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媒介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媒介管理

  媒介管理是指媒介主管部門和媒介組織通過制度、法規、計劃、組織等步驟,充分調動、協調和運用各種社會資源、促成媒介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實現的活動

  媒介管理,是指研究媒介媒介管理者協調、組織、領導和控制媒介員工的工作和充分利用媒介資源來達到既定的媒介發展目標的過程。

  可從四個方面進行理解:(1)協調、組織、領導和控制屬於管理行為,不同的管理行為反映不同的管理風格,而不同的管理風格又可以產生不同的管理績效。(2)媒介員工屬於管理對象,但不是沒有血肉的被動工具,而是富有感情的能動主體,因此讓他們心情愉快地工作顯得十分重要。(3)目標是媒介組織致力達到的目的,是媒介組織的基本構成元素。沒有目標,媒介組織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4)媒介組織必須為達到其目標而取得和利用必要的資源,除了人力資源,還有受眾資源、信息資源、廣告(財力)資源、物質資源等。沒有資源,媒介就無法組織生產銷售

  媒介企業通過媒介管理,可以視線以最少的資源投入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限度發揮出媒介的效能。

媒介管理的內容[1]

媒介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是媒介運營中的人力要素,是媒介最寶貴的社會資源,也是最具有能動性的生產力因素,媒介人力是指媒介生產經營過程中新投入的人自身的力量,也就是人在媒介活動中運用的腦力和體力的總和。媒介人力資源管理,即媒介對人力資源進行規劃組織、利用,開發和調配的控制過程和方法,簡單地說,人力資源管理就是“以人為本”,將人作為一種重要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和管理,使員工能積極主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人力資源工作,在媒介的各項工作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個媒介機構的人員編製、機構設置、人員構成、隊伍建設、職稱評定、用人制度、獎懲分配機制、約束機制的確定等等,無不體現該組織管理人力資源的智慧和水平。雖然媒介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不直接參与媒介編輯和經營,但他們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媒介的運營。同時,媒介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當代媒介的產業化、集團化需要一個高素質的、有機結合的“人才群。”在媒介集團管理的競爭優勢中,能夠決定媒介興衰成敗的關鍵優勢是人力資源,尤其是優秀的人力資源及其有效的管理。沒有人才,其他資源再多也難以發揮作用和創造價值。任何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最終都要落到人的身上,因而人的優勢才是最根本的、具有持續競爭力的優勢。如,在美國的媒介集團中,年齡36歲以下的記者當中,有94%的人擁有碩士學位。

  我國媒介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採取的是行政主導的方式,講身份、講資歷,容易造成人浮於事,機構重疊,必然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終身制,大鍋飯,很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雖然媒介管理者都清楚“人才比錢財更加重要”,但要發現人才,用好人才,調動人才的積極性,牽涉到體制、機制一系列複雜的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進行人事制度改革。

  1.人力資源管理的原則

  人力資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在於挖掘人的潛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合理使有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管理的總原則是:量才錄用、人盡其才,一句話就是“用合適的人去做合適的事”,“人”和“事”相輔相成。具體來說人力資源管理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為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體現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

  現代企業管理的特點是強調以人為中心。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現代管理理論不再把企業勞動者看作是單純追求金錢的“經濟人”,而是看作既需要受人尊重、關心、理解,又具有一定物質要求的“社會人”。因此,現代企業管理不僅要重視人的物質需求,還要重視人的精神需要。只有人的努力,才能把計劃、設計、決策變成現實,將技術、管理轉化為生產力,形成社會需要的最終成果;而這個過程是相當複雜的,僅靠制度規劃、標準是難以完全奏效的,只有堅持實施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才能使企業有序高效運行和快速發展。管理科學發展到今天,無數事實證明,人在企業中居於何種地位,如何對待企業中的人,反映了一個企業的管理風尚,也是企業文明的重要標誌

  (2)能位對應的原則。“人才學”理論認為,凡人才都有一定的認識世界和改造的才能。但不同才能之間有質的差別,從而形成不同的人才結構層次。因此,我們在人才管理中,要按照不同人才層次,實行定位管理,狠抓崗位特點合理選用合格的人員,按人才的能力大小而不是按資歷把一個人放到一個適合的崗位上,使職稱、專業與其才能相適應,合理配置,實現資源的合理和充分的利用,實際就是要做到知人善任。但是如果脫離人的自身素質的特點,隨意任用,往往是對其才能與專長的破壞,結果適得其反,事倍功半。

  (3)互補的原則。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特征,用人,必須對其長處和短處進行認真分析,把人才安排到最能發揮其才能的崗位上去,千萬不能不考慮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唐代政治家魏徵說過:“因其才以取之,審其能以用之,掩其所短”,在這裡用其所長是正確的,而“掩其所短”則不對,具有消極成份和護短之嫌,積極的態度應該是“補其所短”,這裡就有一個怎樣補的問題,一是靠媒介組織人事部門的合理交排,人員結構的合理搭配,用相互之長補相互之短;現在不少媒介在招聘人才時都註意到了這個問題,在招聘人員時不再限於新聞傳播學專業和文、史、哲專業,還包括法律、醫學、電腦、生物等各行各業,各種專業人才的加盟使媒介活動更具活力,人才的互補效應的發揮有利於提高整個媒介機構的工作效率。二是靠領導的教育幫助,本人不斷地剋服自身的短處來彌補。目前在一些單位聚集了不少才華出眾,且有領導潛力的年輕人,如果我們的一些領導在工作中不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而是籠統地把他們變成了謹小慎微的管理人員,扼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這樣的結果是可悲的。領導者用人,應該有氣魄、有膽識,不拘一格,充分用人所長,補人所短,這樣才能做到人盡其長,才盡其力,人人都能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動態管理的原則。任何人的才能不可能一下子顯露無遺,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成長要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往往要有一個逐步發現與顯露的過程,因此人力資源管理就不能“一崗定終身”,不能把人管死,一個蘿蔔一個坑。正確的做法是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人才,允許人才自由合理流動,不斷給他們提供培訓、進修的機會,儘可能地使每個人的才華都顯示出來,以保持人才結構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5)獎懲並舉的原則。賞罰分明是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對於幹得好的員工予以獎勵,對於幹得不好的員工予以處罰,能起到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積極作用,否則幹得好的與幹得不好的一個樣,“大鍋飯”式的分配方式,久而久之會挫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這在實際上保護了落後。要使獎罰分明,關鍵是要建立起一套可量化的、操作性強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並通過考核、考評等工作樹立起規章制度的嚴肅性。

  (6)系統層次調節的原則。任何一個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都應該是分層次的,這種層次結構一般是呈正金字塔形式,即分為低、中、高等層次,越到上層,寬度越小。例如,在一個電視臺中,編輯和高級記者只是少數,更多的是中級職稱和初級職稱的記者。

  2.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

  (1)員工的聘用和選擇。過去,我國媒介的人事調配工作主要是通過幹部尋用來實施的。隨著媒介對人力需求的擴大和需求的多樣化,聘用制已經在許多媒介單位開始實施,聘用制是媒介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它的優點是打破了身份的界限,開闊了選才領域,引入了競爭機制,增強了發展活力。

  媒介在聘用員工時不要一味地追求完美和優秀,而是採用人才能力與其工作崗位要求適合即可的方法,實現人才的合理使用,從而達到人員使用過程中用人的成本最低。目前有些媒介在用人上,單純的追求所錄用員工的高學歷和高水平,錯誤地以為所用人員越優秀越好,結果不但造成了人才的浪費,而且由於使用高素質人員可能會加大用人成本,增加企業負擔,這就叫用人不當。

  當然,對人的要求不能過高,並不等於可以濫竿充數,否則,由於所聘員工的能力不行也會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根據崗位要求選用合適的人上崗下作,是人力資源管理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目前,我國媒介對外招攬人才的方式有三種:招收大學畢業生;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高薪“挖角”。員工聘用的總原則是公平、公正、公開,任人為賢。

  (2)員工激勵和約束。人才管理的目標,所追求的管理效能,就在於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人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有五種基本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五大需求可以歸納為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對此,可以採取相應的激勵形式。適當的物質激勵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在物質激勵的同時,還要搞好精神激勵,如授予榮譽稱號,榮譽職務等,以體現人們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地位。

  目前,許多媒介都進行了管理改革,建立了競爭、激勵和約束三大機制。在這三大機制中,激勵機制是核心,競爭機制是為了引導人的動機和行為的,約束機制是為了保障競爭的公平合理性和激勵措施的落實。

  (3)員工績效考核。在大多數媒介組織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負有協調設計和執行績效考核方案的責任績效考核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環節。只有正確的考核才能產生有效的激勵。首先要讓正確的績效考核思想深入全體員工的心中,消除和澄清對績效考核的錯誤及模糊認識。考核不是為了製造員工之間的差距,而是要實事求是地發現員工工作的長處和短處以發揚或改進。它既是按行政職能結構形成的一種縱向延伸的考核體系,又是考核者與被考核者雙向的工作溝通過程,要以尊重員工的價值創造為主旨,真正實現“考核是手段,激勵為目的”。其次必須要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符合企業特點的績效考核體系,堅持系統與辨證的觀念,切實把績效考核落到實處。

  媒介在對員工的績效考核上應當按照市場經濟運行原則和其特有的經濟規律,結合本企業的具體情況,通過績效評估從協助管理者依照下屬的表現決定下屬的工資;決定員工將來的任用;瞭解是否需要對員工進行培訓,告知員工的成果激勵其做好現在的工作。其主要步驟包括:①規定標準,②記錄績效,③依照標準評估績效記錄,④確定改正行動方向。

  (4)人力資本的投資和培訓。一個成功媒介企業總是善於未雨綢繆,著眼未來的,他們所採取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和發展,使他們能應付新的需求、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因此,人事管理部門必須狠抓實際,鼓勵和營造一種學習的良好環境,根據生產力變化的連續性和未來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不斷提高員工素質,開發員工潛在能力,以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人員培訓要註意雙向開發,即當員工所任職位不足時,擴大其職位外延;當員工能力有餘時,增加其工作量。

  員工培訓的目的除了新員工上崗引導、素質培訓、技能培訓、晉升培訓輪崗培訓外,培訓的目的更註重媒介文化團隊精神、協作能力、溝通技藝等。培訓的方法有實習、講座、聯合辦學、工作輪換等。

  (5)人力資源的利用和協調。包括媒介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協調、領導者個體之間的協調、一般員工群體內部的協調、上級和下級的協調、部門之間的協調等等。

  (6)經營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從目前我國媒介人力資源結構來看,採編業務人才比較充足而經營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奇缺,媒介要獲得長足發展,必須加快經營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資源的開發與管理。

  (7)建設媒介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是實現企業的發展。現代媒介人力資源管理擔負著企業文化建設的任務,員工招聘體現出企業的用人理念和人才觀;員工培訓本身就包含企業使命經營理念經營哲學的內容;考核與激勵機制可以影響職工的智商和情商水平,形成職工共同價值觀等等。我們看到成功的企業都能建設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如IBM的企業文化是“追求卓越,深思後再行動”;麥當勞的企業文化是“品質、服務、清潔、價值”。不同的企業文化對員工的要求有不同的標準,企業文化是極具個性的群體文化,一個好的企業文化,它具有較強的凝聚功能,一個非常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的企業,能真正打動員工的心,能真正在員工內心產生共鳴,只有在這樣的企業中,員工才會忠心耿耿地為公司工作。總之,人力資源管理只有融入好的企業文化能使企業發揮更高的效率。

媒介財務管理

  媒介財務管理,是指媒介圍繞資金的籌措、運用和分配進行的計劃(預算)、控制、決策等活動過程和方法。財務管理的重心是資金的運作。財務管理的目標,是維持良好的財務狀況,力求使資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財務管理在媒介經營管理中處於中心位置。貫穿於媒介經營管理的整個過程中,多個環節、多個部門的活動都離不開資金,有的以支出為主,有的以收入為主,而財務部門則是資金的總調度,財務管理是全局性的綜合管理

  1.媒介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

  (1)籌資管理。籌資是指媒介向外部有關單位及媒介內部籌措和集中用於媒介事業發展所需資金的一種財務活動。它是媒介財務活動的起點,媒介一切經濟活動都是從資金的籌集開始的,它是媒介財務管理的首要任務。媒介資金的來源包括兩部分,其一是政府財政支持或者法人投入的資金;其二是各種負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媒介投融資機制的改革和發展,媒介籌資的渠道和方式正在不斷增加。在籌資過程中,必須註意籌資的風險籌資成本,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風險籌集資金是所有媒介經營者的基本準則。

  (2)對外投資管理。對外投資,是指媒介將媒介暫時閑置的資金註入外部媒介或者行業,以實現資金的增值的一種經營活動。對外投資是當今媒介集團實行多種經營,實現發展壯大的重要手段之一,對外投資不僅是資金的使用問題,而且是關係到媒介經營成敗和發展方向的大問題,因此,必須建立嚴格的決策機制

  (3)資產管理。資產管理包括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管理,不同的資產形態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建立管理制度,以保證各種資產的合理運用和調度,保證資產的安全性和不斷增值。

  (4)成本、費用管理。資金在流動過程中要耗費生產成本費用成本費用管理的目的是如何控制費用發生的數額和比例,如何確定它的補償形式和方法。媒介要按《企業財務通則》和《電影、新聞出版企業財務制度》的規定,正確核算成本和費用,根據實際情況儘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5)盈利管理。盈利管理包括收入、利潤及其分配管理。凡是媒介的資產和資源所取得的收入,都要納入媒介收入管理,建立對媒介發行、廣告經營以及多種經營等收入項目的管理制度,確保收入及時入賬,並按規定正確計算利潤,依法上繳利稅,按規定進行利潤的分配。

  (6)財務監督管理。財務監督是對媒介各部門資金的分配和使用及所得的經濟效果進行的分析、檢查和審計。其目的是為了杜絕浪費和貪污,提高資金利用率

  2.媒介財務管理工作的原則

  (1)依法理財的原則。為了媒介的理財行為,媒介財務管理工作必須遵守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財政部頒的了《企業財務管理通則》中的有關規定,並接受有關部門執法機構的監督和檢查,依法經營、依法行事,並學會用法律、法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經濟核算的原則。實行經濟核算制是搞好財務工作、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進行經濟核算,主要是利用資金、成本、費用、價格、盈利等到價值形式,對媒介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資金運用、生產耗費和生產成果進行記錄、計劃、控制、分析,並以銷售收入補償生產耗費,確定盈利。實行經濟核算,要求媒介以儘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財力占用和消耗,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勞務,保證做到以收抵支,增加盈利,提高資產報酬率

  (3)統一領導和分級管理原則。它是財務管理的特點所決定的,是正確處理媒介內部上下左右責、權、利關係的準則。財務管理工作實行集中統一領導,由經理(法定代表人)負責組織指揮財務工作。在大中型媒介,通常不定期建立總會計師經濟責任制。為了實現“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還應該堅持管錢與管物相結合,使用資金與管理資金相結合,管理權力與管理責任相結合。在實行內部經濟核算的條件下,應合理安排媒介內部各級各部門在資金、成本費用和收益管理中的職權關係。

  (4)風險控制原則。在市場經濟中,媒介財務工作應增強風險控制的意識,實現資金結構的優化。在籌集資金時要適當安排自有資金借入資金的比例,做到既利用了負債經營的作用,提高了收益水平,又能維護媒介財務信譽減少財務風險。在運用資金時要合理配置長期資金兒短期資金,既可以保證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又能加快資金的周轉速度,提高經濟效益。

媒介物業管理

  媒介物業管理是指對媒介物資設備和媒介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管理。其中主要是指對媒介物資設備的管理。

  物資設備是媒介營運中的物力資源要素。媒介物資設備管理,是指媒介對機械、設備和原材料生產資料進行採購、儲運、維護、調配和合理使用的活動過程和方法,包括對外採購和對內保管兩個大的方面。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媒介生產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媒介產業成為了技術密集型產業的一部分,它的生產資料價值在媒介總資產中的比重很大,尤其是廣電媒體,一套非線性編輯系統可能值幾百萬元人民幣。因此,媒介物資設備的管理是否合適,是否能發揮最大的物資效力,直接關係到媒介經濟效益的好壞。新聞媒介之間的競爭,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技術設備的競爭。

  設備管理應提倡實行設備全過程管理,這是衝破傳統設備管理局限在維修的狹隘範圍,按照系統論的觀點,把設備的整個生命周期作為一個整體,以求得設備整個使用期的最佳效益,這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實行全過程管理,並非否定設備維修工作的作用,相反,設備的維修工作,仍是企業日常設備管理的工作內容之一,但是必須用綜合管理的觀點來指導、帶動設備維修工作。在設備管理的同時,還應提倡根據經濟發展開展設備的經營工作。以電視為例,電視臺針對觀眾的節目需求,要不斷策劃一些新節目,就要求設備部門及時提供能夠滿足節目製作需求的先進技術設備。因此,為企業經營方針服務的技術設備管理,必須是動態的。

  媒介物業管理總的原則是: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財務和最適用的技術設備,獲得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 媒介物資設備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

  1.對設備運行環境和技術條件提出設計要求。對設備運行環境進行科學的評測是保證日後設備安全高效運行的關鍵。設備運行環境包括工作間(廠房)的大小、技術人員的配置標準和技術要求、輔助設施(空調、風扇、地毯等)。

  在技術設計上要本著科學、實用的原則,合理地提出設計方案和技術標準,並對各項技術細節進行量化和質化。對於企業來說,在選擇技術時應註意剋服兩個誤區。一是認為技術越先進越好。引進技術,要視企業總體水平和消化吸收能力,量力而行。過分強調技術先進超前,往往導致對配套條件的苛求。外部條件不配套,可能發揮不了該技術的優勢,造成浪費;二是認為採用先進技術,產品肯定先進。其實不然,先進的技術不是萬能的,而有一定的針對性。有的可降低成本,有的可節約人力,有的能提高產量,當然也有的技術能提高產品質量並保持質量的穩定性。可見,選擇技術要有明確的目的。

  2.進行設備的購置、安裝、檢測和驗收。購置生產設備要從媒介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盲目追求高質高效,“貪大求洋”,更不應事事追求一流。設備的安裝和檢測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在專業人員的參與下進行,實事求是,對於不符合技術要求的設備要及時與廠家協商處理。

  3.監督設備運行,進行維護和保養。對合理使用設備要做到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儘可能地使設備滿負荷運轉。設備管理者要根據媒介的生產目標和生產任務,合理決定設備的調配,確定適當的生產規模,防止設備的閑置。在設備的維護和保養上,可以根據工作量的大小和間隔時間的不同,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和維護,檢查要細緻,及時查明和消除隱患,設備出現問題要及時解決,不能互相推諉。日常監督、維護和保養職責要落實到人。

  4.對設備進行改造和更新。為了適應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要求,提高媒介的技術競爭力,媒介有必要逐步提高設備的折舊率,促進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技術設備的改造和更新換代工作要在論證的基礎上進行,與媒介的經濟實力相適應,考慮投資回收期和切實做到經濟實用。

  5.建立高效的技術管理組織和各種規章制度。技術管理組織現代化的主要標誌是機構高效化。如廣播系統目前實行的四級技術管理組織,是在目標、統一指揮管理幅度、層次、高效和相對穩定、權責對等及才職相稱等各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為了確保技術設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必須制定技術設備採購規程、安全操作規程、崗位責任制度、持證上崗制度、設備借用制度、設備驗收制度及設備維護制度。

  6.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設備管理隊伍。企業生產能力的擴大,產品質量的提高,都要求設備具有先進和良好的性能。而掌握先進設備,改造落後設備,使設備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促進設備資產的合理流動,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設備管理隊伍。企業設備管理工作面臨許多新的課題,對設備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設備管理人員的崗位培訓、維修技術人員的技能培訓、設備操作工人的保養培訓等方面的工作,積極開展設備管理國際交流活動,加強國際間的設備管理培訓和維修技術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媒介信息資源管理

  信息是一種重要資源,這是許多人都認識到的。特別是現代媒介經營者,他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把信息和知識當作最重要的資本。媒介產業作為生產和加工信息產品的行業,對信息資源有著很大的依賴性,它的整個產品生產過程都是圍繞著信息的採集、生產、加工以及信息的傳播來運行的,可以說,誰掌握了信息或知識,誰就有可能創造更多的精神和物質財富。正因為這樣,在發達國家,從事信息工作的人已經形成龐大的產業大軍,在美國,從事信息工作的人已占社會就業人數的70%~80%,在日本已占社會就業人數的一半以上。

  所謂信息資源就是指人類經濟活動中積累起來的以信息為核心的各類信息活動要素(信息生產者、信息技術等)的集合,它是把信息作為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重要的可供利用的資源。而媒介信息資源管理,就是指對信息資源的收集、加工和開發利用,合理地配置媒介產業資源的活動。媒介信息資源的管理對於有效地進行管理決策,提高媒介的管理水平和整體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媒介信息資源的類型

  信息本源於客觀世界,信息資源的結構同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結構是緊密聯繫的。這決定了媒介信息資源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它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媒介信息資源產生於人類的各種經濟社會活動之中,它的類型包括:

  (1)巨集觀環境的信息:任何媒介都生存在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條件下,它不是獨立存在的,這些社會條件形成了媒介的巨集觀環境信息資源。其中包括與政治活動相關的國家政策、方針、法律、政黨等方面的信息;與經濟活動相關的經濟背景、行業結構、金融、社會消費、債務貿易等方面的信息;與社會文化活動相關的新聞、文化、教育、體育娛樂等方面的信息;與技術環境相關的技術交易、開發、發明、推廣以及應用等方面的信息;以及與社會活動相關的人口變遷、社會結構等方面的信息……。

  (2)微觀環境的信息:包括市場信息、競爭者信息、受眾信息、媒介內部作為溝通資源的信息等等。在媒介發展過程中,市場結構、產業發展態勢、競爭者的構成以及受眾結構、層次等方面的微觀環境的影響,如果說巨集觀環境的信息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決定著媒介發展的方向,那麼,微觀環境的信息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將決定媒介的經營決策。因此,這些方面的信息對媒介來說也顯得尤為重要。

  (3)生產資料信息:媒介不僅受周圍信息環境的影響,而且是信息產品的直接生產經營者,由於媒介生產的這種特殊性,信息成為媒介生產的直接材料,作為生產資料的信息結構、來源以及多寡直接影響到媒介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

  媒介信息資源是十分廣泛的,它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實質上,媒介信息資源與經濟社會活動在範疇上是重合的。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媒介信息資源容括了人類社會生活的一切主向和層次所表現出來的信息資源。

  2.媒介信息資源管理的內容

  (1)信息資源的開發、配置與組織管理。這是最基本的信息資源管理工作之一,它涉及到媒介產業機構的各個方面的工作,這一管理業務包括非文獻信息和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經濟、政治、文化等專門信息資源的調配,各類信息資源的佈局,信息資源的組織等。

  (2)信息傳遞與交流組織。包括信息傳遞與社會秩序的建立與維持,各種信息傳遞與交流業務的開展,以及各有關部門信息傳遞與交流關係的建立等。

  (3)信息的揭示、控制與組織。媒介必須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全面的加工處理,使其有序化,以便從信息特征和內涵出發揭示其內容,進行有效的控制,以此為基礎組織信息收藏和系統化的服務工作。

  (4)信息研究、咨詢與決策。這是一種高層次的信息資源管理工作。包括決策管理信息識別、分析、整理和加工,以便在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有針對性的研究,得出未知的結論,待確認其可靠性後應用於管理實踐。

  (5)信息技術管理。包括信息處理技術、通訊技術、控制技術的管理。

  (6)信息系統管理。媒介信息系統是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其基本組成要素包括信息工作人員、技術、設施、信息及其載體、用戶以及系統環境等。

  (7)信息經濟管理。媒介信息資源管理的實質是一種信息經濟的管理,它的管理活動必須同信息經濟管理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8)信息資源涉及的其他領域。媒介信息資源管理還包括與信息活動有關的其他領域的管理,如各種中介業務、公關活動等方面的信息資源管理。

媒介生產管理

  媒介生產管理,是指以經濟的原則,有效地利用設備、人力、物料生產要素,在規定期間內,對生產過程進行管理以提高生產效率,並製造出所需的一定數量的品質之產品。媒介產品的生產製作密切相關的多項管理工作。如媒介的採編業務管理,報紙的印務管理等。媒介生產管理涉及了媒介生產、銷售的全過程。媒介生產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生產出高質量的報紙和廣播電視節目。

  媒介生產管理的要義:(1)在生產時間的控制上,突出媒介傳播信息迅速快捷的特點,根據不同媒介類型特點生產媒介產品,儘量縮短時間併在限期內完成,以適應媒介生產壽命短的特點。力求在最短的時期製造出所需的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產品。(2)在作業流程式控制制上,要規劃合理的生產製作流程,尋求最經濟的工作方法,建立工作標準和崗位責任,激勵員工運用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以符合工作標準,有效地運用人力、財力、物力等生產要素,以儘量降低產品生產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贏利。(3)在產品質量控制上,要確保報紙和節目的品質,保證生產出令受眾滿意的信息產品。完善產品質量評價指標,實行獎懲制度

  媒介生產管理的主要內容:

  1.報紙生產管理

  報紙的生產管理包括:

  (1)報紙的生產流程。報紙的生產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在我國,報紙生產的一般流程是:確定報道選題-採訪實施-編輯審稿-編輯版面內容-審查付印-報紙發行-市場調查。我國許多報社都實現了電腦化報紙生產,電腦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報紙生產效率,減少了報紙出錯的機會。

  (2)採編業務管理。採編業務管理是對報紙新聞採編業務進行計劃、組織和協調,採編業務管理是整個報紙生產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報紙的生產活動首先是圍繞採編業務來展開的,新聞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報業的生存基礎。因此,報業必須從改進和提高宣傳質量入手,加強內部管理。不少新聞機構為了提高媒介組織的工作效率已按新聞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建立了採、編、播快速反應的組織體系,如《衡陽晚報》按照分工協作的原則,分別建立了要聞部、政法部和機動記者組等,這種機構設置更有利於採訪報道的靈活指揮,增加新聞信息量,時效性增強。

  報紙的採編業務管理主要有兩方面:①量化管理:簡單地說,量化管理就是定崗、定編,規定編輯記者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的多少工作量,實行定額管理,超額有獎,不足的處罰。

  用一個公平的、可測量的量化標準來評價編輯記者的工作業績有利於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是業務管理的一個進步,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這種管理方式也存在不少漏洞,在一些編輯記者中,似乎只要完成了定額,就算完成了採訪報道的任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再關註新聞事件。同時,由於新聞採訪報道量經常與工資獎金掛鉤,一些編輯記者盲目追求數量,新聞報道的質量得不到有效保證,此外,這種業務管理方式常常導致有償新聞現象的發生。為了杜絕這些情況的出現,許多報社經常將定量管理與定性管理結合起來,實行新聞稿件的等級評定製,加大了新聞宣傳質量考核的權重,同時建立了一些配套的規章制度。②編採合一與編採分離:實施編採合一,能使編採人員彼此瞭解對方的特性和苦衷,減少摩擦,此外,編採合一還可以簡化稿件流程,加強編輯與記者之間的交流,避免對同一新聞重覆發稿的現象;報紙編輯部門實施編採合一制,需要建立相應的組織體系,根據版面來配套編採力量,這種方式在人員不足或規模較小的報社較為流行,有的小報社,記者還同時兼任編輯。編採合一有一些不足之處,如容易形成個人包版制,有時出現版面質量的下滑;有時會出現“人情稿”的刊登等。

  實行編採分離,常見的做法是實行責任編輯制度,建立“分管總編-責任編輯-記者、編輯”三級業務管理體制。在這種體制下,記者和編輯分工明確,有利於培養他們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此外,新聞的處理多了一個把關人,可以在信息上進行互補,豐富報紙的信息含量;“採編分離”又形成了一定的約束機制,即在採編操作環節中,記者編輯互相制約,一定程度上為當前的有償新聞、關係稿件設置了障礙。

  (2)印務管理。對報紙來說,生產管理的重點是印刷廠的印務管理,通過對各個生產環節的質量控制,實現“早出報、出好報”的生產管理目標。報紙的印務管理包括報紙的排版管理;報紙的製版管理和報紙的印刷管理等方面。印務管理總的原則是用最少的資金在最快的時間內印刷出美觀、優質的報紙,給讀者一種美的視覺享受。

  2.廣播電視節目生產管理

  廣播電視節目生產管理包括兩個方面:廣播電視節目的製作管理與廣播電視節目的播出管理。廣播電視節目生產管理要求遵循廣播電視節目製作與播出的客觀規律,採取有效方式,努力營造高效、有序、順暢、協調的節目生產環境。

  (1)廣播電視節目生產流程

  廣播節目、電視節目在生產過程上是基本相同的,我們主要介紹它們具有共性的一般生產過程。廣播電視節目生產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設計策劃階段,二是實際製作階段,三是節目的播出傳送階段。

  設計策劃階段包括選擇節目類型、節目定位(選擇受眾群和節目風格)、制定節目策劃書、決定播出的時段、節目腳本審查等環節;

  實際製作階段包括決定節目製作的參與人員、節目製作的物資準備、節目生產製作管理(節目的實際拍攝(錄製)、後期編輯)等環節;

  節目的播出傳送階段包括送交節目審查、節目預告和播出、節目播出的市場調查(受眾反饋)等環節。

  這是廣播電視節目實際生產的過程,是就一般而言的。事實上,廣播電視節目形態種類繁多,要求不一,生產過程各有差異。

  (2)廣播電視節目的製作管理

  ①廣播電視節目製作過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的全過程和電影、戲劇等藝術品一樣,是可以分為若幹階段的,節目製作一般把分為兩個階段:前期階段、後期階段。前期製作與後期製作一般沒有很明確的劃分界線,在實際中,前期階段主要是根據節目的整體構思確定節目的內容、形式,並完成節目所必須的各種素材的採集、攝錄;後期階段主要涉及對素材進行鑒別、選擇併進行藝術的加工和處理,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節目形態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對節目的編排、剪輯、配音、合成、複製以及最後錄製時的監聽、修改等。

  節目的構思等工作由採編部門負責,他們的工作直接關係到節目的內容質量;而節目的攝製(錄製)、錄像(錄音)、編排、剪輯、配音、合成、複製以及最後錄製時的監聽等工作則由製作中心負責,節目音質和畫面、文字質量的好壞,由製作設備及技術決定。節目製作完成以後,再交給播出部門傳送給觀(聽)眾。

  ②製作管理流程:廣播電視節目的製作管理流程包括節目的前期計劃、佈置排演、攝錄和後期製作等階段。

  前期計劃階段:前期計劃包括節目的選題和創意;設定目標和製作方式;確定劇本和提綱(稿本準備、定稿);與製作團隊關鍵成員討論並制訂製作計劃(拍攝錄製計劃、資金預算計劃等);進行遠距離拍攝(錄製)的還要偵察現場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將前期計劃做細緻,後面的工作才能順利進行。在前期計劃階段,節目的選題和創意是整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流程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說,節目主題和創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節目的成功與否。因此,計劃越完善,以後的工作也就越好開展,節目的製作也就越容易順利進行。

  佈置排演階段:佈置排演階段就是實際攝錄以前的準備工作階段,這一階段工作的重心是攝製組的健全,攝製組成員按各自的分工進行攝製前的準備工作。

  佈置排演階段的工作包括搭景(場地安排與設計、外景選擇、燈光佈置、音響配備、錄像準備等。);設備、設施的準備(視頻系統的準備:攝像機、錄像機、編輯系統、特技切換與合成系統、同步機、監視系統等,音頻系統的準備:傳聲器、調音台、延時器、均衡器、功率放大器、錄音機等;演播室的準備:傳統演播室和虛擬演播室的佈置和調試。)人員組成(製片人、導演(導播)、演員、主播主持、記者、攝像師(錄像師)、燈光師、音響師、美工、化妝師、後勤人員等。);排練(進演播室前的排練、走場、攝像師的最後確定。)等方面。

  攝錄階段:攝錄階段是在完成一系列節目攝錄的準備工作之後,進入實地拍攝錄製階段。在這一階段,導演是整個攝錄工作的中心,他對攝錄工作的全程負主要責任。

  在攝錄過程中,對直播節目的攝錄和對錄製節目的攝錄是不同的。在對直播節目的攝錄中,節目的製作和播出是同步進行的,沒有後期製作的階段。節目的播出與事件的發生幾乎同時進行,因此,直播製作要求演員和攝製人員必須配合好,否則,出了差錯將無法糾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直播節目的攝錄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和完善,傳統的攝錄方法與現代電腦技術的結合,使直播節目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具體來講,直播節目的攝錄方式分為傳統方式和虛擬方式兩種。前者是虛擬技術出現以前的製作方式,後者是將傳統錄製方法與虛擬技術結合的方式。

  錄製節目的攝錄,一般是把一個完整的節目分成幾段來錄製,甚至是分鏡頭錄製。這種節目需要經過後期加工,目前,錄製節目的攝錄主要有這幾種方式:實況直錄,一般採用多台攝像機,通過控制室的切換台,對幾台攝像機所攝的內容進行分切組織而成;分段錄製,即把節目分成幾個段落用單台或多台攝像機攝製,在後期製作中合成;單機攝錄,即用單台攝像機逐個拍完節目的全部鏡頭;多機攝錄,即在不同角度用兩台以上的攝錄機同時或交錯地對一場面攝錄;綜合錄製,即單機攝錄和多機攝錄兩種方式結合起來錄製節目等。

  後期製作階段:後期製作階段主要是對拍攝的節目素材進行藝術化的加工與處理,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節目形態,主要包括內容的編排、畫面編輯、聲音合成、特技及字幕合成等。後期製作一般分為直接編輯和間接編輯兩種方式。

  (3)廣播電視節目的播出管理

  任何節目的製作,最終都是為了播出和銷售。節目製作得再好,如果不能在最佳的時間、完整地傳達到受眾面前,一切努力都將會是徒勞的。因此,要確保受眾能收看(聽)到清晰的畫質和聲音,就必須對廣播電視節目的播出工作進行有效地管理。

  ①播出的流程安排。包括節目備播(錄像帶節目播出、硬碟伺服器播出(增加了節目上傳程式)、現場直播);播出協調;播出控制。

  ②播出的崗位設置:定編、定崗(備播整備崗、磁帶管理崗、節目串聯單審核崗、上傳錄入崗、播出協調崗、播出控制崗、系統維護崗等)。

  ③播出的設備調配:包括對播出系統、控制系統、監測系統的協調和控制。

  ④播出的效果測評:效果測評主要是指廣播電視節目的受眾調查,受眾調查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受眾結構特征(如年齡、性別、職業、文化層次等方面)、分佈狀況、對各類節目的反饋(對節目的需求、評價等),以及節目的傳播效果等等,用以作為廣播電視節目改進以及節目播出編排的重要依據。

  效果測評可以分為定期測評和不定期測評兩種,定期測評是對一些日常項目的測評,如收聽(視)率;不定期測評是為瞭解一些特殊的情況或項目而進行的專項測評。

  效果測評的方法很多,有個別訪問、召開座談會等傳統的方法外,目前主要採用計理研究方法,運用統計手段(抽樣法回歸分析等)、藉助電腦技術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得出科學的判斷。

  目前,我國一些廣播電視臺設立了專門的效果測評部門,如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Tracy,寒曦,Mis铭,LuyinT,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媒介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