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作業標準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标准化工作)

目錄

標準化的定義

  標準是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總結。為在一定的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覆使用的規則的活動,稱為標準化。它包括制定、發佈及實施標準的過程。

  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理論視角下的科技創新體系將標準化作為面向創新2.0的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並稱其為技術創新體系及知識社會環境下技術2.0的重要軸心。早在七十年代,錢學森就提出要加強標準化工作及其科學研究以應對現代化、國際化的發展環境。通過標準化以及相關技術政策的實施,可以整合和引導社會資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動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加速技術積累、科技進步、成果推廣、創新擴散、產業升級以及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作業標準化的定義

  所謂作業標準化,就是對在作業系統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將現行作業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式和每一動作進行分解,以科學技術、規章制度和實踐經驗為依據,以安全、質量效益為目標,對作業過程進行改善,從而形成一種優化作業程式,逐步達到安全、準確、高效、省力的作業效果。

  創新改善與標準化是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輪子。改善創新是使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的驅動力,而標準化則是防止企業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動力。沒有標準化,企業不可能維持在較高的管理水平。

標準化的基本原理

  標準化作為一門科學,毫無疑問應該有它自己的理論,標準化活動是為數眾多的人們的一種社會實踐,而且是有組織,有目的的實踐,那麼,伴隨著這種實踐的總結便是理論的提煉。否則,標準化實踐既不可能取得成功,更不可能上升到它的高級階段。

  近百年,世界各國際標準化專家,學者一直致力於標準化原理等基礎理論的研究,也發表了一些著作。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於1952年成立了標準化原理研究常設委員會(STACO),它的首要職責是在標準原理,方法和技術方面充當ISO理事會的顧問,在考慮標準化經濟問題的同時,使ISO的標準化活動取得最佳效果,這對標準化理論的研究工作起了相當的推動作用。

  而後,一些國家也設立了相應的機構,如日本在1958年設立了標準化原理委員會(JSA/STACO),開展了標準實施狀況的調查以及標準化經濟效果的計算方法和標準化術語的研究。次年,官城精吉提出了標準化的兩個基本原理(經濟性的基本原理和對策規則的基本原理)和一系列分原理。

  原蘇聯標準化學者在標準化理論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1989年決定在莫斯科儀錶學院等高、中等院校設立19·06專業—標準計量和產品質量管理專業,至於開設《標準化與產品質量管理》、《互換性與標準化》、《標準化與質量》等課題的院校就達三分之二以上。

  此外,各國的標準化專家還對標準化概念,原理、方法、經濟效果的測定及其它理論問題的研究日漸活躍。尤其是出現了一些有關標準化原理的專著,並就標準化的基本原理提出自己的粗淺意見。

標準化的形式與方法

  標準化的形式是標準化內容的表現方式,是標準化過程的表現形態,也是標準化的方法,標準化有多種形式,每種形式都表現不同的標準化內容,針對不同的標準化任務,達到不同的目的。

  標準化的形式是由標準化的內容決定的,並隨著標準化內容的發展而變化,但標準化的形式又其相對的獨立性和自身的繼承性,並反作用於內容,影響內容,標準化過程是標準化的內容和形式的辯證統一過程。

  研究各種標準化形式及其特點,不僅便於在實際工作中根據不同的標準化任務,選擇和運用適宜的標準化形式,達到標準化的目標,而且能夠根據標準化工程的發展和客觀的需要,及時地創立新形式取代舊形式,為標準化工程的進一步發展開闢道路。

  標準化的形式主要有簡化,系列化,綜合標準化超前標準、組合化等。  

作業標準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廠里,所謂“製造”就是以規定的成本、規定的工時、生產出品質均勻、符合規格的產品。要達到上述目的,如果製造現場之作業如工序的前後次序隨意變更,或作業方法或作業條件隨人而異有所改變的話,一定無法生產出符合上述目的的產品。因此,必須對作業流程、作業方法、作業條件加以規定並貫徹執行,使之標準化。

  標準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術儲備、提高效率、防止再發、教育訓練。

  標準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業內的成員所積累的技術、經驗,通過文件的方式來加以保存,而不會因為人員的流動,整個技術、經驗跟著流失。達到個人知道多 少,組織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將個人的經驗(財富)轉化為企業的財富;更因為有了標準化,每一項工作即使換了不同的人來操作,也不會因為不同的人,在效率與 品質上出現太大的差異。如果沒有標準化,老員工離職時,他將所有曾經發生過問題的對應方法、作業技巧等寶貴經驗裝在腦子裡帶走後,新員工可能重覆發生以前的問題,即便在交接時有了傳授,但憑記憶很難完全記住。沒有標準化,不同的師傅將帶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結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良好標準的制定要求

  一個好的標準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滿足以下六點:

  1、目標指向:標準必須是面對目標的:即遵循標準總是能保持生產出相同品質的產品。因此,與目標無關的詞語、內容請勿出現。

  2、顯示原因和結果:比如“安全地上緊螺絲”。這是一個結果,應該描述如何上緊螺絲。又比如“焊接厚度應是3微米”這是一個結果,應該描述為:“焊接工用施3.0A電流20分鐘來獲得3.0微米的厚度”。

  3、準確:要避免抽象:"上緊螺絲時要小心"。什麼是要小心?這樣模糊的詞語是不宜出現的。

  4、數量化-具體:每個讀標準的人必須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釋標準。為了達到這一點,標準中應該多使用圖和數字。例如,使用一個更量化的表達方式,“使用離心機A以100+/-50rpm轉動5~6分鐘的脫水材料”來代替“脫水材料”的表達。

  5、現實:標準必須是現實的,即可操作的。

  6、修訂:標準在需要時必須修訂。在優秀的企業,工作是按標準進行的,因此標準必須是最新的,是當時正確的操作情況的反映。永遠不會有十全十美的標準。在以下的情況下修訂標準:

  • 內容難,或難以執行定義的任務
  • 當產品的質量水平已經改變時
  • 當發現問題及改變步驟時
  • 當部件或材料已經改變時
  • 當機器工具或儀器已經改變時
  • 當工作程式已經改變時
  • 當方法、工具或機器已經改變時
  • 當要適應外部因素改變(如環境的問題)時
  • 當法律和規章(產品賠償責任法律)已經改變時
  • 標準(ISO等)已經改變

標準化與科技創新

  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理論視角下的科技創新體系將標準化作為面向創新2.0的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技術支撐,是技術創新體系、知識社會環境下技術2.0的軸心。標準化也是現代城市管理區別於傳統城市管理、現代管理區別於傳統管理、現代服務業區別於傳統服務業的重要特征。隨著科學發展、技術進步和社會經濟實踐的進展,標準化是一個不斷演進的動態過程。動態標準化過程體現了科技創新的演進,標準化與知識產權結合有助於推動自主創新,標準化進一步與AIP“三驗”結合帶動開放創新。通過標準化以及相關技術政策的實施,可以整合和引導社會資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動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加速技術積累、科技進步、成果推廣、創新擴散、產業升級以及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外部鏈接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作業標準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50.237.202.* 在 2014年5月21日 04:39 發表

回複評論
longche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0月13日 23:08 發表

創新改善與標準化是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輪子。改善創新是使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的驅動力,而標準化則是防止企業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動力。沒有標準化,企業不可能維持在較高的管理水平。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