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MBA即工商管理碩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簡稱MBA)是商業界普遍認為晉身管理階層的一塊踏腳石。現時不少學校為了開源,都與世界知名的大學商學院合作,銷售他們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通常報考MBA都需要有GMAT資歷。
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分兩種:
1. 一種是供現職公司高層管理報讀的課程,通常利用工作時間之餘修習,名為在職工商管理碩士(Executive MBA,簡稱EMBA);
2. 另一種是供現職管理報讀,以增進其管理知識的普通工商管理碩士課程。
MBA教育起源於美國。一般認為,美國最早的管理學院是1881年在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valnia or UPenn)設立的The 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而工商管理碩士培訓計劃(MBA program)要晚些,大約於1908年誕生於哈佛大學,到現在已經有近100年的歷史。目前全世界每年有數以萬計的MBA畢業於世界各大學商學院,成為出類拔萃的工商管理人才,領導著世界各國企業在世界商場中逐鹿。管理教育在剛剛起步的時候主要是強調氣度和性格的陶冶,而非實際專業知識,顯得曲高和寡,一時沒有獲得工商企業界的熱烈反應。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管理教育在工商界的推動下,得到了初步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管理教育更是蓬勃發展起來,這主要源於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明顯分離所產生的對企業管理人員的迅速膨脹的要求。戰爭結束後,戰時經濟轉變為和平時期經濟,人們的消費能力大量釋放,市場興旺,為企業帶來了大量擴充機會。同時許多退伍軍人根據退伍軍人教育法案進入大學就讀,其中很多又都選擇了商學院的MBA學位,哈佛大學輝煌的1947屆就是這"出類拔萃的一代"中的佼佼者。
需求的驟增最終暴露了美國的管理學院在目標、手段和學術水平上的諸多弱點。1958年卡耐基基金會和福特基金會各自的綜合研究報告不約而同地明確了管理教育的實務性質,主張加強學生的定量分析能力,並基本形成了後來影響頗廣的結構化的課程體系。這之後的六七十年代,美國管理教育的重點便放在了MBA上,美國每年授予的MBA學位數量達到授予碩士學位總數的20%以上,管理教育再次進入空前的蓬勃發展時期。
進入80年代,以1984年《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學院不能令人滿意的管理教育應對美國工商業國際競爭力下降負有一定責任"的批評意見為代表的,對當時美國MBA教育狀況的批評,引起管理教育界長時間深刻的反思。但這一次並未走向統一的模式,而是走向各自的探索,這就形成了80年代末至今的管理教育創新,包括國際化、課程的整合、加強對領導才能、團隊意識和管理技能的訓練,強調豐富學生的科學技術知識,對企業和企業家倫理的重視,網路大學與遠程教學的實踐等等。
世界最著名的商學院哈佛商學院首創了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就是利用對真實世界的實例分析,代替對學術理論的過分依賴。這一方法至今仍是MBA課程的基礎,因此哈佛商學院MBA教育被看作是世界MBA教育的真正開始。
在美國,MBA學習包含了一個為期兩年的課程。在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之間的一個月暑假中,學生可以進行實習活動。在第一年中,學生學習核心商業學科,也就是必修課,包括財務、營銷學、管理學總論、運營管理學和會計學。在第二年中,學生可以選修一些自己想學的選修科目。選修課中最受歡迎的專業是:戰略管理學、金融學、會計學和營銷學,這些都是實用的專業。MBA的學生一般在入學時處於20到30歲之間,已經有了2到4年的工作經驗。
歐洲MBA的發展最初受到政府規定的阻礙。在許多歐洲國家,政府不允許社會集資的大學創辦“職業化”商務課程。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法國的一批企業家開始建立私立商學院,提供一種與眾不同的歐洲MBA教育。位於法國楓丹白露的INSEAD商學院就是在1958年成立的。瑞士的IMEDE商學院(即現在的IMD)幾年後也在瑞士洛桑成立。這種歐洲式的MBA與美國不同,只有一個學年,候選人的年齡必須是將近30歲,或是30歲出頭,因此可以把更多過去的管理經驗帶進教室,這點也和美國的商學院不同。從一開始,這些歐洲的商學院就特別關註國際化的全面管理教育。他們設計的課程既整合實用的技能,也強調全球文化和商業知識的學習。歐洲的商學院也採用案例研究,但是更加鼓勵團隊基礎上的項目合作。由於英國政府有意建立“商業教學與研究的卓越中心”,從而促成了倫敦商學院和曼徹斯特商學院在1964年的成立。兩所商學院都採取美國的兩年全日制教學模式。Cranfield、 華威(沃里克)Warwick和Lancaster等商學院也相繼在英國設立了MBA課程,它們採取歐洲的一年制的學制。
不過,歐洲的商學院對美國在MBA教育領域的統治地位只產生了很小的衝擊。從60年代到70年代,更多的歐洲人選擇在美國而不是歐洲學習 MBA。到1979年,美國一度擁有500個MBA課程,而歐洲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個。這一切的改觀緣於漢迪教授(Professor Charles Handy)的一份用詞輕蔑的報告,這份報告令英國政府猛然意識到英美商業教育的嚴重失衡。1979年,英國打破了倫敦商學院和曼徹斯特商學院兩家壟斷的局面,允許任何一家英國大學開辦自己的MBA課程。法國在80年代初也採取了同樣的步驟。最後,德國也在1998年採納了這一觀點。在MBA教育領域,美國仍然是一枝獨秀,擁有600個MBA課程,7萬名全日制MBA學生。不過,歐洲也在迎頭趕上。今天,在英國共有超過100家商學院,法國超過70家,西班牙50家,德國20家。今天,歐洲大概有1萬名全日制MBA學生和1萬5000名半脫產MBA學生。
MBA誕生於美國。經過近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養了為數眾多的優秀工商管理人才,創造了美國經濟發展的神話和奇跡。MBA被譽為“天之驕子”和“管理精英”,成為企業界乃至社會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眾心目中被視為“商界英雄”。據統計,美國最大的500家公司的總經理、董事長等高層主管,絕大多數都是MBA。這一驚人的事實,是對MBA教育的成功業績的最好說明。MBA意味著超群的能力、膽識、品德;代表著財富、地位、權力、榮譽;預示著希望、成功和輝煌。
七十與八十年代,可說是世界各國MBA的黃金時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濟上處於好景,企業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特別是來自著名大學的商學院畢業生,MBA學位於是形成供不應求的現象。由於學生對MBA趨之若騖,世界各地知名與不知名的院校,紛紛設立了MBA課程,在美國,MBA課程更是數不勝數,形成了泛濫的情況的出現。平心而論,限於師資、圖書設備以及學生本身的學術根基薄弱等因素,某些院校的MBA課程,素質上確是有問題。八十年代後期為MBA的高峰期,到1991年,修讀MBA課程的學生開始略有下跌。其後若幹院校對MBA課程進行革新,1993年開始報讀人數又再回升。
對外國(尤其是美國)MBA課程的批評,過去一直都有,但近年特別嚴歷。有的批評來自商界主管人士,有的則是商學院任教的學者。批評的焦點是各院校培養出來的MBA人才不能滿足商界的要求。簡單來說,商界所需要的企管人才要具備以下才能:具有領導技巧,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能與人溝通,以及具有團隊的合作精神。
在學者當中,近年批評最激烈的首推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管理學著名的亨利·明茨伯格教授(Henry Mintzberg)。明茨伯格認為:“MBA課程訓練出來的畢業生猶如雇佣兵,除了少數的例外,他們對任何行業或企業都沒有承諾感。這些MBA課程創造了一套錯誤的企業價值觀。”明茨伯格對著名的哈佛商學院“純”案例教學法的批評尤為猛烈,認為案例方法只訓練人們對自己幾乎一無所知的事務妄加發言(見“MBA Newsletter”,1993年11月)。此外,亦有批評者認為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強調個人表現,不重視團隊工作(teamwork),其強調評分法(每班低成績的學生須占百分之十)助長的個人競爭而不是團隊合作,因而導致企業不良的後果(見“Business Week”,1993年7月19日)。
除上述外,其他對管理教育的批評(包括MBA與BBA)尚有下列數項:課程的割裂性,畢業生溝通技巧差,以及缺乏商業首先等。
針對有關批評,各著名商學院進行了反思,並對MBA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革新:
(一)按綜合性(integration)原則設計了MBA課程,不是按職能(function)獨立分科講授,其中卓有成效的有美國的Babson學院等。印第安納大學商學院亦進行課程重整與綜合,減少重覆的地方,使教材更合邏輯性。據有關資料透露,哈佛大學商學院把MBA第一年的十一門必修課程濃縮為四門綜合性課程(見“MBA Newsletter”,1993年11月)。明尼蘇達大學亦於1993年9月開始把MBA課程綜合化,並分為三個“核心”:基礎核心(Foundation Core)、職能核心(Functional Core)和領導才能核心(Leadership Core)。
(二)重視團隊合作精神:建立團隊文化已成為各MBA課程的一個主流思想。印第安納大學要求學生分組,在課室內外均進行合作。哈佛大學亦對一年級MBA的team project增加25%,並規定隊合作的研究計劃應達到一個最低數目。此外亦改變學科的評分會,減少目前學生的劇烈競爭狀況。
(三)重視學生的“軟性”技巧(“soft” skills)訓練。美國若幹大學已在精心設計一些有關課程(特別是行為科學學科方面),併進行試驗,例如透過學期研究計劃,課堂報告,人際活動等方法,對領導才能的軟性技巧進行訓練。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亦要求新入學的二年制全日學生參加一項“外展訓練學校”開設的課程,為期一周,訓練學生的毅力、領導才能與團隊精神,效果顯著。
(四)重視商業道德的訓練:重視商業道德是世界各地MBA課程的一大趨勢。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Paris)的MBA課程甚至採用一套新穎的方法,把學生送到阿爾卑斯山的一間寺院進行道德訓練。該校不認為在一些MBA課程加上道德觀念的探討就能使學生變得更有商業道德。
(五)重視溝通技巧的訓練:美國達特茅斯學院Tuck商學院及NYU Stern紐約大學均聘有專責教授負責管理溝通技巧的講授。
(六)課程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美國商學院遵循精英商學院協會組織(AACSB)的指引,已紛紛把各課程變得更為國際性、全球化,這趨勢在八十年代中已開始。目前享譽正隆的倫敦商學院(LBS)與法國的INSEAD, 不論在課程上或學生的組成上均以國際性作標榜。
以上是幾個當前MBA課程發展的大趨勢,是對批評者的一個回應。可以預見,今後MBA課程會更趨向實用化,嚴謹化和合理化的道路發展。
由於各學院的MBA的學習時間長短不一,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各院校亦有所不同。下麵是全球著名的商學院法國INSEAD商學院的課程設置。
法國INSEAD的MBA課程分為三個階段:
- (一)商業基礎(Business Fundamentals)
- (二)理解環境(Understanding Context)
- (三)個性化發展(Individual Orientation)
本階段課程著重於教授商業的功能、核心原則以及團隊動力。具體有以下課程:
- 管理組織(Managing Organisations)
- 該課程檢視管理中的人的因素。
- 應用統計(Applied Statistics)
- 使學生深入瞭解營銷策略的形成及實施。
- 學生將在本課程中學習各類運營環境及策略方面之間的聯繫。
- 金融二(Finance II)
第二階段以第一階段課程為基礎,闡述了管理中各功能領域之間的互相聯結和相互依賴的關係。使學員們深刻理解公司運作所面臨的激烈競爭和環境。
- 本課程介紹了企業戰略的組成及其應用的有關概念。讓學員評估總經理在加強和保持公司良好運營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通過運用在核心課程中學過的技能,本課程培養 學員形成跨功能的全局的思維能力,以便在缺乏完整的及正確的信息的情況下而仍判斷企業應採用何種戰略。學員通過多方面的因素來分析公司戰略,例如公司所處 的行業和競爭環境,公司的內部能力和資源,它的價值觀和公司文化。本課程的重點在於討論促進企業戰略在國際化大環境中實施的組織程式。
- 微觀經濟學分析與企業,消費者和政府行為相關的經濟波動背後的規律。微觀經濟政策常運用於對短期問題例如商業周期,通貨膨脹,失業及貿易失衡等,還有長期問 題如增長和經濟的探討中。在理解全球經濟構成及政策措施的聯繫同時,本課程幫助學員們充分利用合適的經濟政策,包括財政的,貨幣的及匯率的政策的技能。
- 行業政策及國際競爭
- 國際政治分析
- 本課程使學員們具備分析主要地緣政治驅動力的能力,從而肩負起進行全球化管理的艱巨任務。它對決策過程,公共政策的種類和政策與商業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對比。 其重點在於美國,日本和西歐之間的關係。除此之外還有對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中歐及東歐的改革,伊斯蘭復興,拉美債務危機的延續還有亞洲危機深化的調查。
第三階段:個性化發展
INSEAD努力提供適合個人目標的學習經歷的彈性制度。選修課程使學 員們有機會通過學習一系列不同題目,不同水平的課程來個性化部分MBA課程。學員們必須在一個學年內選修最少七門課程,第三期兩門,第四期兩門,第五期三 門。約有六十種選修課程備選。以下是目前提供的典型的選修課程:
典型選修課程
- 財務與控制
- 審計與控制
- 財政情況分析
- 戰略成本管理與控制
- 亞洲商業
- 中國商業
- 亞洲戰略
- 印度商業
- 政治經濟學
- 高級經濟學
- 國際貨幣經濟學
- 環境資源管理
- 發展中國家的戰略管理
- 歐盟
- 企業
- 企業潛力挖掘
- 創建與壯大企業精神
- 家族企業
- 新風險
- 管理創造力
- 金融
- 應用企業融資
- 高級應用企業融資
- 銀行管理
- 企業重組與財政危機
- 國際金融管理
- 投資學
- 期權
- 資產投資
- 技術與管理
- 質量競爭
- 創造新產品新服務
- 電腦管理
- 決策陷阱與工具
- 電子商務
- 操作與戰略計劃預測
- 經理人的信息技術
- 領先電腦技術
- 信息技術與企業戰略的結合
- 決策管理
- 服務管理
- 模擬商業程式
- 運營戰略
- 項目管理
- 程式重組
- 市場營銷
- 品牌管理
- 溝通營銷
- 消費者行為
- 銷售渠道管理
- 互聯網營銷戰略
- 市場調研
- 服務營銷
- 零售
- 製藥業戰略管理
- 組織行為學
- 事業動力及自我評估
- 人力資源管理
- 交叉文化管理
- 組織交換
- 權力與政策
- 管理心理學
- 道德的困境
- 戰略
- 全球戰略及管理
- 行業競爭分析
- 合併與收購
- 談判分析
- 戰略、創新及企業管理
- 戰略,激勵與授權
- 大企業的未來
主題討論日
除選修課程外,主題討論日根據學員及教師的興趣,提供一個能和教師,客座企業及學科領域權威一起探討某一專題的機會。近期的主題討論日涉及的主題有倫理,企業精神,亞洲商業,互聯網的影響等。
世界知名的MBA課程
全球設置有MBA學位的學校為數眾多,其中又以美國各大學開設的課程居多,以下列出部分評價較佳的知名學校:
美國商學院
-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 of Business)
- 哈佛大學商學院(Havard Business School)
-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Standford University GSB)
-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GSB)
-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MIT,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
- 達特茅斯學院塔克商學院(Dartmouth College,Tuck School of Business)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Hass Business school)
-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 波士頓學院卡羅爾管理學院(Boston College,Carroll School of Management)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UCLA,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
- 西北大學家凱洛格管理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 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Ross School of Business)
- 杜克大學富卡商學院(Duke University, Fuqua school of Business)
- 弗吉尼亞大學達登商學院(University of Virginia, Darden school of Business)
- 康奈爾大學Johnson管理學院(Cornell University of Virginia, The Johnson school)
- 卡內基美隆大學泰伯商學院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Tepper School of Business)
加拿大商學院
- 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University of Toronto, 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
-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尚德商學院(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nbia (UBC), 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
- BSN荷蘭商學院(Business School Netherlands)
- 英國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LBS)
- 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
- 西班牙企業商學院(Instituto de Empresa)
- 瑞士國際管理髮展學院(IMD)
- 英國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University of Cambridge,Judge School of Business)
- 西班牙納瓦拉大學高等商學院(Universidad de Navarra,IESE)
- 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Paris)
- 英國牛津大學扎伊爾德商學院(University of Oxford,Saïd Business School)
- 英國曼徹斯特商學院(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
- 西班牙高等管理學院(ESADE)
亞太地區商學院
-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School of Management Fudan University)
- 中國北京大學北大國際MBA(BiMBA)
- 中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
- 澳大利亞管理學院(Australian GSM)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
-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商學院(Melbourne Business School)
-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 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 南開大學商學院
-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MBA中心(Xiamen University)
-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 上海大學 GLMBA
- 大連理工大學EMBA教育中心
-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長江商學院CKGSB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沙漠之鹰,山林,funwmy,Wwdz,Vulture,Oval,Hanmlate,Angle Roh,Kane0135,Lolo,Zfj3000,Whlwhm,Duhang,Staryutony,Fulei21cn,Szad2004,mary,Dan,Amsea,Kuro,Tzyz001,苦行者,Cabbage,鲈鱼,Mbayt,Accason,Dengjun985,Autigue,kevin,何仁昌,Yixi,Happylonge,Kirbyzhu,Ksharer,David W.,Sabrina912,泡芙小姐,黄傲天,陆正,连晓雾,ccmao,岳建宇,y桑,林巧玲,Gaoshan2013,游淑媛,冲比额,胖尼,Thomas Ray,Frawewdccder,Lin,东东,M id bfc94d1ec8f1f30534811ff63d2e4da6,陈cc.評論(共48條)
但是為什麼要學MBA?費用與效果是不是很對應? 幾年前,我花了很多精力上了國內據說是最好的華 傑MBA考前輔導,老天保佑考得不錯。還混進了北大。但畢業後,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還是很迷茫。 國家到你需要什麼樣的MBA,企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MBA,大家真的惡搞清楚了嗎
申請MBA是不是一定要有工作經驗?
在職MBA,要大專五年以上,本科三年以上,福州大學MBA是這樣的
我是在校大學生,但是很想學MBA。有點糾結 啊
胡扯,估計你連MBA是什麼都沒搞清楚,就想學MBA
但是為什麼要學MBA?費用與效果是不是很對應? 幾年前,我花了很多精力上了國內據說是最好的華 傑MBA考前輔導,老天保佑考得不錯。還混進了北大。但畢業後,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還是很迷茫。 國家到你需要什麼樣的MBA,企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MBA,大家真的惡搞清楚了嗎
北大MBA迷茫?OMG!
傳統的MBA已經成為奢侈品,現在已經進入MBA3.0時代。
啥意思?
MBA學費很貴,想通過自學的方式學習相關知識,不知是否靠譜?
嗯,我的確瞭解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