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新聞傳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新聞傳播

  新聞傳播是指從新聞媒介發出新聞到廣大受眾接受新聞的空間延續過程。有些新聞雖然刊載在報刊上,安排在廣播電視的新聞節目里,但受眾不願閱讀、收聽收看,這些新聞就沒有產生傳播現象。所以,傳播是以受眾接收新聞為終點的,而受眾對新聞作出的各種反應,反應的強烈程度和給社會帶來的利害,構成新聞傳播的社會效果。

新聞傳播的特點[1]

  1.感性化

  感性化,指的是直接訴諸於人類感官並藉此傳達人類心理情感的傳播方式和結構形態。電視媒介實現了以聲畫同步的方式將信息傳遞給觀眾,這些影像符號能夠更加直接地與人類的感官對應,從而產生綜合的感覺聯動和統一的認知效果。相較於報紙帶給觀眾的視覺效果,電視傳媒以更加生動、更加鮮活的形式完成了信息的傳播。以“蘆山地震”為例,雖然大量的報紙媒體都對災情進行了詳細的報道,並配有大篇幅的圖片,但仍然不及電視新聞的現場採訪更有衝擊力、更能引發受眾對於災民的同情與關懷。由此可以看出,如何充分發揮電視傳播的感性化特征,將是我們更新電視新聞觀念、改進電視新聞業務的重要任務。

  2.即時化

  即時化的新聞傳播實現了在電子媒介技術的支持下,能夠即時、同步地採錄並傳遞信息,有效地排除了由於地理、時空的差距所造成的信息延時,從而使信息源信息終端之間實現了零距離的信息交換,其中最典型的傳播形態就是日常所看到的現場直播。在過去,往往採用錄播的形式進行新聞信息的傳遞,因而普遍存在延時的問題。而電視新聞傳播則實現了即時化,這不僅僅是新聞時效性對媒介傳播活動的要求,更是媒介技術對人類把握世界潛能的開發。從淺層來看,錄播與直播的區別在於運作模式的不同,而從更深層意義上來看,則體現出兩種新聞傳播觀念上的差異。

新聞傳播的審美性[2]

  一般而言,新聞傳播的整個過程起碼應該包括如下要素:傳播客體(新聞事件),傳播主體(新聞工作者),接受客體(新聞文本),接受主體(社會大眾)。而在這整個環節中,美的需要和美的表現無處無時不在。離開了別具一格的美,新聞傳播的效果將大打折扣,或者徹底失效。

  1.接受主體的審美性

  當前我們的生活已經被空前的藝術化。我們生活的環境在逐漸被美化,農村的城鎮化進程將加速這一美化進程,進一步擴大審美主體的範圍。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發展及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社會大眾對個性美的追求,使個性化的裝飾和表演逐漸變得司空見慣,社會大眾在被呼籲加強自我展示和表演的同時,社會生活參與度和對社會多樣性的包容度越來越大。“它們從個人的外表延伸到城市和公共場所,從經濟延伸到生態學”。同時,隨著社會流動的更加頻繁和社會生活廣度深度的拓展,審美,已經融入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大眾每天都在自覺或不自覺的做著各種各樣的審美判斷。因為社會大眾無時無刻不在體驗和感受著美,他們對於美的評判水準越來越高,甚至越來越挑剔,或者說,社會大眾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只有能夠引起他們興趣、符合他們審美經驗的新聞,才有可能進入他們的接受視野,得到有效傳播。因此,新聞事件的選擇,本身就是對社會大眾審美趣味判斷基礎上產生的。傳播媒體定位,也是基於對預設接受對象審美趣味進行判斷的基礎之上。只有把握住社會大眾的審美趣味,新聞和傳播媒體才能意氣風發,在真正市場化的競爭環境中分一杯羹。

  2.傳播主體的審美性

  新聞工作者也是社會大眾中的一員,有著自己的審美趣味,同時,因為是新聞工作者,又需要判斷社會大眾的審美趣味,還肩負著引導形成健康審美傾向的職責。作為新聞傳播的驅動者,新聞工作者的關鍵素質之一就是敏銳的審美嗅覺及對審美趨勢的合理判斷,他們要遵循普遍的認知規律傳播真事實,也必然會在對事實的描述中自覺或不自覺的融入自己的審美認知,進而產生能夠與接受主體產生共鳴的審美能量。這正是衡量一位新聞工作者優秀與否的關鍵要素之一。

  3.接受客體的審美性

  儘管審美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與特定的文化背景有著很大的關係,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但無論什麼時候的審美變化,都有一個明確的價值指向,而且,這種價值指向,往往是趨同的。也就是說,不管人類處於那一個時代,審美的趨向都是向真向善向美,都是在審視人類本身所應該具有價值和這種價值實現的方式,以及由此所帶來的生命體驗,如執著、超越、回歸等生命認知。這,正是接受客體——新聞文本——所應該追求的表現內涵 新聞文本與文學文本在這一點上具備共同的審美要求。在新聞傳播中,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產生較大影響的,還是能夠觸動人的內心深處那些或明或昧的情感追求和生命體驗的作品,正像孔子的《論語》具有普世價值,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對於個人生命悲劇意識的表達一樣,具有引導社會、個人價值建立和直指人心深處生命體驗的作品,才會超越時空限制,獲得永恆的生命和價值。所以,審美是存在於新聞傳播的每一個環節之中的,二者不可分割。

新聞傳播的發展趨勢[1]

  1.新聞傳播數字化

  電視新聞的發展離不開高速發展的電子信息技術。由此,傳播技術的發展對於電視新聞的改革具有深遠的影響。在新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正逐步走向數字化,並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數字化的發展趨勢,應當分為兩個層次來看,分別為數字化和數據化。只有當數字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數據化才有可能實現。所以說,數據化以數字化為基礎,並提高了信息儲存加工和處理的能力,而且具有更強的交換數據包的技術。數據化的實現必然會促使電視新聞在技術方面、裝備方面的改進,電視新聞的傳播也將進入全新的數字化時代。隨著數字化新聞傳播的實現,電視記者的身份也將相應轉變,即成為“數字化記者” ,無論是世界的任何角落進行新聞的採集都可以實現現場報道。

  2.新聞節目直播化

  新聞直播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新聞現場直播和新聞節目直播。廣播電視的直播是“節目直接播出“的簡稱,即不經過任何預先錄音或錄像,而直接播出現場情況或表演等。直播是在一個完整的時空里同步展現事件的發生過程。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看,直播具有兩個主要功能,分別是展現和報道。到目前,出現最多新聞現場直播的是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而部分經濟水平較高的省、市級電視臺也會偶爾採用直播報道的方式。現場直播只需要通過簡單的微波傳輸設備就可完成,而小型的衛星直播車則可以實現距離較遠的現場直播,所以電視新聞的發展必須以高新技術為依托,而且直播化也將成為新聞傳播的必然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1.0 1.1 呂紅.當代新聞傳播的特點與發展趨勢[J].西部廣播電視,2013(7)
  2. 周逸飛.論新聞傳播的審美性及其實現[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Lin,Mis铭,苏青荇,otf125.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新聞傳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