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效益原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效益原理[1]

  所謂管理的效益原理,是指組織的各項管理活動都要以實現有效性、追求高效益作為目標的一項管理原理

  它表明現代社會中任何一種有目的的活動,都存在著效益問題,它是組織活動的一個綜合體現。以企業組織為例,影響企業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科學技術水平、人員素質、成果效用、管理水平、資源消耗和占用的合理性等。從管理的這一具體因素來看,管理的目標就是追求高效益。有效地發揮管理功能,能夠使企業的資源得到充分地利用,帶來企業的高效益。反之,落後的管理就會造成資源的損失和浪費,降低企業活動的效率,影響企業的效益。向管理要效益,管理出效率,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效益原理體現的原則 [2]

  (一)價值原則

  即效益的核心是價值,必須通過科學而有效的管理,對人、對組織、對社會有價值的追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二)投入產出原則

  即效益是一個對比概念,通過以儘可能小的投入來取得儘可能大的產出的途徑來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三)邊際分析原則

  即在許多情況下,通過對投入產出微小增量的比較分析來考察實際效益的的大小,以做出科學決策

效益、效果和效率的區別與聯繫[1]

  效益是與效果、效率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的概念。

  效果指人們或組織通過某種行為、力量、手段、方式而產生的結果。這種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無效益的。例如,有的企業生產的產品雖然質量合格,但產銷不對路,在市場上賣不出去,積壓在倉庫里,最後甚至會變成廢棄的物質。這些產品是不具有效益的。所以,只有那些為社會所接受的效果,才是有效益的。

  效率是指特定的系統在單位時間內的投入與所取得的效果之間的比率。這個比率是一個經常用來衡量管理水平的標準。例如,要衡量企業管理的水平,就必須考察企業投入的資金、技術、人力、物力等因素與所獲得的利潤之間的比率。在一定的時間內,如果消耗的物資、能量等因素越少,而產生的效果越大,就意味著效率越高;反之,如果消耗的物資、能量等因素越多,而產生的效果越小,就意味著效率越低。

  效益是某種活動所要產生的有益效果及其所達到的程度,是效果和利益的總稱。它可分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類,其中經濟效益是人們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社會效益則是在經濟效益之外的對社會生活有益的效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經濟效益是講求社會效益的基礎,而追求社會效益又是促進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條件。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經濟效益比社會效益更加直接些,顯而易見,可以運用若幹經濟指標來計算,而社會效益則難以計量,必須藉助於其他形式來間接考核。

  一般而言,企業組織所開展的諸多管理活動就是為取得經濟效益而服務的,企業追求良好的經濟效益,不僅是企業出於積累資金自我發展的需要,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促進社會進步、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因此,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從根本上說應該是一致的。但是,當有的企業從局部考慮問題,或者採取不合理、不合法的手段獲得經濟效益時,二者就會產生矛盾,管理的作用就在於要消除這種矛盾,力求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有機的結合起來

管理活動遵循效益原理的基本途徑[1]

  所有的管理都是致力於提高效益,但並不是所有的管理都是有效的。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效益的提高,涉及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如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環境管理措施等等,這些因素對管理效益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尤其是像管理者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能夠直接影響著管理的決策組織領導控制的一系列活動,並對管理效益產生著直接的作用。因此,遵循效益原理,就要求管理者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1.確立可持續發展的效益觀

  由於自然資源的短缺與自然環境的惡化已成為整個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威脅,因此,組織管理者在提高效益的過程中,必須確立可持續性的發展觀。所謂可持續性的發展,就是滿足目前的需要,而不危害下一代他們權利的需要。

  將可持續性發展與效益原理結合起來,就是要兼顧需要與可能,在講究經濟效率的同時,保持與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即:既要註重技術的先進性、經濟上的合理性,又要註重對社會的效用性和天人合一的和諧性。對那些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出大量的工業廢氣,污染周圍環境的企業,或以次充好,質量摻假而高價出售產品的企業,社會必須通過經濟、法律、行政和教育的手段給予嚴厲的製裁,創造出一種具有約束力的激勵環境,使各組織能夠正確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局部效益與全局效益、短期效益和長遠效益、間接效益和直接效益等方面的關係,把過程與結果、動機與效果有機地結合起來。

  2.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管理學家德魯克認為:作為管理者,不論職位高低,都必須力求有效。管理的有效性,應是管理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統一。其實現的重要途徑是要確立有效管理的評價體系。一是在評價標準上要註意直接的成果和價值的實現。從組織獲取的產值、利潤等方面看組織目標實現的狀況,以考察組織在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方面所獲得的效果和效益。而價值的實現則是比對直接成果的追求體現出更高水平的管理,是一種深層次的管理,像組織文化經營哲學組織形象的塑造、開發並向市場推出民眾歡迎的產品、服務特色等等,就是大價值意義上的管理追求。二是在評價內容上應以工作績效為主,以貢獻為主,並分清主客觀條件對工作績效的影響。具體來講,對管理者的評價主要結合德、能、勤、績等方面的內容加以考察;對管理集體的評價,要考察其管理上服務態度質量,與相關管理部門的協調性等。三是在評價方法上應綜合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價結果。一般來說,評價主體可以是管理者(機構)本身,也可以是上級主管或職工,還可以是有相互工作往來、服務關係的其他管理者或管理部門。只有綜合這些不同評價主體的結果,並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才能保證評價結果的全面性、客觀性和公正性。如:邯鋼的企業主管們追求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給我們提供了範例。

  3.處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係

  全局效益是一個比局部效益更為重要的問題。如果全局效益很差,局部效益提高就難以持久。不過,局部效益是全局效益的基礎,沒有局部效益的提高,全局效益的提高也是難以實現的。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是統一的,有時又是矛盾的。因此,當局部效益與整體效益發生衝突時,管理必須把全局效益放在首位,做到局部效益服從整體。管理者在實踐中把握這一關係:

  首先應該遵循整體優化原則。因為整體優化是決策的關鍵步驟。它要求經過系統的分析和綜合,提出各種不同方案、途徑和辦法,從不同的方案中,選出符合整體優化原則要求的方案,作出科學的決策。無論在哪一類組織中,從事任何一項工作,都應該考慮兩個以上的方案,並將遠期和近期、直接和間接的效果進行整體分析比較,因事、因時、因地制宜作出整體而科學的評價。通過比較分析各種方案帶來的影響和後果,進而考慮各種方案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要素的條件,選擇最優方案。在選擇整體優化方案之後,有時還要進行局部試驗,成功之後進行全面推廣,實行由點到面的工作方法。

  其次,遵循要素有效性原則。任何一個組織的管理都離不開人、財、物、時間和信息,它是由這些互為作用的要素組合而成。為取得組織整體效益的最優化,管理者必須充分激發每個要素的作用。這一原則要求管理者用科學手段來處理系統內的矛盾,以便做到人盡其才、財盡其用、息(信息)盡其流。在現代管理中,人是管理要素中的主宰,只有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使系統內各要素各盡所能,為組織創造更多、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追求組織長期穩定的高效益

  管理者要追求組織長期穩定的高效益,一方面,不僅要“正確地做事”,更為重要的是要“做正確的事”。這是因為效益與組織的目標方向緊密相聯:如果目標方向正確,工作效率越高,獲得的效益越大;如果目標方向完全錯誤,工作效益越高,反而效益會出現負值。因此,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首要的問題是確定正確的目標方向,搞好組織的戰略管理,併在此前提下講究工作的高效率。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另一方面,組織管理者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如企業管理者不能只滿足眼前的經濟效益水平,而應該居安思危,不斷地推行新產品,以高質量、低成本的優勢去迎接市場的挑戰。只有不斷地積極進行企業的技術改造技術開發產品開發人才開發,才能保證企業有長期穩定的較高的經濟效益。

運用效益原理管理者應註意問題

  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效益原理,應做到以下四點:

  1.在任何管理活動中都必須堅持兩種效益相統一的觀點。社會效益是前提,經濟效益是根本,兩個效益一起抓;

  2.堅持整體性原則,既要從全局效益出發,又要從局部的效益著眼,以獲得最佳的整體效益;

  3.作為管理者,在思想上必須明確,工作中不能只講動機,更重要的是要講實效,不能當一名忙忙碌碌的事務主義者;

  4.要善於把長遠目標與當前任務相結合,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計劃性,減少盲目性、隨意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效益原理的運用

效益原理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運用

  一、效益原理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運用的必要性
  1.追求效益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目的決定的

  成人高等教育教學工作是成人高校工作的根本,其最終目的是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是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而開展的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就要以儘可能少的投入獲取儘可能大的效益,如果不講效益,就失去了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意義。

  2.追求效益是成人高等教育發展遵循經濟規律的要求

  成人高等教育是任何一個國家投資的重點項目。而任何經濟投入都追求最大產出,這是經濟活動的本質特征。國家之所以逐年加大成人高等教育的投入,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提高民族素質,使他們走向社會後能以高產出回報國家;許多家庭把繼續教育投資作為第一投資項目,同樣期望有豐厚的回報,希望將來有更體面的工作、優厚的待遇、舒適的環境、較高的地位等等。因此,成人高校的效益越好,回報率就越高,對國家的貢獻就越大,對家庭投資刺激就越強,國家、社會和家庭對成人高等教育的投入積極性就越高,這就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3.追求效益是社會對成人高等教育的期望

  當今社會的許多成人選擇了重新走進校門接受繼續教育,以期望獲得更多的知識,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人格素質等方面,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的變遷,承擔起自己不可推卸的多重角色,而成人高等教育必須能夠擔當起此重任。也就是從某種程度上說,成人高等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社會質量的好壞。國家經濟繁榮、政策穩定、社會發達、科技進步,所有這些都與個人接受的教育密切相關,成人高等教育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成人通過接受高質量的教育,成為高質量的社會成員,社會就有高質量的建設者。因此,追求效益是社會對成人高等教育的殷切期望。

  4.追求效益是成人高校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許多成人高校劃片招生,不論學校質量好壞、有無效益,都不愁生源,這種格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已經被打破。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是優勝劣汰,是質量和效益的競爭,成人高校擴大了招生自主權,成人學員可以自由擇校,那麼質量低劣、不講效益的高校生源必將減少。成人高校只有調整佈局,提高辦學質量,追求好的效益才有可能繼續生存和發展下去。

  5.追求效益是成人高等教育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國際競爭的要求

  知識經濟的形成表明,知識創新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世界銀行2002年的報告專門針對高等教育在建構知識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強調了發展等教育對於知識的創新、傳播和應用以及對於技術專業化和專業的能力建設是十分必要的。該報告尖銳的指出: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的高等教育尚未能為知識創新做好充分準備,在高度競爭的世界經濟中“正處於被進一步邊緣化的危險之中”。

  效益原理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運用要求

  成人高等教育發展要以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協調發展為思路,這是一種比較健全的提法。但不存在同時滿足這四個條件的可能,所以成人高等教育效益問題,就需要新的視角,而不是單純的追求各個方面的平衡。

  1.要有追求長遠效益的眼光和準備

  我國正處於新舊體制交替的時期,新的體制尚待完善,舊的體制仍在起作用,由於有些管理者的市場觀念淡薄,管理過程中難免出現盲目性:如畢業就業難的問題,教師流失問題,盲目擴大招生等。為此,管理者應儘快完善調控機制,使得學科建設、師資建設、院系設計、研究目標和培養目標設定、學風、教風、校風培養乃至聲譽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另外,管理者要建立起教育發展的新機制,從而使成人高校既註重當前利益(以便在提高辦學質量的同時,逐步改善教職工的生活待遇),更要著眼長遠利益、綜合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簡單地以培養學生數量多寡為主要指標,不能以犧牲長遠利益為代價,來換取暫時的眼前利益。

  2.提升自身與提高效益相結合

  成人高等教育要有闖一流的目標要求,要服務於科教興國的戰略,要適應全球經濟的要求,要服從調整的主線的要求,要能夠提高文化水平和維護穩定的目標。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效益,就不能只是以成本一收益的單一標準進行衡量,而需要綜合各種約束條件來衡量,需要學術層次、文化層次、信用層次、法治層次都得到提升,從而使成人高等教育從社會邊緣走向社會中心,使它不僅僅能滿足適應市場經濟、適應社會需要的一般要求,而且更有看待問題和判斷是非的較高的標準、超前的能力。

  3.利用加入WTO經濟全球化的有利因素提高效益

  WTO把教育視為服務貿易,這一條款的背後是WTO主導國的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已經累積了巨人優勢,而且這一優勢足以轉變為產業優勢。因此,因勢利導引入國外優質成人高等教育資源,可以成為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效益的重要途徑。雖然由此帶來的教育競爭,可能會導致一些辦學條件差和教學質量低的成人高校喪失效益,但從質量標準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吸引力及潛力的提高和對其他成人高校的外部激勵效應等因素來看,總效益是提高的。此外,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也需要成人高等教育轉變觀念。國內市場的一體化,國內外市場的接通或接軌,都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培養的人具有國際眼界和眼光,要培養參與並經得起“兩個”市場競爭的人才,不然擴大成人高等教育的就業出路問題,難度只能是越來越大。

  4.效益提高要有制度保障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蒙曾經指出,效益的提高是依靠工作方法、管理技術和一些合理的規範。這裡所說的規範就是規章制度。健全合理的規章制度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活動高效而有序運行的前提和先決條件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的重組或變遷有兩種形式:誘致性制度變遷強制性制度變遷誘致性制度變遷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從局部到整體的制度變遷過程,它是人們在響應由於制度不均衡引致的獲利機會時所進行的自發性變遷;而強制_性制度變遷則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變遷,它由政府命薤令和法律引入而實現。在成人高等教育領域,考慮到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都有所不同,其制度安排和重麓組應該以誘致性制度變遷為主,輔之以強制性的制一度安排。

  5.註重在發展成人高等教育規模效益的基礎上,提高辦學效益

  發展成人高等教育的規模效益可從三個方面人手:

  首先,要依托現有成人高校中實力雄厚的學校來發展規模。因為辦高校,需要師資、學校風格、理論厚度、管理特色等,這比物質投資更需要時間,一般老牌成人高校在軟體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高質量的學校往往是這樣的學校。

  其次,走資源共用、聯合辦學的路子。各類成人高校條塊分割,必然造成低水平的重覆和資源浪費。同時,世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也在呼喚各學科間的互相交叉、交融。因此,各類成人高校必須打破封閉、僵化的辦學模式,內引外聯,充分挖掘,提高辦學機制的靈活性。

  再次,統籌規劃,合理分工。由於各成人高校隸屬歷史不同,服務對象也就不同。如果各高校只顧自我完善發展,必然會造成專業重覆,而且規模小、效益低,質量也難以保障。因此,各成人高校在全國或全省範圍內適當合理統籌、合理分工是很有必要的,他們必須確定自己專長的領域,集中力量辦好這一專業,而不是試圖面面俱到。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管理學原理,第三章:管理的原理,第四節:效益原理
  2. 管理學基礎,第三章,管理原理與組織文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效益原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