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企業道德建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企業道德建設[1]

  企業道德建設是指企業為建立良好的企業道德體系並使之在企業實踐中發揮作用而進行的一項特殊的實踐活動。

企業道德建設的特點[1]

  企業道德建設是社會總體道德建設的一部分,但是,企業道德建設的實質又決定了它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

  1.組織性

  道德的特殊性決定了一般社會道德建設不能象社會的政治、法律建設那樣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道德建設的主要途徑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其中最主要的是調動人的自覺性,主動性,靠人們自己用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形成道德行為習慣,提高道德素質。強制命令。行政手段在一般道德建設中顯得手足無措,因而具有很大的鬆散性和約定俗成的成份。但是,企業道德建設則可以圍繞企業發展的目標,依靠紀律、行政獎懲,制度建設、社會監督等確定性的手段,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這是企業道德建設的一大優勢。

  2.經濟實踐性

  企業道德的原則、規範、範疇都是在企業的生產經營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是滲透在經濟實踐中被企業主體逐漸掌握的,也是在經濟實踐中予以檢驗和批判的。所以,企業道德建設與企業經濟實踐關係非常密切。企業經濟實踐同時就是企業道德實踐。經濟實踐性的特點使得企業道德建設具有了堅實的基礎,也使之具有特殊的途徑。

  3.影響廣泛性

  當今社會,沒有哪種集團能象企業這樣與全社會的人們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聯繫。人們在為了滿足衣,食、住、行、文化娛樂等基本需要而與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都能感受到企業道德的影響,企業在和外界打交道的過程中可以把自身的道德傳染給全社會。比如,視窗行業不僅向人們提供了商品服務,而且也向人們輸出道德“營養”或道德“垃圾”和“減、城、敬”和“冷、硬、頂”兩種服務道德態度都對全社會道德發生廣泛的影響,但二者所起的作用是絕然不同的。這種影響和作用往往是潛移默化的,但又是深刻的,它會影響到人們灼道德心理、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準確理解這三個特點,可以使我們更充分地認識企業迫德建設的意義,準確地把握企業道德建設的內容、原則、過程、基本途徑和方法。

企業道德建設的途徑[2]

  1.提升管理者的道德素養

  作為企業經營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企業管理者是企業道德建設的第一倡導者,其主要職能是制定企業道德規範,把握企業道德的方向,監督企業道德建設。管理者的道德面貌不僅能影響員工,而且能夠影響他們決策的結果,因此,要提升企業管理者的道德素質。為此,首先,要求管理者要加強基本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其次,管理者應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最後,管理者要知行合一,率先垂範自己所倡導的道德規範。

  2.發揮企業職工的積極作用

  企業職工不僅是物質文明的創造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創造者。他們不僅是企業道德建設的客體,即被教育者,也是企業道德建設的主人,即主體。企業道德建設的根本任務,從職業道德的範圍講,就是挖掘、總結和推廣職工群眾的倫理思想和行為中的閃光點。企業道德建設必須堅持職工自我教育的原則,要註意通過引導、說服、教育、啟發等方式,讓職工根據企業提倡的道德要求來對照、檢查、剖析、評價自己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經過不斷地反省、檢查,使自己的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從而真正在內心接受併在實踐中自覺遵守道德規範。職工的自我教育,還包括集體成員之間的互相學習與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融洽的人際關係,蓬勃向上的集體,是鑄造人們優秀品質的熔爐。要運用集體力量讓職工對道德。行為互相仿效,互相感染,互相激勵;對違反道德的不良行為互相監督,互相提醒,互相制約。

  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發展會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而企業道德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道德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水乳交融、相互滲透、同步發展,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道德建設的最直接的途徑。企業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尤其應著重於培養員工的正確價值觀、正確的經營觀、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和文明的行為。可通過各種形式促進企業道德水平的提高,如表彰先進,嘉獎勞動模範,在企業宣傳英雄人物的事跡,就是在企業中宣傳並提倡某種道德規範。

  4.嚴格制度管理

  道德與法制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道德是自我約束的行為規範,法制是強制性的行為規範,只有二者同時發揮作用,企業才能在正常的軌道上前進。一方面,要完善企業管理的各項制度。員工的好作風和好習慣不是自然而然就能產生出來的,必須用規章制度來規範員工的行為。不能只定規章制度而無檢查考核,更不能只發號召而不去檢查落實。同時,在制定和落實規章制度中,要充分體現對員工的人格尊重和人文關懷。另一方面,必須強化激勵機制,鼓勵善的道德行為,特別是要進一步改進市場機制和政策導向,使企業建立一個更為合理、完善的自我約束機制。在這方面我們要向西方國家的企業學習,在員工上崗前先進行職業道德培訓,通過培訓,不僅要讓員工明白其所在崗位的重要性,增強使命感,提高責任心,把“消費者利益第一”作為企業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操守。並通過這種企業道德的不斷塑造和弘揚,激勵員工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此外,要完善企業道德的實施機制。要在實際工作中探索和研究,形成可操作,易考核的道德實施機制。

  企業道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長期的過程,加強企業道德建設必須堅持不懈。應當長計劃,短安排,使企業道德建設持續穩定健康地向前發展。

企業道德建設的依據[3]

  西塞羅指出:“雖然哲學提供許多既重要又有用的、經過哲學家們充分而又仔細地討論過的問題,關於道德責任這個問題所傳下來的那些教誨似乎具有最廣泛的實際用途。因為任何一種生活,無論是公共的還是私人的,事業的還是家庭的,所作所為只關係到個人的還是牽涉他人的,都不可能沒有其道德責任,因為生活中一切有德之事均由履行這種責任而出,而一切無德之事皆因忽視這種責任所致。”西塞羅關於道德責任的論述既涉及個人也涉及社會公共生活和組織,因此不僅個人負有道德責任,由許多個人所集結和組合而成的社會組織同樣也負有道德責任,企業亦不例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企業管理現代化過程中,加強企業道德建設依據基於以下方面:

  一、基於“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經濟組織

  生產社會化是社會的分工具體化,在企業進入市場活動後,其資源配置、利益目標都要通過市場來實現,企業與外部的聯繫越來越密,而且這種聯繫更主要的是一種利益聯繫。於是,企業日益成為一個追求利益從而形成利益相關者的經濟組織。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術語最初出現在1708年,是“賭註”或“押金”的意思,而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早期思想可追溯到1932年哈佛法學院學者杜德(E.Merrick Dodd)在駁斥伯利(AdoIf Berle)時所發表的一篇論文,文中指出“公司董事必須成為真正的受托人,他們不僅要代表股東的利益,而且要代表其它利益主體,……特別是社區整體利益”。1984年弗里曼有里程碑式的著作《戰略性管理:一種利益相關者方法》出版,弗里曼將利益相關者定義為“任何能夠影響或被組織目標所影響的團體或個人”。理查德·E.渥庫齊和喬恩·M.謝巴德認為理解企業責任的最一般方法即是通過“利益相關者管理模式”。這一模式告訴我們,“相關利益者(包括客戶供應商、職員、股東、當地社區以及利益群體)被公司所影響,反過來也影響了公司。由於這一點,公司在追逐開明的自我利益時,必須考慮這些相關利益者的利益。這樣,公司就可能參加不同的活動,從而使一個或者多個相關利益者受益,儘管這在短期內會花費高額的成本,但在長期會使公司受益”。

  企業是社會關係網路中的企業,企業在所從事的以贏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中,必然要與內部和外部各種利益主體發生關係,包括員工、股東、顧客、供貨商、經銷商債權人、政府、社區等。企業的生存發展的重要前提是滿足這些與其密切相關的利益主體的利益,它體現了企業的利益與相關者的利益是共生共榮、休戚相關的聲音。而正是企業在處理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利益關係時,逐漸形成了企業道德義務和責任的依據。

  因此,可以說企業道德是企業內外之間各種利益關係的反映和體現,映射出企業在處理各種利益關係時的倫理立場和態度。企業道德要求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兼顧各方的利益,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務必兼顧他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利益,並保持一種和諧與平衡的動態發展過程。利益相關者管理模式追求和嚮往的實質是雙贏互惠的經營價值目標。在這種聯繫中企業必須有一個良好的企業道德,必須在社會上樹立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使企業管理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二、自由意志和行為選擇的倫理主體

  以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等為代表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即認為,“企業的道德責任”這一提法自相矛盾。因為企業不是道德實體,至多只是法律上的實體。企業作為一種存在是人為的,只存在於法律思考中,它只具有法律條文所賦予的那些特性;現代企業成立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它們只承擔有限責任。也就是說,企業不是一種具有“統一的人格性”存在。企業是作為整體來承擔責任,只要確認了企業的道德身份,就已經達到了目的。

  道德責任的探討和承擔同人的行為能力、意志自由密切地聯繫在一起,企業作為由大多數有行為能力和意志自由的人所建立起來的經濟共同體,理應承擔自己所應負的道德責任。企業作為具有獨立意志和行為選擇自由的倫理主體,應具有自身的道德責任意識和倫理精神。有道德的企業同樣也體現著主體自身的道德追求,它不斷自己改造自己、自己發展和完善自己,是一群有道德的人的行為的整體化體現。著名經濟學家德威特·R.李指出:“如果自由的享用沒有個人責任的制衡,自由也將走向滅亡。我們中那些珍惜自由並理解自由的基礎是多麼脆弱的人的道德責任感會再次證實這一事實。”霍夫曼認為,企業道德責任必須建立在尊重和鼓勵集體中單個成員的道德自主權的基礎之上,優秀企業文化的本質特色就是對人的尊重以及給個人發表意見、施展才華的空間,因此不能因為堅持企業社團的優異就忽視了企業個人對其行為負責的必要性。(黟有道德的企業,意味著企業的整體行為不僅受到人們的認可和接受,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和歡迎,而且也是主體自身主動發出的和自為自成的,是企業建設自身的倫理文化、提升自己的倫理形象和打造自己的倫理品牌的諸種作為所致。

  三、因社會契約而締結起來的法人組織

  企業法人是指按照法律規定程式設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獨立的財產,並能以自己的名義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企業組織。企業法人類似於自然人,它是根據企業自身的意志來行動的獨立的行為主體。企業所具有的獨立法人地位,是企業承擔道德責任的前提。

  “契約”一詞由拉丁語contractus而來,基本意思是指交易。其主要特征為選擇締約方的自由,決定締約內容的自由和選擇締約方式的自由。契約原則還隱含著契約各方的地位平等。西方文化中的契約範疇不僅具有私法上的涵義,而且被廣泛應用於公法之中;它不僅局限於法律範疇,而且被賦予了宗教、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所謂契約精神,是指商品經濟所派生的契約關係及其內在原則,是一種平等、尚法、守信的品格。

  洛克契約理論建立在一種“完全自由和完全平等的狀態”之上。他設定人人平等,天生地被自然賦予了不可由外力剝奪、侵犯的自然權利;人們相互獨立,不依附於任何權威;任何人都不應該傷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財產;每一個人都有為了保護自己的自然權利而單獨執行自然法的權力(利)。托馬斯·唐納森和托馬斯·鄧菲提出了企業的綜合契約論觀點,認為企業是一個能夠為自己確立倫理行為規範的許多個人所組合起來的群體,這些個人在共同的任務、價值或目標的背景下相互影響。“他們對共同體內規範形成程式的贊同,以及他們對結果的接受,構成對微觀社會契約的一致同意。只要某人是一個共同體的成員,他就有道德義務去遵守現存的真實的規範,那是由絕大多數的成員以其態度和行為公認為正確的規範。”‘隘他們看來,企業的形成源於社會契約,其發展和繁榮也離不開社會契約。

  企業的社會契約論則證實了企業道德責任的可能性。它要求企業務必使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符合企業各主體或全體員工的意志和願望,保證契約的合理化實現。企業道德責任不僅是企業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對企業行為正當性和合理性的辯護。一個優秀、卓越的現代企業,必定是一個契約意識很強且能夠主動維護契約、保證員工各項意願得以順利實現的法人組織。

  企業道德責任是企業之為企業的內在規定性使然,是企業作為經濟組織、法人組織和倫理主體的必然要求,貫穿企業行為和企業發展的始終。應該說,企業的社會關係越豐富,企業的法人資格越健全,企業的主體意識越清醒,企業的責任就越多、越明晰,企業對自身責任的把握就越自覺、越具體,也越內在。

  四、基於文化傳統的道德責任與義務

  現代企業道德建設研究只有結合文化傳統的考慮,對該問題的說明才能落到實處。因為一方面,道德責任總是要落實到具體的個人來履行,而個體道德責任感的培育以及履行責任的方式都與他成長的文化背景不可分。另一方面,文化傳統也是影響企業組織方式的一個基本因素,從而道德責任在企業內部的分配方式也依其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美國學者唐納森和鄧菲在研究企業道德發展時就指出,企業中真實起作用的倫理規範往往與企業所處的社會共同體的價值有密切關聯。不同的企業管理模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氛圍中可能獲得的是截然不同的結果,例如,日本公司的管理模式在其國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樣的企業管理模式在文化背景差異較大的美國的使用效果與日本公司相差甚遠。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產生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從國外傳人了佛教精神,以及現代的馬克思主義傳統。可以此為背景來理解中國企業的組織方式及其成員的行為,進而探尋一種適合於中國企業落實其道德責任的途徑:

  第一,與儒家強調倫理關係以及“差序格局”的關係特征相關,中國企業對其成員的行為約束更多地藉助非正式的規範。因而培育企業道德責任感的有效途徑在於,從道德教化人手使企業文化向道德的方向發展。

  第二,與西方企業倫理學如施泰因曼所強調的企業內部民主決策程式不同,中國文化並不主張一種“一體平鋪”式的民主,而是在認同權威的同時強調權威的道德合理性。

  企業無論是作為人格化的社會經濟組織還是作為由許多個人因共同利益有意識組合而成的群體主體,總體上都是人的有意識活動的產物,也必然結成諸種社會關係併在協調和解決這些社會關係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的生存發展。每一種社會關係及其主體都有特定的利益和倫理要求,這就決定了企業在自己的生存發展中必然承擔著特定的道德責任。企業道德責任的產生既源於企業所結成的諸種社會關係及其利益結構,又同企業自身的行為和主體追求密切相關。

企業道德建設的功能[3]

  在《財富》雜誌的企業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500家企業,它們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擁有先進的技術、嚴格的管理創新的意識、雄厚的人才實力之外,更重要地是它們擁有一種特色企業自身的道德行為規範。世界500強企業的發展史,實質也是一部優秀企業道德的塑造史。企業的實踐者形成了許多優良品德,在道德修養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如索尼公司提出:“以提高索尼集團的企業價值作為經營的根本,把自主性和自律性的道德標準作為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依托企業道德產生的強大凝聚力,使企業內部的經營資源能夠相互作用,並開拓有效的外部經營資源,創造出新的價值。企業道德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基石,有效地促進各個職能部門協調運作,有力地推動技術進步和企業發展。

  一、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靈魂和動力

  企業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不斷謀取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應當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一方面,企業不能不擇手段、惟利是圖,不能坑蒙拐騙,損害消費者社會利益;另一方面,企業又必須創造財富,創造利益。企業應通過確立為社會服務、為公眾服務的指導思想來解決,在為社會服務、為公眾服務中獲得市場,創造財富,實現利益,獲得發展。

  企業道德是調動企業職工生產熱情、勞動積極性的穩定的動力源。管理的本質是對人的管理。管理的現代化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機構、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人員的現代化,但歸根到底是人的現代化,它包括人的知識、智力、素質能力、覺悟等多方面。勞動者的道德覺悟不同,勞動的態度就不同,其勞動生產率就不一樣。企業道德特別是職業道德是影響職工積極性發揮的最穩定的動力源、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企業道德具有凝聚力,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企業走向市場成為自

  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經濟實體後,職工的利益從根本上講也取決於市場。市場的不斷變化決定了企業發展,特別是企業盈虧具有了動態的特征。由企業盈虧而決定的職工收入也必然是波動的,在企業的動態發展中,維繫企業內聚力量的是企業道德這個靈魂。特別是當企業經濟困難,陷於低谷時,只有職工不埋怨、不悲觀,積極為企業出謀劃策,齊心協力渡難關,立足崗位多奉獻,企業重整雄風才有希望。

  二、企業形象塑造的精神支柱

  隨著生產的社會化、管理的現代化,企業受外部環境的制約愈來愈大,企業道德直接影響企業的社會形象和企業目標的實現。企業道德作為一種群體意識和企業總體行為的規範,對於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經濟活動中,企業形象,尤其是企業信譽往往成為企業贏得外界承認與合作的關鍵。而企業的信譽,也需要依靠企業道德建設的不斷加強,企業道德建設日益成為企業落實經濟法規的補充手段。企業經濟法規和企業道德都能調整、調節企業之間相互關係,特別是企業之間的經濟關係。企業道德建設與經濟法在功能上也能互相補充。從根本上講,企業道德(包括職業道德)作用的時間更為持久有力。只有把法律和道德這兩種不同行為規範在企業活動中相互配合起來,互為補充,企業與社會、企業與企業的關係才能更為和諧、協調。

  三、企業組織管理的調節手段

  2004年以來,齊魯石化(600002)公司兩任董事長先後落馬;2004年11月30日,香港廉政公署拘捕創維董事會主席黃巨集生等10多名高管人員;因涉嫌挪用公司巨額資金用於個人營利,內蒙古伊利集團公司董事長鄭俊懷等5名高層管理人員被公安機關刑拘;中航油(新加坡)在衍生工具交易虧損5.5億美元之後,不得不黯然退居身後。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對企業管理者的道德強化是一刻也不能放鬆的,企業道德對企業管理者起著重要調節作用。

  當企業管理者確立了正確的道德觀念,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內心信念、義務、責任和榮譽感,形成較高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時,才能正確調整和處理企業管理領域的各種關係和矛盾,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取得最佳管理效果。在企業管理實踐中,依靠企業道德發揮的調整作用,有時比依靠方針政策和經濟法規的調整作用還大。同時,企業道德對企業管理者的職業生活起導向作用。企業道德可以指導企業管理者能動的選擇符合社會主義價值方向,為社會服務,為公眾服務,並有利於消除矛盾和調整各種相互關係,從而改善企業管理領域內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個人與企業、國家的關係。促使企業管理者協調一致,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企業是現代社會經濟生活的基本組成單元和活動方式,企業行為本質上是一種人的社會行為方式,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和倫理諸多方面的內容。現代社會,企業作為經濟人道德人統一的社會角色,不僅承擔著為社會提供財富、效率經濟發展和進步的使命與責任,而且承擔著為社會提供良知、信任、道德發展和進步的使命與責任。企業的道德責任是企業倫理的核心並構成企業道德原則和規範的基本規定性,是企業文化和企業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

企業道德建設的構想[4]

  首先,要與市場經濟相適應。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市場經濟所具有的一般特征,諸如以競爭為前提、以交換為媒介、以經濟利益為直接目的以及價值規律的作用等等,必然對社會道德生活和企業道德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因而,要求企業道德建設必須從市場經濟的特定利益關係出發來建構道德規範體系,建立反映社會主義的功利要求、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道德觀念和道德秩序。

  其次,要與社會主義的本質相一致。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即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它在所有制結構、分配製度和巨集觀調控等方面都具有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所不同的本質特點。因此,企業道德建設又必須體現企業的社會主義性質。這包括在目標上,既要追求生產經營的目標,又要追求職工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素質的提高;在責任上,既要講求經濟效益,又要講求社會效益;在企業關係上,既要有競爭,又要體現團結協作、平等互助等等。

  再次,要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程度和道德生長的基礎不同,因而道德的內容和要求也應該有所區別,這就是說,道德要分層次。一方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將來的高級階段相比,道德要求不同;另一方面,在同一歷史階段,不同的群體或個人也要有所區別。在企業道德建設中,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或企業內領導管理階層、少數先進分子與廣大普通職工等等,道德要求上均應有適度理想性與合理現實性,這樣,企業道德建設才有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

  最後,要吸取中西文化的優秀成果,與現代道德文明進步的潮流相一致。企業道德建設既要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立足於中國特色這一根基;又要借鑒和吸取西方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中反映一般規律的科學理論和方法,把企業道德建設納入企業文化建設,把道德看作充分發揮企業主體的活力和自主能力的積極推動力量,以反映現代企業管理的客觀要求。

企業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5]

  既然企業道德建設在企業文化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麼,怎樣來進行企業道德建設呢?胡式謙同志在蠼企業文化》上撰文,提出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第一是行業性。作者認為社會主義的各行各業,都以其特殊的方式、手段、功能,與各自的職業對象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繫,構成特殊的道德關係。所以,它是具有鮮明職業特色的相對獨立的道德體系。“工業企業、交通運輸企業、商業財貿企業等等,雖然都是企業,但由於其生產方式不同,向社會提供服務的途徑不同,企業道德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也就不盡相同。“作為工業企業,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向社會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是工業企業道德建設的核心”。

  第二是層次性。作者指出:“加強企業道德建設,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需要做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其基本要領就是分開層次,對不同崗位人員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要強調端正經營思想,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防止只顧企業和個人利益,而損害國家和用戶利益的傾向。對科技人員,則要求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對生產工人,要著重培養從嚴認真的作風,對質量一絲不苟,對技術精益求精,保證從自己手裡生產出的產品,讓下道工序滿意,讓用戶放心。

  第三是實踐性。企業道德建設,重在實踐,離開了實踐,就成了空中樓閣。在建設企業道德的過程中,要把握幾個環節。

  首先,要形成輿論,發揮輿論的導向作用。道德對人們行為的調節作用,主要是通過輿論的教育、榜樣的示範,以及人們關於道德的內在信念來實現的。“這種輿論既包括對良好行為的贊揚,又包括對不道德行為的譴責,促使人們按照一定的行為準則支配自己的行為。因此,在建設企業道德過程中,要重視併發揮輿論的引導和調節功能,通過對道德典型的宣傳,對不道德行為的批評,形成一種輿論壓力。造成講道德光榮,不講道德可恥的環境和氛圍”。

  其次,要開展經常性的職業道德評價。“人們的道德觀念不是主觀自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經濟關係中,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所形成的。而且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堅持不斷的培養和教育。經常組織職工開展職業道德評價活動,讓大家聯繫自己和身邊的具體事例,去分析和評價,明辨是非,確立標準”稀。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教育,自我啟迪的過程,比一般的宣傳教育更實際,更奏效。

  最後,要破舊立新。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企業道德建設也應當具有時代感。“要摒棄因,循守舊落後於時代的陳腐觀念,樹立銳意進取、勇於開拓創新的道德觀念。在新形勢下,又要教育職工反對損人利己、損眾肥私、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等不良行為,註意防止和剋服社會關係商品化傾向,抑制經濟活動中可能產生的各種消極現象”。

企業道德建設的基本方法[6]

  企業道德建設可以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和方法。這裡主要談以下五個方面。

  一、教育灌輸法

  道德並非天生的,職工的人性善惡,決定於後天的教育、鍛煉及培養。因此,企業道德建設要在尊重、理解、關心職工的基礎上,加強對職工的教育、引導和監督。在這裡,必須堅持外部灌輸的原則,根據職工道德覺悟的不同層次,採取不同的具體形式,進行教育灌輸。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是企業道德建設的理論根基,是企業職工道德行為的理論指導。只有瞭解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理論,才能提高道德認識、堅持道德實踐的正確方向。在道德建設中,必須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企業倫理學理論的指導作用,用倫理科學對職工進行系統灌輸,從理論的廣度和深度上解決職工的道德認識問題。

  企業道德理論的灌輸要全面、系統、準確。可採取多種形式,如報告、演講、自學、知識競賽等,或集中輪訓,或分散自學。總之,應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地進行教育。

  企業道德理論灌輸,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杜絕空洞的說教。要緊密聯繫整個社會和企業道德實踐,聯繫職工的思想和行為,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改革開放特殊條件下的各種道德現象進行理論上的研究,引導職工對客觀的道德現象和主觀的道德觀念進行科學分析,著重解決好職工對道德本質、功能、發展規律等問題的認識,尤其要解決好在道德實踐中碰到的種種新問題的認識,用道德理論指導企業職工的道德活動。

  道德行為不僅受到道德觀念的支配,而且受到道德情感的制約。因此,道德理論教育,不僅要說理,而且要融情,寓情於理,情理結合。要採取多種形式,如談心、關懷、家訪、交流感染等,把說理與陶冶職工道德情感有機結合起來。

  道德教育灌輸,要把重點放在強化職工道德信念上。道德信念是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的重要中介,在道德品質中居於主導地位。道德灌輸要註意在說理、動情、培養道德意志的基礎上,著力塑造職工的道德信念,強化職工道德信念。

  二、實踐鍛煉法

  企業道德建設主要的大量的工作,是有意識、有目的地組織職工深入扎實地開展有利於抑惡揚善的一系列道德實踐鍛煉活動,引導職工把所接受的道德思想更好地同現實道德實踐活動結合,把企業倫理學所闡述的理論、原則和與道德生活經驗積累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陶冶道德情感、磨煉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養成道德習慣,通過長期身體力行的實踐鍛煉,逐步使自己成為社會主義的”四有”新型職工。

  1.在實踐中加強自我道德修養。自我道德修養是思想意識、道德品質方面的自我鍛煉和自我改造,是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徑。它有多種形式,如自覺、自省、討論、啟發等。應註重加強對職工自我修養的幫助和引導。然而,自我修養不能脫離實踐鍛煉,這就要求堅持知行統一原則,把正確的道德認識付諸實踐,在工作、生活和社會交往實踐中形成新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

  2.提倡互幫互學。社會主義企業道德建設過程,從本質上講也是無產階級道德觀反對、戰勝非無產階級道德觀,用社會主義道德反對、戰勝腐朽落後道德的過程。在道德生活實踐中,單靠個人的力量往往難以擺脫舊思想、舊道德的束縛,因而應提倡和鼓勵職工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開展互幫互學活動,職工之間要互相理解,對人出自關心和善良願望。引導職工既互相關心、互相尊重,又在重大的是非善惡問題上不互相遷就,一團和氣。職工之間與人為善,用誠懇的“恨鐵不成鋼”的態度開展兩種道德觀的鬥爭,使幫者得到道德責任心的升華,受幫者亦受到真情的感動以促其糾正弱點缺點,形成凡不符合企業倫理道德規範的行為就干預、批評和幫助的風氣。

  開展互幫互學活動,職工之間要互相信任,註意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剋服自己的短處和弱點,形成凡是符合企業倫理道德規範的行為就欣賞、學習的風氣。

  3.開展評比競賽。在企業道德生活實踐中,要善於組織職工之間按照企業道德原則和規範的要求,開展文明禮貌、勞動紀律工作質量工作效率、工作作風等多種內容與形式的評比競賽,激勵每個職工處處講求文明、遵守道德,積小德為大德。努力造成一種先進不停步、中間坐不住、後進邁大步的競賽局面,促進群體道德一浪又一浪地向前發展,從一種道德境界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三、控制管理法

  企業道德建設的正常運轉,當然離不開各種教育訓練及職工自覺修養培養出來的道德信念以及傳統習慣發揮效力,但還要靠健全道德管理機制來實現,即通過發揮監督、取工內心自審、輿論褒貶等作用來實現,把道德規範同企業管理結合起來。

  1.自我約束管理。在企業道德建設中,客觀上規定的道德規範和道德要求,並不是職工自身已實行的道德行為。必須把夕廬的規定變為職工內在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把關的需求。引導職工自覺地憑良心選擇和評判自己的行為,對卑劣行為感到內疚和慚愧,從而把應盡的道德義務變成內心的自覺要求,達到抑惡揚善的目的。

  2.各方監督管理。企業倫理道德的發展與進步是多種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監督管理就是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

  監督首先是職工相互之間的監督。一切關心企業道德建設和有正義感的職工,不僅能監督自己,也能擔負起監督他人的道德責任,使善的行為能得到褒揚,惡的行為能得到譴責,把相互監督的壓力變成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動力,從而升華職工的道德行為。

  監督還來自組織及領導的監督。企業黨團組織、有關職能部門以各級領導幹部對職工的監督管理,是企業中抑惡揚善、升華道德行為強有力的工具。同時,社會輿論的監咨,也是企業道德建設的重要工具,因而,充分發揮各種輿論工具的作用,充分發揮企業各種組織及各級領導幹部的道德監督作用,是引導、倡導、抑制職工道德觀念及道德行為、加強企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方法。

  3.獎勵懲戒管理

  企業道德建設的控制管理,還必須恰當地及時地運用道德獎懲手段來強化或抑制企業職工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對符合社會、企業疽德建設要求、表現突出的道德行為,應理直氣壯地論功行賞,反之,則旗幟鮮明地進行懲罰、甚至必要的經濟懲罰,以推動職工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向更高的方向發展。

  獎勵或懲戒必須及時;得當、有據,註意堅持獎懲結合,正面褒獎為主。

  四、領導示範法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形成,首先需要職工在道德上的覺悟。先覺覺後覺、先覺帶後覺,是發展企業道德的有效途徑。企業各級黨政工團領導,.是企業道德建設的領導得和組織者,企業廣大職工,往往是憑藉企業各級領導的道德行為來直接感受思考和對待企業的道德狀況的。由此決定了一個企業道德建設的成敗,關鍵在於該企業的各級領導在企業道德建設過程中,能否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言傳身教,展示良好的道德風貌,給廣大職工做出好的樣子,充分發揮自身應起的道德榜樣的作用。領導示範必須做到:

  1.堅持以身作則。古人雲:“己不正,焉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企業職工評判企業領導者的道德面貌,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不僅要觀個別領導者的行為,更要看作為領導班子,領導集體的整體行為。因此,企業各級領導成員的以身作則,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體現出示範作用;其一,道德要求的率先性。即凡是要求企業職工應有的道德行為,領導幹部應率先具有;凡是不許職工出現的行為,領導幹部必須率先禁止。只有這樣,道德要求及教育才具有說服力,影響力和號召力。其二,道德行為的先進性。作為企業帶頭人的各級領導幹部,要站在時代的前列,忠於共產主義,一切為人民的利益著想,大公無私,勇於獻身,在生產、工作和社會生活中身體力行共產主義道德,而絕不能降低自我要求。領導者必須依靠自己的優良行為,把共產主義道德推廣到職工群眾中去,形成一種先進道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三,道德行為的整體性。領導者,在道德上應努力成為一個整體,努力做到個個以身作則、人人率先垂範。這樣,在職工中才會有整體上的優勢和威信,才能以一班人的道德行為帶動一大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堅持表裡如一。判斷企業領導者道德水平的高低,固然要看其表現上是否起了示範作用,但更重要的則是看其能否把道德原則和道德規範變為自己的內心信念,真正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領導者在道德上做到表裡如一,首先要帶學習,帶頭加強道德修養,帶頭遵循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樹立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原則為前提來調整自己與他人、企業、社會之間關係的責任感與義務感。其次要善於把客觀的外在壓力變成主觀的內在動力,凡事以無產階級的道德良心來要求自己,處處“慎獨”,做到有無職工監督一個樣,有無社會輿論壓力一個樣。

  3.堅持前後一貫。企業領導幹部在某一階段、某一時期或某一事件中發揮道德的示範作用並不難,難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一輩子發揮良好的示範作用。這就要求領導者在以身作則、為人表率的問題上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能隨著時代的發展使自身示範作用不斷延伸,做到順境逆境一個樣,臺上臺下一個樣,在職與離退休一個樣,始終如一,前後一貫。

  五、典型引路法

  企業道德建設必須善於運用社會上、企業中具有突出事跡的,代表著社會、企業道德發展方向的先進單位和典型人物的榜樣作用,大力宣傳頌揚,號召全體職工學先進、趕先進,以先進典型激勵和引導職工的道德意識和行為。

  運用典型示範不僅要善於運用社會各界的先進典型,更要善於宣傳企業中的先進人物,如孟泰、王進喜、時傳祥等,尤其要註意挖掘和發現本企業中的先進人物。本企業的先進人物離職工最近,更富有感染力,也更能催人奮進,形成學、比、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在這方面,註意不要急於求盡善盡美,更不可人為拔高。必須實事求是,哪一點突出就宣傳那一點,哪件事突出就宣傳那件事。求實、適度、及時是正確運用典型引路法的關鍵和要領。

  企業道德建設的方式方法是種多樣的,在道德建設實踐中,要根據需要和可能,有重點,有步驟的把各種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綜合運用,靈活運用。切忌教條主義形式主義,不能搞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要腳踏實地,講究實效。

企業道德建設的必要性[3]

  任何一種經濟體制都蘊含著某種文化、道德規範和標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在對自然經濟及其經濟活動中的各種人身依附關係的否定基礎上,是一種思想、文化、倫理、道德上對自然經濟下人身依附關係的否定,是一種經濟原則又是一種倫理原則的升華。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道德建設所受到的影響和遇到的困難,認識到加強企業道德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道德面臨考驗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不但是一個經濟實體和利益主體,而且還是一個社會組織。作為企業經濟實體,要強調經濟效益,追求利潤最大化,而作為社會組織,就要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義務,註重社會效益。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企業應與社會利益和諧一致,不能為了企業的利益而犧牲社會的利益。企業一旦把利潤作為唯一的追求時,就會把自己束縛在“功利”小圈子裡,在經營行為上就難免把職工作為獲利的工具,把顧客視為市場份額和獲利的對象,甚至誘發出不道德的行為。

  在企業經濟發展中的“原罪”行為、企業經濟活動中存在的不等價交換行為、企業財產的消費和使用方式的監管失位等,使得市場往往成為那些不義之財“洗錢”的場所,從而也就間接地鼓勵了不正當的致富途徑和致富手段,使各種非法的經營得以存在和發展,為人們使用不正當手段進行競爭留下了空隙;造成兩極分化、造成不同的利益集團;慫恿和滋長著極端的利己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據國家審計署透露,近兩三年來,通過對1290戶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企業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共查出違法違規金額1000多億,有將近70%的國企假帳,被免職的領導幹部超過3800人,國有資產流失228.8億,占審計資金總額的3.4%。市場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企業道德價值選擇錯位,造成了經濟發展本身的各種矛盾,造成了經濟和道德文化之間的矛盾,造成了思想道德文化領域的分裂。人們在解決由於市場經濟的各種消極負面影響和各種經濟矛盾、文化矛盾、道德矛盾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問題時,人們自覺地提出和建構經濟倫理、企業倫理的原則和規範,從而推動企業道德的建設要求。在企業道德的建設過程中,企業目標越來越趨向於倫理化,經營卓越的企業,特別註重樹立為社會服務的信念,並把它作為制訂企業發展戰略的基本原則。有遠見、有作為的企業家總是把追求公眾滿意、造福社會作為自己的崇高職責和神聖使命。中國近代航運業巨子盧作孚把“服務社會、便利人民、開發產業、富強國家”作為道德規範。松下幸之助說:“加速社會繁榮的腳步是企業的使命,而且必須使繁榮與幸福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二、企業道德能夠調節市場經濟關係

  企業作為一個行為主體,肩負著“經濟人”和“社會人”的角色,需要在經濟活動中協調平衡各種關係,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不但要對社會負經濟責任,同時也要負社會責任。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是要促進社會道德的進步。企業在市場經濟競爭中,必須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顧及消費者、其他企業和整個社會的利益;要把滿足自身價值的追求與滿足他人及社會的價值需求,有機地統一起來。企業道德建設能夠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企業內部、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社會的相互關係。

  從企業的外部環境來看,企業要在註重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遵紀守法等巨集觀層面的關係外;更重要的是處理好與消費者、與其它企業尤其是同行業的關係。消費者是企業的“上帝”,企業應以始終如一信念和高度的責任心吸引消費者、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企業不僅有義務創造好的產品,還有義務創造一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這也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企業應該理性的、有規則的、自律的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公平合理地進行質量價格、服務、品牌等全方位的競爭。同時,還要註重合作協調,講求利益共用,實現“雙贏”。

  從企業的內部環境來看,重要的是協調好部門之間、人際之間的關係,而這些關係僅靠組織手段制度難以做到,而企業道德規範卻能夠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當企業道德規範一旦為企業中的成員所認可,便會自然而然地成為評價好與壞,判定功與過的標準和尺子。背離企業道德規範的行為,不論有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因為它違背了企業的根本利益,都會受到共同意識的壓力和公共輿論的譴責乃至自己良心的不安,促使其自動糾正錯誤行為,而那些為了實現企業崇高目標而捨棄部門和個人利益的行為,就會受到公共輿論的褒獎,成為人們推崇的楷模。企業道德建設會更好地促使部門、職工之間形成相互信任的情感交流和互相負責的道德規範,促使人們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塑造、自我激勵,自覺地從事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工作,企業的凝聚力就會得到進一步強化,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內動力。

  聯想的核心理念是:把員工的個人追求融人到企業的長遠發展之中;具體的解釋為:辦企業就是辦人;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我們將使全體員工與企業一起發展,使我們的員工由於他們的貢獻能得到社會的尊敬。聯想用人觀:給你一個沒有天花板的舞臺;不唯學歷重能力,不唯資歷重業績。聯想大局觀:從聯想的根本利益出發考慮問題。聯想好員工標準:敬業精神和上進心、有韌性、有責任感、有悟性、富有創新精神、善於溝通、既會工作又會生活。聯想精神:求實、進取、創新。聯想做事風格:認真、嚴格、主動、高效。聯想做人風格:平等、信任、欣賞、親情。聯想企業道德:誠信為本:取信於用戶、取信於員工、取信於合作伙伴。聯想道德觀:寧可損失金錢、絕不損失信譽;生意無論大小、一律一視同仁;待人真誠坦率、工作精益求精;光明正大幹事、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懇懇勞動、理直氣壯賺錢。聯想天條:不利用工作之便謀取私利;不收受紅包;不從事第二職業;工薪保密。

  三、企業道德建設有利於提升企業層次

  企業道德蘊涵著企業是各種權利和義務的道德實體。企業的行為必須是負責任的,即企業的行為要顧及到消費者和其它社會成員的權利。隨著消費水平消費觀念的變化,人們對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滿足於企業提供優良的產品和服務,而且希望企業能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如環境保護,對員工、競爭對手、所在社區負責等。這些都要求企業要加強道德建設,提高自身層次,這樣才能適應環境變化,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在世界500強企業中,除了先進的技術、嚴格的管理、旺盛的創新意識、嶄新的人才觀念外,無一例外,都擁有企業自身的道德行為規範,而且都對企業道德建設和實施非常重視。如索尼公司提出:“以提高索尼集團的企業價值為經營的根本,把自覺性和自律性的道德標準作為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成功的企業都向我們展示了道德建設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道德建設不僅是企業環境變化的要求,也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

  2006年12月21日,由中央電視臺、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環球企業家》雜誌社、《中國企業家》雜誌社共同發起並主辦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查發佈典禮”大型頒獎晚會。本次晚會的主題是“責任·和諧·可持續發展”,貫徹了2006年度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查活動全程的主題思想。本次調查活動自2006年七月份正式展開,至十二月下旬調查結束,全程持續5個月。調查活動覆蓋中國境內各地區、各行業、各經濟類型、各種規模的獨立法人企業或企業集團,並重點關註2005--2006年度經營狀況良好併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表現突出的各類企業。組委會公佈了“2006’最具社會責任企業20強”的名單,國家電網公司招商銀行(行情資訊)、青島啤酒、雅昌企業、微軟中國、諾華中國以及英特爾中國等20家榜上有名。同時,聯想控股民生銀行(行情資訊)、李寧公司、索尼中國等九家企業分獲七項“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查專項獎”。這些具有優秀社會道德責任意識的企業的社會聲譽和企業層次無疑大幅度提升。

企業道德建設需要註意的問題[7]

  我國目前正處在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關鍵歷史時期。伴隨著社會經濟體制結構的變化,必然使企業道德建設面臨著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在這種條件下,加強企業道德建設需要註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企業道德建設要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企業道德建設,必須符合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符合社會經濟關係變化的客觀實際這兩個基本要求,並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在自覺按市場規律特別是價值規律辦事的同時,大力發揚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同時,在進行企業道德建設過程中,強調為人民服務,也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能脫離超越我國社會要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二是在發揮物質利益基礎作用的同時,堅持社會主義的義利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按照義利兼顧、義利統一的社會主義義利觀,引導企業和企業員工正確處理競爭和協作、自主和監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後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及個人、集體和國家三者的利益關係;三是在承認個人對自己正當利益追求的同時,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社會主義企業道德是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國家的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居於服從地位。

  第二,要處理好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對企業領導特別是作為共產黨員的企業領導,要求身體力行共產主義道德,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般企業員工則要用共同理想來要求他們。現階段,企業員工思想道德水平程度不同,要堅持區分層次、分類指導的原則,鼓勵先進、照顧多數,團結群眾共同前進。

  第三,要處理好對傳統思想道德的繼承、揚棄和創新的關係,處理好對外來思想道德文化的吸收、借鑒和抵制、批判的關係。對於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企業道德,我們要大力加以繼承和發揚。社會主義企業道德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它是一個開放系統。只要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於提高我國企業道德水平的優秀成果,我們都應加以吸收。即使是資本主義企業道德形式,只要有益於經濟發展,符合社會需要,也應加以借鑒。但對那些外來的腐朽思想文化的腐蝕和侵蝕,我們要堅決加以抵制和批判。

  第四,要處理好不同思想道德體系中的企業關係和員工關係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實行“一國兩制”,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就使我國的企業形式比較複雜,當然不能用一個標準進行要求和管理。要對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和企業員工採取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寬容態度,尊重不同信仰、宗教和生活方式,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第五,要處理好長遠目標同階段性任務的關係。正確把握社會主義企業道德建設的規律,既要有明確的長遠目標和規劃,也要有立足當前的具體措施;既要有思想道德建設的良好機制和工作手段,也要有必要的法律、法規、紀律和制度保障。要做到指導思想明確,組織領導落實,具體措施到位,工作安排有力,企業領導幹部和員工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建立良好的社會主義企業道德,使企業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企業道德風貌進入21世紀。

企業道德建設的時代特色[3]

  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企業道德建設的時代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企業道德建設中自主特色彰顯、道德實力提升、社會主義企業道德對市場經濟的道德超越、樹立“八榮八恥”榮辱觀。

  一、企業道德建設應彰顯自主特色

  自主品質是現代企業道德的核心,在當代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把自主品質確定為企業的思想行為規範,其根據在於,從本質上說,企業道德的作用不僅僅在於規範、約束企業,而且更應在於為企業自身的肯定和發展服務。

  1、自主性是企業創造力的源泉。傳統的道德觀念(包括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都是如此)的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依附性。在這種觀念看來,只有約束自己、禁鋼自己的行為,如節制、忍耐、謙卑等才被認為是美德,而自信、自尊、頑強、獨立感和進取精神等方面的品質卻往往不能受到道德上的褒獎和鼓勵。企業建設的存在不能只能是簡單的模仿和重覆,應是充分挖掘企業創造力,使其不斷創造和更新。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企業這一市場的主體必須具有強烈的自主品質,否則,這一主體將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同時也將阻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企業與傳統企業的一個根本性的區別,就在於現代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它要在市場經濟的各種活動中獨立自主地對自己的全部行為及其後果負責。如果一個企業僅僅在法律地位上具有主體的地位,而它自身在思想觀念上卻沒有確立這種主體地位,那麼,它也就無法真正在市場經濟中充當一個真實的主體,這樣的主體只不過是一個空殼,沒有靈魂,因而只不過是一個虛假的主體。

  二、企業道德建設應著力於文化實力的提升企業道德實力是企業遵循與市場經濟理性相適應的道德準則,一貫尊重和儘力滿足利益相關人利益,與利益相關人和諧交往,共同發展,而產生的道德凝聚力和影響力。

與企業經營實力一樣,企業道德實力是可以描述和量度的客觀狀態。具體來說可以從顧客忠誠度員工忠誠度、股東忠誠度、融資資信度、供銷穩定度、同行聯繫度、社區融洽度和社會美譽度等八個方面來衡量企業的道德實力。

  1、顧客忠誠度是顧客對企業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的忠誠程度,基於顧客對企業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長久的信賴以及依賴的程度。老顧客多是顧客忠誠度高的具體體現。一個企業擁有的顧客忠誠度越高,市場開發和顧客維護成本就越低。

  2、員工忠誠度是以全體或絕大多數員工對公司管理與前景的充分信任為基礎,所反映出來的內部凝聚力,是顧客忠誠度產生的支撐。在具體的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員工忠誠與否和員工忠誠程度高低與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生產創新熱情、經營管理成本和抗競爭衝擊能力直接相關,集中體現企業的競爭實力。

  3、股東忠誠度即股東對企業的信賴程度。資本不僅是企業的血液,也是企業組織結構,特別是高層決策管理者的決定者和影響者。以信賴和理解為前提的股東忠誠是企業供血系統通暢和充足的保證,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穩定有序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前提。

  4、融資資信度即企業在融資機構中的信用評價總和。當今企業獲得資金渠道,一個是股東渠道,一個是銀行、基金組織等其他金融機構。非股東的融資行為是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其建立在企業的融資信用基礎上。顯而易見,融資資信度高的企業更容易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從而具有較強的融資能力財務能力和戰略發展能力

  5、社區融洽度企業必須寄生於一個社區。社區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公共資源和公共事務協調,社區公眾的文明程度、社區就業人口的職業素養、社區的治安、社區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等都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環境因素。

  6、社會美譽度企業是社會的產物,是社會的利益集合體。企業與各方利益相關人的關係構成了企業發展的人文生態環境,社會美譽度就是來自於社會公眾(既包括企業的利益相關人,也包括企業的非利益相關人)關於企業良好社會生態狀況的集中反映和描述。社會美譽度的第一項評估指標是媒體形象的公眾可信度。

  三、企業道德建設應樹立“八榮八恥”榮辱觀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這“八榮八恥”概括精辟,內涵深邃,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的本質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鮮明導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榮辱觀涵蓋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為核心內容的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主要方面,凝聚了與社會主義道德相適應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精髓,為社會全體成員如何樹立正確的行為規範提供了重要的判斷標準,對構建有時代特征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會發揮重要作用。

  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再造企業價值觀體系提高核心競爭力的精神支柱。企業核心競爭力,本質上是企業以人為本的一種創新發展能力。從企業文化生產力的角度上說,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再造企業價值觀體系,是構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原則,企業價值觀作為企業文化的管理理念,是一種以全體員工一致認同的社會價值取向為中心的精神文化。其目標就是通過引導員工提高對企業價值觀理念體系的認同度,並轉化為個人的人生價值觀取向,使企業獲得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社會價值認同,使企業增強對外經營及對內管理運作的適應力和競爭力。企業價值觀體系,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直接地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經營宗旨經營目標及使命感、信仰感和責任感,以道德目標的明確性,保證了企業奮鬥目標的正義性和公正性。同時,也給企業核心價值觀體系註入了顯示時代人文精神的文化力

  四、社會主義企業道德建設對市場經濟的超越

  道德本身不僅僅直接對應經濟關係,它還具有批判性、否定性和超越性。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道德本身的性質決定了企業道德必須有對市場經濟超越的一面。在我國現階段,所謂“超越”的道德,不是指那種超脫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外的純道德要求,而是指立足於社缶主義市場經濟,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向和必然趨勢,併為社會成員中的先進分子所踐行的先進道德。

  在我國現階段,“超越”的道德主要有這樣兩條原則:其一是大公無私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在處理個人與集體、國家的關係時,始終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絕對服從集體,局部服從全局,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其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原則。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公民道德的核心,這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誌,是社會主義公民道德的時代性特征。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包括共產黨員和各級領導幹部,不論社會分工如何,以及何種工作職業,也無論能力大小,都應在本職崗位上,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這種“超越”的道德,正是反映了未來理想社會的共產主義道德,也正是當今歷史條件下,以實現共產主義為自己的歷史使命的共產黨人所身體力行的道德。

參考文獻

  1. 1.0 1.1 郭永軍 於洪春主編.現代企業倫理學.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2年04月第1版.
  2. 官靈芳,李述容,江培忠主編.現代企業管理.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08.
  3. 3.0 3.1 3.2 3.3 楊光華著.企業道德建設論綱.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06.
  4. 奚從清 謝健主編.現代企業文化概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
  5. 譚珂瑾.企業文化研究(上) 企業文化研究概覽.山東大學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
  6. 謝洪恩 賀南松.企業倫理學.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09月第1版.
  7. 祝仲銓 杜建國主編.中國企業文化概論.西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09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Dan,Gaoshan2013,Mis铭,寒曦,Lin,刘维燎,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企業道德建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