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放大
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

目录

卡尔·马克思简介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德国犹太人,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的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取代。

  在十九世纪末,马克思的哲学迅速的传遍各地。社会主义成为欧洲先进国家政经改革的趋势。之后,马克思主义也派分成为非革命派与革命派。非革命派学说,又称修正主义派,以伯恩斯坦(Edward Bernstein)为中心,主张渐进式的社会主义发展,视马克思主义为一种道德标准。而革命派学说则以列宁最为著名,强调激进强制革命的重要性。革命派视马克思主义为一种历史科学理论,认为这种理论是绝对正确的预言。两边派系皆认为自方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仍是理论性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叶,藉由列宁和他一手创办的苏联的大力提倡达到了巅峰。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期间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解释似乎受到许多学者的疑问与争议。随著苏维埃联盟的解体,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逐渐衰退。但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是近代最著名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哲学理论之一。马克思的学说仍然活跃在学术界的各领域,学说的精神也不时的被运用在各政府的施政方向。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上仍有许多国家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国家或政党的基本主义与基本方针,如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尼泊尔共产党等等。

卡尔·马克思的生平[1]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德国莱茵省(现属于联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特里尔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祖父马克思·列维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改信基督教),生于1782年,同荷兰女子罕丽·普列斯堡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并于1841年完成大学学业,同年另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获得耶拿大学博士。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后辞职。期间认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学识渊博,精通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占星学还有数学。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小姐燕妮结婚。

  1844年1月,与燕尼一起踏上流放的征途。去到巴黎。同年完成《哲学经济学手稿》,这份手稿直到1933年才被发现并发表,被称为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

  1845年秋,被法国政府派流氓殴打,驱逐出境。去到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5年12月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后来才诞生了《共产党宣言》。随后不久遭到比利时当局的迫害。和妻子一起回到德国。

  1846年初 ,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且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1848年4月,和恩格斯在德国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后被驱逐,前往英国伦敦。在伦敦,他们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但在这期间,马克思写出了他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

  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参加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他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70年10月与移居伦敦的恩格斯再度相聚。由于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他曾自称是“世界公民”。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寓所去世,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内。《资本论》后两卷为恩格斯整理马克思的遗稿后出版,分别在1885年、1894年相继出版。

卡尔·马克思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是近代最复杂和精深的学说之一。学说的范围包括了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等广泛的领域。 也因为如此,这世界上存在著许多不一样版本的解释和陈述。 就如美国近代马克思主义学家达拉普 (Hal Draper) 所讲, “在人类历史上, 少有学说像马克思思想一般被不一样的人严重扭曲。” 许多分支的学说都认为自派学说为马克思的正统继承。

社会

  “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德意志意识形态》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解放。 也就是说,它是无产阶级挑战社会制度的精神武器。 惟有正确的哲学, 才能有效带领无产阶级脱离矛盾社会的恶性循环并获得解放。 哲学, 本身应具有不可被挑战的真理。 马克思的哲学追溯到人类的本性。 他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就在于人可以有效的计划出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数据和生产数据。 因此, 人一旦进行了有计划的劳动生产,他就同其它动物根本区别开来了。 而因为要劳动,人们必须事先结成生产关系以及其它社会关系。 人们的劳动生产力制约著他们在其中进行活动的生产方式, 而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便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 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等构成了社会的基本架构, 并决定著人们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一旦形成, 便反过来成为制约著人的活动的客观力量。 可见,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劳动人口的劳动行为, 劳动人口造就了自然规律。 社会的发展从表面上看像是杂乱无章。 其实它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内在客观趋势的规律。 因此, 马克思的哲学普遍被认偏向无神论和唯物论。

  马克思在年轻的时候深受德国当代知名哲学家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辩证论的影响, 一同认为万物皆由演变而成。 但不同于黑格尔的唯心论点, 马克思的思想比较偏向科学化的唯物思考模式。 两个论点最大的差异在于对物质与意识的看法。 唯心论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换句话说, 人的意识决定对物质的看法与解释。 人因为意识的改变, 改变对物质的定义。 而唯物论者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 人在周遭所遇到的事物, 决定了人对物质的定义; 人通过自己的物质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而人自身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得到改造,获得自己的新的质量和素质。 因此, 马克思认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 活在恩格斯所叙述的假性意识 (False consciousness) 中, 这种意识只是由家庭, 文化, 民族等外在物质因素交错成型的产品。 久之, 便成为社会意识, 制约著人的活动的客观力量。 但意识会随著外在因素的演变而改变, 人类社会就是在类似的思想改变中持续的演化著。 就此,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论与自己的唯物论做了个整合, 而成就了独出一格的历史唯物论。 相信总有一天, 经过演变, 人类将因无产阶级思想的彻底解放, 改变人类的生产模式, 而带领社会进入乌托邦式的共产社会。

经济

  一个国家社会的经济, 代表著一个国家社会的劳动力。 但马克思认为此一观点似乎被资本主义给扭曲。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的架构下, 劳动力已经成为一种消耗性的日用品。 传统的商人, 藉由转手买卖赚取商品的差价。 而资本家却是靠压榨劳工的方式, 降低制造成本来赚取利润, 劳工的成本越便宜, 资本家的利润也就越高。 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 将不用其极的降低劳工成本来博取更大的利益。 因此, 根据马克思的想法, 资本家唯一关心就是如何用最低成本养活劳工来帮他劳动生产, 劳工的待遇自然也就不是资本家所会关心的事了。 马克思也不外乎的承认, 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具生产力的社会结构。 但他认为资本主义最大的缺陷在于资本家为了更大化的生产力与利润, 势必投资更多的金钱与资援在于科技的研发, 而劳工的利益也将因为科技的进步而贬低。 日后, 劳工势必日用品化, 进而异化了无产阶级劳工本身的人类特质, 成为资本家的人肉机器。 根据马可克斯的历史唯物论, 他意识到此一现象是一种阶段性的演变, 资本主义将物极必反, 无产阶级必将因为思想的解放, 逐渐取代资产阶级。 就有如当初在封建时代末期, 资产阶级推翻王室贵族阶级一般。 而劳动人口也将成为主角, 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阶级斗争

  “在原始积累的历史中,对正在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过推动的作用的一切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但首要的因素是:大量的人突然被强制地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被当作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抛向劳动市场。对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形成全部过程的基础。”——《资本论》

  马克思认为, 在人类历史上, 科技的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从而剩余生产物增多, 使得人类有可能在自身中实行脑体分工, 这种分工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野蛮阶段走了出来, 进入文明时期, 另一方面,脑体分工本身就是最初阶级划分的基础, 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 使垄断精神生产的剥削阶级分子与承担全部体力劳动的劳动阶级处在根本利益相互对抗的关系之中, 人类自此进入阶级社会。 阶级社会几千年的发展,不过是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剥削的程度以及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依附的具体方式的变化。马克思认为, 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中, 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阶级斗争本身就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量。 只有联系生产力发展以及由生产力决定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才能彻底解决阶级斗争的问题。 马克思在关于阶级的理论中,特别强调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现代阶级关系的产生源于劳动者同自己的生产数据的分离。但阶级一旦产生,又会把阶级利益对立的烙印打上文化、宗教等领域。在这个意义上,阶级有时是一个社会范畴。人类社会的阶级关系从早期的简单走向复杂,然后又走向现代社会的简单化。 马克思指出,同以往的阶级社会相比效,讲究功利的资本主义社会更容易生发阶级的对立。 马克思认为和平式的协商办法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阶级间的对立。 因此, 在进入共产主义之前, 无产阶级将组成短暂的集权政府, 进行多层面的革命, 尽一切的可能重新分配社会资源。 所以一般认为, 马克思并不反对暴力式革命。 然而, 马克思虽然建立了阶级理论之学说,但是没有解释阶级转化相关的理论,尤其是无产阶级经过某种方式取得政权之后,转化为有产阶级的情况。

政治

  “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宣言》

  因为对于资本主义的不信任, 马克斯认为无产阶级应当团结, 一同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紧密相关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须由无产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而无产阶级政党则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这个党代表著组织、领导和宣传作用。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这些核心作用,就不会有无产阶级斗争的胜利. 从阶级及阶级斗争的理论出发,马克思认为私有制社会中对立阶级之间的斗争具有不可调和的特点,统治阶级需要以强制性的方法来治理被统治阶级. 而这些强制性的方法往往成为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榨取和剥夺. 统治阶级为了保持阶级之间的平衡,把阶级关系维持在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秩序和范围之内, 就形成了所谓的国家; 阶级的矛盾应运成为统治阶级的国家统治工具. 无产阶级要想获得自由的解放,就要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思想革命,以改变包括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建立起公平, 合理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久之, 迈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国家。

  “旧的国家是一种‘以其无处不在的复杂的军事、官僚、宗教和司法机构像蟒蛇似地把活生生的市民社会从四面八方缠绕起来的中央集权国家机器’。”—— 卡尔•马克思 《法兰西内战》

卡尔·马克思的作品

  • 《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
  • 《资本论》
  • 《共产党宣言》
  • 《德意志意识形态》

卡尔·马克思的影响

  • 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四频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
  • BBC调查结果[1]

卡尔·马克思的批评

  很多资本主义制度的支持者已经论证过,与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能够更加有效的生产和分配财富;同时马克思和黑格尔关心的贫富差距也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有人认为,自私和对财富的追求是人性的内在本质,它们并不是因为采取了资本主义制度或者某种其他的经济制度,不同的经济制度对这个事实反应不同。澳大利亚经济学院曾批评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同时在实践上,特别是柏林墙倒塌和苏联崩溃以来,一些共产主义国家的政治压制和经济问题也大大破坏了马克思在西方国家的形象,因为苏联官僚常常在宣传中引用马克思的理论。虽然一些其他的人认为苏联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它的崩溃不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准确性,相反的,只是再次验证了它。

  马克思同时也受到来自左派人士的批评。有人声称阶级并非历史上最根本的不平等,而马克思认为依赖于阶级不平等的父权或种族问题实际上是独立存在的,并呼吁对这些问题给予关注。另一方面,无政府主义者一贯反对马克思主义,即便是自由倾向最显著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无政府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太过专制,而且过于关注经济问题,缺乏对于国家力量不可缺少的基本反抗。

参考文献

  1. (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中国人民大学.2006-6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0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9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79.82.136.* 在 2011年5月19日 10:26 发表

我是第一个! 半夜复习看到他, 好多内容哦!

回复评论
41.203.64.* 在 2012年2月17日 02:03 发表

要下苦功夫,看原著。看完要疯。除非你是撒旦教成员

回复评论
116.224.19.* 在 2012年8月23日 17:54 发表

看来要下苦功夫了。。我会努力的

回复评论
183.62.57.* 在 2013年5月24日 20:29 发表

饿,发错额

回复评论
可恨密码记不住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1月23日 14:54 发表

按你的推论,是学翻译的原著,还是学原文的原著。主观想法真是很好,真喜欢,你可以进马列翻译研究院了。

实际却行不通,效果也不见得好。 毛,邓,学马列,原著不是党内看得最多的。王明,博古,很多早期留苏的,学的马列原著都比毛邓多得多。但他们学得精。 学习在精不在多。

回复评论
可恨密码记不住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1月23日 14:56 发表

可恨密码记不住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1月23日 14:54 发表

按你的推论,是学翻译的原著,还是学原文的原著。主观想法真是很好,真喜欢,你可以进马列翻译研究院了。

实际却行不通,效果也不见得好。 毛,邓,学马列,原著不是党内看得最多的。王明,博古,很多早期留苏的,学的马列原著都比毛邓多得多。但他们学得精。 学习在精不在多。

想想也是,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表达的工具,这个工具是为学习理解精髓服务的。除此,语言本身没有什么恒定不变的价值。

回复评论
可恨密码记不住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1月23日 14:59 发表

语言跟其他工具一样,也要随着表达的思想升级换代,才能适应时代与现实的要求。关注现实本身,而不是关注语言本身,不然就真是食古不化了。

回复评论
独孤苏默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3月15日 23:28 发表

和伟人合影

回复评论
219.148.65.* 在 2019年1月23日 09:44 发表

可恨密码记不住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1月23日 14:54 发表

按你的推论,是学翻译的原著,还是学原文的原著。主观想法真是很好,真喜欢,你可以进马列翻译研究院了。

实际却行不通,效果也不见得好。 毛,邓,学马列,原著不是党内看得最多的。王明,博古,很多早期留苏的,学的马列原著都比毛邓多得多。但他们学得精。 学习在精不在多。

在精不在多和看原著没有关系,王明等人犯的是教条主义错误脱离实际,而不在于看得多,另外,你怎么知道王明他们学的不精呢,并不是学精了就不会犯错误的。最后,学习精神和学习理论是两个概念。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