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有償新聞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有償新聞

  有償新聞就是新聞工作者採取不正當手段向被採訪報道對象索取物質報酬的活動。就是新聞從業人員或明或暗地向被採訪報道對象索取一定費用的活動,或者某些企業單位或經營者個人為了宣傳自己的產品服務而想方設法在一些媒體上上鏡頭、占版面等,以新聞報道的形式給自己做廣告,而給予記者或編輯以物質利益需求的違法行為。它還包括故意隱匿和扣押新聞的活動。因為隱匿和扣押新聞很有可能就是變相的在向被採訪報道對象索取一定費用。

  有償新聞是任何意識形態,任何社會制度的新聞從業人員都不恥的行為。無論東方、西方,有償新聞都是新聞職業道德所明令禁止的。其實質就是某些新聞從業人員將國家和社會賦予的新聞機構傳播新聞的權利,作為個人和團體的私有商品非法出賣,權利和金錢進行了非法交易。有償新聞是“拜金主義”在新聞領域的反映,是新聞界的不正之風,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聞行業的恥辱。[1]

有償新聞出現的原因[1]

  有償新聞的出現,有著深刻的意識形態、制度和經濟方面的原因。從進行有償報道本身看來,這是缺乏誠信原則的一種體現。由於中國的市場經濟剛起步,這類缺乏誠信原則的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比較普遍。然而,僅僅承認這個現實並不夠。與其它行業比較,有償新聞有它的特殊性。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現在沒有任何一部法律對這種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儘管中宣部三令五申禁止有償新聞,但是這些條文尚沒有上升到行政規章的高度,其實踐中的可操作性也有待提高。

  各個新聞單位也都有禁止編輯記者收受財物的規定,然而大多數條例都是一紙空文。即使這些條例得以嚴格執行,但是由於新聞從業人員收受財物、進行有償報道的行為非常隱蔽,對其進行監督也非常困難。因此,人們的意識形態要是不從根本上轉變的話,想制止有償新聞的發生根本就是紙上談兵,說的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同時,在制度上,我們沒有進行有效的立法打擊有償新聞,與我們整個新聞立法的缺失有著密切關係。目前,中國新聞法還沒有出台,一旦《新聞法》作為法律正式通過,關於新聞單位的工作就具有了莊嚴性和程式性,而沒有適當的法律制約,很有可能會縱容一些有償新聞事件的發生。所以制度的約束也是有效打擊有償新聞的條件之一。

  問題並不止如此。有償新聞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則有著更為廣闊的社會和經濟基礎

  首先我們必須看到,新聞報道在當今中國的社會,已經具有了一種話語霸權。在巨集觀上,新聞報道影響著政府部門的決策。在微觀層面上,新聞報道經常決定一個企業的存亡,特別是在中國市場監督機制還不健全的情況下更是如此。一些對企業的積極報道促使這個企業高速發展,而類似銀廣夏作弊事件的曝光,則讓這個企業立刻陷入了破產邊緣。

  輿論宣傳的強大作用使新聞媒體掌握了事實上的具有威懾作用的權力,而有償新聞就其實質而言,恰恰是一種不平等的權錢交易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討好新聞單位、希望它們對本企業多進行積極報道,就成為企業、也包括一些事業單位理性的選擇。

有償新聞的分類[1]

  有償新聞的分類主要包括這三種:

  1.新聞機構有償提供版面和播出時間新聞媒介的版面與播出時間並非都是無償的,一般而言,新聞機構有償提供的版面與播出時間是供傳播廣告之用的,而新聞則不在此例。有償新聞的特征在於將媒介的新聞播出權商品化了。最普遍的現象是:報紙、雜誌將版面完全金錢化,根據發行量、聲譽、版面次序、位置、大小核定成具體數額,出賣給需要的人或單位;電臺,電視臺則根據收聽率、收視率、影響力、播出時問核定具體數額加以出賣,也就是說,媒介的新聞傳播是可以通過金錢購買的。

  2.廣告新聞是用新聞的形式傳播廣告此類新聞對一般受眾來說,以為是依據新聞選擇標準選出來的新聞,實質上是上廣告花錢進行的自我宣傳。這種廣告新聞的形式對廣告商而言是極具誘惑力的,因為,這不僅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而且費用相對低廉。

  3.新聞工作者個人收取現金、實物或享有特殊待遇例如,參加新聞發佈會、開業典禮、周年慶典等會議、活動要出場費、收紅包;給企業、企業家或其他一些單位、個人寫稿後,接受或索取金錢財物,搞有償新聞;利用新聞工作者身份的特點和便利條件,參與企業的經營活動,收取好處費,接受企業提供的種種優厚待遇,等等。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有償新聞的實質就是:權錢交易。

有償新聞的危害[2]

  (一)有損黨的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有償新聞的實質是以權謀私,是新聞界的一種腐敗現象。它背離新聞宣傳工作的黨性原則,背離新聞工作者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僅有損黨的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也損害媒體作為社會公器的良好形象。

  (二)有損新聞媒體的公信力。有償新聞為數不少的表現是對某些單位和某些人歌功頌德。由於利益使然,有的人甚至不顧事實搞“假、大、空”,胡編亂寫,因此有償新聞極易變成失實新聞或虛假新聞。其惡果是欺騙群眾,愚弄受眾,使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對新聞媒體信任度下降。

  (三)損害新聞單位的經濟利益。有償新聞降低了社會各界對媒體的信任度,必然影響媒體的發行量、收聽收視率,必然影響其廣告收益,發展下去的結果是損害新聞單位的經濟效益,影響新聞事業的發展。

  (四)不利於新聞隊伍建設。有償新聞的存在顯示少數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素質低下。一些搞有償新聞的人見利忘義,有“好處”才採訪,有“表示”才發稿。長此以往,必然降低新聞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準,影響新聞隊伍的全面建設。

有償新聞的治理對策[1]

  有償新聞應該堅決制止,這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各界人士的共識,黨和政府更是給予了高度重視。中宣部有關領導指出:有償新聞,其實質是一種以職權謀私,假公濟私的行為。給錢就報道,不好也說好,這就完全違背了新聞必須真實、客觀、公正的原則,背離了新聞的黨性原則。這種行為,在我們社會主義的中國,決不能允許它的存在。對這種現象,人民群眾很有意見,廣大新聞工作者也強烈反對。

  規章制度是用於規範組織機構及員工行為的手段或工具。制定規章制度的目的在於保證組織正常運作與良性發展。各新聞單位要在新聞工作人員中深入地開展新聞職業道德和法制、紀律教育,制定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的相關規定,並接受社會監督。對新聞隊伍中廉潔清正、遵守法紀和職業道德的集體和個人代表,應當大力表彰,弘揚正氣。

  鑒於目前的新聞腐敗已不再是個別現象,道德規範已成虛擬化趨勢,因而,從中央到地方的管理機關應建立專門的監察機構,派員明查暗訪,受理群眾舉報,對新聞傳播機構實施有力監控,查處新聞從業人員的各種腐敗行為,並對違紀者要嚴肅處理。

  要明確新聞改革與腐敗的分界線,在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出台前,建議有關部門和專家就新聞腐敗的法治問題進行研究,制定有關懲處新聞腐敗的相關條例。這樣,既可以規範新聞傳播機構及從業人員的行為,又能為相關法律法規的儘早制訂奠定更扎實的基礎。

  新聞單位和新聞工作者要認清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和職責,繼承和發揚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堅持新聞工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方針和指導思想,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和真實性原則,遵紀守法,廉潔奉公,恪盡職守,維護新聞工作的良好形象和信譽。新聞與廣告必須嚴格分開,不應以新聞報道的形式為被報道單位做廣告。凡屬新聞報道,新聞單位不得向被報道者收取任何費用;凡收費用刊播的,應標明為廣告。新聞報道與經營活動必須嚴格分開。記者、編輯不得從事廣告業務,從中牟利。從事實而言,只有建制、社會監督、新聞工作者嚴格自律三管齊下,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有償新聞的發生。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李瑩.淺談有償新聞的危害與對策(A).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4
  2. 杜培武.加大有償新聞的有效遏制力度(A).新聞採編.2012,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y桑,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有償新聞"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