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疲勞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審美疲勞原本是美學術語。具體表現為對審美對象的興奮減弱,不再產生較強的美感,甚至對對象表示厭棄,現指在生活中對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厭倦或麻木不仁的感覺。
審美疲勞,用心理學的原理來解釋,是說當刺激反覆以同樣的方式、強度和頻率呈現的時候,反應就開始變弱。通俗點說,就是對於一種事物的反覆欣賞所產生的一種厭倦心理。
作為一個人來說,心理上的好奇感是心理認知和感知的原動力,如果一件事務或者行為長期的體現在眼前,那麼就可以說這個事務或者行為已經在心理上失去了好奇感,那麼你的潛意識就會讓你的頭腦或者說意識轉而去發現可以重新喚起好奇感的事物或者行為,這時,所謂的審美疲勞出現了。
結婚七年之癢是“審美疲勞”;例如好萊塢大片千篇一律是“審美疲勞”;天天重覆同樣的生活是“審美疲勞”;年年在農曆除夕晚上合家觀看央視的“春晚”,已經成為中國許多家庭過年的不可或缺的節目,如此年復一年,歷經20餘載,觀眾難免“審美疲勞”……總之,任何時候,只要人感到疲乏或是心情鬱悶的時候,就可以用“審美疲勞”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