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公務員培訓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公务员培训制度)

目錄

什麼是公務員培訓

  公務員培訓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國家公務員職位的要求,通過各種形式,有組織地對國家公務員進行的政治和業務素質方面的培養、訓練活動。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公務員的培訓,並以立法加以保障。美國國會1958年通過了《政府雇員培訓法》,法國1971年頒佈了《繼續教育法》,日本每年通過各種形態培訓國家公務員達其總數的1/4。我國《公務員法》規定參加培訓是公務員的法定權利和義務。[1]

公務員培訓的根據[2]

  國家行政機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職位的要求,有計劃地對國家公務員進行培訓

  (一)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

  公務員國家經濟、社會等各項行政事務的直接管理者,他們承擔著大量日常的行政管理任務,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行政管理的內容和任務必然發生變化。如果不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及時地對公務員進行培訓,不斷更新其知識,使之保持與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同步水平,就很難保證國家公務員具有相當的整體素質來適應不斷發展著的社會經濟情況。因此,必鬚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對公務員進行培訓

  (二)職位分類的要求

  由於國家行政機關中各個公務員的職務責任、工作許可權以及完成工作的標準等各不相同,從而對他們的素質及專業知識的要求也不一樣,這樣就決定了對公務員的培訓必須有針對性、分類分級地確定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獲得必需的知識技能,保證他們出色地完成本職位的工作任務。

  需要指出的是,職位分類所規定的職位規範的要求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是緊密相聯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給公務員職位規範的內容帶來一定變化;而職位規範的貫徹實施又必然最終促進社會經濟的向前發展,它們共同構成對公務員進行培訓的基本依據。

  (三)我國幹部培訓工作的歷史和經驗

  重視幹部培訓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個優良傳統。在革命戰爭年代,黨和國家一方面組織廣大幹部在革命實踐中學習鍛煉提高,一方面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舉辦各類幹部學校,提高幹部素質。如1942年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在職幹部教育的決定》指出:“在目前條件下,幹部教育工作,在全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應該是第一位的”,這是因為“政治方針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一切的因素;如果不把幹部教育工作看得特別重要,把它放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第一等地位,就要犯本末倒置的錯誤了”。

  建國以後,由戰爭環境轉入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為了使廣大幹部掌握原來不熟悉的建設本領和知識,黨和政府大力倡導和組織幹部的在職學習、培訓,由於幹部培訓事業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輸送了大批人才,從而保證了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黨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尤其是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的幾個重大問題的決議》後,幹部教育工做出現了新的局面,有計劃地、大規模地培訓幹部,已成為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任務,勢在必行。

  (四)國外公務員培訓制度

  國外公務員培訓制度的確立是在上世紀40年代,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公務員的培訓工作。自5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把培訓人才工作逐步法制化,對培訓的要求、措施和經費的來源等,實行國家干預,做出強制性規定。所有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

公務員培訓的原則[2]

  我國公務員培訓的原則,立足於中國現實,吸收和借鑒了外國公務員培訓的優秀成果。1996年6月5日人事部發佈的《國家公務員培訓暫行規定》的第3條規定:公務員培訓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政治與業務相結合,為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服務。1996年12月11日人事部發佈的《“九五”公務員培訓工作綱要》規定:“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按照不同層次職位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適應性的培訓。堅持學習理論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不斷提高公務員的理論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只有把這些原則落實到培訓工作的實際中去,才能保證公務員培訓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堅持政治與業務相結合的原則

  這是公務員培訓的根本要求。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公務員制度區別於西方文官制度的根本點之一就是要求每個公務員都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所以,我國的公務員培訓,必須加強對公務員的政治理論教育,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水平,增強服從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另一方面,又必須註重培養公務員解決實際問題的業務能力,以便適應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

  這是公務員培訓的方向。這也是由中國國情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任務決定的。脫離實際照抄照搬都不能真正建立起扎根於中華大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務員制度,這就要求我國的公務員培訓必須遵循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具體來說,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從實際出發,立足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現實,註重實踐,同時借鑒國外的優秀成果,來規劃和設計我國公務員培訓的內容、機構、方式和方法,從而形成一套有中國特色的公務員培訓體系。理論聯繫實際就是要學習運用馬列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政府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在培訓中引導培訓對象用馬列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總結自身的工作經驗,提高理論聯繫實際的自覺性,並提高理論水平。理論聯繫實際就是要重視實踐的作用,重視對培訓對象實際能力、工作能力、適應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因此,只有理論聯繫實際,才能提高國家公務員的理論水平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培訓的真正目的。

  (三)堅持學用一致的原則

  國家對公務員進行培訓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每個公務員的聰明才智,更有效地使用公務員。如果培訓與使用脫節,被培訓者學而無用,不僅會給國家的人力、物力、財力造成浪費,而且也使培訓失去了意義。為此,一方面,必須革除我國傳統幹部培訓工作的種種弊端,諸如目的不明確、單純追求培訓指標、將培訓當成解決文憑的手段,甚至把參加培訓學習當成一種臨時安排幹部的方法等。另一方面,要根據公務員培訓制度的特點,切實區別不同的培訓對象,確定不同的培訓內容,並把培訓的內容與未來的使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乾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用一致原則的貫徹實施。

  (四)堅持按需施教的原則

  根據不同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需要以及各級各類公務員崗位職責的不同要求決定培訓的內容,從而進行切合實際需要的培訓。一方面,由於各個歷史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所決定的行政管理內容的差異性,必然對公務員提出不同的素質要求,從而決定了培訓的內容和形式也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不同職類、不同層次、不同職位的公務員,需要的知識技能也有所不同,其培訓的內容和形式也應有所區別。總之,公務員的培訓要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需要以及各級各類公務員不同職位的不同要求,授之以不同的知識與技能,按需施教,使學用一致的原則真正落到實處。當然,按需施教,並不是說培訓內容僅僅適合於當前的現實需要和現任職位的需要,它還包括要適應根據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情況而考慮到的長遠需要,包括要適應公務員在較大範圍內的發展及晉升更高級職位的需要。

  (五)堅持講求實效的原則

  實效和質量是公務員培訓成敗的關鍵。公務員的培訓必須講求實效。不能只圖虛名和流於形式,要堅決反對走過場的培訓,或者一哄而起的培訓,以保證培訓的質量。為了確保國家公務員的培訓取得實際效果,必須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全面周密的培訓計劃。其內容主要包括:公務員培訓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原則,培訓的內容、課程設置、教材體系,培訓的方式、網路(機構),培訓經費的來源,教師隊伍的建設以及各項培訓政策。二是改革傳統的培訓內容。要根據公務員制度的特點和要求,將傳統的一般基礎政治理論為主的培訓轉到以專業知識為主的培訓上來。三是要把培訓與公務員的任職晉升工資福利等掛起鉤來,以督促、鼓勵公務員在培訓期間認真地學習各種專業知識,以確保培訓收到實際效果。政治與業務相結合、理論聯繫實際、學用一致、按需施教、講求實效這幾項原則,是相互聯繫,相輔相成的統一體。

  政治與業務相結合是使公務員培訓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保證。理論聯繫實際是我黨優良作風之一,堅持這一原則,才能保證公務員培訓健康發展。貫徹學用一致、按需施教、講求實效的培訓原則,更直接有利於剋服學用脫節、不從實際出發、不講實效、追求形式等弊端。

  總之,只有將這些原則看成一個相互影響的、密不可分的統一體,才能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

公務員培訓的特點[3]

  公務員培訓的形式是根據培訓對象的特點來確定的,所以必須掌握公務員培訓具有針對性的特點。公務員作為培訓對象有其自身的特征:

  1.能力方面的獨立性。將公務員作為一個整體來看,他們一般都具備比較豐富的政府行政機關管理工作經驗、實踐經驗和領導經驗;一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思想理論修養、文化水平;一般都具有從事本職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因此,從總體上來看,公務員群體是有著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的群體。這個特點非常重要。

  2.學習時間的緊迫性。公務員培訓的對象主要是在職人員,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繁忙,工作任務繁重,工作的連續性強,所以脫產集中學習的時間很少,有的甚至擠不出時間,只能犧牲休息時間學習。

  3.心理素質的穩定性。接受培訓的公務員學習情緒一般都很穩定,學習的動力較大,學習的自覺性很強,能刻苦用功、努力學習。他們機械記憶力不強,而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卻很強。

  4.年齡的參差不齊性。由於公務員培訓對象有初級、中級、高級之分,又有新錄用者與長期從事該項工作者之分。因此,公務員培訓對象就跨越了許多不同的年齡段,而不同年齡段的公務員又有不同的特點:新錄用的青年公務員,往往理論知識較強,接受新事物較快,但缺乏實際經驗,缺乏磨煉,遭受挫折後容易泄氣。同時他們充滿了活力和熱情,有大幹一番事業的勁頭,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後,又容易因理想職業與實際工作的不相符合而產生情緒波動。中年公務員,一般是本單位、本部門的業務骨幹,社會身份和地位都已確定,希望接受再教育的熱情很高。但由於其一般都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和事業都要兼顧,工作一忙,就很難集中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老年公務員,經驗多,閱歷豐富,在培訓時對新的觀點有一個適應變化、適時提高的問題。

  5.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公務員培訓的教學過程,其特點是在培訓對象已有一定的經濟、政治、文化、專業知識和一定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公務員知識技能的加深、拓寬、強化、更新、延伸。在培訓過程中,學員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是十分明顯和強烈的,所以培訓不僅要靠講授,還要靠學員的自學、研討等。

公務員培訓的內容[1]

  公務員培訓的內容即需要涉及的知識領域在各國有不同規定,如在一些歐洲國家是通過設立行政學院來培訓公務員的,其培訓的內容往往強調實踐性,即主要不是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是要如何將理論運用於實踐的訓練。當然,在訓練過程中,公務員需要掌握的知識面也是非常廣的。如法國,除了一年的行政實習外,其課堂學習的內容有“公法、經濟學、社會事務、國際關係、公共財政、外語、數學、統計學等。”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公務員培訓課程設置較為系統,內容豐富,“從總體上可分為‘內部課程’和‘外部課程’。內部課程是政府內部設置的以及各政府部門開設的課程。其內容包括:入職培訓課程、基本訓練課程、管理督導課程、微型電腦入門課程、實務研習課程。外部課程是政府之外的教育機構或培訓機構開設的課程,包括各種海外培訓課程,香港教育機構培訓課程和到私立機構實習。”概括起來,我國公務員培訓涉及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政治理論。公務員政治理論的學習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對國內國際相關政策、時事、法律等內容的培訓。通過培訓以增強公務員對國家法律政策等的領會和掌握程度,增加公務員對國際社會政治環境的瞭解,對國外先進的行政管理理念、模式的瞭解等。通過政治理論的訓練,提升公務員的服務意識創新意識、民本意識。

  2.管理知識。行政管理學是一門研究政府對社會進行有效管理規律的科學,行政管理學包括決策管理目標管理組織管理績效管理等知識。國家公務員應該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行政管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學習行政管理科學,能提高公務員的領導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應變能力。我國公務員知識結構不合理,缺乏行政管理專業知識和理論。目前,具有本科學歷的公務員在行政機關占據的比例逐年提高,但大多受到的是單一的專業教育,缺乏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有一些公務員,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又缺乏系統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對公務員進行管理知識的培訓成為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3.專業知識。即與公務員工作密切相關的專業理論,專業技術知識和專業操作知識。行政管理包括治安管理、教育管理工商管理稅務管理物價管理、衛生管理等,公務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專業性、技術性會越來越強。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加快,公務員的專業知識不可避免地顯得陳舊,只有對公務員進行專業培訓,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

  4.法律知識。行政機關是最重要的執法機關,我國的法律大部分是由行政機關執行的。依法行政是法治國家對公務員的要求。行政機關應當對公務員進行法律知識的培訓,使公務員掌握基本的法律原理,熟悉與業務有關的法律規定,形成比較系統的法律知識體系、公務員首先應掌握公務員法律知識,明確了權利義務,公務員就能更好地維護自身的權益。公務員也應當熟練掌握與自己業務相關的法律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依法行使職權,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實行行政目標。現實生活中,許多行政侵權行為是由於公務員不懂法律,或者對法律一知半解造成的,嚴重損害了公務員的形象和行政機關的權威。

公務員培訓的形式[3]

  根據培訓對象的上述特點,公務員培訓一般有以下形式和方法:

  1.採取多種形式的教育。公務員培訓應以講課、講座、調查研究和專題報告的形式,向學員傳授新知識、新概念。以學員為主體,進行有組織、有準備、有重點的研究討論:以實體或模型進行電化教學;開展案例教學,以典型案例讓學員分析思考,共同尋找答案;以圍繞本職工作為重點,進行聯繫現實的社會調查訪問,等等。

  2.採用啟髮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這首先要求主持討論的教員必須具有較高的素質。教員自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要把學員放在心中的重要位置,要明白他們不是一般的學生,是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學員;要有民主的氣氛,使討論會輕鬆活潑,大家都能暢所欲言,絕不能壓制不同的觀點;註重自我形象的塑造,包括語言、儀錶、情緒乃至服飾;要有虛心求教、教學相長的態度,勇於承認自己知識的不足,把自己置於學習的地位,儘量吸取學員之長。

  3.調動學員的創造精神和參與精神。在公務員培訓的教學過程中,教員和學員是對立統一的關係,是教學相長,相互促進的關係,整個教學過程是相互調動積極性的過程。現代社會特別註重對人才的開發,而對人才的開發重點在於對人的智力的開發。調動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是要讓學員在培訓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培訓計劃的實施,在互相討論、相互切磋的過程中,啟發學員的創造性思維

  4.因培訓對象不同而施教。例如,如果是初任培訓,就可以根據其特點,分別採取學徒式、見習式或兩者兼有的方法;在時間上也可以根據其情況在規定的範圍內變化。又如,任職培訓,必須在指定的行政學院中進行,形式上採取講授方式或是自修方式,但可以根據學員的時問、地點、文化程度、實踐經驗、工作經歷的不同等,採用參觀考察、課堂討論、社會調查、撰寫報告等不同的形式來進行。再如,高層次公務員的培訓應多採取研討室,而初級公務員的培訓應多採取模擬式及案例式,進行直觀啟發。

  5.建立公務員培訓的相應網路。公務員培訓網路是指承擔實施各項培訓任務的各種教學機構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它是國家公務員培訓制度得以貫徹的具體實施系統。我們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根據中國的特點,繼承我國幹部培訓的好經驗、好方法,借鑒國外公務員培訓中先進的、科學的經驗,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國家行政學院和地方行政學院為主體、包括各級各類培訓機構在內的公務員培訓網路。這個網路必須能夠覆蓋全國的公務員所在的部門和機構,這樣就能有效地對全體公務員進行培訓。

  總之,公務員的培訓是一種正規的培訓,一定要正規化、標準化、條理化,培訓計劃可操作性要強,可以量化,還要符合教育科學和教學規律。但同時公務員培訓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它的具體培訓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內容不同,方式各異,絕不能拘於一格。培訓方法必須與培訓目的相匹配,而且必須服從於提高公務員素質這個最基本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講求實效,保證嚴要求和高質量。

公務員培訓的類型[1]

  公務員的培訓,依照不同的對象可以分為新進人員培訓和現職人員培訓;依照訓練課程的不同可以分為行政管理培訓和專業及技術培訓。還可以根據培訓時間的長短分為長期培訓、中期培訓、短期培訓;也可以根據培訓人員是否脫離現職分為脫產培訓半脫產培訓不脫產培訓等。各國根據其實際情況確定了公務員培訓的類型,如英國公務員的培訓有三部分:職前培訓在職培訓管理培訓;美國則分為任前培訓、任職期間培訓和高級文官培訓。根據《公務員法》,我國公務員培訓包括以下四種類型:

  1.初任培訓。初任培訓是指對新錄用人員,即經考試錄用進入國家行政機關,擔任主任科員以下非領導職務人員的培訓。初任培訓應在試用期內進行,培訓時間不少於10天。初任培訓合格者方能任職定級,不合格或未參加培訓的不能任職定級。培訓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公務員的政治素質,增強職業道德修養,使公務員瞭解國家行政機關的職能、運作過程和任職環境,熟悉國家公務員行為規範,初步掌握工作方法、程式和基本技能,為正式上崗做準備。

  2.任職培訓。任職培訓是指對晉升領導職務人員,按照相應職位的要求所進行的培訓。任職培訓一般在到職前進行,培訓時間不少於30天。經任免機關批准,也可先到職後培訓,但必須在到職後一年內完成。培訓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政治、業務素質和組織、決策、協調、創新能力,拓寬和補充必要的新知識和新技能,為公務員晉升的一定領導職務作好準備。它的培訓內容應圍繞公務員擬晉升新的領導職務所須具備的政策水平、組織領導能力和專業知識能力來確定。

  3.專門業務培訓。專門業務培訓是根據不同的工作業務對國家公務員進行專門知識和業務技能的培訓。培訓對象是從事專門業務工作的國家公務員,培訓內容偏重於專門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專門業務培訓的目的是提高公務員的專業化水平,使公務員掌握業務工作領域所需要的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及時瞭解業務工作的現狀,把握其發展趨勢。未經專門業務培訓或培訓不合格者,不得參加專門業務工作。培訓的時間和方式視工作需要確定。

  4.更新知識的培訓。更新知識培訓是指對國家公務員以增新、補充、提高、拓寬相關知識和提高技能為目的的進修培訓。培訓對象包括全體在職公務員。培訓內容要根據公務員的崗位職責來確定,強調培訓與使用相結合,以期收到預期效果。培訓的目的是使公務員及時掌握新知識、新理論、新信息、新技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需要。公務員培訓是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和法律的規定,有計劃有領導地分期分批進行的。每人每年參加培訓的時間累計不少於7天。也可以採取集中時間培訓的辦法。

  除此之外,在實踐中,為了讓公務員瞭解國外先進經驗和知識,我國還設立了出國培訓的學習方式。為培養適合中國現階段社會公共管理需要的、與國際接軌的、面向未來的高素質的公共管理人才,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人事部的組織和指導下,1997年我國決定開辦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教育,2001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24所高校作為我國首批MPA教育招生試點院校,統一組織聯考,標誌著我國MPA教育正式開始。

  MPA公共管理碩士學位的縮寫。最早產生於20世紀的美國,當時是面向公共行政或管理領域創辦的綜合教育開設的課程。後來歐美國家及亞洲和澳洲開辦。最近幾十年,MPA的發展甚為迅速。一般來說jMPA的目標是為公共組織,特別是政府部門培養高層次、專業化、應用性、複合性的專門人才,造就既有理淪素養和技能,又精通某一公共管理領域的政策分析者、管理者。招收對象上主要是政府部門或者公共機構有實踐經驗的工作人員。在課程設置以及培養方式上、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方面有特定的要求和質量標準。教學區別於科研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強調直接面向公共管理領域實施專業教育。MPA的課程設置有以下特點:①面向高層管理所需的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培訓,改變一般研究型研究生課程以理論性、描述性和號召性課程為主的課程設置,為學生提供發展領導才能的空間。②面向解決複雜社會問題的政策分析方法與技能,提供經過正規教育才能獲得的定性、定量等專業分析工具,讓學生具備更高級的專業素養,掌握定性、定量分析工具,使學生具備更高層次的能力素養。⑧面向專業化領域的專門化知識技能,每個學生都有自己選擇的專門化領域,以使其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相關聯。

  MPA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是公務員培訓的新的方式,但因為它在培養目標、培養方案等方面適合行政管理實踐的需要,已經表現出強大的優勢。立足中國的實際,借鑒外國的經驗,不斷完善MPA教育的各個環節,MPA教育將為中國公務員的培養和公務員隊伍的建設帶來勃勃生機。

公務員培訓的意義[1]

  (一)公務員培訓能保證公務員政治素質

  我國是一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公務員不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而是人民的公僕。我國《憲法》和《公務員法》都規定了公務員應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國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實行兩黨制或多黨制,不實行西方所謂的文官政治中立原則,不禁止公務員加入黨派和參加政治活動,相反我國要求國家機關應接受黨的領導,公務員應接受黨的領導,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公務員的政治素質。

  (二)公務員培訓是實現公務員知識更新,提高公務員素質的根本措施

  當今世界正處於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老化的速度加快,公務員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識不足的現象。行政機關普遍使用電子電腦和辦公自動化設備,要求公務員掌握先進設備的方法。公務員不學習,不參加培訓,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行政機關對公務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能開發公務員的潛能,優化知識結構,提高公務員的素質。

  (三)公務員培訓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徑

  行政機關為提高行政效率,可以採取引進先進設備,優化組織結構、對公務員培訓等方法,其中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對公務員進行培訓。公務員是行政機關的組成因素,也是最活躍的因素,公務員具有主觀能動性,培訓能開闊公務員的視野、更新公務員的知識,激發公務員的責任感和進取心,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充滿活力的公務員隊伍。公務員的培訓能極大地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

  (四)公務員培訓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了高度集權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開放以來,這種情況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這種管理方式和市場經濟格格不入,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把工作重點轉向有效的巨集觀調控,重心集中到管政策、法規及執行的監督上,必須提高公務員的認識。通過培訓可以幫助公務員樹立服務理念、培養行政公開的意識、合作意識,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

公務員培訓的程式和方法[3]

  (一)公務員培訓的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是指組織在培訓活動之前,從長遠發展目標或近期目標出發,採用各種方法和技術,對組織及其成員的現有素質構成、知識和技能種類等方面進行的系統鑒別和分析。因此,需求分析是開展公務員培訓活動的第一步。為什麼要培訓,培訓的目標和內容是什麼,採取什麼樣的方法進行培訓,都離不開在培訓活動前所開展的培訓需求分析

  1.培訓需求分析的基本要素

  對於政府機關這樣大規模的組織而言,公務員培訓需求必須要從公務員個體層次、組織層次、國家或地區戰略層次上加以分析,這三個層次構成了公務員培訓需求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

  (1)個體層次的培訓需求分析。在這個層次上,培訓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務是,瞭解組織內員工的現有知識、素質能力等方面的狀況和結構,找出與應有狀況之間的差距。在此基礎上,確定誰需要接受培訓,培訓內容是什麼以及應該採用什麼培訓形式等問題。個體層次的需求分析必須要從公務員的個體出發,主要考察和調查公務員個體的狀況和需求。如個體之間績效、能力和工作態度等方面的差距、個體對相關知識和能力的有效需求、個體對培訓的認識程度和參與態度等。個體層次的培訓需求一般要針對公務員個體的需求,著力點在於公務員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如決策能力、溝通和協調能力、各類業務技能、心理調適、外語及電腦知識等。

  (2)組織層次的培訓需求分析。在這個層次上,培訓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對組織總體目標、資源狀況和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判斷,發現組織在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明確組織應有的員工素質結構狀況與現有實際素質結構狀況之間的差距,並說明培訓是否為解決現有差距的最有效的方法。~般來講,組織層次的培訓需求分析要從組織自身的角度出發,從組織自身所處的環境出發,重點分析組織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並期望通過有效的培訓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如組織的整體管理水平、依法行政狀況、機關建設和組織文化建設、績效管理等,都是從組織層次的角度提出的培訓內容,各單位可以根據組織層次培訓需求分析的結果,選擇和設計培訓內容。

  (3)國家或地區戰略層次的培訓需求分析。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迅速變化以及政府工作所面臨的全局性特點,公務員培訓需求還必須要從國家或所在地區的發展戰略角度來加以分析,以適應變革時代和改革開放形勢的要求。戰略層次的培訓需求分析,一般要考慮國家或所在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等實際狀況,要與國家或地區的未來戰略發展目標相結合。如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和形勢,黨和國家路線、方針和政策,政治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都是從戰略角度提出的培訓內容,各單位可以根據需求進行選擇和設計。

  2.培訓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

  培訓需求分析依賴於一定的技術方法。在決策理論行為科學不斷發展的今天,培訓需求分析也從中汲取了大量的分析方法。

  (1)培訓需求的問題分析法。也稱為績效差距分析法,是被廣泛地運用於各個需要分析稱為績效差距分析法,是被廣泛地運用於各個需要分析的比較有效的分析方法。問題分析法主要集中於組織或組織成員中存在的問題。具體來講,就是在分析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現在狀況和理想狀況差距的基礎上,確認和提出造成差距的癥結和根源,明確培訓是否為解決這些問題、提高組織績效的有效途徑。

  問題分析法一般有以下幾個環節:第一,發現和確認問題階段。即找出組織理想績效與現在實際績效之間的差距,在此基礎上認定和篩選造成差距的各種可能的問題,進行初步的分類分析。第二,搜集資料或直接觀察。進一步確定存在問題的性質。組織和培訓主管人員通過一系列手段搜集資料,如組織適用績效評價報告,工作總結等文獻資料,或採取觀察、面談和問卷等技術,明確造成差距的主要問題所在。第三,分析、判斷和證實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問題的出現可能是由多種複雜的原因聯繫在一起造成的。組織需要去粗取精,由表及裡地分析、找到主要原因,為明確培訓需求的必要性奠定基礎。第四,培訓需求的分析。發現和判斷造成問題的原因與組織的培訓工作是否存在著必然聯繫。即組織通過問題原因的查詢,認識到對公務員培訓是改善目前績效不理想狀況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組織需要和滿足員工個體需要的手段。第五,說明培訓需求分析的結果。從工作需求、個人需求、組織需求三個方面出發,提出員工培訓的種類、內容和方式,建立培訓的詳細目錄。

  (2)培訓需求的全面分析法。是指通過對組織內部各個層面進行全面、系統地調查、分析,確定理想狀態與現實狀態的差距,從而進一步決定是否進行培訓,培訓什麼以及如何培訓等。與問題分析法相比,全面分析法側重於組織運轉中的方方面面,而不是針對某些問題。其分析結果也可以運用於人類資源開發的許多環節,而不單是培訓工作。

  全面分析法一般有以下幾個環節:第一,進行工作分析,研究組織工作的性質,以此制定出組織崗位評價標準和職位規範。這個過程實質上也是工作分析的具體內容。第二,編寫出組織任務和所需技能的目錄清單。把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分析單位,描述出每一項任務的內容和所需資格條件。在此基礎上,對任務的性質與技能的性質進行比較、分析,得到其理解的績效水平標準。第三,分析組織現實的績效水平狀況,找出差距,認識問題的性質和造成問題的原因,這樣又回到上述問題分析方法的過程。第四,培訓規劃設計。針對全面分析的結果,制定出培訓的方案,選擇有效的培訓途徑,然後加以實施,併在培訓實施過程中不斷修正和完善。

  (3)引入行為科學社會調查的一系列方法。在進行培訓需求的分析中,組織和培訓主管部門還常常採用一些具體的方法,包括直接觀察法民意測驗或問卷調查法、關鍵人物訪談法、文獻調查法、小組討論或專家討論法(如德爾菲法)、工作樣本法等。

  (二)公務員培訓的規劃與設計

  公務員培訓的規劃與設計,是指組織根據發展的目標和對公務員未來培訓需求狀況的預測,制定專門計劃,設計組織近期與未來培訓活動的方案。培訓規劃使組織的培訓需求不再局限於瞭解和思考,而是通過合理安排和資源投入,將培訓付諸實際行動之中。

  公務員培訓規劃設計中應考慮的因素,構成了培訓規劃的基本內容。它們包括:

  1.瞭解組織工作性質、技能要求、組織績效的理想狀況與實際狀況差距等因素,明確它們是如何決定培訓的必要性的。

  2.對培訓對象、內容和方式的分析。培訓I需求分析為培訓組織提供的最優先信息是:誰需要接受培訓,換句話說,是培訓規劃確定了組織為誰,進行何種類型的培訓。在政府機關中,要明確培訓對象的來源,知識背景以及培訓目的,以確定針對不同培訓對象採用的不同培訓內容和方式。例如,公務員的初任培訓與任職培訓的對象不同,他們接受培訓的內容和方式也截然不同。前者主要是瞭解政府組織的基本運行情況,明確作為一名公務員的最基本的素質要求,其培訓方式主要是課堂教育和經驗傳授等,而後者以提高公務員的政策水平和領導能力為主,其教學內容要比初任深入得多,教學方式也主要採用自學、研討、案例分析社會調查等方法。

  3.培訓主管部門所接受的培訓對象的範圍。即確定在一項培訓任務中,培訓對象來自於哪些單位、部門或行業、跨行業,這有助於培訓機構進一步明確培訓的內容,如是側重理論性、知識性,還是偏重技能性、操作性。

  4.培訓對象的規模。培訓對象的規模通常決定了培訓的費用、培訓的師資力量搭配,以及培訓設備的使用和培訓方式等。

  5.培訓工作的費用支出。這其中要考慮許多因素。最簡單的培訓成本計算方法是將培訓中花費的各種直接費用(教師、設備、教材管理費等)相加,得出總額,但這種計算只能是大致的估計。成本統計專家認為,機會成本最保守的計算方法是,將培訓對象培訓期問的工資數額翻一番。

  6.確定承擔培訓的教育機構。針對培訓對象的需求狀況,決定由什麼機構來承擔培訓任務。如對需要加強系統理論學習的人員來說,高等學校是比較理想的選擇;而對於以提高領導和管理能力以及實際技能的培訓而言,各級行政學院則更為理想。

  7.確定教師的素質。確定培訓需求的同時也決定了擔任培訓工作的教師隊伍的結構、專業分類和知識水平等,主管部門需要組織一支與培訓需求相一致的師資隊伍。

  8.確定培訓是採用集中的還是分散的形式進行。根據培訓群體的知識背景和經驗構成、組織經費等狀況,可規定相應的培訓方式。一般可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集中式就是將不同單位的學員集中在一起,統一規劃,進行培訓;分散式培訓則以一個單位的學員構成為主體。培訓方式要服從於培訓內容的要求。

  (三)公務員培訓的技術方法

  1.課堂講授法

  在任何一種教育形式中,課堂教授一宜是占有重要地位的知識傳授方法。雖然它在今天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批評,但仍是大多數培訓的首選方式。原因在於它的組織簡單性、易操作性、經濟性以及講課老師的習慣性。它是在一個空間(教室)中,由主講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作准備,然後用一定的課堂時間向學習者單向地傳授知識的過程。顯然,課堂講授法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它所傳遞知識信息的性質、知識重點、供給量和速率等均取決於處於主導地位的教師。學員在課堂中是被動的,與教師之間缺乏相互交流和反饋,這有時會影響到培訓教育的效果。

  2.研討法

  在培訓中,研討法是僅次於課堂講授法而廣泛使用的教學方式。它的優點是,鼓勵學員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與教師或相互之間進行雙向的探討。研究方法既可以教師為中心,也可以學生為中心,靈活性較大,是公務員培訓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方式。因為公務員培訓屬於成人教育,公務員一般已積累了相當的知識和實踐經驗,對一些問題已有了認識和見解,具備了與老師探討和溝通的條件。

  3.案例分析法

  目前,案例分析法是公務員培訓中普遍受到重視和歡迎的~種教學方法。它根據一定的學習要求和培訓目標,將實際生活中的真實情景或事件,加以典型化處理後,讓受訓者真實地體驗和分析複雜問題的過程。

  案例分析法主要有五個特點:第一,案例題材一般來自組織的實際問題:第二,儘量讓參加者陳述他們的看法,並傾聽他人意見,正視不同看法並作出決策:第三,可以將學員對教師的依賴程度降到最低限度;第四,教師很少回答“對”或“不對”,力求學員自己作出獨立判斷;第五,教師主要通過創造討論氣氛和控制討論過程來推進案例分析的深入。在案例分析法中,教師扮演著(或應當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師不應是解釋教科書原理的講師或說教者,而應是一種催化劑和教練。教師還應是有效的信息源,應提出探討性的問題以引發學員之間熱烈的辯論。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培訓的有效方法之一,管理人才的培養常常藉助於這種手段。如現代測評中心,就是讓受測者擔任某一單位的領導,模擬某項工作事項的決策或執行、進行公文處理、組織協調各方面的工作等。角色扮演就是給出事先設計的一組情景,要求學員在情景中擔任各個角色,出場表演,通過與其他角色的互動,體現出與扮演角色有關的行為,從而達到培訓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通過角色扮演,可以發現學員的管理才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瞭解學員中存在的問題,指導他們修正行為。角色扮演法的關鍵是設計和創造角色。角色應來源於現實生活,但又要避免與現存組織狀況靠得太近,以防學員產生消極防衛行為,最好是採用一些模擬的問題。

  5.合作研究法

  在員工培訓的中後期,由教師制定學員或學員自願組合成一個研究小組,共同承擔一個研究項目,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料文獻搜集和社會調查後,寫出對策性的研究報告。這是對學員培訓後的一種綜合性理論以及智力、技能的訓練,是對學員培訓結果的總結和成果反映。合作研究課題的選擇,應是具體而不是空泛的,應註重聯繫實際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員理論素養特別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四)公務員培訓的評估

  公務員培訓的評估,是貫穿於公務員整個培訓過程的管理控制活動,是對公務員培訓全過程和最終效果的綜合評估,它對於改進公務員培訓質量、提高公務員培訓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務員培訓評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培訓總體評估

  培訓總體評估著重於三個方面的考察,即培訓需求、培訓的規劃設計以及培訓機制等。這一評估的作用主要是鑒別培訓是否為組織需要的人力資源提供培訓服務、是否能夠保證培訓有效地進行等。培訓需求評估主要針對不同層次(個人的,組織的,戰略的)培訓需求,找到存在的問題和差距,認清培訓需求的方向;培訓的規劃設計評估主要監控規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培訓機制的評價著重於考察培訓的管理和施教機構在管理與組織培訓的過程中能否實現既定的培訓目標,如培訓中會不會出現偏離課程計劃的情況(如果會,需要採取什麼措施)、培訓管理機構與施教機構之間的許可權關係和管理範圍等。總體評估的範圍較大,設計因素較多,它需要更加細化的評估方式。

  2.受訓者反應評估

  學員是接受培訓的主體,他們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有一定的發言權。他們是培訓評估活動中的重要信息來源。

  受訓者反應評估主要針對三方面進行。第一,對培訓內容方面的評估。如評估的內容是否有用、清晰、有趣,培訓的教材選擇、培訓的速度是否適當。第二,對培訓方法的評估。如教師講授水平、培訓方式是否合理有效,案例分析或其他互動式培訓能否調動學員的積極性等。第三,對培訓後勤保障的評估。如教學設備的準備、教學環境、住宿伙食交通等。受訓者反應評估一般採用問卷調查表、面談、公開討論等形式獲取信息,其中比較廣泛使用的是“問卷調查表”。將上述三個方面細化成問題,要求學員以匿名方式按照一定等級(如非常好、較好、一般、較差、不能接受等)評價每一個教學的環節。評估者根據這一信息瞭解培訓情況,控制問題的進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受訓者反應評估雖是提供評價信息的重要途徑。但是,由於受訓者的知覺、興趣、價值觀的差異,評價可能會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因此,評估者要全面瞭解情況,還要通過其他方式獲得評估信息,不能將受訓者反應作為唯一的、最終的評估信息來源。

  3.受訓者知識、技能學習成果評估

  這是在培訓即將結束之前,通過對受訓者在培訓期間所學知識和技能結果的直接評價,進而掌握培訓效果的方式。如針對培訓內容所組織的考試或考核方法。這項評估側重於兩個方面:第一,學員在培訓中的學識增長情況,可通過書面考試或診斷性測試來進行;第二,學員行為方式的改進,可通過觀察、角色表演、模擬環境、工作實例、行為測試等多種方法進行。此外,對學員綜合能力的評價,還可以利用項目研究和論文寫作予以考查,在對學員學習成績評價的基礎上,判斷培訓的成效。

  4.個人績效的評估

  對員工學識和能力的評價可以在培訓結束之前進行,但工作績效評估的結果只能在培訓結束後才能獲得,而且還要等相當一段時間才能用它來發現培訓的成效如何。但是,它仍是培訓評估中至關重要的方法。因為它關係到培訓的最終目的是否達成,學員是否將培訓中獲取的學識和改進的行為轉化為良好的工作績效

  個人績效的評估方法有:第一,觀察法,通過領導和組織人事部門來考察學員在培訓後的行為表現;第二,比較法,通過學員在培訓前後的績效比較,也可將受過培訓的學員和未受過培訓的人員進行比較,明確培訓對受訓人員是否產生積極的效果;第三,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或與受訓者面談的形式,瞭解他們培訓前後績效的變化。

  5.組織績效的評估

  提高組織績效是組織機構培訓人力資源所要得到的最終目標。組織層次上的績效評估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使用兩方面的評估方法:第一,客觀指標測量法。確定一系列評估標準,以判斷組織的服務質量(服務受抱怨比率、節約資源比率等)、生產力水平(工作完成率、工作完成準時率)是否得到提高。第二,主觀評價法。由於測評不可能使全部的指標都量化,也不可能達到以完全客觀的方式來體現績效,因此,主觀評價也成為組織績效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如通過部門領導、員工以及外部服務對象的總體評價,感覺併發現組織在績效方面的變化,認識培訓在其行為變化和組織效率方面所起的作用。

公務員培訓的機構[2]

  公務員的培訓機構包括培訓管理機構和培訓教育機構。前者是指主管公務員培訓工作的行政領導機構,包括制定培訓的有關法規、政策、計劃,統籌安排培訓工作;後者是指承擔實施國家公務員各項培訓任務的各種教學機構,包括為培訓提供場所、師資,按預定計劃完成培訓任務。它們共同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是公務員培訓制度得以貫徹的具體實施保障。

  一、公務員培訓的管理機構

  要搞好公務員培訓工作,就必須設二管理機構,並將它納入公務員的管理體系,使之成為該體系和該整體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西方公務員(文官)培訓的管理機構簡介

  西方各國政府都設有專管培訓工作的領導管理機構,其目的是為了確保公務員(文官)培訓在國家培訓政策、法規指導下,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施。

  1.美國在文官委員會(1979年撤銷,另建人事管理總署)設培訓司負責制定培訓規劃、計劃;研究培訓的方法,為各培訓機構增設新課程,並協調各級政府部門的培訓工作。

  2.英國在財政部設立了培訓教育司,專管文官培訓,並任命了各部主管培訓的官員。1968年建立文官部(1981年撤銷),設立了人事管理培訓司,接管了原財政部培訓教育司的職責。其職責主要是,在與文官學院協商的情況下,分析與決定如何統一滿足文官培訓的需要,以及在各部的培訓方面,行使顧問和協調的職責。

  3.法國由總理府負責人事與行政改革的部長級官員領導全國公務員的職業培訓工作,而各個行政部門則承擔本單位公務員培訓的具體工作。1977年法國成立了“國家職業教育部”,下設繼續教育局,併在全國設有22個職業教育部的代表機構。該部主管全國的職業培訓,負責全國的繼續教育的立法和統一管理,分配使用繼續教育的經費。

  4.日本由人事院負責公務員的培訓工作,並調整綜合各省廳的培訓計劃,組織跨省廳的研修,人事院在各地設有9個事務局,負責地方機構公務員的培訓。

  (二)我國各級公務員培訓管理機構及其職責

  我國公務員培訓職能機構是人事部門。其主要職責是:第一,研究和擬定公務員培訓法規,編製和實施全國公務員培訓的規劃,綜合管理公務員培訓經費,協調公務員培訓的師資、教材等工作;第二,聯繫國家行政學院,指導地方行政院校及其他公務員培訓院校,推動多層次、多渠道公務員培訓網路的形成;第三,提出全國人事系統公務員培訓規劃,組織協調人事系統培訓教育工作;第四,負責公務員培訓方面的國際交流,推動相應的國內外學術活動的開展。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部門的人事部門的培訓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是根據公務員培訓法規和規劃,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制定實施計劃,組織培訓工作,指導和協調地方和部門公務員培訓機構和工作。

  二、公務員培訓的教育機構

  現代公務員制度確立後,公務員培訓的教育機構無論從整體佈局上還是在個別營建上都有飛速的發展,並形成公務員培訓網路。

  (一)西方公務員(文官)培訓網路簡介

  凡實行公務員制度的國家,都特別重視在全國建立公務員(文官)培訓網路。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英國,於1970年建立了“文官學院”,歸文官部領導。該院設三個培訓中心,分別為不同經歷和工作的各級公務員開設150多門課程。文官學院的宗旨是積極協助在職文官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能力。除文官學院外、政府各部門都辦有自己的專業培訓學校。美國於1968年設立了聯邦行政學院,作為聯邦政府所屬的公務員培訓機構,主要培訓第13至15級的公務員。另外,美國還有180所行政管理學院,為政府培訓各類各級的公務員。原聯邦德國也設有公共行政學院及其10個主持不同專業訓練的分院。日本於1979年在東京設立了“公務員進修中心”,據統計,1980年日本全國有7114個不同類型的進修班。法國在中央設有國立行政學院,作為直屬於法國中央政府的專門培訓非技術性高級公務員的教育機構,在地方設有大區級的行政學院,政府各級職能部門也設有對口的培訓學校,基本上形成了一個從中央到地方、包羅各種專業的完整的公務員培訓網路,為不同經歷、不同學術資格和不同職業性質的公務員培訓提供了可靠的條件。而國立行政學院則在這個網路中獨放異彩,併為西方各國公務員培訓機構積極效仿。

  (二)我國公務員培訓的教育機構


  我黨對幹部教育基地一直十分重視,早在戰爭年代就舉辦了許多幹部院校,解放以後,就更為重視,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新建和恢復了許多幹部培訓基地,為大規模地輪訓幹部,提供了前提條件。

  為了使我國公務員培訓工作正規化、制度化,必鬚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繼承我國幹部培訓的好經驗,借鑒國外的先進、科學的方法,逐步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以國家行政學院和若幹地方行政學院為主體,包括各類各級培訓機構在內的公務員培訓網路。從具體任務來說,國家行政學院培訓高級公務員和部分中級公務員;地方行政學院培訓中、初級公務員;國務院各部委和直屬機構的管理院校承擔本部門或本系統公務員的專業培訓任務。其他各類各級公務員培訓機構,也要按照公務員制度的要求和公務員培訓規劃,有計劃地開展公務員培訓工作。

  目前,我國公務員培訓的教育機構主要包括國家行政學院、地方行政學院、幹部管理學院、甲國高級公務員培訓中心。

  1.國家行政學院。它是國務院的直屬機關,業務上接受人事部和國家教育部的指導,其任務主要有:(1)承擔中高級公務員的任前資格培訓和更新知識培訓工作。(2)承擔國務院各部門初級公務員的專項業務培訓和更新知識培訓工作。(3)為地方和部門行政學院及其他培訓機構培養師資。(4)負責編寫或修訂公務員培訓的各類教學計劃和大綱,提出教學要求,業務上指導地方行政學院。

  國家行政學院根據自身特點,借鑒國外經驗,採用獨特的辦學模式,“不搞學歷教育,原則上不講授基礎知識”,在辦學方針、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等方面,既不同於現有的各類高等學校,也不同於各級黨校,培訓內容設計以提高受訓者的領導能力和管理業務水平為主,力求避免形式主義,以取得實效為基本目標。培訓時間以短期為主,短則數月,最長一般也不超過一年。

  2.地方行政學院。它是公務員培訓網路中地方培訓教育機構,直屬於地方政府,業務上接受地方人事部門、省教育部門和國家行政學院的指導。其任務是:(1)承擔本地區中級以下公務員的任前培訓及更新知識培訓工作。(2)承擔本地區公務員的初任培訓工作。(3)承擔本地區在職公務員的專項業務培訓及更新知識培訓工作。其辦學方式應仿照國家行政學院,不搞學歷教育,以提高公務員的管理能力、業務水平為主旨,但應適當增加基礎知識的傳授。培訓的時間也應以短期為主,最長一般不超過一年。

  3.幹部管理學院。它是指國務院各部門創辦的本系統內的各級幹部管理學院。其任務主要是承擔本系統內的公務員的初任培訓、專項業務培訓、知識更新培訓和部分任職培訓工作,它的特點是在培訓中突出本系統專業特征,時間也是以短期為主。

  4.中國高級公務員培訓中心。它是國家人事部直屬的教育培訓研究咨詢機構,是公務員培訓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職責任務是,根據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按照國家人事部培訓規劃,組織培訓中央和地方政府從事人事管理的中、高級公務員;大型企、事業單位從事人事管理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各部門所屬的人事或行政管理院校的師資骨幹;負責公務員培訓的研究和咨詢工作;開展有關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此外,由於我國公務員培訓網路建設尚不很完善,近些年來,有500多所高等院校承擔了公務員的培訓任務,成為我國公務員培訓的重要基地。隨著公務員培訓的正規化,我國公務員培訓將採用以各級行政學院為主,以高等院校為輔的培訓方式。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張淑芳.公務員法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01
  2. 2.0 2.1 2.2 張春生,蔡定劍.公務員法與公務員管理實務全書 一捲.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05
  3. 3.0 3.1 3.2 許文驪.公務員制度新解.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方小莉,林巧玲,Lin,刘维燎.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公務員培訓"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7.32.153.* 在 2013年12月4日 19:17 發表

很全面,很系統,對我有很大的啟發與幫助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