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跟蹤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技術跟蹤(Technological Monitoring)
目錄 |
技術跟蹤是指以技術信息統計為基礎,以數據分析技術為手段,在內部技術資源和能力審計的基礎上,對給組織競爭地位帶來重大影響的外部技術領域的形態、運行軌跡及趨勢進行系統、動態的監視、度量、分析和預警。
技術跟蹤的類型[1]
從技術跟蹤研究層次的角度出發,技術跟蹤可以分為巨集觀層面技術跟蹤、中觀層面技術跟蹤和微觀層面技術跟蹤三種類型(表1)。技術跟蹤的“三觀論”表明,涉及國家範疇的、帶有全局性的重大技術問題,屬於巨集觀層面的技術跟蹤範疇;產業和地區領域的局部問題,屬於中觀層面的技術跟蹤;如果只是涉及一個或幾個企業的技術問題,這是微觀範疇。為了能夠用最少的資源達到最佳的技術跟蹤效果,一定要明確所要跟蹤技術的性質。
巨集觀層面技術跟蹤 | 中觀層面的技術跟蹤 | 微觀層面的技術跟蹤 | |
跟蹤目標 | 為國家重大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決策信息支持 | 產業、地區的技術分析與預警 | 企業技術競爭分析 |
跟蹤對象 | 技術發展的環境與需求,國內和國外科技戰略與計劃 | 關鍵產業、重點領域好不同地區的技術活動、形態和趨勢 | 技術需求和供給、技術研發項目、企業利益相關者 |
跟蹤內容 | 對可能出現的重大機遇和挑戰提供早期預警信號;捕捉目前重大技術突破和技術發明實現的緊迫性信號;根據可能的機會和威脅做出技術政策的重大調整;根據新技術競爭情況對經濟競爭力重新定位,修改經濟發展戰略和研發戰略 | 對產業、地區、機構在技術領域的創新實力、發展水平、優勢與不足,以及發展趨勢進行量化分析,建立技術分析評價體系,提供支撐科技決策與管理的產業或地區的技術分析報告,實現研發實力,研發趨勢,技術貢獻,技術依賴,預警防範等多種評估 | 內部跟蹤:審視企業的研發、技術組合、價值鏈等環節,對技術能力持續跟蹤和監督;外部跟蹤:對企業外部相關技術和重要技術的發展進行掃描、評估,減少技術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同時對競爭對手的技術進行持續跟蹤 |
信息來源 | 文獻資料庫、技術報告庫、科研規劃、項目計劃、專家知識 | 出版物、圖書期刊、專利數據庫、網路信息資源、專家知識 | 非人際關係,以及與企業有聯繫的人際信息網路 |
跟蹤重點 | 社會、經濟、政治、技術等影響技術創新的各種巨集觀因素 | 核心技術、技術轉移、技術生命周期、技術壁壘、技術標準等 | 競爭對手、合作伙伴、供應商、銷售商等技術動態 |
技術跟蹤的構成[1]
技術跟蹤系統由三個要素構成:
- 一是技術跟蹤主體,即技術跟蹤行為的執行者。
技術跟蹤主體可以是政府部門、企業、行業協會,也可以是股東和債權人等,如科技部在進行全國科技進步跟蹤統計時,科技部就是技術跟蹤主體。
- 二是技術跟蹤客體,即技術跟蹤的行為對象。
技術跟蹤客體是由技術跟蹤主體根據其具體需要確定的,如專利技術跟蹤的客體是專利及其相關的經濟和科技等方面的活動,就具體的跟蹤對象而言,主要是對技術研發主題、研發機構和人員、研發時間等進行實時追蹤。
- 三是技術跟蹤方法,即技術跟蹤的工具
技術跟蹤方法是技術跟蹤主體運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和工具對技術跟蹤對象進行全方位描述和刻畫的過程。當前,數據挖掘、信息萃取、信息可視化等信息科學前沿技術正逐漸成為技術跟蹤的主要研究方法。
3、制定針對競爭對手的戰略,保持和強化競爭優勢等等實際目標。
哇!很詳細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