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社會人”假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社会人)

“社會人”假設(Hypothesis of Social Man)

目錄

“社會人”假設的依據[1]

  “社會人”假設的理論基礎是人際關係學說,“社會人”(social man)又稱為“社交人”。“社會人”假設最早來自於梅奧(G.E.Mayo)主持的霍桑實驗(1924—1932)。梅奧認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人格的活生生的“社會人”,人不是機器和動物。作為一個複雜的社會成員,金錢和物質雖然對其積極性的產生具有重要影響,但是起決定因素的不是物質報酬,而是職工在工作中發展起來的人際關係。之後又經英國塔維斯托克學院煤礦研究所再度驗證。後者發現,在煤礦採用長壁開采法先進技術後,生產力理應提高,但由於破壞了原來的工人之間的社會組合生產反而下降了。後者吸收社會科學的知識,重新調整了生產組織,生產就告上升。這兩項研究的共同結論是,人除了物質需要外,還有社會需要,人們要從社會關係中尋找樂趣。

  1933年梅奧總結了霍桑實驗以及其他實驗的結果,概括起來說,霍桑實驗得出了以下結論。

  1、傳統管理認為,生產效率主要決定於工作方法和工作條件。霍桑實驗認為,生產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決於職工的"士氣",而士氣取決於家庭和社會生活,以及企業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2、傳統管理只重視"正式群體"問題,諸如組織結構職權劃分規章制度等,霍桑實驗還註意到存在著某種"非正式群體"。這種無形的組織有其特殊的規範,影響著群體成員的行為。

  3、霍桑實驗還提出新型領導的必要性。領導者在瞭解人們的合乎邏輯的行為的同時,還須瞭解不合乎邏輯的行為,要善於傾聽和溝通職工的意見,使正式組織的經濟需要與非正式組織的社會需要取得平衡。

  霍桑試驗研究的最大意義在於,它使大家註意到:

  社會性需求的滿足往往比經濟上的報酬更能激勵人們。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發現,只有在顧全群體利益時,個人利益才能得到保障。“社會人”(Social man)的基本假設就是:

  (一)從根本上說,人是由社會需求而引起工作的動機的,並且通過同事的關係而獲得認同感。

  (二)工業革命與工業合理化的結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義,因此能從工作上的社會關係去尋求意義。

  (三)員工對同事們的社會影響力,更比對管理者所給予的經濟誘因控制更為重視。

  (四)員工的工作效率隨著上司能滿足他們社會需求的程度而改變。

  此假設得出的管理方式與根據“經濟人”的假設得出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他們強調除了應註意工作目標(指標)的完成外,更應註意從事此項作的人們的要求。不應只註意指揮、監督等,而更應重視員工之間的關係培養和形成員工的歸屬感和整體感。不應只註意對個人的獎勵,應提倡集體勵制度。這種假設無疑比前一個假設進了一步。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在不同社會制度的社會中,人們的社會需求有區別。因而不能不認識到這種假設虛偽性的一面,同時也要借鑒合理的部分。

“社會人”假設內含的管理策略[1]

  從"社會人"的假設出發,採取不同於"經濟人"假設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管理人員不應只註意完成生產任務,而應把註意的重點放在關心人和滿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員不能只註意指揮、監督、計劃、控制和組織等,而更應重視職工之間的關係,培養和形成職工的歸屬感和整體感。

  3、在實際獎勵時,提倡集體的獎勵制度,而不主張個人獎勵制度。

  4、管理人員的職能也應有所改變,他們不應只限於制定計劃、組織工序、檢驗產品,而應在職工與上級之間起聯絡人的作用。一方面,要傾聽職工的意見和瞭解職工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向上級呼籲、反映。

  5、提出"參與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即讓職工和下級不同程度地參加企業決策的研究和討論。

“社會人”假設的特點[2]

  人際關係學說的獨特之處是對人的本性的基本論點,簡單地說,他們認為職工是“社會人”。這種假設認為人不但有經濟方面和物質方面的需求需要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人有社會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需要得到滿足。正是基於對人的本性的這種認識,人際關係學說認為,要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就應該使職工的社會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人際關係學說的這種認識正好與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對人的本性的基本認識相反。因此,基於“社會人”假設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學說正好是從與科學管理理論相反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的問題。所以說,人際關係學說的提出,完全地改變了管理理論發展的進程。

  對於社會人,梅奧認為:

  ①對於社會人來說,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而不是人們在無組織的人群中互相競爭。

  ②所有的個人主要是為保護自己在集團中的地位而不是為自我的利益而行動。

  ③從霍桑實驗的結果可以發現,人的思想和行動更多的是由感情而不是由邏輯來引導的。

  “社會人”假設有如下三個特點:

  (1)特點之一是,在勞動中同其他人進行交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經營管理者忽視人際關係的調整,必然造成生產中的重大問題。

  (2)一個工人進入工廠以後與同班組其他人的關係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個工人的工作表現,並直接地影響其才能的正常發揮。

  (3)經營管理人員一旦拋棄認為工人群眾是群氓的錯誤假設,重視企業內部的人際關係的不斷調整,就能獲得驚人的效果。

對“社會人”假設的評價[3]

  1、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和企業勞資關係的緊張,使得管理者開始重新認識"人性"問題。從"經濟人"的假設到"社會人"的假設;從以工作任務中心的管理到以職工為中心的管理無疑是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上進了一步。資本家實行參與管理,滿足工人一些需要,在企業中確實起到了緩和勞資矛盾的效果。在這方面,西方尤其是許多企業都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儘管如此,"社會人"假設也存在不可擺脫的局限性。

  2、"社會人"的假設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於激發動機、調動職工積極性是比物質獎勵更為重要的因此,這一點對於我們企業制定獎勵制度有一定參考意義。但它過於偏重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對正式組織有放鬆研究的趨向。這是一種依賴性的人性假設,對人的積極主動性及其動機研究還缺乏深度。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鄒碧海主編.實用管理心理學[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10
  2. 蔡守秋著.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 下捲[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12
  3. 張旭東,張立迎主編.管理學原理教程[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0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社會人”假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02.113.100.* 在 2012年10月28日 21:21 發表

沒有參考文獻麽?

回複評論
123.151.40.* 在 2016年10月24日 10:11 發表

網上對社會學有關的在理論上過度推崇也可能確實因為研究只是浮於錶面認知不深造成歪曲理解,科學管理理論完整且實踐足夠長,批判,限制接踵而來。誰能知道在理論誕生初期它解決的問題是多麼嚴重,也許社會人解決問題太淺了吧

回複評論
218.94.142.* 在 2018年11月2日 22:14 發表

social man 出自 mayo 哪本書?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