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企业资金[1]
企业资金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由企业支配的各种财产、物资,以及支付职工劳动报酬的货币的总和。
企业资金的特点[2]
(一)企业资金的物质性
资金从所得者投入的形态看是货币。但从运用形态看却表现为企业的各种资产。其中大部分以财产物资形态存在。一部分以暂时闲置的货币形态存在。只有对外长期投资才长期以货币形态存在。无论财产物资形态或货币形态的资金。从经济内容看都是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要素。资金在这里表现为过去已经生产出来。现在继续用于生产流通的一部分社会物质资源。是社会再生产的物质条件。这就是企业资金的物质性。
(二)企业资金的周转性
资金是为形成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要素与外部投资所垫支的货币。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和对外投资收入的实现。原垫支的货币重新收回。继续用作下一个生产经营与对外投资过程的垫支。资金的垫支——收回——再垫支——再收回这一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即为资金的周转。资金收回要以费用支出补偿为前提。只有企业生产经营与对外投资能保本盈利时。资金周转才能顺畅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对外投资如发生亏损。则一部分资金就遭受损失。使原垫支的资金总量减少。迫使企业缩小生产经营与对外投资规模。甚至破产。只强调财务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金。不强调资金的全部收回。忽视资金的周转性是片面的生产观点。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有害的。
(三)企业资金的增值性
垫支资金的全部收回。是投资者的最低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一级投资主体。无论是对内投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还是对外投资进行投资活动。其基本动机都是为了盈利。即原垫支资金收回后。还要带来一个新增加的价值量。其货币表现就是企业纯收入。企业纯收入在缴纳流转税金后的余额就是企业利润。投资者追逐利润的动机。是资金增值的必要性;资金增值的可能性却在于再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量的客观存在。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是说明资金增值性的理论依据。只强调资金物质性和周转性。忽视资金的增值性。实质上是只重视生产发展速度。忽视经济效益的片面观点。应当摒弃。资金的物质性.周转性和增值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企业资金的分类[1]
企业资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资金来源可分为:企业资本金和借入资金;按运动领域分为:流通资金、生产资金;按职能形态分为: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按循环方式及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分为:生产资料资金、劳动报酬资金;生产资金按其价值周转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同资本一样,必须不断运动,才能实现增殖。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个别资本运动的原理,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
企业资金的意义[3]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既是劳动者通过劳动,运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作用于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工业产品的劳动过程,同时又是产品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因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不仅有实物形态存在,而且还有价值形态存在,并且还必须用货币来建造、购进劳动资料,购买劳动对象,支付劳动报酬和其它费用。否则,生产是无法进行的。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物资价值的货币表现和货币本身(货币资金),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是企业资金主要的组成内容。此外,企业为了满足生产发展和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从内部提存各种专用基金,从国家财政取得专用拨款和国家银行的专用借款,从而形成企业的专项资金,并成为企业资金的又一组成内容。企业拥有的生产经营资金和专项资金就是企业的全部资金。它们被人们运用来为组织和实现产品的再生产服务。
企业资金的循环[1]
企业资金的运动,在再生产过程中必须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与上述三个阶段相适应,企业资金分别采取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三种形态,分别执行供、产、销三种职能,创造并实现价值。企业资金经过三种形态并实现价值增殖之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一运动过程就构成企业资金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