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能源结构[1]
能源结构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各类能源在能源总量中的比例关系,包括能源生产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结构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能源结构的分类[2]
能源结构主要包括能源的生产结构和能源的消费结构。
(1)能源的生产结构是从总生产量分析能源结构,即各种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
(2)能源的消费结构是从消费量分析能源结构,即能源的使用途径。
优化能源结构的政策建议[1]
中国的资源禀赋现状决定了短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因此中国应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和煤炭清洁化水平。燃煤效率的改善可在相当程度上缓解石油、天然气供应不足的压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合理开发石油资源,以保证石油的持续供应。石油对于能源效率的提升效果显著,而国内石油产量已近极限。中国应通过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采取多元化进口的策略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扩大石油消费比重,减轻国际油价波动对石油供给的影响。
鉴于石油资源的特殊性,政府应加大对天然气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中国天然气储产比较高,表明天然气的开采利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鼓励“以气代煤”、“以气代油”,扩大民用天然气的消费比例,以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完成对煤炭资源的替代。
从长期来看,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总量中的比重是优化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有助于改善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其对化石燃料的替代还能有效保障能源供应。中国地域广阔,清洁能源储量巨大,加大科研投入,克服技术水平落后、成本难以控制等关键因素的制约,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能源结构失衡严重阻碍了中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但对当前能源体系的评价,不能以偏概全,妄下定论,在认清其不足的同时,必须看到其积极意义。在工业化发展初期,以煤炭为支撑,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复苏,而现有的工业生产设备大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驱动,如果盲目调整,大幅减少煤炭消费,必然会影响到工业化进程,阻碍经济增长。同时,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障碍,如技术不成熟、定价不合理、成本偏高等,这都限制了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从国情出发,必须认清能源结构调整过程的长期性,以煤炭为主线,以减小煤炭消费的负面影响为方向,探求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之路;逐步提升天然气和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分步骤、分阶段地优化能源结构、改善能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