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競爭情報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竞争性情报)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競爭情報

競爭情報(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也稱BI,Business Intelligence)

  關於競爭環境、競爭對手和競爭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按應用層次分,有國家競爭情報和企業競爭情報;按應用領域分,有商業競爭情報和技術競爭情報。其核心內容是對競爭對手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並涉及環境監視、市場預警、技術跟蹤、對手分析、策略研究、競爭情報系統建設和商業秘密保護等重要領域。

  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競爭情報是戰略管理興起和市場競爭激化的產物。1986年美國競爭情報從業者協會的成立是其發展的重要標誌;1995年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競爭情報分會的成立是中國競爭情報業發展的重要標誌。

  競爭情報的基本過程由規劃定向、信息搜集、信息加工、情報分析和產品傳播五大程式構成。競爭情報的搜集強調用合法手段,通過公開渠道和人際網路獲取行業、客戶、供應方、替代者、潛在進入者的相關信息、重點分析競爭對手的現行戰略、企業實力、自我假設、未來目標和反應模式,為決策者提供準確、及時、可行的情報產品。


目錄

競爭情報的產生髮展

  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崛起於20世紀80年代的競爭情報(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I),以1986年美國競爭情報從業者協會(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 SCIP)的成立為標誌,迄今雖不足20年,但其影響已經遍及世界各地,應被視為經濟學管理學情報學領域中的重大發展,是人類在社會信息化基礎上向情報(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徵兆,將對全球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產生重要的影響。

  Kirk W.M. Tyson先生在1998年就指出,人類社會的發展由工業時代經信息時代而將進入情報(智能)時代(Intelligence Age)。他論述了人類在20世紀經歷了科學管理人際關係管理作業研究戰略規劃日式管理後,90年代正向認知管理(Cognitive Management)邁進,強調思考、學習和知識獲取、信息和情報管理。20世紀末我們進入了信息時代,而一些深謀遠慮的企業已經預見到下一個浪潮:情報(智能)時代的到來

  • 現代競爭情報產生於二次世界大戰後日、美、歐發達工業國家間的商業競爭,並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而更加完善和有效。
  • 60 ~ 70年代 日本製造業崛起,美國製造業漸次衰落。競爭情報興起。
  • 80年代中 ~ 90年代中期 美國製造業重振雄風,競爭力日增。競爭情報的理論與實踐大發展。
  • 90年代中期以來,依托互聯網,競爭情報系統普遍建立,高效運行。
  • 1995年美國的大公司只有1%有健全的競爭情報部;小公司僅有5%。

競爭情報(CI)的定義

  競爭情報簡稱CI,即Competitive Intelligence,也有人稱之為BI,即Business Intelligence。

  競爭情報是指關於競爭環境競爭對手競爭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產品。過程包括了對競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產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報和謀略。

  根據SCIP美國競爭情報專業人員協會)的定義,競爭情報是一種過程,在此過程中人們用合乎職業倫理的方式收集,分析,傳播有關經營環境,競爭者和組織本身的準確,相關,具體,及時,前瞻性以及可操作的情報

  既是一個產品,又是一個過程.作為一個產品,它是一種信息,這種信息必須是:

  a.關於組織外部及內部環境的

  b.專門採集而來,經過加工而增值的

  c.為決策所需的

  d.為贏得和保持競爭優勢而採取行動所用的。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競爭情報具有三大核心功能:

  • 預警系統(監測、跟蹤、預期、發現)
  • 決策支持(競爭方式、生產決策、新市場、技術研發)
  • 學習系統(借鑒、比較、管理方法和工具、避免僵化)

  競爭情報工作就是建立一個情報系統,幫助管理者評估競爭對手供應商,以提高競爭的效率和效益。情報是經過分析的信息。決策情報是對組織具有深遠的意義的情報。

  競爭情報幫助管理者分析對手、供應商和環境,可以降低風險。競爭情報使管理者能夠預測商業關係的變化,把握市場機會,抵抗威脅,預測對手的戰略,發現新的或潛在的競爭對手,學習他人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洞悉對公司產生影響的技術動向,並瞭解政府政策對競爭產生的影響,規劃成功的營銷計劃。競爭情報已成為組織的長期戰略資產。

競爭情報的基本問題

  競爭情報的基本問題可以描述為認識競爭形勢,瞭解分析企業的競爭者和參與制定競爭戰略三大方面

  • 我們所在的工業有哪些特性?
  • 我們的競爭對手有哪些?
  • 競爭對手當前的地位如何?
  • 競爭對手最有可能採取什麼行動?
  • 我們應當採取什麼行動來取得競爭優勢?

企業競爭情報的信息基礎

  1.有關企業自身的信息

  2.市場信息

  3.有關競爭對手的信息

  4.環境信息

  連續監視對企業自身、競爭對手、客戶、供應商、經銷商及其他行業力量的連續監視應成為企業整個戰略管理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竞争情报

  • 競爭情報需求
  • 競爭情報收集
  • 競爭情報分析方法
  • 競爭情報的產品與服務

  市場營銷理念開發和滿足企業競爭情報需求

  需要(need)是指人類沒有得到某些滿足的感受狀態,人們為了生存,需要食品、衣服、住所、安全歸屬、受人尊重等,這些需要不是營銷者所能創造的。

  欲望(want)是指人們對具體滿足物的願望。例如饑餓的人對充饑物的欲望,滿足這一欲望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例如,滿足北方人最好的食物是麵食,滿足南方人最好的食物可能是米飯炒菜,而滿足西方人最好的食物可能是漢堡包。

  需求(demands)是指對有能力購買並且願意購買的某個具體產品的欲望。當具有購買能力時,欲望便轉化為需求。企業開展營銷時,需要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本公司的產品,更需要知道有多少人真正願意並且有能力購買。

競爭情報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是企業競爭情報工作中最基本,有效而簡明的分析方法,是競爭情報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的方法。

  不管是對企業本身或是對競爭對手的分析,SWOT分析法都能較客觀地展現一種現實的競爭態勢;在此基礎上,指導企業競爭戰略的制定、執行和檢驗;且對總的態勢有所瞭解後,才有利於運用各種其他分析方法對競爭對手和企業本身進行更好的分析與規劃。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全球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各種新知識、新技術的涌現日新月異、一日千里。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市場競爭愈演愈烈,情報對企業的前途和命運越來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各類企業無一例外地被推向了市場,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全憑自身的戰略決策、產品質量、管理水平、成本價格、營銷手段是否優於競爭對手。這就迫使企業必須關註周圍的競爭環境,全面掌握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各種情報。努力發現自身的不足和缺點,不斷地向競爭對手或者行業內外的一流企業學習,以擺脫自己的弱勢、迎頭趕上。從而確保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有利地位,爭取贏得並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而定標比超正是這樣一種幫助企業馳騁商場的重要且有效的競爭情報分析方法。

  定標比超方法,能很好地為企業樹立自己的前進目標與方向,這樣才能不斷向最先進的企業靠攏,並最終走向企業的成功之路。

  專利是競爭情報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故專利分析自然成為競爭情報中信息分析的一部分。隨著全球競爭的激化,知識產權的保護日益嚴密,跟蹤、研究、分析競爭對手的專利發明,已成為獲得超越競爭對手優勢的一個重要手段。

  財務分析法是通過各種方法收集研究對象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其經營狀況、融資渠道以及投資方向等情報。財務情報的收集有一定的難度,但也有一些獨特的方式,如政府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市場調查公司、各種文獻、上市公司中期報告年度報告以及新聞報道等。雖然利用財務分析能夠對競爭對手的經營狀況以及其資金流動方向與數量等進行有效跟蹤

  PEST分析:即從政治(法律)的、經濟的社會文化的和技術的角度分析環境變化對本企業的影響:

  隨著經濟、社會、科技等諸多方面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過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網路的建立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企業所處的環境更為開放和動蕩。這種變化幾乎對所有企業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正因為如此,環境分析成為一種日益重要的企業職能。

  五種力量模型是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的名著《競爭戰略》中,提出了一種結構化的環境分析方法

  現有企業的競爭:行業內競爭者的均衡程度、增長速度固定成本比例、本行業產品或服務的差異化程度、退出壁壘等,決定了一個行業內的競爭激烈程度。顯然,最危險的環境是進人壁壘、存在替代品、由供貨商或買方控制、行業內競爭激烈的產業環境

  企業核心能力是指提供企業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基礎的多方面技術、技能和知識的有機組合。企業核心能力的特征,實質上是企業能力理論的—般邏輯推理,它表明核心能力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

  關於企業核心競爭力,關鍵在於如何識別,只有在認識理解其含意的基礎上,才能很好地運用它對企業自身、對競爭對手進行有效的分析與解剖。

  競爭對手跟蹤,就是針對本行業內的競爭對手或先進企業,對其生產、經營、管理、開發等方面進行跟蹤與監測,做到知已知彼,並據此對自己的戰略戰術作相應的調整與改進。

  企業對競爭對手的跟蹤,是競爭情報工作的核心內容。在SWOT分析核心競爭力分析的指導下,對企業自身、對競爭對手的價值鏈進行跟蹤,

競爭情報來源和收集

信息搜集中幾個值得註意的問題

  1)信息≠情報

  信息(Information)是情報處理的原材料,是一種未予以評估和分析的數據資料 ;情報(Intelligence)是一種信息,或者說是一種特殊的信息,是由信息轉化和加工提煉出來的。 兩者在特性和獲取過程方面是有區別的。 按競爭情報工作的要求,我們搜集的是信息,產出的是情報。

  2)商業秘密不是競爭情報工作的目標

  從理論上講,商業秘密可能僅代表了企業所需競爭對手所有信息的5%。問題不在於這個比例,問題在於公司所需的戰術信息戰略信息並不在明確界定的商業秘密文件中,而是隱含在大量其他的信息源中,需要情報人員去挖掘、分析。

  獲取商業秘密不是成功的保證,正如獲取可口可樂配方,仍無法代替瞭解其銷售網路、市場戰略、定價策略等。

  3)一定要將需求瞭解清楚

  情報人員要經常與管理人員進行溝通,瞭解他們到底需要和使用什麼情報;並應就情報人員與決策者的溝通方式和方法進行研究培訓。

  4)對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

  情報人員不只負責數據採集,而且應該對數據進行分析。情報人員只有提供分析性的情報,才能與決策者平等地坐在一起討論問題。不提供建議和可供實施的方案,會導致決策者很少利用這些情報。

  5)專門化的情報調查應與企業的發展目標結合在一起

  情報不是越多越好,地毯式搜集來的情報對管理人員不適用。企業的情報工作應以特定項目、特定需求為重點,而不是面面俱到。 管理人員有時很少使用企業的情報系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設計這一系統的過程中,管理人員並沒有參予,其情報需求也沒有被考慮在內。

  6)以用戶願意接受的方式提供情報

  要考慮企業用戶的習慣或喜好。企業負責人在閱讀信息時有不同的嗜好,有的人喜讀報告,有的人喜歡私人交流,應針對各個用戶的愛好來提供相應的情報。相同的情報要以不同的方式傳遞出來,以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對情報進行包裝。

  7)競爭情報工作者並非“企業007”

  情報工作不是神秘的的活兒!需要知識,更需要耐心。

  信息搜集是細緻的、枯燥的、默默無聞的、充滿失敗和挫折的過程,它要求情報人員忍受單調重覆的查找和不愉快的體驗,抑制因查找失敗而產生的厭煩、焦躁等不良情緒,剋服滋長起來的惰性。

競爭對手的情報獲取策略

  1、競爭情報工作的一般步驟

  (1)規劃與定向就是是瞭解情報需求、建立情報目標的步驟,包括三個基本問題:我們需要什麼?為什麼要知道這些?一旦知道,要作出什麼決策、採取什麼行動?

  (2)信息搜集是耗費時間和資源最多的步驟。在這一階段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搜集哪些信息?信息源在何處?用什麼方法獲取?

  (3)信息加工是一個初步鑒別、整理、序化的步驟,或者說是信息情報化的過程,沒有分析的信息是毫無價值的。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把從各方面搜集的信息置於競爭戰略的考慮中去。

  2、明確“需”與“求”

  “需”與“求”常處於分離狀態.瞭解情報需求是一個長期的磨合過程。情報人員要經常與管理人員進行溝通,瞭解他們到底需要和使用什麼情報;並應情報人員與決策者的溝通方式和方法進行研究培訓。

  • 他們對我們的威脅是什麼?
  • 我們和他們的差距有多大?
  • 他們的優勢和劣勢在何處?

  3、註意信息搜集的原則:連續性和系統性

  情報人員往往不是從決策的角度,而是從採集信息的角度從事情報工作,使情報分析報告偏離用戶的真正需要。應該學會從管理者的角度搜集情報。在接受情報查詢請求時,應該講清收集搜集信息的目的是什麼,這可以節省管理人員和情報人員的時間。 連續性——像影子一樣盯住你的對手(所謂“影子戰略”)

  要從大量零散的信息中搜集有用的情報,就要完整地、連續地收集各種資料,由此得出的信息才有意義。報紙分析法用於競爭情報正是系統性和連續性要求的體現 系統性:信息“拼圖”的重要前提

  這種研究是為高層管理人員提供信息“馬賽克”拼圖。在作出決定時並不要求分析這張圖中所有的小塊,而是對關鍵的小塊綜合判斷,創造出競爭對手的全面圖象 系統性的要求包括了綜合運用各種信息源。競爭情報不是單一學科、專業和技術情報的研究,而是集技術、市場、經營管理於一體的信息整合

  不僅需要收集信息,更多地是要求投入研究者的智力去把握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間互相依存、互為因果的密切聯繫。

  4、分析問題,確定檢索語言

  任何“試檢”首要的一步就是分析問題,要搞懂技術術語、概念的層次、公司之間複雜的關係、財務數據名稱等,並確定相關的檢索語言(分類、關鍵詞、主題、時間要素等)。找不到信息往往與分析深度不夠、對號入座般地機械匹配關鍵詞有關。

  5、“試檢”與確定信息源

  明確需求後,情報人員對能否找到所需信息是沒有把握的,“試檢”往往是履行合同、滿足需求、調整搜集方案的重要一步。“試檢”的直接目的是尋找恰當的信息源,並估算其費用、時間和人力。

  信息源分類

  按情報的層次結構分的信息源

  • A級:關於事實和過程的情報;
  • B級:關於趨勢、動向的情報;
  • C級:歸納事實、過程、趨勢、動向的情報;
  • D級:反映和認識事實、過程、趨勢、動向、一般現象和規律的情報

  從A到D,密級、價值、離散性和獲取難度遞減。

  按情報內容分的信息源

  • 1.報刊和專業雜誌
  • 2.行業協會出版物
  • 3.產業研究報告
  • 4.政府各管理機構對外公開的檔案(如工商企業註冊登記通告,上市公司業績報告,專利,工業標準等)
  • 5.政府出版物(如統計資料 政府工作報告 各類白皮書等)
  • 6.資料庫
  • 7.工商企業名錄
  • 8.產品樣本,手冊
  • 9.信用調查報告
  • 10.企業招聘報告
  • 11.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員工
  • 12.經銷商
  • 13.供貨商
  • 14.行業會議
  • 15.行業主管部門
  • 16.展覽會
  • 17.客戶
  • 18.競爭對手
  • 19.反求工程
  • 20.專業調查咨詢機構

  按載體及形式劃分的信息源及情報獲取方法

  • 公開資料
  • 電子信息源
  • 企業內部信息源
  • 第三方信息源(人際網路)
  • 口頭及實物信息(包括會展信息源
  • 廣告

主要信息源及競爭對手情報的獲取方法

  (一)關於公開資料

  要善於從公開資料中發現線索,找到“產生方向感的微弱信號”。“情報的95%來自公開資料,4%來自半公開資料,僅1%或更少來自機密資料。”理論上是這麼說,但在我國要從公開信息源獲取情報還是很有限的。既然CI是以分析公開資料為主要基礎的情報搜集工作就要有敏感,要有善於在公開資料中找到部分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企業名錄

  企業名錄中的信息如企業規模、產品、產量、銷量、銷售額等信息不僅有助於初步確定競爭對手,瞭解其產品等一般情況,還可以藉助統計年鑒等其他資料加工出所需的新信息,如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市場覆蓋率、市場銷售增長率、市場擴大率、競爭產品分佈、競爭結構、同類企業實力比較等。

  產品樣本

  產品樣本是對定型產品的型號、技術規格、原理性能、技術參數所作的具體介紹,也附有結構圖和照片;產品說明書的內容更詳盡,往往還列出產品的工作原理、用途、效率、結構特點、操作規程、使用、保養和維修方法等。產品說明書和單項產品樣本直觀性強、數據多,是從事計劃、開發、銷售、外貿專業人員瞭解產品、掌握市場情況的重要信息源。

  產品樣本文獻的特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可靠性較強

  第二,產品樣本的產品和技術信息較完整

  第三,及時性及相對新穎性

  通過產品樣本彙編,還可以知道產品生產廠家的情況,該產品與同類產品相比的優缺點,從而推測該企業的技術實力、產品開發能力和水平、銷售狀況

  關於報紙和剪報

  尤其是行業報紙、經濟信息類報紙和地方性報紙,是瞭解行業競爭態勢的重要視窗

  刊登有上市公司股票交易簡況、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工業企業規模/實力排序(有關“50強”或“百強”銷售額或營業收入的排序)、競爭產品名單(按類排列的、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名牌產品”);專家對某行業或產品競爭狀況的分析,如價格戰商戰的報道是許多報紙的熱點,通過“點評”、“現象透視”、“熱點追蹤”“訪談”等專欄分析文章可以瞭解許多極有用的競爭性信息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特點:第一,詳盡;第二,內容廣泛;第三,專利說明書既是技術文件又是法律文件。

  在傳遞競爭信息方面發揮幾個重要作用:

  首先,專利文獻是新產品開發的重要信息源;

  其次,專利文獻還是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

  第三,監視競爭對手的專利申請活動。目的是阻止對手專利申請成功,或搶先於對手申請同類專利;

  第四,專利權的保護;

  第五,專利情報作為“預警”系統。

  上市公司年報

  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是極為有用的競爭情報信息源,幾乎囊括了所有作為商業秘密工業普查資料上的企業財務信息——營業收入、凈利潤、總資產、股東權益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股東戶數、持股數、名列前幾名的股東情況、股本變化及股本結構資金運用會計政策原材料投資負債債券庫存等,以及客戶情況、內部管理、人事等信息,不僅有數量指標,還有質量指標供分析時參考。

  非上市公司財務信息

  1)政府機構:統計局、主管廳局部委的出版物,但信息開放程度不同

  2)行業協會

  3)信用調查機構

  4)行業和地方報紙

  行業性期刊

  集中了行業方面的企業動態、競爭態勢、市場狀況、各種消息、人員情況。學術性(技術性)期刊、評述性期刊(政策、進展、成就、趨勢)、通訊性期刊(快報、短訊、消息、最新成果、人員流動)、資料性期刊(實驗數據、技術規範、法規、統計資料、商情)。

  (二)電子信息源中的競爭情報

  資料庫

  資料庫可以提供更多的檢索入口,情報人員可以用任何一個反映競爭對手特征的有檢索意義的詞作為檢索入口;可以通過把多個欄位結合起來檢索出一系列滿足特定需要的公司;

  資料庫更新速度快。聯機數據已達到按小時更新的程度,且更新量大

  資料庫的儲存容量大,檢索效率高一個有經驗的情報人員一次為時4小時的聯機資料庫檢索,相當於他花4個星期在圖書館里查到的信息。

  企業網站

  由於互聯網發佈信息容易,許多公司在網上公佈大量信息,因此,競爭情報工作常從監測競爭對手的網頁開始。通過監測對手的網頁,可瞭解其產品種類的增減;查詢其新聞發佈內容,可知道他們是否在進行新的促銷活動,是否得到了新的顧客或新的聯盟;點擊“招聘專欄”,可以瞭解正在招聘什麼人。定期監測有時可得到意外的收穫。當然,網上的東西很多是沒有用的,不能指望點擊一下就得到所需的一切。許多信息是暗示性的和零散的,但經分析後可能很有意義。 你不是在漫無目的地游蕩,而是在尋找一種戰略的標誌,一種經過放大就能使你產生方向感的微弱信號。

  外國企業利用Internet的調查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圖書與信息科學系在1994年對企業界在競爭情報工作中應用Internet的現狀作了調查,發現企業在利用如下Internet功能:①傳統競爭情報活動;②營銷、客戶聯繫、發展客戶;③節省時間;④非正式技術訣竅的交易;⑤信息提供;⑥獲取免費軟體。其中第一項主要包括通過網路快捷、方便而且廉價地獲取各種信息,尤其是同行新產品的發佈、用戶對本公司和競爭者產品的任何評論意見,從網路上套錄下外部企業的成就業績,作為自己的內部發展目標(即所謂“定標比超”(Benchmarking)信息)。

  從網上討論獲得信息

  可以從電子郵件、新聞服務和一些查詢工具進入各種討論小組,從而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情報。Internet 上的電子論壇一般是專題討論,相當一部分電子論壇為公司所有,主題圍繞其產品和服務,利用它就可以對行業內產品及服務進行討論,瞭解供應商、銷售商及消費者對產品的反映,獲得競爭對手對本企業產品的評價,還可以瞭解參加討論的人的情況,利用網上工具獲取作者信息,建立資料庫,必要時長期聯繫,跟蹤獲得有用情報。

  (三) 本企業內部的競爭情報源

  大量競爭情報——也許多達所需信息的80%——來自本企業中。不少本企業職工通過各種渠道有意或無意地掌握了這些信息,且具有分析信息的知識和能力。他們的專業知識、實踐經驗、業務和社會關係本身就是寶貴的信息源。

  一個組織結構中的兩個個體——不論是橫向還是縱向——離得越遠越不可能成功地進行信息的傳遞。收發員和經理進行交流和可能性是極小的,能夠認識信息的重要性併進行主動傳遞的可能性幾乎是零。兩個分得很開的高級主管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如銷售產品的市場經理和人事經理

  理想的是有這樣一個系統:

  公司裡面流動著每個人所知道的一切信息——而且不必增加公司的開支。任何問題都可以請教這個系統並得到答案。這樣一個系統的重點不在於收集而在於對信息的保留和傳播,這是企業信息問題的要害——關鍵的信息既沒有被認為是重要的,也沒有被傳達到依據它進行決策的人手中。

  如果讓我們在三倍效率的信息收集與兩倍效率的內部信息傳遞之間選擇的話,我們應樂意選擇後者。內部信息活動的高效率,增加留存和傳遞將會幾何級數地增加它的效率。外部收集的增加只能算術級數地增加效率。——《中小企業高獲利情報術》 單個的信息有其價值,但它的價值只有與前後關係聯繫在一起才能體現。有的信息本身不具有什麼價值,只有把它放在與其他信息的前後關係中,或被某個瞭解情況並有權行動的人掌握時才會具有價值。

  一個信息被五個人擁有就產生了五個能提供信息的基地,五個不同的信息在一個人手中只能產生一個基地。信息的價值存在於與其他信息的聯繫中。

  每個企業都在自然積累信息。這些信息的價值很少被人認識到,因為只有把它放在其他大量信息之中,它的全部價值才能體現出來。信息擴散的基地越多,信息的價值也就越大。如果信息被一個不充分瞭解其價值的人收集了,那信息的生命也就結束了。如果信息不能充分地向其他人散佈,就不能使它的價值極大化。結果,多數企業到外面去尋找信息。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方法是鼓勵每個員工去考慮他們所知道的信息的價值,然後自覺地將信息傳遞給他們認為可能需要的或感興趣的人。創造一種鼓勵識別和傳播有用的信息的氛圍是成功的第一步。當然這一過程要在控制下進行,從一開始就要識別公司中哪些有可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收集信息的人,並鼓勵他們更認真地考慮其發現的信息。

  公司內部的信息源

  公司不論大小,都有可供利用的信息源。大公司,有大批訓練有素的專家成天泡在市場里。這些專家包括科學家、銷售人員、採購經理等,他們大都擁有有關競爭對手的資料。 公司內部常常有情報人員所需要的資料,在某人的檔案櫃里、辦公桌抽屜里、電腦里。有關人員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長期以來一直在搜集這些信息,但這些信息只供少數人使用。 員工信息源(根據涉及的競爭對手、技術、市場及其他專長,列出清單; 各部門資料、檔案目錄及其內容的描述;

  未聯網的電腦資料庫資料;

  能否連續地、系統地把那些零散分佈在人們抽屜里、檔案櫃里和頭腦里的信息搜集起來,彙集到決策部門,關鍵在於能否建立一套信息交流機制。所謂交流機制,就是企業員工自願連續地提供信息的制度,它包括鼓勵提供信息的激勵制度、信息反饋制度、必要的通信設施和具體的實施辦法。

  如設計專門的咨詢表、電話定期採訪名單、“誰認識誰”名單、信息矩陣表。這些被稱為網路技術的方法是彙集企業內部競爭情報的基本途徑。

  搜集本公司內部信息的其他方法

  • 建立內部專家庫:搜集專家的特長、語言技巧、背景,曾工作過的項目;
  • 競爭對手產品的專門展覽;
  • 午餐地點是人們交換信息的最佳地點;
  • 佈告板.:將競爭對手的產品預告消息貼在人們往來頻繁的地方;
  • 在公司的各種簡報、雜誌上留出一些地方刊登競爭對手的新聞,並請其他人提供相關信息;
  • 會議。讓參加有關會議的人提供信息和進行討論;
  • 講演。進行信息意識的灌輸;
  • 信息彙報制度(例:出差報銷);
  • 出差人員搜集實物和口頭信息。
  • 搜集和保存所有貿易展覽文獻,包括近期競爭對手的產品價格單、圖片、小冊子、廠刊廠報、樣本和樣品

  提高信息意識和提供激勵機制(信息反饋、感謝信、表揚、獎勵、規定等)是內部信息系統得以經常運轉的重要保障。

(四)人際關係網(第三方)信息源

  沒有一個企業是在真空中經營的,它必然要同許多組織和個人打交道。第三方,指與本企業和競爭對手都發生聯繫的個人和機構的總稱,包括用戶、律師、經紀人註冊會計師、股評家、市場調查機構、銀行、廣告公司、咨詢機構、經銷商、供應商 、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宣傳媒體、消費者組織質量檢驗部門、儲運部門等。

  據對一些中小企業經理調查,大部分重要的情報來源於交談、詢問、採訪等人際關係。 詢問是最直接的方法。對象包括客戶、供應商、對手的現雇員和前雇員,甚至是競爭對手。

  詢問關鍵客戶

  許多公司的客戶既買本公司的產品也買競爭對手的產品,這些客戶直接關係到公司的銷售業績。因為他們是同行的爭奪對象,結果他們對同行展示的新產品非常瞭解,是公司的重要信息源。有時客戶願意如實告訴你競爭對手的產品、服務及定價,是因為這有利於他處於更好的侃價地位。向客戶瞭解情況另一有效的方法是密切參與客戶的活動而從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詢問供應商

  可以提供的信息包括對手的生產產量或生產計劃安排,供應商向對手供貨的數量(間接推算其產量,根據供應商的生產效率和能力以及本公司的需求數量,間接推算競爭對手的需求量和生產規模。

  詢問競爭對手

  打電話或索要其銷售宣傳資料;把自己的名稱登入郵寄品名單中,以便定期得到銷售手冊和直接郵寄的東西來監測競爭對手;

  聘請管理顧問和設計顧問;

  利用招聘會詢問競爭對手的前雇員或為對手工作過的求職大學生;

  參加學術交流。派工程師參加競爭對手的學術會議可以從交談中聽出弦外之音,分析出新產品開發情況和總體戰略定位

  當沒有條件自建競爭情報系統,而社會上也沒有勝任的專業性公司時,可以綜合利用相關的信息、科研、教學機構,發揮各自的特長,“共同”承擔搜集競爭情報的任務。企業的任務就是發現這些機構的特長,作好協調工作,完成信息的“馬賽克”拼圖。

  作為第三方的各種機構在提供所需信息時,各有其優勢和缺陷

  通過第三方瞭解信息應註意的問題

  通過第三方瞭解競爭對手須謹慎。作為用戶,許多競爭對手同第三方簽有不泄露商業秘密的協議,在搜集信息時應儘量避免侵權問題。有的行業制定了職業道德,如註冊會計師、律師、市場調查員,不能擅自泄露客戶的經營或技術信息,不得違反與客戶事先訂立的保密協議。而他們一般是會遵守職業道德的。因此,要事先瞭解有關規定,區分不同的對象,採取不同的措施,講究信息調研技巧,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獲取信息。

  向第三方瞭解所需信息,應解決這樣幾個問題:

  找誰瞭解?採用什麼方式(查閱資料、個人訪談、電話訪談、郵寄問卷)?應該問什麼問題?怎樣才能分辨哪些信息是確鑿的事實,哪些是傳聞?最好先確定容易接近的個人或單位,他們應是掌握大量情況,或能夠提供有用的線索。

  (五)會議信息的搜集

  各種經濟類會議已成為企業搜集市場信息的主要來源之一。例如技術交流會、產品鑒定會、專題討論會、展覽會和展銷會、技術貿易會、招標會、信息發佈會、洽談會、科技集市、各類交易會等。

  會議除了可以得到論文、產品說明書、產品目錄這類文獻外,還有各展台的文字圖片介紹、有參考價值較高的科技或市場信息手冊,有在技術招標、咨詢服務和人才交流活動中產生的大量文件、以及更多的洽談、經驗交流、錄音錄像等非文字信息。這種產品密集、商家密集、同行密集的場合是獲取技術信息、市場信息和人才信息的最好機會。

  瞭解會展信息

  通過引擎,鍵入“會訊”或“商展”,可以從網上搜索到數以千計會訊或商展信息。 專業會訊可以從專業網站獲取。

信息搜集中的法律問題

  保護商業秘密的主要法律思想來源於產權理論——商業秘密是其所有人的財產,任何人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取用這一財產。如同工業產權一樣,這一財產可以轉讓、抵押,亦可成為合營的出資方式,其合法的受讓人也可成為權利人。對這一財產的盜竊便構成侵權,成為民事或刑事訴訟的根據。

  然而作為無形財產的商業秘密畢竟不同於實物,“一物一主”的有形財產原則往往難以適用於商業秘密侵權案。

  由於盜密者和盜物者行為方式不一,行為主體不一,阻止泄密和盜密的法律根據不是建立在“一物一主”的原則上,而是建立在一種“關係”上:要使侵權指控成立,權利人必須證明自己掌握者獨特的、不位公眾所知的信息。 侵權發生時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著相互信任關係(合同、約定等)。當侵權者破壞了這種關係,違約、泄密或允許他人使用商業秘密,權利人就有了事實根據。

  產權法保護

  著作權法對未公開的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作品也給予保護,但只保護其表現形式,不保護其內容。如果按內容去實施其中的技術秘密經營秘密則不構成侵權。

  專利法的最大缺陷是取得專利必須將自己的技術作徹底公開以換取此項發明在一段時期內的壟斷權,這就為競爭者從公開的專利文獻中分析有用信息開啟了方便之門

  商業秘密法保護的優點在於,信息只要一直保持在秘密狀態中,企業就不必擔心出現和本產品完全一樣的產品。但是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更複雜,如果權利人舉證困難,又很難找到完全相應的法律條文,就不一定能贏得訴訟。我國是一個實行成文法的國家,凡法律沒有規定的事項,法院無權擅自僭越,這和實行習慣法英美法系國家不同。因此,從事競爭情報工作應仔細研究現有的法律條文,既要避免觸犯法律,又可在法律沒有規定之處大膽地從事信息搜集。

  民法保護

  《民法通則》除了在第118條規定侵權人要承擔的民事責任外,在第136條進一步規定共同侵權應承擔的連帶責任。因此,在採用調查、約談等方式從記者、競爭對手的雇員、批發商、廣告商、業務聯繫人搜集信息時,應註意對方是否負有保密責任,避免與泄密者一起成為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的共同被告。

  經濟法保護

  《技術合同法》明確規定了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四種技術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提出了一系列保護非專利技術成果(專有技術)的使用權、轉讓權的法律規範和違約懲罰。

  《反不正當競爭法》是迄今我國對商業秘密保護規定得較詳細的法律,第10條列舉了對商業秘密的侵害手段,包括“盜竊”(竊視、竊聽、竊取)、“脅迫”(威逼、恐嚇)、“利誘”,可以作為情報工作者的借鑒。

  下列情報活動將不構成侵犯商業秘密,並且是競爭情報的正常搜集手段 :

  ①通過獨立開發、研製而獲取與他人商業秘密相同或相近的技術信息;②從公開發行的文獻、公開使用或售出的產品、在公開展示場所觀察、分析而獲取的信息;③經商業秘密權利人授權獲准使用的信息;④從權利人或受讓人自動釋放出的商業秘密中獲取的情報,這種“釋放”不是信息受者採用利誘、脅迫等不正當手段的結果;⑤從未與權利人簽訂保密協議或不負有保密責任的第三方獲取信息。

  關於招聘競爭對手的前雇員

  人才流動或雇員“跳槽”是導致商業秘密通過流失的主要渠道。勞動人事部規定職工不得攜密跳槽。國外也有競業禁止的規定。

  從事情報收集時至少要考慮兩個因素:

  1)跳槽者帶來的信息是否屬於原單位的商業秘密?2)該商業秘密歸誰所有?

  信息可不通過對載體的占有而獲得

  “跳槽者”帶來的信息或知識儘管是在原單位供職期間獲得的,但離開時已成為他自己的技能的一部分,如果原單位未有償地占有這種知識,就不構成侵權。

  雇員在原單位已形成的特有的管理經驗和經營知識應歸他自己所有,也不存在泄密和他人使用的問題。

  “非故意但不可避免地”利用新雇員帶來的信息,不算違法。

  關於從“第三方”獲取信息

  應警覺的侵權問題可有兩個方面:

  1)第三方未意識到透露的信息屬於商業秘密,也未註意到造成侵權(所謂“清白的第三方”(Innocent third parties),在未收到權利人或監督機構的警告前,不負有侵權的法律責任,但收到警告後就有義務保守秘密。2)第三方與權利人訂有保密協議,或負有保密責任,擅自泄密是違法的,作為信息接受者採用不正當手段的,屬於共同侵權,負有連帶責任。如果採用一般手段(市場調查等)不負法律責任。

  通過第三方瞭解競爭對手須謹慎。作為用戶,許多競爭對手同第三方簽有不泄露商業秘密的協議。有的行業制定了職業道德,如註冊會計師、律師、市場調查員,不能擅自泄露客戶的經營或技術信息,不得違反與客戶事先訂立的保密協議。而他們一般是會遵守職業道德的。因此,要事先瞭解有關規定,區分不同的對象,採取不同的措施,講究信息調研技巧,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獲取信息。

  反求工程

  只要不違反專利法、商標法有關規定,就可以無償地通過反求工程獲得信息。如集成電路行業,其關鍵性技術——佈線設計就可以通過分析集成電路矽片而一覽無餘。 現在反求工程方法已擴大到對競爭對手的服務的瞭解。如瞭解投資工具、通過購買保險合同以瞭解對手服務政策、報價等等。一些分析人員發現,定期購買同一來源的某種產品,通過產品序列號的抽樣分析可以得知對手的生產能力

  從“反求工程”獲取信息的註意事項

  國際上,通過反求工程獲取情報一般是合法的(如Uniform Trade Secrets Act)。 前提是:1)產品系用戶在公開市場自由購買;2)廠家採用合同供貨、合同租借或租購(hire purchase)保護其商業秘密,則應履行合同規定。

  控製成本

  控製成本且能創造一個有廣泛基礎的情報系統的方法是將搜集和分析信息的工作分散在整個公司——銷售員、採購員、市場研究人員、高級管理人員等,使更多的人重視開發和使用競爭情報,把競爭情報視為其工作的一部分,公司內可交流的情報就越多,情報的使用率就越高。

  任何成功的情報系統離不開三條指導原則

  1)持續性和長期性。公司必須日復一日持續不斷地搜集信息,而不只是在傳統的戰略規劃周期搞突擊。

  2)參與。

  3)管理層的高度信任。

  競爭情報工作只有在管理層理解競爭情報專業人員,信任他們的工作時才能成功。

信任只有在分析工作真正有助於管理層更好地決策時才能建立,這常常需很長時間。 競爭情報專業人員應該掌握讓管理層瞭解並相信競爭情報的方法和技巧。

  竞争情报

競爭情報的研究內容

  1、競爭環境的情報研究

  企業競爭環境的監視和分析是開展企業競爭情報研究的基礎。

  (1)競爭環境的含義

  競爭環境具體指從總體上和客觀上來考慮的市場競爭的外部因素,它和市場競爭的內部因素相對應而共同構成一個企業的市場競爭結構

  這些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經濟、科學、技術、軍事、法律、社會文化、市場分佈及構成、消費者、競爭對手、供應商和中介機構等。

  (2)競爭環境的特性

  競爭環境是企業參與競爭的場所,它具有:

  • 客觀性
  • 動態性
  • 系統性
  • 不可控性

  (3)競爭環境的信息結構

  • 時空環境類信息
  • 情感環境類信息
  • 要素環境類信息

  (4)競爭環境的內外結構

  這是一種以企業為中心的劃分方法,按此方法將竟爭環境的結構分為企業外部競爭環境和企業內部競爭環境。企業內部環境信息由內部資源信息和內部能力信息要素構成。

  內部資源信息,包括人力、財務、設備、物質資料市場等,既含有形資源又含無形資源。

  內部能力信息,包括企業計劃、組織、管理、人事、文化等。

  2、競爭對手的情報研究

  企業的競爭對手及其各種行為是企業密切關註的焦點,是企業從事競爭環境監視的核心,圍繞競爭對手的情報研究是競爭情報研究的核心內容。

  競爭對手分析的程式

  • 識別並確認競爭對手
  • 識別並判斷競爭對手的目標和假設
  • 識別並判斷競爭對手的戰略
  • 評估競爭對手的實力
  • 預測競爭對手的反應
  • 選擇攻擊或迴避競爭對手

  3、競爭戰略的情報研究

  在經濟活動中,競爭戰略就是關於企業朝何處發展的選擇決策,核心問題是確定自己的競爭目標與方針,以指導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競爭戰術則是關於企業戰略實施如何具體執行的決策,核心問題是制定出能捕獲市場機會,發揮自身競爭優勢的一系列措施與計劃,最終贏得競爭市場。

  競爭戰略情報研究的主要內容:

  (1)在特定的環境及競爭對手分析的情況下,企業能否進入或改變原有的地域、行業和部門?進入的標準有哪些?

  (2)在企業現有的資源實力的基礎上,企業在戰略改變過程中如何定位?

  (3)在戰略制定過程中有哪些戰略可以選擇?

  (4)在可選擇的戰略中企業能夠和最期盼實施的戰略是什麼?

  (5)在競爭策略實施 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監視的環境及競爭對手的因素有哪些?

  (6)影響戰略選擇和決策的關鍵情報要素有哪些?

戰略管理與競爭情報

  戰略管理屬企業高層管理活動,其核心是戰略決策。戰略決策必鬚根據企業的宗旨和目標,在對企業的內部優勢和薄弱環節、外部威脅和市場機會進行系統化分析基礎上制定的。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競爭情報。競爭情報一般指搜集、處理、分析和利用反映競爭環境和競爭對手的各要素和事件的狀態、變化及其相互聯繫的數據或信息的過程,這一過程的目的是向企業的管理人員描繪出一個全面的、動態的競爭環境的圖景,以使企業充分地準確地估計自身的競爭能力、競爭對手的實力和外部環境所蘊藏的各種機會和威脅,從而制定和實施正確的競爭戰略,創建和保持持久的競爭優勢。從這一意義上說,競爭情報是戰略管理的基礎,無論是戰略的制定,還是戰略的實施和評價,都需要對企業的競爭環境、競爭對手和競爭戰略進行基於信息的搜集、研究和分析的過程。

  戰略管理的情報研究過程

  戰略管理的情報研究的目的是能夠提供所需的信息和信息加工能力,使企業能夠執行其所期望的在市場中取勝的戰略。選擇和制定企業的競爭戰略是競爭情報研究的最關鍵環節,是在競爭環境及競爭對手的情服研究基礎上開展的,關係著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結果。

  戰略管理的情報研究的主要問題

  戰略管理的情報研究是體現信息活動價值和效用的重要環節,是體現競爭情報“智力性”、“謀略性”的主要過程。競爭戰略管理情報研究的主要內容涉及的問題有:

  (1)在特定的環境及競爭對手分析的情況下,企業能否進入新的或改變原有的地域、行業和部門?進入的標準有哪些?

  (2)在企業現有的資源實力的基礎上,企業在戰略改變過程中如何定位?

  (3)在戰略制定過程中有哪些戰略可以選擇?

  (4)在可選擇的戰略中企業能夠和最期盼實施的戰略是什麼?

  (5)在競爭策略實施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監測的環境及競爭對手的因素有哪些?

  (6)影響戰略選擇和決策的關鍵信息要素有哪些?

  上述這些問題是競爭策略情報研究的出發點,圍繞這些問題開展的企業競爭環境和競爭對手的信息搜集、加工、分析和研究就是企業競爭戰略情報研究的具體活動和內容。

WTOIPR、Internet——企業競爭情報的戰略重點

  進入新世紀,我們企業的競爭環境、競爭熱點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1、中國加入WTO標志著我國已從游離於世界最大貿易組織之外,轉到要積极參与建設國際貿易新秩序的舞臺,競爭環境與競爭對手發生了新變化; 世界貿易組織(WTO)是一個國際多邊貿易體制得以運轉的基礎和法律載體,監督、協調和管理新多邊貿易和法律體系。多邊貿易規則的主要目的是給國際貿易建立一個可預測的自由的經濟和法律環境。

  加入世貿組織的國家和經濟主體應當有明確的規則意識,切實遵守WTO的相關原則、協定和協議。我國的國內相關法律、規定也要與之銜接作出增廢和修改。 我國是一個經濟體制轉型的國家,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全建立,多種所有制企業的市場環境和地位仍有差異,因此有關法律環境的適應和利用也有不同的挑戰和機遇。 中國入世後,企業面臨的國內和國際市場環境亦即企業的生存環境都將發生深刻變化。企業必須更加警覺,根據瞬息萬變的信息和態勢,及時正確地作出決策,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以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中國製造業也由代工類生產向自創品牌階段發展,知識產權(IPR)問題日益突出;

  • 1996年,OECD宣佈其主要成員的經濟已是以知識標準為基礎的經濟。
  • 知識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的覆蓋面。
  • 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主要涉及技術專利、標準、品牌和軟體,又是發達國家的重大利益所在。
  • 我國企業受技術創新能力與知識資源的限制,在知識產權方面面臨嚴峻挑戰。

  掌握IPR情報的意義

  (1)、避免無意侵權;

  (2)、把握對手創新思路,啟發自主創新活動;

  (3)、利於尋求合作競爭之道。

  3、互聯網(Internet)的廣泛覆蓋與功能發展,有力地改變了經濟、科技全球化的格局,對競爭情報的搜集與利用產生了重大影響。

  互聯網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技術發明之一,商用才十幾年,已大大改變了人類生活、工作、交往和交易的方式。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標誌和動力之一。

  業界認為,互聯網已經從存儲、交換和處理信息為特征的“信息時代”,演進到以發現、整理和提交情報為特征的“情報時代”。這使互聯網演化成一個智能的、主動的、個性化的神經網路

  第一代互聯網以“信息”為中心,網路上的信息從無到有,解決了信息的可獲得性和可交換性。這時的代表性應用包括建立網站、使用E-Mail、即時通信軟體信息存儲等。

  第二代互聯網以“知識”為中心,信息開始有序化,無序的信息通過檢索、羅列、分類、排名、聚合等工具被提升為價值較高的知識。這時的應用包括搜索引擎、目錄服務、虛擬社區等。

  第三代互聯網以“情報”為中心,信息開始具備目標和針對性,並強調信息的時效性和效用性,通過信息的高效整合和主動提供,直接指導人的行為和決策,實現高額信息轉化價值。

美國企業的競爭情報戰略

  美國經驗表明,競爭情報不僅是企業的一項工作,一種功能,而且是企業的一大戰略,是企業逐鹿市場、奪取商機、以智取勝的基本戰略。

  當今時代,是一個戰略制勝的時代。如果說日本是一個情報立國的國家,則美國是一個戰略立國的國家,是一個戰略強國。美國的戰略規劃戰略實施的能力在當今世界上很少有哪個國家能與之倫比。在政治軍事領域是這樣,在經濟技術領域也是這樣。

  可以認為,戰略管理的興起和市場競爭的激化導致了競爭情報的發跡,而研究和制定一個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競爭策略就成為競爭情報活動的工作目標和永恆主題。

  如果說信息技術和軍事C3I技術(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技術)導致美國獨步天下的軍事優勢,而把競爭情報作為企業的一大基本戰略,建立起包括作為企業中央情報局的人機結合的競爭情報系統,則是美國企業後來居上、獨領風騷的重要因素。

  美國競爭情報戰略的基本思路是:以提升企業決策能力為目標,以競爭情報系統建設為手段,實行競爭情報活動的目標、組織、流程、技術和文化的一體化,從而促進企業盈利水平的提高。

  他們的基本做法是:

  • 波特五種力量模型為框架,全方位監視和獲取同行、客戶、供應商、替代者、潛在進入者的商業和技術的動態;
  • 波特的競爭對手分析模型為框架,運用情報分析技術跟蹤和評估競爭對手的現行戰略、競爭實力、自我假設、未來目標和反應模式;
  • 建設人機結合的競爭情報系統,研建競爭情報知識庫,開發可作為決策依據的情報產品,為企業領導集團的競爭決策保駕護航;
  • 建立一整套科學、可行、高效的競爭情報工作方法,如競爭情報迴圈(流程),關鍵情報課題(選擇),戰略情報與戰術情報的TAP-INTM協調機制(團隊人力資源配置、計劃、互動、人際網路的協調方案),競爭情報成果評估等,從而保證競爭情報戰略的實施;
  • 開展最佳實踐企業調查,推進定標比超(典範借鑒)活動,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情報工作水平;
  • 推進以競爭情報驅動的企業文化,將競爭情報融入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中去,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構成。

企業競爭情報人員的素質要求

  從事企業競爭情報業務的人員應當具有綜合的素質:

  1、要有企業工作經歷;

  2、要具備以下主要的知識和能力;

  • 具有相當的經濟管理的知識——特別是戰略學、規劃學、管理學的知識;
  • 熟悉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的知識和技能;
  • 掌握信息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 具有“媒體訪談”能力;
  • 熟練的外文能力;
  • 相關的專業知識

競爭情報系統

競爭情報系統適應於哪些企業?

  原則上競爭情報系統適用於所有的企業,每個企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都應建立自己的競爭情報系統,但是在下述情況競爭情報系統將有更出色和立竿見影的成效。

  a、處於經營環境變化快、不確定性強的行業中的企業

  b、處於市場化程度高、競爭劇烈的行業中的企業

  c、新產品推出比較頻繁的企業

  d、新市場拓展比較頻繁的企業

  e、產品比較複雜、管理比較複雜的企業

  f、追求超常規增長的企業

  g、處於經營困惑中的企業

  良好的競爭情報體系是企業生存的第四大理由

  1)預測和監控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市場策略,刪減各類無必要投入,提高市場產品份額,提高產品利潤,最終提高銷售利潤

  2) 監測競爭者動作,預計競爭者決策,及市場行為,避免競爭者對公司造成傷害,同時制訂針對競爭者策略,預先搶占市場,同時維護自己的市場份額,減少低價競爭的使用頻度。

  3) 及時發現對公司產品造成強有力競爭的替代品,保護公司現有產品的市場,使公司損失降至最低,並及時調整市場策略,對產品進行調整,重新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獲得新的市場份額。

  4) 發現新技術,及時採納新技術,提高自身競爭力或改變市場策略,保護自己產品不受新技術的衝擊。

  5) 對各類有利於或不利於公司的新政策,法規,新聞,輿論等非市場因素做出及時反應,發現新機遇或保護公司的現有利益。

  6) 提高員工整體素質,使員工樹立正確的市場觀念和競爭情報意識,最終達到公司綜合競爭力的提高。

  總之,公司在建立了一個有效的競爭情報體系之後,公司在花費不大的情況下,所有決策都將有客觀的情報所支持,避免決策失誤,有效的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擴大銷售額,使企業利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穩步增長。


企業競爭情報和反競爭情報

  企業競爭環境的變化、新技術的產生、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對競爭理論博弈論研究的深化都是將競爭情報和反競爭情報整合產生的必要條件。

  企業競爭情報和反競爭情報整合的意義主要在於:

  (1)跟蹤並及時發現市場競爭中潛在的危機和可能出現的重大問題,並實時發出預警。整合後的企業競爭情報系統既能感知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競爭對手的動態,也能覺察到企業自身可能存在的缺點和問題,幫助企業及時洞悉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市場的、競爭對手的、企業自身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企業可能構成的威脅和機遇;

  (2)為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供快速、可靠的競爭情報支持。美國經濟學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爾(G.Hamel)於1990年提出的核心競爭力理論認為,就短期而言,公司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決定了公司的競爭力,但長期而言,起決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整合的情報系統提高了企業對有效信息的甄別和利用能力,同時能有效地防止企業核心信息的泄露,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有力保障。不瞭解競爭對手、競爭環境、自身處境和情報保護通常是企業“曇花一現”的根源;

  (3)支持企業的各級領導快速而正確地進行決策。情報暢通是知識經濟的重要特征,是現代企業的生存基礎。攻防皆備的情報系統分析問題更周到細緻,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智囊系統,能有力地支持企業思考前景、規劃企業戰略和商務運作等的決策;

  (4)是企業進行學習和知識管理的有力工具,可以支持企業向學習型組織轉變,以建立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競爭優勢和核心能力。

競爭情報在我國的發展

  80年代初,競爭情報概念被引入中國

  1994年1月,中國科技情報學會情報研究暨競爭情報專業委員會,又稱“中國競爭情報學會”。開始對競爭情報進行有組織和相對正規化的研究和應用。 汽車工業是我國競爭情報實踐的先驅,1993年,“上海轎車行業競爭環境監視系統”/上海科技情報所

  從實踐的角度來看,長虹海爾、紅桃K、上汽寶鋼等知名企業也紛紛成立了自己的競爭性情報機構,通過各種手段收集分析競爭對手乃至競爭環境的情報信息,為企業的迅速成長提供了有力的情報信息保障

  提供競爭情報服務的公司應運而生,數據中華、ISI、康斯、央視資訊等公司高舉競爭情報的旗幟,同時百度、萬方等公司推出中國特色的競爭情報解決方案,競爭情報培訓成為培訓市場的寵兒。

國內外競爭情報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國外競爭情報產業的發展概況與特點

  西方經濟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對競爭情報的理論、方法以及競爭情報系統的建立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1986年以來,國際上相繼成立了世界性的競爭情報組織——競爭情報專業人員協會(簡稱SCIP)和全球工商情報聯盟(簡稱GBIA)。目前SCIP已擁有來自60多個國家的會員近2萬人,其中有工商界、信息咨詢服務和教育界的高級管理人員、企業家、教授、高層次專業研究人員和政府官員等。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和信息技術應用日益廣泛的趨勢推動下,現在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瑞典、澳大利亞、日本、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以及歐盟都分別成立了SCIP國家(地區)分會,積極推動國家、地區和企業競爭情報的應用發展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如美國哈佛大學工商學院波士頓大學匹茨堡大學西蒙斯學院印第安納大學立西赫斯學院、康涅狄洲哈特福德研究中心,以及瑞典隆德大學和澳大利亞悉尼技術大學都開設了大學競爭情報課程,而且隆德大學還率先在全球培養高素質的競爭情報博士高級人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外已有65所大學開設了競爭情報、工商情報或競爭戰略等相關方向的學士至博士課程教育。

國內競爭情報發展的歷史回顧與現狀

  1992年,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發表了《中川十朗教授競爭情報報告會內容簡介:競爭情報的基本概念和內容簡述》和《美國競爭情報專業人員協會介紹》兩篇文章,介紹日本和美國企業競爭情報的發展情況。1994年隨著SCIP全球拓展工作推進小組的成立,我國開始成立“中國科技情報學會情報研究暨競爭情報專業委員會”,到1995年5月該專業委員會更名為“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競爭情報分會,對外稱為競爭情報專業人員協會中國分會。目前中國競爭情報分會的團體會員已超過500家,個人會員近8000多人,該分會自1994年以來先後在北京、湖北宜昌、貴州貴陽、安徽黃山、福建廈門和廣東珠海等地組織召開了9次全國性的競爭情報學術研討會。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國際著名競爭情報專家,美國匹茲堡大學商學院教授普賴斯科特(John·E·presott)博士和加拿大競爭情報學院院長Jonathan Calof 教授先後應邀來華開講,對促進我國競爭情報的國際合作和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競爭情報在國內經過概念導入期、群體研究期之後,終於開始進入應用期。有兩個特征最為明顯:一是越來越多的咨詢機構和高校及研究機構開始深入研究競爭情報的方法論,並開發出系列實用工具,輔助企業應用;二是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競爭情報對企業的重要性,積極引進實施,並取得良好效果,以聯想海爾長虹中國電信中海油等等都是其中的突出典範。

未來競爭情報產業發展的趨勢

  由於國際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和社會信息化發展進程的日益加快,促使國家、地區和企業對競爭情報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今後競爭情報研究及其產業的發展將會出現以下趨勢:

  1、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全球經濟區域化的發展,出現了區域競爭國際化,國際競爭本土化,競爭主體多元化的競爭格局,競爭情報的服務對象也由支持經營活動擴展到知識產權保護、兼併重組等戰略運行領域,並由企業為主逐漸拓展到區域、產業、國家,及至國際性區域經濟聯合體。

  2、由於競爭情報的思路和研究方法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競爭情報的應用越來越受各方面的關註,已呈現出向眾多經濟、管理和信息技術等學科領域滲透的趨勢,併成為相應學科理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這一趨勢有力地推動了競爭情報產業不斷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

  3、由於網路技術、信息過濾、信息挖掘與融合技術等信息新技術在競爭情報活動中的應用,以CI運行自動化和智能化為目標的競爭情報軟體大量涌現,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03年底全球軟體開發商已先後開發出各類CI軟體近300種。國內方面,賽迪、百度、易地平方、365Agent等CI軟體產品也逐步浮出水面。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3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競爭情報"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2.225.61.* 在 2009年8月15日 15:04 發表

簡潔而不失全面

回複評論
Tuncan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8月15日 15:07 發表

122.225.61.* 在 2009年8月15日 15:04 發表

簡潔而不失全面

的確是個好地方,寫得很專業

回複評論
219.142.99.* 在 2010年5月5日 19:49 發表

很好很好 謝了

回複評論
222.35.13.* 在 2011年6月2日 16:47 發表

非常好,學習了。謝謝。

回複評論
203.86.93.* 在 2012年3月1日 15:00 發表

很全面很強大!多謝辛苦了:)

回複評論
113.104.88.* 在 2012年3月29日 13:55 發表

寫的很好,辛苦了

回複評論
121.8.169.* 在 2012年5月11日 15:19 發表

太好了,頂頂頂頂頂頂頂

回複評論
14.108.188.* 在 2012年10月27日 14:40 發表

好地方,比揀書來看更加系統。以後在這裡扎根了。

回複評論
206.16.17.* 在 2014年1月22日 11:27 發表

清晰,

回複評論
14.152.68.* 在 2015年11月10日 17:56 發表

謝謝!

回複評論
许照成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8月21日 12:48 發表

Tuncan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8月15日 15:07 發表

的確是個好地方,寫得很專業

很好

回複評論
139.162.109.* 在 2020年7月8日 16:48 發表

我覺得按內容分的信息源和按載體和形式差不多,兩者誰的範圍更大些呢,有可比性嗎?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