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攝影旅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攝影旅游

  攝影旅游是指旅游者前往自然景觀獨特、民族風情濃厚的地區旅行,並拍攝自己作品的旅游方式[1]。攝影旅游是一種以攝影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動,沒有攝影的目的也就不可能形成旅游過程。旅游攝影與攝影旅游不同,旅游攝影是以旅游為目的,攝影是伴隨旅游過程中所進行的活動,是旅游的產物[2]

攝影旅游的特點[3]

  攝影旅游屬於特色旅游產品或專項旅游產品,與其他旅游相比具有自己的特點。第一,參與性強,符合旅游業的發展趨勢。每位攝影旅游者都可以在旅游過程中親身體驗採點、選擇角度、調整設備、收穫照片等的喜悅;第二,富有文化內涵,這也是攝影旅游具有長遠發展前景的基礎。通過鏡頭,可以觀察社會變遷,體會歷史沉澱,體驗民俗風情;第三,專業性明顯。旅游者需具備一定的攝影素養,才能充分體驗攝影旅游,相關管理部門和服務人員只有瞭解攝影,才能科學發展攝影旅游;第四,綜合性突出。攝影旅游易與愛國主義教育、旅游專業教學和與其他旅游方式結合。此外,攝影旅游還具備無淡旺季之分,安全性高,成本較低,輔助科學考察等特點。

攝影旅游的分類[3]

  根據旅游組織方式不同,攝影旅游可分為散客攝影旅游、團體攝影旅游和活動性攝影旅游;根據攝影主題不同,則可細分為熱帶風光攝影旅游、野生動植物攝影旅游、同鄉會一祭祖攝影旅游、紅色攝影旅游、山水攝影旅游、文化攝影旅游等等。

  散客攝影旅游,或稱自助攝影旅游,是由攝影旅游者自行安排行程,零星現付各項費用的旅游形式。其優點是靈活自由,選擇性強,便於獨立進行攝影作品的創作。但是價格相對昂貴,安全性不如團體攝影旅游高。散客攝影旅游並不意味著完全不依靠旅行社,也不意味著只能是單個攝影旅游者,現在多是家庭或朋友結伴出游,商量決定旅游日程、線路等,然後再尋求旅行社關於機票、旅館等的幫助。我國規定散客旅游的人數為9人以下,攝影旅游作為一種新興旅游產品,亦應遵從此規定。

  團體攝影旅游,或稱集體攝影旅游,一種形式是完全依托旅游經營部門,攝影旅游者按其相關服務項目作出出游抉擇;另一種形式是由旅游類網站、攝影愛好者自發組織的團體或旅游管理部門牽頭組織的攝影旅游,其行程可集體商討,或事先規定好,然後報名參加。優點是13程、線路、住宿、參觀節目均按計划進行,收費比單獨出游低,安全性高,行程針對性強,便於攝影技術與經驗的交流。缺點是自由度較低,靈活性較弱。

  活動性攝影旅游主要是指在攝影旅游地開展攝影節、攝影賽事的旅游。由主辦方在攝影旅游地安排攝影節、攝影比賽相關準備,攝影旅游者以散客、集體報名參加或攝影愛好者組織的方式參加的一種旅游。據統計,目前全國每年有約400個各類攝影比賽,平均每天1.09個,更有業內人士估計每年粉墨登場的各類影展影賽在千次以上。目前,活動性攝影旅游正在以蒸蒸日上的趨勢快速發展。

發展攝影旅游的意義[3]

  1.吸引海內外攝影人的視線,為發展攝影旅游的旅游地帶來豐富的客源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攝影愛好者的數量迅速增長。攝影旅游地通過設汁、開發攝影旅游項目,吸引著攝影人的視線。攝影愛好者本身就是一定數量的旅游者,基數有限但其年出游次數相當可觀。攝影旅游者通常結伴出游或攜帶家屬,無形之中豐富了客源。攝影節、攝影賽事的開展,會帶來一批數量可觀的客源,除了眾多攝影參賽者,還有主辦方工作人員、媒體朋友等。此外,旅游者的親身訴說,激發周圍親朋好友的出游欲望,產生一定的潛在客源。

  2.攝影旅游具有旅游目的地形象宣傳功能,有助於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塑造形象的功能。攝影旅游者在旅游結束後對照照片進行欣賞與回味,能夠鞏固攝影旅游地在心中的形象與地位;攝影旅游者向親朋好友的介紹、攝影作品通過媒體向大眾展示的過程,都是對攝影旅游地形象的初步塑造。

  推廣形象的功能。1996年,海外旅游者通過親友介紹、廣播電視、報刊這三種媒介瞭解中國旅游情況的比重是55.7%,“121碑+媒體報道”的傳播方式與旅游者媒介的選擇是一致的。攝影旅游者通過向親朋好友口頭敘述旅游見聞、展示攝影作品,向周圍的人群宣傳了攝影旅游地形象;廣播電視、報刊雜誌以及互聯網等大眾傳媒刊登、轉載旅游地照片,在更大範圍推廣了攝影旅游地形象。

  照片是一種無語言、國度障礙的傳播媒介,具有從抽象到具體的宣傳效果,有利於擴大地方的知名度影響力,當照片塑造與宣傳的某種形象符合心目中的旅游要求與期望時,潛在旅游者就會變為真正的旅游者。

  通過攝影節、攝影賽事提高舉辦地知名度的案例很多,如法國小城蓬皮尼昂,就因舉辦了國際攝影節而提高了知名度,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我國的平遙和麗水被旅游者所熟悉更要歸功於攝影節和攝影賽事的舉辦。

  3.發現旅游資源,為旅游資源的評價與科學規劃提供基礎

  攝影旅游可幫助人們發現更多、更美、更珍奇的旅游資源,經典的例子就是美國最著名的黃石國家公園。在1870年和1877年,美國西部著名攝影家傑克遜曾八次隨政府的地理勘探隊進行勘探攝影,政府議員根據其在偏僻的黃石地區拍下的大量風光照片,於1972年決定在那裡開闢美國第一個國家公園。

  無獨有偶,國內也有許多旅游地是通過攝影作品而被挖掘出來的。武陵源的“一舉成名天下”,吉林霧凇島“夜看霧,晨看掛,正午賞落花”的名聲和黑龍江雙峰林場“中國雪鄉、雪景之源”的聲譽,都是由攝影人所成就。這些地方,之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攝影人的發現與宣傳促使其被開發為旅游資源,吸引了源源不斷前來觀光探險的游客。

  攝影作品還能夠為旅游資源的調查與評價提供直觀的資料圖片,為旅游資源的規劃和開發、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最直觀的決策依據。眾所周知,旅游規劃的最終成果多是以圖像來解說,當前的數位相機均是以JPEG格式輸出,適用於AutoCAD、Photoshop和ArcGIS等圖像操作軟體,剋服了傳統圖像處理方法的不足,便於旅游規劃工作的開展。

  4.促進攝影旅游地經濟發展

  攝影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特種旅游產品,擁有特定的接受人群。隨著攝影裝備行業的深開發,展覽與賽事在短期內的巨大推動作用,攝影旅游將擁有更大的潛在市場,必定能促進旅游產業的進一步成長,從而有利於攝影旅游地的經濟發展

  發展攝影旅游的成本相對較低,因為現有的各種旅游資源都可以為攝影旅游服務,這也是攝影旅游的最大特點之一。各種旅游資源都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均可以通過鏡頭展現出來,攝影旅游的開發,等於是利用現有資源的另一種新穎方式,除了基礎服務設施的投資,其他不需專門投資開發攝影旅游資源。

  5.促進攝影旅游地的生態環境保護

  攝影旅游有助於人們樹立生態環境保護理念。上世紀美國最偉大的攝影大師安塞·亞當斯,還是一位積極的環保工作者,他以建立國家公園和遺址保護區的方式來保護環境,他所拍的美國山水、荒野景色,後來都成了美國國家公園和美國人心中的道德寓言。

  其次,攝影旅游是反應嚴峻生態環境問題的直觀性媒介。全世界各地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題的攝影活動不計其數,相關攝影作品更是數不勝數。攝影愛好者發現和感知著生態環境惡化、野生動物瀕危等現狀,他們利用較高的攝影水平,將一幅幅生態環境惡化的照片展現在人們面前,比其他方式更能激發人們內心的觸動,在社會範圍內起到環境保護的宣傳功能。

  6.有利於文化事業發展,提高國民素質,賦予藝術氣息

  攝影旅游的開展,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藝術創作的機會,具體的、實踐性強的攝影旅游項目如攝影賽事,又能提供作品創作、技術交流的平臺。而攝影作品是科學技術與藝術創作相結合的產物,攝影作品的傳播與推廣,能夠供社會大眾賞析,增強鑒賞能力,提高藝術素養,加深對社會問題的認識。

開發攝影旅游的對策與建議[3]

  1.加深對攝影旅游的重視程度

  首先要樹立發展攝影旅游的觀念。政府應積極做好宣傳工作,引導建立幾個攝影旅游發展試點,以試點的成功經驗引起各地對攝影旅游的重視;其次要科學制定攝影旅游發展規劃,把攝影旅游切實作為地方旅游規劃的一部分,落實到實處;從旅游管理部門、旅游企業到旅游地,各司其職,打造一條完整的攝影旅游服務系統,尤其是可利用網路等先進技術,加強地區之間的合作。

  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發展攝影旅游的地方,需政府牽頭,多方籌措專項資金,為攝影旅游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硬體條件。景區方面,設計專門介紹采風景點的指路牌、攝影旅游地圖等;出售、出租攝影相關耗材,方便攝影旅游者,解除其後顧之憂;攝影旅游地需修建攝影研究中心、攝影培訓中心和攝影展覽館,一方面起到宣傳作用,提高美譽度,另一方面,便於活動性攝影旅游項目的開展。同時規劃、設計固定的場所,提供給攝影愛好者之間的技術、經驗交流。

  3.突出攝影旅游的特點,提高經濟效益

  攝影旅游是一種新型的旅游產品,新鮮感強,開發空問大。因此要抓住時機,適應不同時期旅游市場需求,開發出多種主題、形式的旅游項目,“新上加新”,提高攝影旅游的附加值;同時它又是一種特種旅游產品,特色鮮明,針對性強。要專門研究其資源與市場的特點,各地方應根據當地條件,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與開發,探索出獨特的發展模式,提高競爭力,從而獲得更大經濟效益。

  4.加強人才培養,提高管理水平

  當前,國內外旅游市場上的競爭從根本上說是旅游人才的競爭,應針對市場需求,加強攝影旅游人才培養。高校應補充攝影旅游相關課程,深入開展旅游知識教育,為攝影旅游的發展提供後備人才;旅游管理部門要提高幹部隊伍的素質,有針對性地培養攝影旅游專項負責人員,提高決策與管理水平;旅游企業應加大旅游服務業人力資源的開發力度,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定期開展攝影旅游知識的培訓與考核。

參考文獻

  1. 吳必虎.區域旅游規劃原理[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303
  2. 劉愛麗,黃安民.廈門市攝影旅游開發研究[J].旅游世界:旅游發展研究,2011(6)
  3. 3.0 3.1 3.2 3.3 何羿,餘樂.攝影旅游初探[J].經濟研究導刊,2009(2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攝影旅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