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跟踪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技术跟踪(Technological Monitoring)
目录[隐藏] |
技术跟踪是指以技术信息统计为基础,以数据分析技术为手段,在内部技术资源和能力审计的基础上,对给组织竞争地位带来重大影响的外部技术领域的形态、运行轨迹及趋势进行系统、动态的监视、度量、分析和预警。
技术跟踪的类型[1]
从技术跟踪研究层次的角度出发,技术跟踪可以分为宏观层面技术跟踪、中观层面技术跟踪和微观层面技术跟踪三种类型(表1)。技术跟踪的“三观论”表明,涉及国家范畴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技术问题,属于宏观层面的技术跟踪范畴;产业和地区领域的局部问题,属于中观层面的技术跟踪;如果只是涉及一个或几个企业的技术问题,这是微观范畴。为了能够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技术跟踪效果,一定要明确所要跟踪技术的性质。
宏观层面技术跟踪 | 中观层面的技术跟踪 | 微观层面的技术跟踪 | |
跟踪 目标 | 为国家重大科技政策 的制定提供决策信息 支持 | 产业、地区的技术分析与预 警 | 企业技术竞争分析 |
跟踪 对象 | 技术发展的环境与需 求,国内和国外科技战 略与计划 | 关键产业、重点领域好不同 地区的技术活动、形态和趋 势 | 技术需求和供给、技术研 发项目、企业利益相关者 |
跟踪 内容 | 对可能出现的重大机 遇和挑战提供早期预 警信号;捕捉目前重大 技术突破和技术发明 实现的紧迫性信号;根 据可能的机会和威胁 做出技术政策的重大 调整;根据新技术竞争 情况对经济竞争力重 新定位,修改经济发展 战略和研发战略 | 对产业、地区、机构在技术 领域的创新实力、发展水平、 优势与不足,以及发展趋势 进行量化分析,建立技术分 析评价体系,提供支撑科技 决策与管理的产业或地区的 技术分析报告,实现研发实 力,研发趋势,技术贡献, 技术依赖,预警防范等多种 评估 | 内部跟踪:审视企业的研 发、技术组合、价值链等 环节,对技术能力持续跟 踪和监督; 外部跟踪:对企业外部相 关技术和重要技术的发展 进行扫描、评估,减少技 术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同时对竞争对手的技术进 行持续跟踪 |
信息 来源 | 文献数据库、技术报告 库、科研规划、项目计 划、专家知识 | 出版物、图书期刊、专利数 据库、网络信息资源、专家 知识 | 非人际关系,以及与企业 有联系的人际信息网络 |
跟踪 重点 | 社会、经济、政治、技 术等影响技术创新的 各种宏观因素 | 核心技术、技术转移、技术 生命周期、技术壁垒、技术 标准等 | 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供 应商、销售商等技术动态 |
技术跟踪的构成[1]
技术跟踪系统由三个要素构成:
- 一是技术跟踪主体,即技术跟踪行为的执行者。
技术跟踪主体可以是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也可以是股东和债权人等,如科技部在进行全国科技进步跟踪统计时,科技部就是技术跟踪主体。
- 二是技术跟踪客体,即技术跟踪的行为对象。
技术跟踪客体是由技术跟踪主体根据其具体需要确定的,如专利技术跟踪的客体是专利及其相关的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活动,就具体的跟踪对象而言,主要是对技术研发主题、研发机构和人员、研发时间等进行实时追踪。
- 三是技术跟踪方法,即技术跟踪的工具
技术跟踪方法是技术跟踪主体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对技术跟踪对象进行全方位描述和刻画的过程。当前,数据挖掘、信息萃取、信息可视化等信息科学前沿技术正逐渐成为技术跟踪的主要研究方法。
3、制定针对竞争对手的战略,保持和强化竞争优势等等实际目标。
哇!很详细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