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市場營銷競爭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市場營銷競爭力(market competitiveness):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

目錄

什麼是市場營銷競爭力

  市場營銷競爭力是指企業根據市場營銷環境和自身資源條件,通過系統化的營銷,努力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比較優勢,創造顧客價值,達成互利交換,實現企業及相關利益方目標的能力。

  市場營銷競爭力在企業競爭力理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越來越多的證據和研究表明,核心競爭力是企業賴以長期生存和發展的深厚基礎,而市場營銷競爭力則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中最重要的構成要素。

市場營銷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1)產品創新與開發的能力

  產品創新與開發離不開技術創新,但是只有當技術創新市場需求和人的本性相吻合併具有區別於競爭者的優勢時,產品創新和開發才能成功。因此,簡單地說,產品創新與開發的能力,本質上是企業運用市場細分市場定位戰略駕馭技術創新與應用的方向和速度的能力。

  (2)質量管理的能力

  質量分為工程導向的質量和市場導向的質量。前者是指產品符合技術要求和規範的程度,這是一種以產品為中心的質量定義;後者則不僅意味著質量是一種產品或服務的性能和特征的集合體,更強調產品或服務要具有滿足現實或潛在需求的能力,這是一種以顧客為中心的質量定義。從後者的定義出發來理解質量管理能力,即它是根據顧客的需求、要求和期望來塑造和控制產品或服務的性能,使它們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實現顧客滿意利潤增長相統一的能力。

  (3)品牌管理與營銷傳播的能力

  如果說產品創新與開發能力、質量管理能力為企業市場營銷競爭提供的主要是產品力的話,那麼品牌管理與營銷傳播能力則主要為企業市場營銷競爭提供形象力。各種品牌在市場上的力量和價值是各不相同的。一般來說,品牌資產越高,則品牌忠誠度、名稱認知、可覺察質量、品牌關聯及其他資產專利商標渠道關係等狀況就越好。高度的品牌資產能為公司帶來大量的競爭優勢,尤其是非價格競爭優勢。在企業之間產品的技術、功能和質量差異日益縮小的情況下,通過品牌化創造差異化優勢,是市場營銷競爭中的一種戰略投資和必然趨勢。品牌化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建立並提高品牌價值來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營銷傳播則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配合質量、服務和承諾,營銷傳播實現企業與顧客之間連續不斷的雙向溝通,逐漸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因此,在市場營銷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中,品牌管理能力與營銷傳播能力應歸為同一大類。

  (4)供應鏈與銷售管理的能力

  供應鏈是由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經銷商和最終顧客之間的供需關係形成的價值增值鏈價值讓渡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生產和流通的每一個環節都分別以一定的成本為最終顧客創造價值。現代市場營銷競爭不再局限於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已經擴展到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為最終顧客所準備的提供物是否具有競爭力,關鍵要看該提供物的顧客讓渡價值——顧客總價值顧客總成本的差額,是否能夠在與供應鏈利潤目標相匹配的情況下最大化。對供應鏈的優化整合管理,旨在提高整個供應鏈提供物的顧客讓渡價值。銷售管理不僅包含對分銷渠道的管理,還包括對銷售的組織、人員、服務和過程的管理。從顧客價值的傳遞和商品價值的實現來看,供應鏈管理不僅為企業市場營銷競爭提供產品力,而且與銷售管理一起,共同為企業市場營銷競爭提供銷售力。

  (5)服務與客戶關係管理的能力

  在滿足顧客需求的過程中,服務可能與有形產品相伴,也可能單獨被提供。服務具有許多不同於有形產品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於,服務是一種表演,服務人員就是“演員”,顧客是“觀眾”,因而服務是“演員”與“觀眾”之間動態的互動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服務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對顧客關係的管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市場營銷理念的結合,客戶關係管理作為一種面向信息網路化時代的市場營銷解決方案正在迅速發展。現代市場營銷主張企業經營以客戶為中心,但是只有網路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才能真正將“以客戶為中心”從概念變為現實。客戶關係管理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基於信息技術的系統、方法和手段,更是一種旨在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新商務模式。對服務與客戶關係管理能力的考察,是網路經濟條件下企業市場營銷競爭力評價中的必不可少的內容。

市場營銷競爭力的評價指標

  能力決定績效,績效反映能力,一定的市場營銷競爭力是與一定的市場營銷績效相對應的。以下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從企業市場營銷各個方面的績效來判斷企業的市場營銷競爭力。同企業市場營銷競爭力的構成要素相對應,企業市場營銷競爭力的評價指標包括以下五大類:

  1.產品創新與開發能力評價指標

  該大類中的具體指標主要有:研發支出(R&D)投入占銷售額的百分比、新產品成功率、新產品銷售額占企業全部產品銷售額的百分比、新產品銷售額占全行業新產品銷售額的百分比、新產品年均投資收益率

  2.質量管理能力評價指標

  該大類中的具體指標主要有:產品質量合格率、產品質量優良率、由質量改進投入帶來的效果增長率、產品質量口碑優良率、產品性價比滿意率、消費者滿意的功能項數占產品全部功能項數的百分比。

  3.品牌管理與營銷傳播能力評價指標

  該大類中的具體指標主要有:主力品牌知名度、主力品牌美譽度、名牌數量占企業全部品牌數量的百分比、名牌產品銷售額占企業全部產品銷售額的百分比、每萬元營銷傳播成本帶來的銷售增長率新品牌推廣成功率、品牌無形資產占企業總資產的百分比。

  4.供應鏈與銷售管理能力評價指標

  該大類中的具體指標主要有:採購品品質優良率、採購品準時供貨率、產銷周轉率(產銷周轉次數與全年月份數的百分比)、產品產銷率、產品市場占有率、產品利潤占有率、銷售回款率銷售利潤率

  5.服務與客戶關係管理能力評價指標

  該大類中的具體指標主要有[服務營銷培訓時間占企業培訓時間的百分比、服務銷售占產品實體銷售的百分比、服務增值占全部服務成本的百分比、顧客回頭率顧客滿意率顧客忠誠度(鐵桿忠誠者和搖擺忠誠者占全部現實顧客的比率)。

提升市場營銷競爭力的途徑

  企業營銷競爭力貫穿資源、組織、傳播、形象、環境和創新各個方面。在信息知識經濟社會,它是一種更註重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運用、強化以及解決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的能力,來源於競爭主體之間的差距,在競爭中得以實現。

  根據資源依賴學派代表傑伊·B·巴尼對核心資源的幾個判別標準,核心營銷能力應滿足四個方面的要求:

  (1)有價值。營銷競爭力必須能通過開發和利用營銷機會,抵禦營銷威脅,增加企業價值

  (2)稀缺性。營銷競爭力必須是全部或絕對多數競爭企業不具備的營銷資源技能

  (3)不可模仿性。企業的核心營銷競爭力必須是競爭企業難以模仿的。否則,其稀缺性自然也就不具備了,競爭優勢也相應喪失。

  (4)不可替代性。作為核心能力必須沒有戰略上的等同物,核心營銷能力上的等同物會被競爭對手利用,以抵消本企業由某一核心營銷能力建立起來的競爭優勢。

  1、營銷資源力——物質基礎

  營銷資源對營銷競爭力的產生尤為重要。營銷資源力是指企業營銷活動在資源層次上的比較優勢,資源的豐裕程度決定了企業的營銷競爭力強弱。營銷資源主要包括資源的投入量、資源存量以及企業財務方面的能力,如人均占有營銷資源數量、銷售額、用戶保有率、營銷預算及其增長率等。

  2、營銷組織力——重要保障

  營銷組織力是指企業組織對營銷活動的領導能力以及相應的制度完善程度,主要包括組織人員構成及領導水平、組織制度建設等,直接影響到營銷競爭力的發揮狀況。相應的要素有:企業家才能、高學歷營銷人員比例、營銷人員流動率;組織體系的認證、獎勵制度的有效性、監督機制、組織信息化程度等。如範徵對不同所有制經營者評價影響競爭力及關鍵因素的研究表明,在人力資本技術資本組織資本客戶資本社會資本中,組織領導及相關人力資本具有重要影響。

  3、營銷傳播力——實現途徑

  營銷傳播力,即企業內在的營銷資源、組織向外傳播過程中與競爭對手相比具有的優勢。由於營銷理念上的差別,營銷傳播的模式會有所區別。營銷也側重於信息不對稱的解決,我們可以由信息傳播的模式歸納出營銷傳播4P模式。

  4Ps理論是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羅傑姆·麥卡錫(J·Mc-Carthy)提出。採用營銷力傳播的4P模式,是企業以自身為導向,將營銷的相關信息通過4P的傳播渠道,即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促銷Promotion),層層推向顧客,並通過顧客的自主能力加以理解和接受。

  採用此種傳播模式的企業導入CICorporate Identity)理念,統一企業形象識別,便於顧客接收企業的理念和營銷信息。4P營銷力傳播模式要考察的要素有,產品競爭力:產品飽和度(產品線長度 ×寬度×深度)、產品銷售率、產品技術水平;價格競爭力性價比、價格相對於競爭對手水平、成本下降幅度;渠道競爭力:分銷機構及網點數量、分銷機構密度、物流效率;促銷競爭力:促銷總預算、促銷預算增長率、單位促銷成本。

  4、營銷形象力——終極訴求

  營銷形象力是指企業通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提高服務的滿意水平,增強自己的誠信水平,進而形成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形象優勢,促進營銷傳播效果,並獲取利潤,實現企業目標。營銷形象力包括品牌競爭力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品牌忠誠度品牌價值)、服務競爭力服務滿意度、投訴率及索賠率、服務網點密度)、資信競爭力(企業信用等級、合同履約率、貸款逾期率、回款率)、知識產權競爭力(企業專利數、年專利申請數、專利平均有效期、專有技術數)等。

  5、營銷環境力——外部約束

  品牌環境力是指營銷傳播活動受外界經濟環境(由於政治、法律、文化等環境因素可由經濟因素體現)影響,從而造成的企業營銷活動適應外界環境能力比競爭對手具有的優勢。外部約束環境主要有企業採購能力(供貨商數量、平均採購成本)、行業競爭力(行業競爭者數目、產業集中度)、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容量)等。

  6、營銷創新力——持續動力

  營銷創新力是指企業適應市場,在營銷理念、策略、戰略等方面不斷創新,從而形成相對與對手的比較優勢、為企業的長期營銷活動提供持續發展和參與競爭的動力的能力。包括創新突破力(市場占有率、市場利潤率)、研發投入水平(R&D總經費、R&D經費增長率、新產品開發速度)、營銷理念創新水平(營銷培訓水平)、社會支撐力(社會貢獻率)。

市場營銷競爭力案例分析[1]

案例一:黑龍江大豆市場營銷競爭力的實證分析

  我國是大豆的原產地,自1996年開始,近一半的國內市場為進口大豆占領,我國已變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畜牧業的大力發展,國內大豆需求迅猛增加,為了搶占國內增量市場,抵禦外來大豆的衝擊,提高國產大豆的市場競爭力勢在必行。2002年,農業部制訂了《高油大豆優勢發展區域規劃》,將重點建設東北高油大豆帶,把東北地區建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非轉基因高油大豆生產區。黑龍江省處於東北大豆的優勢產區,是全國最大的大豆生產基地,在我國大豆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01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為332.6萬公頃,占全國大豆面積的35.1%,總產量為496.2萬噸,占全國大豆產量的32.2%。在優先發展大豆的東北地區中,黑龍江占三分之二的優勢地位,2001年大豆種植面積占東北大豆面積的68.6%,總產量占東北大豆產量的66.7%。在全省糧食生產中,大豆也占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大豆播種面積占黑龍江糧食總面積的38.9%,高於水稻、玉米、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可見,黑龍江大豆是我國大豆重點發展區域,也是黑龍江省重點振興的產業。但是,面對入世的挑戰和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黑龍江大豆要想生存並最終取勝,必須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1.大豆價格。1999年我國國內市場三等大豆的年平均價格為1850元/噸,1999年6月美國1號黃豆海灣地區出口價為1472元/噸,中國比其高25.68%,同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6月30日收盤價為1344元/噸,中國比其高37.65%。從全國主要糧油批發市場平均交易價格月報來看2000年8月至2002年8月,我國大豆價格在1900~2300元/噸之間波動,其中,2000年全國主要糧油批發市場三等大豆平均交易價格為2257元/噸,2001年為2087元/噸,2002年為2115元/噸,大豆平均交易價格走勢如圖(全國主要糧油批發市場平均交易價格月報-大都平均交易價格走勢圖)所示。2001年黑龍江省三等大豆收購價格穩定在1720元/噸,批發價格年平均為1843元/噸,比全國平均批發價格(2087元/噸)低11.69%,比美國1號黃豆海灣FOB價(1405元/噸)高31.17%。2002年黑龍江省3等大豆收購價格為1692元/噸,批發價格為2067元/噸,比全國平均批發價格(2115元/噸)低2.27%,比美國1號黃豆海灣FOB價(1456元/噸)高641.9%(見下表)。由此可見,黑龍江省大豆價格與國內平均水平相比具有優勢,與進口大豆相比則明顯處於價格劣勢。

  Image:图1.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平均交易价格月报-大都平均交易价格走势图.jpg

  2.大豆成本。從大豆的直接生產成本數據來看(見上表)與美國大豆相比,1995年以前我國大豆的平均生產成本低於美國,1996年以後全國平均生產成本均高於美國,其中1996年比美國高18.83%,1997年比美國高57.34%,1998年比美國高27.37%,1999年比美國高17.43%;而黑龍江大豆生產成本除1997年比美國高,1996年與美國相當外,其他年份生產成本均低於美國,但是幅度不大,其中1995年每公頃生產成本比美國低281.40元,1998年比美國低64.5元,1999年比美國低152.85元。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黑龍江大豆每公頃生產成本均較低,其中1995年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09%,每公頃相差94.65元;1996年低15.52%,每公頃相差480.15元;1997年低21.69%,每公頃相差694.55元;1998年低23.94%,每公頃相差630.9元;1999年低21.26%,每公頃相差506.85元。從大豆的間接生產成本(也可稱為政策性成本)來看,1998年黑龍江土地承包費、稅金、成本外支出三項費用合計944.40元,比全國平均高62.7元,1999年黑龍江為867.75元,比全國平均高132.45元,這主要是由於黑龍江省土地承包費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所致(見圖 黑龍江省及中國大豆政策性成本)。而美國大豆生產各種收費很少,而且還有一定程度的補貼。由此可見,與美國相比,只是由於政策性成本或者說間接生產成本較高,才使得黑龍江省大豆兩項成本合計遠遠大於美國,其中1995年黑龍江省生產成本總計每公頃比美國高433.65元,1998年每公頃高879.9元,1999年每公頃高714.9元。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由於政策性成本差距不大,而黑龍江省直接生產成本卻大大低於全國,因而兩項成本合計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也就是說,在國內而兩項成本合計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也就是說,在國內黑龍江省大豆生產具有成本優勢。從流通成本來看,與美國比,黑龍江省鐵路運費較高,從美國西海岸運到我國的大豆每噸運費150~180元,而從黑龍江省運到上海市約260元,到廣州約300元,到四川則更高。2002年國家計委430號令取消糧食鐵路建設費,使大豆運費降低了47%,現在運到廣州的大豆每噸僅需要180元,但是豆油和豆粕的運費沒有降低,國內外噸運費價格差仍在100元以上,嚴重削弱了黑龍江省大豆的競爭力。此外,過去進口大豆進項稅可抵扣13%,國產大豆只能抵扣10%,這等於鼓勵加工企業使用進El大豆。2002年國產大豆實現了與進口大豆的平等待遇,但我國大豆稅賦是30元/噸,美國28元/噸,每噸仍高出2元。

  Image:图2.黑龙江省、中国及美国大都价格比较.jpg

  Image:图3.黑龙江省、中国及美国大豆直接生产成本比较.jpg

  Image:图4.黑龙江省及中国大豆政策性成本.jpg

  3.大豆品質。大豆蛋白質含量和含油率高低是大豆品質的主要標誌。與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生產的大豆相比較,中國大豆品種的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比進口大豆高2~3個百分點,更適合加工成傳統的大豆食品,也有利於生產高質量的豆粕。但是中國大豆的含油率相對較低,因而出油率低。美國大豆的出油率一般為19%,巴西為20%,中國大豆的出油率一般為17%左右。每加工100萬噸大豆出油量與美國相差2萬噸,與巴西相差3萬噸,按每噸豆油6000元計算,則收入相差1.2億元和1.8億元。如果考慮豆餅產量下降因素,按每噸豆餅2000元左右,則加工豆油每噸仍可增收4000元。據此計算,如果將大豆的出油率提高2個百分點,每加工100萬噸大豆可以增收8000萬元人民幣

  由此可見,榨油廠加工進口大豆的利潤率明顯高於加工國產大豆,進口大豆增多導致東北大豆種植連年萎縮。儘管近年我國育成了多個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高蛋白質、高脂肪的大豆品種,但由於長期的混種、混收、混儲和混銷,大豆質量受到嚴重影響。與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比較,黑龍江省的大豆多數為混合豆,大豆水分在16%以上,雜質2%~4%,而美國進口大豆水分在12%以下,雜質1.5%以下。洋大豆由於種植的規模化,生產的規範化和品種的優質化,使大豆變成金豆。許多大豆榨油企業,特別是沿海地區的新型榨油企業,寧可在國際市場上購買大豆而不願購買國產大豆。但是近年來,由於各國加強了對轉基因生物產品的管理,非轉基因產品在市場上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尤其是異黃酮含量超過0.45%的大豆,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強烈的競爭優勢。黑龍江省大豆全部為非轉基因產品,食品安全繫數高,目前已出口到歐盟、俄羅斯、日本、南韓、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而且一般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含異黃酮0.2%-0.4%,黑龍江大豆含0.4%-0.5%,而進口的轉基因大豆里的含量就非常少,這是進口大豆無法比擬的。

  4.大豆單產。美國作為世界大豆生產第一大國,單產水平也居世界第一。根據糧農組織統計數據庫資料計算整理,1992-2002年美國平均單產水平為2534千克/公頃,其1994年單產水平最高,為2781千克/公頃,1993年單產最低,為2194千克/公頃。巴西單產水平比較穩定,平均為2315千克/公頃,2001年和2002年單產上升較快,產量分別為2705千克/公頃和2569千克/公頃,超過美國同期水平,居世界第一。中國單產水平波動不大,平均為1693千克/公頃,是美國的66.8%,巴西的73.1%。由黑龍江省統計年鑒1992--2001年數據計算,黑龍江省大豆平均單產為1835千克/公頃,為美國的72.4%,巴西的79.3%,中國平均的108.4%,其中1997年單產達2408千克/公頃,超過同期巴西水平(2298千克/公頃)。中外大豆歷年單產變動趨勢見(圖中外大豆單產水平比較)。由圖可見,黑龍江省單產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距美國、巴西等生產大國差距很大。

  Image:图5.中外大豆单产水平比较.jpg

  5.大豆政策支持及補貼。中國從1996年起放開了大豆和豆粕的國際貿易進口關稅僅限定在3%,且沒有規定進口配額,因此,我國自1996年起大量進口大豆和豆粕,對國內的大豆生產造成很大衝擊。在加入WTO的談判中,中國承諾對小麥、大米和玉米實施進口配額制度,當進口數量低於配額時,進口關稅稅率在1%~3%之間,高於配額的部分進口關稅稅率將高達65%,但對大豆卻沒有配額限制,只征收3%的進口關稅,豆粕進VI關稅為5%。對大豆油的進VI在2005年前有配額保護,2006年後就放開,只征收9%的關稅,而且在2005年前的配額量很大,保護作用不大。由於大豆的國內生產者價格不斷下降,幾乎與進口價格相同。而玉米的進El配額保護使其國內生產者價格繼續高於國際價格,對於兩種爭奪生產資源的競爭作物,這種政策將鼓勵玉米生產,而不利於大豆的發展。而國外農業政策支持力度很大。美國、巴西等國在20世紀70年代就制定了國家大豆發展計劃,成立了國家級大豆中心和大豆協會,建立健全了大豆育種、栽培、收購、營銷等一系列服務體系。美國2002年新農業法規定繼續實施無追索權銷售援助信貸,在市場價格低於貸款率時,僅支付較低的償還價格領回抵押的農產品,賺取貸款率與償還價格的價差,農民也可將手中持有的農產品直接向政府申領貸款差額補貼,不必通過抵押程式。新農業法規定2002--2007年大豆的貸款率為229.65美元/噸,相當於一種變相的保護價。此項政策可以有效地保護本國大豆的生產,而我國在這方面的保護政策幾乎為零。

  6.大豆生產與貿易區位。對作物產品來說,區位的競爭力主要表現在生產區位和貿易區位兩個方面。就生產區位來說,黑龍江省土地遼闊、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降水豐富,區域內黑土帶是種植大豆最好的土壤,全省90%的土地適合種植大豆,是世界最適於種植大豆的幾個地區之一。在這一方面,黑龍江省與美國不相上下。就貿易區位而論,黑龍江省屬於東北地區,具有較強的國內外市場優勢。與北美、南美相比,東北地區大豆產區處於東亞大豆消費中心,日本、南韓和我國臺灣省每年大豆消費量在900萬噸左右,基本依靠進口,東北地區大豆通過大連港海運出口到這些國家和地區,運輸時間短、費用低,具有一定優勢。另外黑龍江省大豆在國內市場也有優勢,東北及其周邊地區是大豆主銷區,且東北地區畜牧業發展較快,豆粕消費量也較大。在免徵鐵路建設基金後,黑龍江省大豆運輸成本也將比美國、巴西等進口大豆低。

  • 提高黑龍江省大豆市場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1.加強大豆生產基地建設。在黑龍江建立高油、高蛋白大豆生產基地,實施專用品種區域化種植,促進大豆的專業化發展。規模化經營,有利於進一步降低大豆生產成本,提高單產和品質。基地建設要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實行良種良法相配套,並配以打井等農田基本設施建設和小型工藝設施建設,同時強調農戶的規模經營。一是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改善大豆生產條件,提高抗災能力。農田基本建設薄弱是造成大豆產量不高不穩的重要原因,也間接增加了農民用於生產大豆的成本支出。應當從改造中低產田人手,努力擴大灌溉面積。二是增加對大豆生產的科技投入,建立大豆科技創新體系。在近期培育出優質專用高油分、高蛋白品種,推廣優質高產大豆栽培技術,爭取在大豆科研、育種、豐產技術方面獲得重大突破,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降低種植成本,實施良種示範工程,可以在統一供種的基礎上,實行連片種植,取得規模效益,提高大豆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三是調整大豆種植佈局,推行輪作制度。四是推廣純品種區域化種植,收購後單儲、單售,保證大豆質量等級,確保優質優價政策。

  2.扶持龍頭企業,實施產業化經營。以黑龍江省九三油脂集團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公司、建三江油脂集團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大豆深加工龍頭企業,建立大豆油脂、食品加工、產品開發生產基地,形成新的東北大豆產業化格局。一方面,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對龍頭企業收購大豆所需資金給予信貸支持,加大對大豆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的支持。2003年要繼續對大豆深加工項目給予國債貼息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其必須進口的設備及技術,按照《國務院關於調整進口設備稅收政策的通知》中關於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有關優惠政策執行。另一方面,龍頭企業要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堅持市場導向,加強行業整頓,對已面臨倒閉的小型加工企業進行產業整合,形成具有規模的大型加工企業,避免低水平重覆建設。對存活下來的企業要積極進行改革,鼓勵組織創新,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加速企業的改組%改造,優化企業組織結構,提高管理水平。

  3.用好用足WTO規則,加強政策支持和保護。

  (1)按照中央提出的減輕、規範、穩定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黑龍江省大豆的直接生產成本與美國相差不多,但是各項稅費的征收使大豆成本高於美國,市場競爭力不強。減少對大豆生產的各項政策性收費,大豆成本就大大減少,從而提高價格競爭力,可以有效抵禦進口大豆的衝擊。

  (2)改革農產品流通體制,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黑龍江省大豆的流通成本較高,主要表現在運費、倉儲費和加工企業的稅收上。2002年國家已將大豆加工企業使用國產大豆的增值稅進項抵扣率由10%提高到了13%,並取消了運輸大豆的鐵路建設基金,這一政策相當於提高大豆的收購價格,也使東北大豆順利地進入南方。南方油脂企業到北方採購大豆免徵鐵路建設基金,每噸大豆從黑龍江運到廣州可節省費用120多元,大豆加工產品成本因此而降低120多元。然而,東北豆粕的市場主要在南方,豆油產品也銷往全國各地,而且主要通過鐵路運輸,而鐵路運輸費用中鐵路建設基金高達43%,如果這兩種產品不能免徵鐵路建設基金,黑龍江地產豆粕運到廣州等市場每噸就比當地產品高出120多元,豆油每噸高出160多元的政策性差價,客觀上形成不公平競爭。為了提高東北大豆加工企業的競爭力,應該免徵運輸豆粕和豆油的鐵路建設基金,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3)在世界貿易組織綠箱政策規定的範圍內,建立對大豆生產的補貼支持政策。黑龍江省應該取得國家支持,在WTO規則允許的範圍內,制訂大豆生產保護價和價格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比較收益,穩定國內大豆生產,提高政府對市場的調控能力。通過改革糧食風險資金使用辦法,建立大豆收入補貼基金。仿照吉林省大豆+玉米輪作的做法,靈活使用糧食風險基金,減少糧食流通環節補貼,增加對大豆種植戶收入補貼,實現大豆、玉米收入平衡。同時,建立大豆風險防範基金,主要用於大豆因災減產補貼,擴大補貼範圍,減少大豆生產者的後顧之憂。當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下跌幅度較大時,大豆風險防範基金也可用於補償企業因兌現訂單而受到的損失。

  4.加強質量標準體系市場信息體系建設。黑龍江省作為大豆的優勢產區,應該依托地市現有的質量檢測中心,本著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完善和補充建設大豆檢測站。政府應該把良種大豆的種植、推廣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建設綠色、無公害大豆生產基地,組織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非轉基因、綠色、無公害大豆的宣傳和市場營銷活動,對大豆宣傳和市場營銷活動給予必要的支持,打造龍江品牌。在大豆出口過程中,應註重強調產品差異性,以食品安全作為主要營銷手段,提高黑龍江省大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積極開拓日本和歐盟市場。此外,還應通過優良的品質和優良的服務,以及在沿海地區建立大豆批發市場等手段,為國內設在沿海地區的油脂加工企業提供原料,逐漸取代從國外進口轉基因大豆的現狀,占領一部分沿海市場。鼓勵企業參與期貨交易,因為期貨交易既可發現價格,又可規避市場風險。黑龍江省大豆生產企業,包括農戶和經營企業應積極利用大連商品交易所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降低市場風險。在黑龍江省率先建立大豆電子信息系統,正確進行生產和經營決策

參考文獻

  1. 郭翔宇.經濟管理與“三農”論叢 (下冊).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市場營銷競爭力"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3.141.83.* 在 2010年3月15日 13:49 發表

很受用

回複評論
113.108.133.* 在 2010年5月27日 18:55 發表

有案例就更好了。

回複評論
褚梦兰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16日 10:09 發表

可是不是市場競爭力啊

回複評論
Gaoyuanla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6月28日 10:20 發表

同意樓上,加入案例會理解會更深刻!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