三)管理目的

  工業企業管理是企業現代管理的一個重要分支,與企業現代管理一樣,是一種人為的創造性活動。為了謀求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必須有明確和正確的管理目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能否成功地把握機遇,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以求順利實現經營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者對管理目的認識程度。管理者有著明確而且正確的管理目的,直接關係到企業管理的成效。

  (四)管理職能

  管理職能是管理活動應有的作用和功能,是由企業生產經營運轉的客觀需求所決定的,表現為專業分工的不同方面,一般是根據工業企業管理的不同階段進行劃分。關於管理職能,有若幹種觀點,從有利於指導我國工業企業管理的實際出發,我們傾向於七職能說,即管理職能包括七個方面:決策、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這七個職能相互聯接,前後呼應,構成一個封閉的管理系統

  (五)管理技術

  現代化企業是指具有低能耗、低物耗、高效益和高應變能力的企業,對應於這樣積极參与市場競爭的企業和企業管理,必須將管理技術作為管理構成的一個要素,而避開在管理中過多地出現不規範行為。管理技術是在工業企業管理中根據實際情況所應用的知識、理論、方法、經驗和技巧等,對於提高管理水平有著直接的意義。應當指出,常用的企業管理方法只是管理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不等同於管理技術。

  (六)管理環境

  規範的工業企業管理是實現經營目標的必備前提,而規範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管理環境(如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法律環境等)的優化。如政治環境良好,政局穩定,人們較註重用長期眼光看問題,有利於吸引投資和促進企業管理正常運作;經濟環境良好,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形成良性迴圈,有利於企業生產經營的穩步拓展;社會文化環境良好,企業的生產規劃、經營戰略和決策乃至產品開發等處於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有利於企業較準確地追蹤和把握消費心理與市場走向,有利於企業按正常秩序組織生產經營活動,以利於順利實現管理目標。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法制經濟,法律環境良好、規範,社會公眾能夠認真學法、懂法,並且對法律有足夠的尊重,能夠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能夠形成一種執法嚴格、違法必究的良好法律環境,也有利於工業企業按照正常的管理規範組織生產經營。總之,工業企業是社會的經濟細胞,其生存與發展,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在相當程度上依賴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環境的優化,以良好的管理環境為依托。

工業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1]

  工業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是指為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和有效地執行各項管理職能而提供資料依據、共同準則、基本手段和前提條件等工作的總和。它是企業開展經營活動所不可缺少的經常性工作。

  各企業所處的行業和環境不同,生產力發展程度和管理水平不同,基礎工作的內容與要求也不盡相同。目前我國普遍開展的工業企業管理基礎工作大致包括如下六項內容。

  (1)信息工作

  信息是指管理工作有用資料的總和,一般包括原始記錄、各類技術經濟資料、數據和科技情報、市場信息、國家政策法令等。信息是企業經營決策的依據,是生產過程中進行控制和調節的工具,是溝通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橋梁。信息工作系統是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神經系統。

  (2)標準化工作

  標準化工作是指技術標準管理標準的制定、執行和管理等工作。技術標準是對生產對象、生產條件、生產方法等所作的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定,主要包括基礎標準產品標準零部件標準、原材料標準、工藝及工藝裝備標準、安全環保標準以及設備使用維修標準等。管理標準是指對企業各種崗位、各項管理業務的工作責任、工作程式、工作方法等所制定的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包括基礎標準、工作質量標準、業務及工作程式標準、生產組織標準等。

  (3)定額工作

  定額工作主要是指在一定生產和技術條件下,為合理利用企業資源,對各類消耗標準、占用標準等技術經濟指標予以制定、執行和管理的工作。它是編製計劃的依據之一,是科學地組織生產的重要環節。企業的定額門類繁多,主要有勞動定額、生產期量定額、物資供應定額、設備利用定額、資金占用定額、費用開支定額等。

  (4)計量工作

  計量是指為了實現標準化測量,通過技術和法制相結合的手段,保證量值準確一致。計量工作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產品的量和質的數值加以控制和管理。它主要包括檢定、測試、化驗分析等。計量工作關係到產品質量安全生產、能源消耗、經濟核算、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

  (5)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是指用文字形式對企業生產、技術、經濟、人事等各項活動所制定的各種規則、條例、程式、辦法等的總稱。它是企業全體員工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企業的規章制度內容繁多,且因企業而異,主要包括崗位責任制度、技術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勞動制度、分配製度、獎懲制度財務制度、物資管理制度等。企業必鬚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建立縱橫交錯、互相協調的責任體系和規章制度,做到責權利明確,制度簡潔清晰,便於貫徹執行。

  (6)職工教育

  職工教育是指企業為了提高員工的素質,對每個成員從事本職業、本崗位工作所必需的道德品質、科學文化和專業技術等所進行的培訓教育。人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只有加強職工的基礎教育,不斷提高全體員工的素質,才能更好地發揮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保證企業目標的圓滿實現,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做好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就能確保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能促使我國企業在較短時間內迅速進入科學管理以至現代化管理的軌道,是有效地提高我國企業管理水平和企業效益的快捷途徑。

工業企業管理的特征[3]

  工業企業管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為了能夠有效地把握它,應當明確其基本特征。一般而言,工業企業管理具有如下四大特征。

  (一)二重性

  工業企業管理,一方面要按照社會生產發展的要求合理組織生產力,即處理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另一方面又要維護和發展一定的社會生產關係,即處理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就構成了企業管理的二重性。前者可稱之為企業管理的自然屬性,後者則是企業管理的社會屬性。

  管理二重性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也是我們研究資本主義管理科學、建立社會主義管理科學的理論基礎。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中通過對資本主義企業管理的剖析,最先提出了企業管理“具有二重性”的理論。列寧在評論泰羅制時也指出,泰羅制度同資本主義其他一切進步的東西一樣,有著二重性,一方面是資產階級剝削的最巧妙的殘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豐富的科學成就。管理二重性理論對於我們在新形勢下把握企業管理,處理有關的複雜問題,具有指導意義。

  依據管理二重性理論分析現代工業企業管理,應當看到:對於不同社會制度下和不同管理模式的企業管理而言,組織生產力方面的自然屬性,是具有共同性和繼承性的;而維護和發展生產關係方面的社會屬性,則有著明顯的不同。適應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的要求,強化現代工業企業管理,我們必須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按照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的要求,在工業企業管理中正確處理學習與獨創、批判與繼承、吸收外國管理經驗與註重研究我國企業實際問題的關係,創立和逐步完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業企業管理科學體系。理解和把握企業管理的二重性,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研究和吸收國外企業管理中有益的東西,切忌盲目排外;同時,也要充分註意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註重從我國企業的實際出發,總結我國不同時期企業管理的成功經驗,切忌照搬照抄國外的東西。從當前的情況看,切實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進一步強化工業企業管理,任務非常艱巨,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以良好的競技狀態促使企業管理上水平。

  (二)綜合性

  隨著工業企業管理由生產型向經營型的轉變,隨著科技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企業與社會的輸入和輸出愈向縱深發展,工業企業管理的綜合性特征更加明顯。新形勢下的企業管理要成功地把握內部各環節、各層面的運作,又要處理好與外部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必須吸收和借鑒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社會科學,又要善於吸收借鑒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學等各學科的知識為管理所用,只有這樣,才有利於解決來自各方面的管理問題。顯然,將現代工業企業管理限定到某個專業或者企業生產經營日常業務中,是不行的,是難以挖掘管理潛力和謀求企業長足發展的。

  (三)不確定性

  現代企業管理有著明顯的不確定性,可從三個方面分析:就形勢發展的要求而言,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許多企業管理中的新生事物不斷產生,為管理提出了新課題。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分析過去,總結其規律性,研究現實,把握動態的今天,而且還要求預測未來,經常進行面向未來的思考和決策,即進行遠期戰略籌劃。美國匹茲堡大學工商管理學教授威廉.R.金曾講到:有沒有能力進行戰略性思考,也許是人們在管理才能上的最大差異。可見,就形勢發展而言,企業管理有著明顯的不確定性;從時間上必須以未來為主,相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企業管理的對象而言,企業管理面對的是一種複雜多變的綜合體,充滿互相牽制的各種矛盾,要適應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各個領域的社會矛盾運動,在客觀上要求企業管理具有不確定性,不能固定於某一種模式,更不能形而上學。就研究的方法而言,為了有效地進行管理,不僅要研究企業生產經營的定性方面,而且還必須從定量的方面研究其內在的規律性,即通常所說的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然而,對於大量的“未來”事項而言,無論其量還是性,都是難以確定的,只能以較強的適應性與之對應。顯然,這也表明現代企業管理有著明顯的不確定性。

  (四)嚴肅性

  企業管理是一門綜合性應用科學,其在實踐中是否有效,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其嚴肅性,即在企業管理的每件事情的安排和每一項業務的處理中都要遵循我黨一貫提倡的實事求是原則,用嚴肅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要做到創新求實,有佈置、有實施、有檢查、有總結,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項工作。譬如對科學有效地組織企業生產經營這一問題,也許有人認為搞得好的企業一定會有專門的辦法,甚至可以稱為“秘密武器”,其實,不少企業領導人在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則是嚴肅認真地對待工作,扎扎實實地辦好每一件事情。

  (五)秩序性

  企業管理面對的是由若幹要素組成的系統,要素一旦發生變化,系統就會形成新的整體特征,產生新的功能,並對環境作出新的反應,形成新的系統內部秩序。工業企業管理不能脫離系統、脫離各種業務活動而獨立存在。管理的作用是保證各種活動按正常秩序進行,一切管理都是圍繞“治亂”而發生和展開的。管理的直接作用是治理混亂,而治理混亂實質上是使各項活動按照正常秩序進行,各項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各項任務按程式逐步完成。管理的本質特征之一,就是使合理的秩序現實化。

工業企業管理的任務[3]

  市場經濟是一種以經濟效益為重要杠桿、以企業為基本單位的經濟模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社會上的一種經濟組織,其開展經營活動的基本條件是必須擁有一定的資源。如人、財、物等等。因此,工業企業管理的基本任務主要是處理好企業社會經濟功能與企業發展的關係等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工業企業管理的任務主要表現為如下三個方面:

  1.保證向社會儘可能多地提供適銷對路、價廉物美的產品或實際有效的勞務,以滿足社會需要。這是企業獲取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和前提,否則將會在市場經濟的運轉中受挫。當前有的企業錯誤地將經營管理理解為市場營銷乃至產品推銷,從“以產定銷”的一個極端一步跳到只註重銷售策略和手段而忽視按規範生產的另一個極端,出現了許多產品品質問題,這是很有害的。同時,企業的生產經營還應當註意研究普通消費者尤其是農民群眾(低收入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提倡註重價廉物美和實際有效,以贏得為數眾多的消費者的依靠和信賴,這也是當前企業管理中應當註意的一個問題。

  2.促使企業不斷提高盈利水平,為國家和企業的生存、發展增加資金積累。這是在滿足社會需要的基礎上企業管理任務的延伸和發展。企業是經濟組織,不是政府機關、不是慈善機構,必須註重盈利,以滿足國家和企業自身的需要

  3.通過有效的管理,促使企業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這也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企業管理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尤其是面對當前不少企業忽視思想政治工作,單純運用經濟手段等問題,這一任務更具有特殊意義。

工業企業管理的職能[2]

  (一)決策和計劃

  決策是企業對經濟發展和經營目標以及其他手段的抉擇。正確的決策,能夠指導人們進行有效的活動,從而獲得良好的結果。錯誤的決策,則會產生錯誤的行為,使人們得到失敗的教訓,甚至造成巨大的損失和嚴重的後果,所以,決策是企業管理的首要的職能

  正確的決策來自周密的調查研究,要掌握市場信息,取得定量數據,預測未來的趨勢,並經過方案的評價和綜合平衡從而做出決斷。

  計劃就是根據決策目標作出的具體安排。在工業企業的管理中,計劃是各項工作中的“龍頭”。只有充分發揮計劃的職能作用,才能使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以至每個職工都有明確的奮斗方向,才能把各項工作有效地組織起來,建立起正常的生產秩序和工作秩序。企業的經營規模越大,生產經營過程越複雜,計劃的職能作用就越重要。所以,計劃職能是現代工業企業不可缺少的重要職能。

  (二)組織和指揮

  組織就是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要素、各部門、各環節在空問和時間的聯繫上,在勞動分工協作上,在上下左右的相互關係上以及對外往來上,合理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企業的人、財、物等得到最合理的運用。

  組織職能的執行,要從企業生產經營的具體情況出發,服從於企業經營方針和決策。組織職能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的工作效率和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

  指揮就是為了達到既定目標,發揮領導藝術,對下級和下屬進行佈置和指導,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條不紊地正常進行。沒有正確的指揮,計劃和組織的職能也不可能順利實現。

  (三)協調和控制

  為了有效地實現企業的目標,使企業內部上下左右之間以及對外的工作能保持良好的配合關係,就需要進行協調活動。

  協調或稱調節可分為縱向協調和橫向協調,對內協調和對外協調。縱向協調就是對企業內部各級之間的協調;橫向協調則是對部門之間的協凋;對內協調就是企業內部的協調;對外協調則是對企業與其他單位之間的協調。協調是一項綜合性的職能,要做好協調工作,關鍵在於使全體職工明確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和決策計劃內容,樹立全局觀念,剋服本位思想,加強互相協作,消除扯皮現象。

  控制又稱監督,它是同計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沒有計劃,控制也失去了依據。有了計劃,沒有控制,計劃的實現也可能落空。因此,控制和計劃都是企業管理中互相配合、不可缺少的重要職能。

  控制主要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進行考察,把實際執行的情況與原定的計劃、目標進行對比,找出差異,分析原因,採取對策,解決問題。

  實現控制的職能,要求企業建立和健全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特別是應該有明確的責任制,有完整的定額管理制度和嚴格的經濟核算等。

工業企業管理的組織機構[2]

  (一)公司制企業的組織機構

  公司制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包括股東會或股東大會、董事會執行董事經理監事會等。各機構之間的關係如圖1和圖2所示。
Image:直线制示意图.jpg
Image:事业部制示意图.jpg

  各機構的職權如下:

  1.股東(大)會的職權

  (1)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

  (2)選舉和更換董事,決定有關董事的報酬事項。

  (3)選舉和更換由股東代表出任的監事,決定有關監事的報酬事項。

  (4)審議批准董事會的報告。

  (5)審議批准監事會或者監事的報告。

  (6)審議批准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7)審議批准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8)對公司增加或減少註冊資本作出決議。

  (9)對發行公司債券作出決議。

  (10)對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作出決議。

  (11)對公司合併分立、變更公司的形式、解散清算等事項作出決議。

  (12)修改公司章程。

  2.董事會的職權

  (1)負責召集股東(大)會,並向股東(大)會報告工作。

  (2)執行股東(大)會的決議。

  (3)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

  (4)制定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5)制定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6)制定公司增加或者減少註冊資本的方案。

  (7)擬訂公司合併、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

  (8)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

  (9)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經理(總經理)(以下簡稱經理),根據經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決定其報酬事項。

  (10)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3.經理的職權

  (1)主持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組織實施董事會決議

  (2)組織實施公司年度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

  (3)擬訂公司內部管理機構設置方案。

  (4)擬訂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5)制定公司的具體規章。

  (6)提請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

  (7)聘任或者解聘除應由董事會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負責管理人員。

  (8)公司章程和董事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4.監事會的職權

  (1)檢查公司財務。

  (2)對董事、經理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行為進行監督。

  (3)當董事和經理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董事和經理予以糾正。

  (4)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

  (5)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5.各職能部門和廠長的職權

  各職能部門和廠長負責執行經理安排的工作任務,對經理負責,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具體執行機構,企業的各項計劃、政策都是通過這一管理層來落實和實現的。

  6.事業部的職權

  事業部的基本特點是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按產品大類或地區劃分部門,設立若幹事業部。各事業部在公司統一領導下,實行獨立經營、單獨核算,承擔盈虧責任;各事業部是實現總公司目標的責任單位;各事業部統一管理所屬產品或地區的生產、銷售、採購等全部活動,在經營管理上擁有相應的獨立自主權,對公司賦予的任務負全面責任。事業部一般適用於經營多樣化、規模大、市場覆蓋地區廣、產品品種多、市場變化快、產品間工藝差別較大的公司。

  7.車間、班組的職權

  車間、班組是工廠內部設置的管理機構,在廠長或分廠廠長的領導下,負責完成生產任務和對產品質量和材料、人工等消耗的控制。

  (二)非公司制企業的組織機構

  非公司制企業的組織機構比較簡單,沒有股東(大)會和董事會,其組織機構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如圖3所示。
Image:非公司制企业组织机构示意图.jpg

  非公司制企業各機構的職權與公司制企業類似,只是廠長或經理擁有相當於公司董事會的職權。

工業企業管理的基本原則[4]

  現代管理強調運動系統原理、人本原理動態原理效益原理,這些原理在實際工作中,主要體現為以下8項管理原則:

  1.分解協調原則

  企業作為一個複雜的大系統,必須按分解協調的原則進行管理。即將其整體目標和任務,分解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基本要素,落實到各部門、各崗位,在職工中進行明確地分工,使每項工作規範化,建立相應的責任制,並按照確定的規範檢查、督促與幫助其完成。各個要素作為企業整體目標與任務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實施中必須加以統一協調,使各要素實施的總和組合成企業的整體目標和任務得以完成。

  分工協作能提高生產力。現代管理強調分工.但管理的功能本身是不能分割的。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一定的人對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負責。分工以後,各部門、各崗位管理的內容必須保持在一條管理線上。現代管理強調一貫的、全面的管理,正是為了在分解基礎上,使各項管理功能自始至終得到統一地協調,保證系統的整體功能,這需要體制上的保證。

  2.相對封閉原則

  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應按相對封閉的原則,組成閉環控制系統,才能實現有效地管理,如圖4所示。閉環控制開環控制的主要區別,就是前者引入了反饋概念,即將系統的輸出信號回收回來,調整決策,保證系統達到預定的目標狀態。

  
Image:相对封闭原则示意图.jpg

  實現相對封閉的原則,從管理機構來說,除決策中心外,還要設置執行機構、監督機構和反饋機構。執行機構必須準確無誤地貫徹決策機構的指令,沒有準確的執行,就沒有正確的輸出。監督機構要督促執行機構準確地執行決策機構的指令。為了檢查輸出是否符合實際需要,驗證決策的正確與否,還要有反饋機構,以便根據反饋信息及時提出修正決策的正確意見。這樣,就形成了計劃——執行——檢查——措施與行動的良性管理迴圈。

  3.層次結構原則

  現代企業是分層次按遞解結構的原則進行管理的,每個層次有不同的能級,由此構成了管理的場和勢,使管理有規律地運動,以獲得最佳的效率和效益。

  正確貫徹層次結構的原則要註意:層次的設置要符合客觀需要,穩定的管理結構應當是正三角形或正寶塔形,上小下大,但上層的能級高於下層。

  不同的能級表現為不同的責權利,在其位,便要謀其政,行其權,盡其責,取其值,獲其譽,失職者要懲其誤。要區別人的才能,將具有相應才能的人配備到相應層次的崗位上,做到人盡其才,各盡所能,使人才運動由無序向有序發展。

  4.動力驅動原則

  企業的有序運動需要有強大的動力驅動,沒有動力就沒有企業的活力。管理的任務,在於不斷地提供維持企業生命的原動力。

  一般地說,構成企業乃至每個成員的動力大體有兩類:物質動力精神動力。企業要創造更多的財富,增加積累.追求更好的經濟效益;職工要爭做貢獻,改善生活待遇,這都是物質動力。物質決定意識,物質動力不可低估,但也不是萬能的,使用不當可能產生副作用:因此要重視精神動力的作用。精神動力來自理想教育,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獎勵等。與物質動力相比,精神動力屬更高層次的動力。另外,在運用動力驅動的管理原則時,要充分重視信息的媒介作用。信息可以指明方向、查找差距、振奮精神、加強驅動力。原則要求綜合運用各種動力,使之方向一致,力度適當,互相補充。要正確處理個體動力與集體動力的辯證關係,讓個體在大方向上與集體基本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充分自由地發展;還要處理好眼前動力與長遠動力之間的關係,保持企業的活力經久不衰。

  5.行為科學原則

  在生產力諸要素中,認識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是企業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務。行為科學原則要求管理工作以人為中心,通過對各類人員的行為進行科學地分析和有效地管理,保證實現企業的目標。

  貫徹行為科學的原則,要求管理工作維護職工物質上和精神上正當、合理的需要。如關心職工的疾苦,鼓勵職工積極進取的行為等;每個職工都要有明確的、可考核的具體責任,實行適當的責任制;對每個職工的工作效率和成果進行嚴肅認真地考核和鑒定,給予應得的獎懲。

  6.彈性管理原則

  企業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內部要素組合中運行,經常會遇到許多難以預測的事件。例如:第一,影響企業的多種因素通常是千絲萬縷地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很難完全掌握其中的規律;第二,即使認識了其中的規律,人們往往只能把握其中主要的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這種疏忽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影響企業的全局;第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運動變化之中,因而呈現出一定的不確定性。特別是人作為有思維活動的生命,採取意想不到的行動或一些反常行動,是常有的事。採用彈性管理的原則,在工作中留有一定的餘地,可以應付不可預料的突發事件,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即使在不利的情況下也可立於不敗之地。

  在應用彈性管理原則時,要嚴格區別消極彈性和積極彈性。消極彈性的根本特點,是把留有餘地當作“留一手”,計劃訂得鬆些,指標訂得低些,費用預算寬些,輕輕鬆松便可完成任務;積極彈性不是“留一手”,而是遇事“多一手”,如充分發揮人的智慧,進行科學預測,事先預備可供選擇的多種調節方案及應急措施。有效管理需要的是積極的管理彈性。

  7.創新發展原則

  不斷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現代企業面臨複雜的競爭環境,必須運用最新科學技術成就,努力開發新產品;不斷進行技術革新設備改造,採用新工藝、新設備;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來獲取更高經濟效益。有創新,企業才有生氣與活力。企業管理要提倡與鼓勵職工的首創精神,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

  與此同時,企業管理工作本身也要創新,提倡管理創新活動,如根據社會的需要調整產品結構技術結構能源結構,優化生產要素的配置,轉變企業的運行機制,創立適合本企業的管理模式等。管理創新總的目的,在於調整企業內部的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調整上層建築以適應經濟基礎地發展。凝固的、一成不變的管理模式有可能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引入死衚衕。

  8.價值原則

  工業企業管理要追求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價值(包含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價值=效用/耗費:價值原則是一個重要原則。企業管理上作要緊緊圍繞著提高效益這個中心就一定要在管理工作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組織。結構、職責、目標,科學地、節省地、有效地使用自己的財力資源、物力資源人力資源和時間資源,為創造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盡心儘力。

工業企業管理的方法[3]

  科學組織工業企業管理,需要相應的管理方法。對於企業管理方法,我們可以從若幹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認識、瞭解把握和劃分。如根據其特點,可將其分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根據其應用範圍,可將其劃分為一般方法和具體方法,等等。在這裡,我們根據企業管理方法的覆蓋面和操作性,將其劃分為通用方法和專用方法。一般而言,通用方法的特點是覆蓋面比較寬,但操作性(指可以直接用於處理某一項業務)比較差;而專用方法則覆蓋面比通用方法較窄,但操作性比較強。

  (一)通用方法

  在工業企業管理中,通用的管理方法主要有經濟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中,經濟方法是運用經濟手段,按照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調節各種不同的經濟利益關係的企業管理方法。主要是通過發揮經濟組織、經濟杠桿經濟合同經濟責任制等方面的作用進行管理,具有明顯的非直接性特征,並且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來運用經濟方法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告訴我們: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經濟方法是必要的方法,但又不是惟一的方法,不能單純依靠經濟方法。

  行政方法是依靠行政組織,運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如運用職責、職位和職權)進行管理的方法,具有強制性、直接性、垂直性、無償性等特征,也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如容易產生過多的行政干預和決策失誤等),由於行政方法用於企業經營管理需要特別註意解決其“人鄉隨俗”的問題,因此,運用行政方法應特別註意具備這樣幾個前提:必須擁有法律賦予的職權,並受法律約束;必須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符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必須註意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必須註意堅持和科學地把握責、權、利對等;必須具有能夠滿足工業企業管理要求的管理才華,等等。

  法律方法在工業企業管理中的應用,重點是組織和引導幹部職工自覺地學法、懂法,嚴格按法律規範從事企業生產經營和參與社會生活,並能夠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維護國家和企業利益,以利於法律環境的優化。當然,在法律環境優化尚未達到理想境界的環境條件下,法律方法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並且法律方法也多是用於“觸犯法律”的範圍內,在客觀上也是具有局限性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通過研究人們的思想運行規律,用進步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育群眾、組織群眾、動員群眾完成各項任務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過啟發人們內心世界的變化進行感化和教育、引導、灌輸,其主攻方向是改造人們的世界觀,具有啟迪性、長期性和廣泛性等特征,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各種通用方法的性質特征可知,在企業管理中應特別註重綜合運用各種方法,以發揮其管理效用,尤其是在改革開放逐步深入的新形勢下,堅持以“經濟方法為主幹,思想政治教育覆蓋全面,輔以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基本思路,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是極其必要的。

  (二)專用方法

  根據工業企業管理的職能,我們將專用方法劃分為七類,具體到每類方法中包括的專門方法,由於管理職能的特點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劃分方式。

  1.決策方法。決策方法分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決策方法是決策全過程各種方法的總稱,包括預測方法、方案論證方法、方案選優方法和方案的組織實施方法等。狹義的決策方法僅是指方案的選優方法,通常所說的決策方法是指方案的選優方法。對於決策方法,一般是根據其操作性分為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定性的決策方法一般是以經驗判斷法為典型,定量的決策方法一般包括盈虧平衡分析法差量分析法決策樹法線性規劃法,等等。

  2.計劃方法。作為管理職能按過程的延伸,計劃是決策的繼續和具體化,並且為控制、監督和協調等提供標準,是有效地組織實施有關方案的行動綱領。常用的計劃方法有網路計劃技術滾動計劃法彈性計劃法等。

  3.組織方法。組織是在管理職能中繼計劃之後的一個重要職能,是實現經營管理目標的一個重要前提。列寧曾經指出:“要有成效地進行管理……還必須善於實際地進行組織工作。”一般而言,科學安排、規劃組織工作,本身就是在運用組織方法。常用的組織方法一般有系統工程、現代勞動組織方式和生產組織方法等。

  4.指揮方法。指揮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組織系統內,以自己的權威和組織賦予的一定管轄權,使被管理者服從指揮者意志和願望的一種管理活動,是一種以人為管理對象的執行性管理職能。其管理成效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指揮員的管理才華和駕馭能力。指揮方法豐富多彩,如口頭指揮方法、書面(文件)指揮方法、會議指揮方法等,各種指揮方法的運用,都有些專門技巧和具體要求。

  5.協調方法。在進行工業企業管理中,許多業務雖然經過科學的預測和決策,經過詳細的計劃和周密的組織,經過了有效指揮,但仍然還會由於各種因素的縱橫交織而出現一些無法預見的矛盾和問題,這就需要協調,需要通過協調來化解矛盾、理順關係,以求順利實現經營目標。常用的協調方法有心理協調法、人際關係協調法等。

  6.控制方法。控制實際上是利用控制系統的機制對實際工作強行干預和校正,是在管理中確保管理對象按經營目標運作的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一般而言,可將控制方法分為通用方法和專用方法兩個系列。通用的控制方法有教育和培訓、獎懲、預算、經濟資料分析和鑒定式評價等;專用的控制方法一般是用在企業的專業管理中,如庫存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方法——價值工程、生產進度控制方法、工序質量控制方法等。

  7.監督方法。監督是管理的一個重要職能,總結古今中外的管理經驗教訓,沒有監督的管理往往容易產生無效的管理。為了有效地進行管理,要在轉變觀念、正確對待監督的基礎上,註意研究和科學運用監督方法。一般而言,常用的監督方法有經濟監督方法、行政監督方法、法律監督方法和運用人文環境監督等若幹種方法。如何科學運用監督方法,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參考文獻

  1. 1.0 1.1 吳拓編著.第1章 工業企業管理概述 現代工業企業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06.
  2. 2.0 2.1 2.2 張卿,李增先主編.第一章 概論 工業企業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2.
  3. 3.0 3.1 3.2 3.3 王延超.第一章 總論 新編工業企業管理教程.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
  4. 樊慶文,馬詠梅,王冬梅編著.第10章 工業企業管理 現代工業系統基礎.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年02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Gaoshan2013,林巧玲,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工業企業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