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結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能源結構[1]
能源結構是指一定時期、一定區域內各類能源在能源總量中的比例關係,包括能源生產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能源結構是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城市的生產技術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
能源結構的分類[2]
能源結構主要包括能源的生產結構和能源的消費結構。
(1)能源的生產結構是從總生產量分析能源結構,即各種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
(2)能源的消費結構是從消費量分析能源結構,即能源的使用途徑。
優化能源結構的政策建議[1]
中國的資源稟賦現狀決定了短期內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難以改變,因此中國應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提高煤炭燃燒效率和煤炭清潔化水平。燃煤效率的改善可在相當程度上緩解石油、天然氣供應不足的壓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通過開展國際合作,合理開發石油資源,以保證石油的持續供應。石油對於能源效率的提升效果顯著,而國內石油產量已近極限。中國應通過與國外石油公司合作,採取多元化進口的策略來滿足國內消費需求,擴大石油消費比重,減輕國際油價波動對石油供給的影響。
鑒於石油資源的特殊性,政府應加大對天然氣資源開發的投入力度。中國天然氣儲產比較高,表明天然氣的開采利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應鼓勵“以氣代煤”、“以氣代油”,擴大民用天然氣的消費比例,以降低對煤炭的依賴,完成對煤炭資源的替代。
從長期來看,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總量中的比重是優化中國能源結構的重要途徑。這不僅有助於改善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其對化石燃料的替代還能有效保障能源供應。中國地域廣闊,清潔能源儲量巨大,加大科研投入,剋服技術水平落後、成本難以控制等關鍵因素的制約,清潔能源的利用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能源結構失衡嚴重阻礙了中國能源效率的提高,但對當前能源體系的評價,不能以偏概全,妄下定論,在認清其不足的同時,必須看到其積極意義。在工業化發展初期,以煤炭為支撐,中國經濟得以迅速複蘇,而現有的工業生產設備大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驅動,如果盲目調整,大幅減少煤炭消費,必然會影響到工業化進程,阻礙經濟增長。同時,中國清潔能源的發展也面臨諸多障礙,如技術不成熟、定價不合理、成本偏高等,這都限制了對化石能源的替代。從國情出發,必須認清能源結構調整過程的長期性,以煤炭為主線,以減小煤炭消費的負面影響為方向,探求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之路;逐步提升天然氣和清潔能源的消費比重,分步驟、分階段地優化能源結構、改善能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