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工业企业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工业企业管理[1]

  工业企业管理是指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保证整个牛产经营活动的统一协调,实现企业管理任务,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一系列综合性活动。

工业企业管理的内容[2]

  工业企业管理的内容,就是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供、产、销、人、财、等方面,因而工业企业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物资供应(采购)管理

  物资供应主要是原材料供应,是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首要环节,合理地规划原材料的采购批量、采购时机、储存定额,做好库存管理工作,是生产正常进行的保证,也是提高资金利用效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

  (二)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从事生产活动,是工业企业最基本的特征。做好生产管理工作,可以合理地组织企业的生产活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有效地进行生产控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保证按品种、按质量、按数量和按期限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控制及生产现场管理等。

  (三)销售管理

  企业生产的目的就是要把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取得收入,以获取利润。所以,销售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销售管理就是工业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四)劳动管理

  劳动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在任何工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是最基本的生产力。任何工业生产过程,都必须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熟练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劳动者,二是劳动手段,三是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劳动手段,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变化,成为合乎社会需要的产品。加强劳动管理,提高劳动时间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五)设备管理

  工业企业的机器设备是生产的工具,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的技术状态,对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都有着重大的关系。因此,合理地使用设备,及时地维修设备,不断加强设备管理,就成为工业企业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合理利用设备,是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果和经济效果的重要保证。

  (六)技术管理

  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中存在和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企业为客户能创造的价值。竞争的优势来源于产品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销售优势,这些优势的取得,根本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开辟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开拓新的市场、进行技术改造等。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证。

  (七)财务管理

  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是利用货币、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的管理。它是企业资金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的各项管理的总称。加强财务管理,对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加强经济核算、增加利润、节约资金,有着巨大的作用。

工业企业管理的构成[3]

  工业企业管理,面对的是一个日趋复杂的系统,要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以适应加入WTO对我国工业企业的新要求,必须注意谋求企业生产经营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优化。这些要素主要包括:

  (一)管理者

  优秀的管理专家带出一流的好企业,这样的例子在实践中屡见不鲜。可见,管理者是对工业企业管理进程有决定性影响的要素,是管理活动的灵魂。从当前的情况看,在企业经营管理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调动管理者积极性的问题,要解决好使优秀管理人才顺利走上重要岗位并且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问题;同时,从“打铁还需自身硬”方面考虑,还需要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要求,采取得力措施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组织好企业家队伍建设。

  (二)管理对象

  管理对象是管理者直接和间接作用的对象,是在工业企业管理中被管理的人、事、物。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实现经营目标的具体要求从不同角度对管理对象进行划分。但人的管理始终是工业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重心,并且在企业现代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中的人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劳动者既是被管理对象,又是管理者,有参与管理的权利。因此,谋求工业企业管理的顺利进行,必须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科学有效地实施民主管理。

  (三)管理目的

  工业企业管理是企业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企业现代管理一样,是一种人为的创造性活动。为了谋求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明确和正确的管理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成功地把握机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以求顺利实现经营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对管理目的认识程度。管理者有着明确而且正确的管理目的,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的成效。

  (四)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是管理活动应有的作用和功能,是由企业生产经营运转的客观需求所决定的,表现为专业分工的不同方面,一般是根据工业企业管理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关于管理职能,有若干种观点,从有利于指导我国工业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我们倾向于七职能说,即管理职能包括七个方面: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这七个职能相互联接,前后呼应,构成一个封闭的管理系统

  (五)管理技术

  现代化企业是指具有低能耗、低物耗、高效益和高应变能力的企业,对应于这样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和企业管理,必须将管理技术作为管理构成的一个要素,而避开在管理中过多地出现不规范行为。管理技术是在工业企业管理中根据实际情况所应用的知识、理论、方法、经验和技巧等,对于提高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意义。应当指出,常用的企业管理方法只是管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等同于管理技术。

  (六)管理环境

  规范的工业企业管理是实现经营目标的必备前提,而规范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环境(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等)的优化。如政治环境良好,政局稳定,人们较注重用长期眼光看问题,有利于吸引投资和促进企业管理正常运作;经济环境良好,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稳步拓展;社会文化环境良好,企业的生产规划、经营战略和决策乃至产品开发等处于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有利于企业较准确地追踪和把握消费心理与市场走向,有利于企业按正常秩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利于顺利实现管理目标。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法制经济,法律环境良好、规范,社会公众能够认真学法、懂法,并且对法律有足够的尊重,能够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能够形成一种执法严格、违法必究的良好法律环境,也有利于工业企业按照正常的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经营。总之,工业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其生存与发展,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环境的优化,以良好的管理环境为依托。

工业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1]

  工业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指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有效地执行各项管理职能而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等工作的总和。它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经常性工作。

  各企业所处的行业和环境不同,生产力发展程度和管理水平不同,基础工作的内容与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普遍开展的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大致包括如下六项内容。

  (1)信息工作

  信息是指管理工作有用资料的总和,一般包括原始记录、各类技术经济资料、数据和科技情报、市场信息、国家政策法令等。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是生产过程中进行控制和调节的工具,是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信息工作系统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神经系统。

  (2)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是指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等工作。技术标准是对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等所作的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定,主要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零部件标准、原材料标准、工艺及工艺装备标准、安全环保标准以及设备使用维修标准等。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各种岗位、各项管理业务的工作责任、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等所制定的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基础标准、工作质量标准、业务及工作程序标准、生产组织标准等。

  (3)定额工作

  定额工作主要是指在一定生产和技术条件下,为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对各类消耗标准、占用标准等技术经济指标予以制定、执行和管理的工作。它是编制计划的依据之一,是科学地组织生产的重要环节。企业的定额门类繁多,主要有劳动定额、生产期量定额、物资供应定额、设备利用定额、资金占用定额、费用开支定额等。

  (4)计量工作

  计量是指为了实现标准化测量,通过技术和法制相结合的手段,保证量值准确一致。计量工作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产品的量和质的数值加以控制和管理。它主要包括检定、测试、化验分析等。计量工作关系到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能源消耗、经济核算、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

  (5)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指用文字形式对企业生产、技术、经济、人事等各项活动所制定的各种规则、条例、程序、办法等的总称。它是企业全体员工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企业的规章制度内容繁多,且因企业而异,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度、技术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奖惩制度财务制度、物资管理制度等。企业必须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纵横交错、互相协调的责任体系和规章制度,做到责权利明确,制度简洁清晰,便于贯彻执行。

  (6)职工教育

  职工教育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对每个成员从事本职业、本岗位工作所必需的道德品质、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等所进行的培训教育。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加强职工的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企业目标的圆满实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做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就能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能促使我国企业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进入科学管理以至现代化管理的轨道,是有效地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的快捷途径。

工业企业管理的特征[3]

  工业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能够有效地把握它,应当明确其基本特征。一般而言,工业企业管理具有如下四大特征。

  (一)二重性

  工业企业管理,一方面要按照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合理组织生产力,即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要维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即处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构成了企业管理的二重性。前者可称之为企业管理的自然属性,后者则是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研究资本主义管理科学、建立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通过对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剖析,最先提出了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的理论。列宁在评论泰罗制时也指出,泰罗制度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着二重性,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管理二重性理论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把握企业管理,处理有关的复杂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依据管理二重性理论分析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应当看到:对于不同社会制度下和不同管理模式的企业管理而言,组织生产力方面的自然属性,是具有共同性和继承性的;而维护和发展生产关系方面的社会属性,则有着明显的不同。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要求,强化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我们必须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的要求,在工业企业管理中正确处理学习与独创、批判与继承、吸收外国管理经验与注重研究我国企业实际问题的关系,创立和逐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业企业管理科学体系。理解和把握企业管理的二重性,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吸收国外企业管理中有益的东西,切忌盲目排外;同时,也要充分注意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注重从我国企业的实际出发,总结我国不同时期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切忌照搬照抄国外的东西。从当前的情况看,切实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进一步强化工业企业管理,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良好的竞技状态促使企业管理上水平。

  (二)综合性

  随着工业企业管理由生产型向经营型的转变,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与社会的输入和输出愈向纵深发展,工业企业管理的综合性特征更加明显。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要成功地把握内部各环节、各层面的运作,又要处理好与外部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必须吸收和借鉴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社会科学,又要善于吸收借鉴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为管理所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解决来自各方面的管理问题。显然,将现代工业企业管理限定到某个专业或者企业生产经营日常业务中,是不行的,是难以挖掘管理潜力和谋求企业长足发展的。

  (三)不确定性

  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明显的不确定性,可从三个方面分析:就形势发展的要求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许多企业管理中的新生事物不断产生,为管理提出了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分析过去,总结其规律性,研究现实,把握动态的今天,而且还要求预测未来,经常进行面向未来的思考和决策,即进行远期战略筹划。美国匹兹堡大学工商管理学教授威廉.R.金曾讲到:有没有能力进行战略性思考,也许是人们在管理才能上的最大差异。可见,就形势发展而言,企业管理有着明显的不确定性;从时间上必须以未来为主,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企业管理的对象而言,企业管理面对的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综合体,充满互相牵制的各种矛盾,要适应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社会矛盾运动,在客观上要求企业管理具有不确定性,不能固定于某一种模式,更不能形而上学。就研究的方法而言,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不仅要研究企业生产经营的定性方面,而且还必须从定量的方面研究其内在的规律性,即通常所说的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然而,对于大量的“未来”事项而言,无论其量还是性,都是难以确定的,只能以较强的适应性与之对应。显然,这也表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明显的不确定性。

  (四)严肃性

  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其在实践中是否有效,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严肃性,即在企业管理的每件事情的安排和每一项业务的处理中都要遵循我党一贯提倡的实事求是原则,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要做到创新求实,有布置、有实施、有检查、有总结,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譬如对科学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这一问题,也许有人认为搞得好的企业一定会有专门的办法,甚至可以称为“秘密武器”,其实,不少企业领导人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则是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扎扎实实地办好每一件事情。

  (五)秩序性

  企业管理面对的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要素一旦发生变化,系统就会形成新的整体特征,产生新的功能,并对环境作出新的反应,形成新的系统内部秩序。工业企业管理不能脱离系统、脱离各种业务活动而独立存在。管理的作用是保证各种活动按正常秩序进行,一切管理都是围绕“治乱”而发生和展开的。管理的直接作用是治理混乱,而治理混乱实质上是使各项活动按照正常秩序进行,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各项任务按程序逐步完成。管理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使合理的秩序现实化。

工业企业管理的任务[3]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经济效益为重要杠杆、以企业为基本单位的经济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社会上的一种经济组织,其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如人、财、物等等。因此,工业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处理好企业社会经济功能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企业管理的任务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1.保证向社会尽可能多地提供适销对路、价廉物美的产品或实际有效的劳务,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企业获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否则将会在市场经济的运转中受挫。当前有的企业错误地将经营管理理解为市场营销乃至产品推销,从“以产定销”的一个极端一步跳到只注重销售策略和手段而忽视按规范生产的另一个极端,出现了许多产品品质问题,这是很有害的。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应当注意研究普通消费者尤其是农民群众(低收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倡注重价廉物美和实际有效,以赢得为数众多的消费者的依靠和信赖,这也是当前企业管理中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

  2.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盈利水平,为国家和企业的生存、发展增加资金积累。这是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企业管理任务的延伸和发展。企业是经济组织,不是政府机关、不是慈善机构,必须注重盈利,以满足国家和企业自身的需要

  3.通过有效的管理,促使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这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企业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当前不少企业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单纯运用经济手段等问题,这一任务更具有特殊意义。

工业企业管理的职能[2]

  (一)决策和计划

  决策是企业对经济发展和经营目标以及其他手段的抉择。正确的决策,能够指导人们进行有效的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果。错误的决策,则会产生错误的行为,使人们得到失败的教训,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后果,所以,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首要的职能

  正确的决策来自周密的调查研究,要掌握市场信息,取得定量数据,预测未来的趋势,并经过方案的评价和综合平衡从而做出决断。

  计划就是根据决策目标作出的具体安排。在工业企业的管理中,计划是各项工作中的“龙头”。只有充分发挥计划的职能作用,才能使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以至每个职工都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才能把各项工作有效地组织起来,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生产经营过程越复杂,计划的职能作用就越重要。所以,计划职能是现代工业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职能。

  (二)组织和指挥

  组织就是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要素、各部门、各环节在空问和时间的联系上,在劳动分工协作上,在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上以及对外往来上,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企业的人、财、物等得到最合理的运用。

  组织职能的执行,要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出发,服从于企业经营方针和决策。组织职能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

  指挥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发挥领导艺术,对下级和下属进行布置和指导,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正常进行。没有正确的指挥,计划和组织的职能也不可能顺利实现。

  (三)协调和控制

  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使企业内部上下左右之间以及对外的工作能保持良好的配合关系,就需要进行协调活动。

  协调或称调节可分为纵向协调和横向协调,对内协调和对外协调。纵向协调就是对企业内部各级之间的协调;横向协调则是对部门之间的协凋;对内协调就是企业内部的协调;对外协调则是对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协调。协调是一项综合性的职能,要做好协调工作,关键在于使全体职工明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决策计划内容,树立全局观念,克服本位思想,加强互相协作,消除扯皮现象。

  控制又称监督,它是同计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计划,控制也失去了依据。有了计划,没有控制,计划的实现也可能落空。因此,控制和计划都是企业管理中互相配合、不可缺少的重要职能。

  控制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进行考察,把实际执行的情况与原定的计划、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采取对策,解决问题。

  实现控制的职能,要求企业建立和健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应该有明确的责任制,有完整的定额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经济核算等。

工业企业管理的组织机构[2]

  (一)公司制企业的组织机构

  公司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董事经理监事会等。各机构之间的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
Image:直线制示意图.jpg
Image:事业部制示意图.jpg

  各机构的职权如下:

  1.股东(大)会的职权

  (1)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2)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

  (3)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

  (4)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5)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

  (6)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7)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8)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9)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10)对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作出决议。

  (11)对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的形式、解散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

  (12)修改公司章程。

  2.董事会的职权

  (1)负责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

  (2)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3)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4)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5)制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6)制定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

  (7)拟订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

  (8)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9)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总经理)(以下简称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

  (10)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3.经理的职权

  (1)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2)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3)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4)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5)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6)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

  (7)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

  (8)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4.监事会的职权

  (1)检查公司财务。

  (2)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3)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

  (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

  (5)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5.各职能部门和厂长的职权

  各职能部门和厂长负责执行经理安排的工作任务,对经理负责,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执行机构,企业的各项计划、政策都是通过这一管理层来落实和实现的。

  6.事业部的职权

  事业部的基本特点是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大类或地区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各事业部在公司统一领导下,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承担盈亏责任;各事业部是实现总公司目标的责任单位;各事业部统一管理所属产品或地区的生产、销售、采购等全部活动,在经营管理上拥有相应的独立自主权,对公司赋予的任务负全面责任。事业部一般适用于经营多样化、规模大、市场覆盖地区广、产品品种多、市场变化快、产品间工艺差别较大的公司。

  7.车间、班组的职权

  车间、班组是工厂内部设置的管理机构,在厂长或分厂厂长的领导下,负责完成生产任务和对产品质量和材料、人工等消耗的控制。

  (二)非公司制企业的组织机构

  非公司制企业的组织机构比较简单,没有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其组织机构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Image:非公司制企业组织机构示意图.jpg

  非公司制企业各机构的职权与公司制企业类似,只是厂长或经理拥有相当于公司董事会的职权。

工业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4]

  现代管理强调运动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这些原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体现为以下8项管理原则:

  1.分解协调原则

  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必须按分解协调的原则进行管理。即将其整体目标和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在职工中进行明确地分工,使每项工作规范化,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并按照确定的规范检查、督促与帮助其完成。各个要素作为企业整体目标与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施中必须加以统一协调,使各要素实施的总和组合成企业的整体目标和任务得以完成。

  分工协作能提高生产力。现代管理强调分工.但管理的功能本身是不能分割的。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分工以后,各部门、各岗位管理的内容必须保持在一条管理线上。现代管理强调一贯的、全面的管理,正是为了在分解基础上,使各项管理功能自始至终得到统一地协调,保证系统的整体功能,这需要体制上的保证。

  2.相对封闭原则

  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按相对封闭的原则,组成闭环控制系统,才能实现有效地管理,如图4所示。闭环控制开环控制的主要区别,就是前者引入了反馈概念,即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回收回来,调整决策,保证系统达到预定的目标状态。

  
Image:相对封闭原则示意图.jpg

  实现相对封闭的原则,从管理机构来说,除决策中心外,还要设置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执行机构必须准确无误地贯彻决策机构的指令,没有准确的执行,就没有正确的输出。监督机构要督促执行机构准确地执行决策机构的指令。为了检查输出是否符合实际需要,验证决策的正确与否,还要有反馈机构,以便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提出修正决策的正确意见。这样,就形成了计划——执行——检查——措施与行动的良性管理循环。

  3.层次结构原则

  现代企业是分层次按递解结构的原则进行管理的,每个层次有不同的能级,由此构成了管理的场和势,使管理有规律地运动,以获得最佳的效率和效益。

  正确贯彻层次结构的原则要注意:层次的设置要符合客观需要,稳定的管理结构应当是正三角形或正宝塔形,上小下大,但上层的能级高于下层。

  不同的能级表现为不同的责权利,在其位,便要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值,获其誉,失职者要惩其误。要区别人的才能,将具有相应才能的人配备到相应层次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使人才运动由无序向有序发展。

  4.动力驱动原则

  企业的有序运动需要有强大的动力驱动,没有动力就没有企业的活力。管理的任务,在于不断地提供维持企业生命的原动力。

  一般地说,构成企业乃至每个成员的动力大体有两类: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企业要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加积累.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职工要争做贡献,改善生活待遇,这都是物质动力。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动力不可低估,但也不是万能的,使用不当可能产生副作用:因此要重视精神动力的作用。精神动力来自理想教育,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奖励等。与物质动力相比,精神动力属更高层次的动力。另外,在运用动力驱动的管理原则时,要充分重视信息的媒介作用。信息可以指明方向、查找差距、振奋精神、加强驱动力。原则要求综合运用各种动力,使之方向一致,力度适当,互相补充。要正确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辩证关系,让个体在大方向上与集体基本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充分自由地发展;还要处理好眼前动力与长远动力之间的关系,保持企业的活力经久不衰。

  5.行为科学原则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认识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行为科学原则要求管理工作以人为中心,通过对各类人员的行为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有效地管理,保证实现企业的目标。

  贯彻行为科学的原则,要求管理工作维护职工物质上和精神上正当、合理的需要。如关心职工的疾苦,鼓励职工积极进取的行为等;每个职工都要有明确的、可考核的具体责任,实行适当的责任制;对每个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进行严肃认真地考核和鉴定,给予应得的奖惩。

  6.弹性管理原则

  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组合中运行,经常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测的事件。例如:第一,影响企业的多种因素通常是千丝万缕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很难完全掌握其中的规律;第二,即使认识了其中的规律,人们往往只能把握其中主要的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这种疏忽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全局;第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因而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人作为有思维活动的生命,采取意想不到的行动或一些反常行动,是常有的事。采用弹性管理的原则,在工作中留有一定的余地,可以应付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即使在不利的情况下也可立于不败之地。

  在应用弹性管理原则时,要严格区别消极弹性和积极弹性。消极弹性的根本特点,是把留有余地当作“留一手”,计划订得松些,指标订得低些,费用预算宽些,轻轻松松便可完成任务;积极弹性不是“留一手”,而是遇事“多一手”,如充分发挥人的智慧,进行科学预测,事先预备可供选择的多种调节方案及应急措施。有效管理需要的是积极的管理弹性。

  7.创新发展原则

  不断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企业面临复杂的竞争环境,必须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努力开发新产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设备改造,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来获取更高经济效益。有创新,企业才有生气与活力。企业管理要提倡与鼓励职工的首创精神,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工作本身也要创新,提倡管理创新活动,如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能源结构,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转变企业的运行机制,创立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模式等。管理创新总的目的,在于调整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地发展。凝固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有可能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引入死胡同。

  8.价值原则

  工业企业管理要追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包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价值=效用/耗费:价值原则是一个重要原则。企业管理上作要紧紧围绕着提高效益这个中心就一定要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组织。结构、职责、目标,科学地、节省地、有效地使用自己的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为创造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尽心尽力。

工业企业管理的方法[3]

  科学组织工业企业管理,需要相应的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管理方法,我们可以从若干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认识、了解把握和划分。如根据其特点,可将其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根据其应用范围,可将其划分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等等。在这里,我们根据企业管理方法的覆盖面和操作性,将其划分为通用方法和专用方法。一般而言,通用方法的特点是覆盖面比较宽,但操作性(指可以直接用于处理某一项业务)比较差;而专用方法则覆盖面比通用方法较窄,但操作性比较强。

  (一)通用方法

  在工业企业管理中,通用的管理方法主要有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中,经济方法是运用经济手段,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调节各种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的企业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发挥经济组织、经济杠杆经济合同经济责任制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管理,具有明显的非直接性特征,并且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运用经济方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告诉我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经济方法是必要的方法,但又不是惟一的方法,不能单纯依靠经济方法。

  行政方法是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如运用职责、职位和职权)进行管理的方法,具有强制性、直接性、垂直性、无偿性等特征,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如容易产生过多的行政干预和决策失误等),由于行政方法用于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特别注意解决其“人乡随俗”的问题,因此,运用行政方法应特别注意具备这样几个前提:必须拥有法律赋予的职权,并受法律约束;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注意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必须注意坚持和科学地把握责、权、利对等;必须具有能够满足工业企业管理要求的管理才华,等等。

  法律方法在工业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重点是组织和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地学法、懂法,严格按法律规范从事企业生产经营和参与社会生活,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以利于法律环境的优化。当然,在法律环境优化尚未达到理想境界的环境条件下,法律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并且法律方法也多是用于“触犯法律”的范围内,在客观上也是具有局限性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通过研究人们的思想运行规律,用进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启发人们内心世界的变化进行感化和教育、引导、灌输,其主攻方向是改造人们的世界观,具有启迪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等特征,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各种通用方法的性质特征可知,在企业管理中应特别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以发挥其管理效用,尤其是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新形势下,坚持以“经济方法为主干,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全面,辅以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基本思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是极其必要的。

  (二)专用方法

  根据工业企业管理的职能,我们将专用方法划分为七类,具体到每类方法中包括的专门方法,由于管理职能的特点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划分方式。

  1.决策方法。决策方法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决策方法是决策全过程各种方法的总称,包括预测方法、方案论证方法、方案选优方法和方案的组织实施方法等。狭义的决策方法仅是指方案的选优方法,通常所说的决策方法是指方案的选优方法。对于决策方法,一般是根据其操作性分为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定性的决策方法一般是以经验判断法为典型,定量的决策方法一般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法差量分析法决策树法线性规划法,等等。

  2.计划方法。作为管理职能按过程的延伸,计划是决策的继续和具体化,并且为控制、监督和协调等提供标准,是有效地组织实施有关方案的行动纲领。常用的计划方法有网络计划技术滚动计划法弹性计划法等。

  3.组织方法。组织是在管理职能中继计划之后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前提。列宁曾经指出:“要有成效地进行管理……还必须善于实际地进行组织工作。”一般而言,科学安排、规划组织工作,本身就是在运用组织方法。常用的组织方法一般有系统工程、现代劳动组织方式和生产组织方法等。

  4.指挥方法。指挥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组织系统内,以自己的权威和组织赋予的一定管辖权,使被管理者服从指挥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管理活动,是一种以人为管理对象的执行性管理职能。其管理成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指挥员的管理才华和驾驭能力。指挥方法丰富多彩,如口头指挥方法、书面(文件)指挥方法、会议指挥方法等,各种指挥方法的运用,都有些专门技巧和具体要求。

  5.协调方法。在进行工业企业管理中,许多业务虽然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经过详细的计划和周密的组织,经过了有效指挥,但仍然还会由于各种因素的纵横交织而出现一些无法预见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协调,需要通过协调来化解矛盾、理顺关系,以求顺利实现经营目标。常用的协调方法有心理协调法、人际关系协调法等。

  6.控制方法。控制实际上是利用控制系统的机制对实际工作强行干预和校正,是在管理中确保管理对象按经营目标运作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一般而言,可将控制方法分为通用方法和专用方法两个系列。通用的控制方法有教育和培训、奖惩、预算、经济资料分析和鉴定式评价等;专用的控制方法一般是用在企业的专业管理中,如库存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方法——价值工程、生产进度控制方法、工序质量控制方法等。

  7.监督方法。监督是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总结古今中外的管理经验教训,没有监督的管理往往容易产生无效的管理。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要在转变观念、正确对待监督的基础上,注意研究和科学运用监督方法。一般而言,常用的监督方法有经济监督方法、行政监督方法、法律监督方法和运用人文环境监督等若干种方法。如何科学运用监督方法,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1. 1.0 1.1 吴拓编著.第1章 工业企业管理概述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6.
  2. 2.0 2.1 2.2 张卿,李增先主编.第一章 概论 工业企业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
  3. 3.0 3.1 3.2 3.3 王延超.第一章 总论 新编工业企业管理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
  4. 樊庆文,马咏梅,王冬梅编著.第10章 工业企业管理 现代工业系统基础.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02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Gaoshan2013,林巧玲,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工业企业管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