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行政效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行政效率(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目錄

什麼是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組織和行政工作人員從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種資源與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間的比例關係。這裡所說的各種資源,是指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以及其他各種有形無形的各種資源;這裡所說的成果,是指管理成果;它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質成果,也可以是無形的精神成果;這裡所說的效益,既是指社會效益,也是指經濟效益,但主要是指社會效益,實現公共利益的程度是衡量社會效益的主要標準。

  行政效率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機械效率階段、社會效率階段、客觀效率與規範效率階段。這三種效率概念是在不同時期產生和形成的,都具有時代特點,對全面考察行政效率都有積極意義。

  從公共組織層次上來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組織效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

  • 公共組織的高級決策層所表現的效率,是組織效率,又稱決策效率;
  • 公共組織中間管理層所表現出的效率,為管理效率;
  • 公共組織的基層工作人員所表現出的效率,為工作效率,亦稱機械效率

  公共組織的三個層次效率是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是不能單獨存在的。只有三個層次的效率都高,組織才能達到真正的高效。

行政效率的基本要素

  1、行政行為速度

  辦事速度是效率的外在表現。但是,就行政效率而言,並不一定是越快越好,而是指時間使用的合理性。這種合理的時間標準是指行政服務對象希望的“快”和可以接受的“慢”之間的結合。所謂希望的快,當然是越快越好,即時即刻。所謂可以接受的慢,是指行政服務對象的希望底線,即不因政府工作的周期破壞其原定的計劃,或者付出額外的成本

  通俗地說就是不至於“壞事”。在這兩者之間的結合點是比較理想的。一方面,政府機關不需要為滿足服務對象的不十分必要的速度而支付不合理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不會對服務對象造成任何意義的延誤。

  2、行政行為的成本

  政府處理問題的投入成本是一個很複雜的經濟學問題,大致包括三個部分:行政設施成本、行政制度成本、行政人員成本。如果政府機關處理某個問題速度很快,具體的服務對象評價為效率高。但是由於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與處理該問題的最後社會效果不成比例,就不能認為該政府運作具有高效率。

  例如,某地通往某旅游景點的公路年久失修,經常發生堵車和游客被圍困在旅游景點的現象。當地政府於是派出專機免費疏散被圍困的游客。如何評價當地政府的工作效率呢?對被圍困的游客來說,政府辦事效率高。如果是非常特別的情況,如涉及人的生命安全,作為既定的應急措施,這樣處理沒有問題。但如果通過及時維修公路能夠解決的問題,卻不及時維修公路,而是等到游客被困再派出飛機來解決,就不能得出結論說這裡的政府運作效率高。

  3、行政行為的正確度

  處理問題的效果是行政目標的核心。行政行為的目的是實現和增加服務對象的合法利益,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公平的實現。成本也好、速度也好,只有同效果聯繫起來考察才可能得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

  對於抽象行政行為而言,行政行為的正確度是指制定的公共政策(包括各種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在充分兼顧相關利益群體合理利益的基礎上,積極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並最終增進社會整體福利。對於具體行政行為而言,行政效果是指行政機關對管理(服務)對象所作出的行政決定合法、合理、公平、公正。

行政效率的特點[1]

  行政效率是由效率演變而來的,但是,它與一般意義上的效率,特別是與通常所說的經濟效率、機械效率相比,卻有各自的特點。這些特點主要是:

  1、行政效率與經濟效率、機械效率相比,具有更深刻的政治性和社會性。這是因為,行政管理不但具有經濟功能、技術功能,還具有政治功能、社會功能、文化功能。所以,衡量行政效率的高低,不能僅用抽象的速度、耗費、比率等,還必須要有政治標準、社會標準與文化標準等。

  2、從理論上說,行政效率是質與量的統一,但是它與經濟效果、機械效率相比,更難以用數字測量。這是因為行政管理從消耗上說,有更大的複雜性和更多的無形性;從效果上來說,又有更多的間接性和更強的社會性。因此,對行政效率的測定固然要十分註意運用定量分析方法,但更多地還要運用定性分析方法,同時還要有正確的行政效率觀。

  3、行政效率與經濟效率、機械效率相比有更強的整體性和系統性。這一方面表現在衡量行政效率不但要看投入與產出的比,更看經濟效益,而且還要看政治效益、社會效益;另一方面表現在測量行政效率不能只看局部的效率,一時的效率,還必須要看總體的效率,特別要看上層領導機關的效率。這是由行政工作的整體性系統性決定的。

行政效率的作用

  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

  2、行政效率是檢查和衡量公共組織和公共行政活動的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標準。

  3、行政效率關係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行政效率的測定

測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測定行政效率十分困難,但是測定行政效率又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政府減少成本,提高效率是實現公共利益的重要標準。

  1、通過測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減少資源的消耗,實現公共利益。

  2、通過測定行政效率可以確定行政目標的達成度。

  3、通過測定行政效率可以確定公共組織的各種要素組合的科學合理程度。

  4、通過測定行政效率可以確定公共行政活動的社會效益的大小。

測定行政效率的標準

  1、測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標準。這是以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消耗的數量作為評價行政效率的標準。

  2、測定行政效率的質的標準。測定行政效率質的標準首先指公共行政是否充分發揮了公共行政職能,是否真正實現了公共行政的功能與價值,真正實現了為公眾提供優質服務和公共利益的宗旨;其次,還要看行政目標是否正確;最後,要能夠反映各種不同管理對象的個性與其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也就是要遵循公共行政的客觀規律。

  3、測定行政效率的社會效益標準。所謂社會效益標準,是指公共行政適應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程度和反映與滿足公眾需要的程度。公共行政必須把社會性因素和精神性因素的效果當成測定行政效率的社會效益標準的重要內容之一。

  4、測定行政效率的規範性標準。公共行政因為行政部門不同、性質不同和分工不同,有許多管理工作無法量化,不能用數量標準來衡量行政效率,因此必須用規範性標準來予以測定。規範性標準是通過比較而確定的標準,因此是一種定性考察標準。

行政效率的測定方法[1]

  行政效率的測定方法大致分為:經濟指標測定法、行政管理效果指標測定法、速度和消耗指標測定法、功能指標測定法等。

  1、經濟指標測定法

  經濟指標測定法是指以行政工作中所收到的效益為標準,來衡量行政經費支出的合理性—測量行政效率的高方法。

  2、行政管理效果指標測定法

  行政管理效果指標測定法是指把行政管理的效果通過採用分值的辦法加以累計計算,與計劃達到的行政管理效果的分值加以比較,得出一定的比值,在經過多次的積累與對比來測定行政管理效率的一種方法。

  3、速度和消耗指標測定法

  對行政管理中的一些不能用經濟效益指標來衡量行政效率的工作,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速度和消耗指標測定法是把某些可比速度的指標和可比消耗費用的指標,通過自我縱向比較或同類型行政管理組織的橫向比較來確定本單位的速度與消耗量是否合適,行政效率是否提高的種方法。

  4、功能指標測定法

  功能指標測定法是以某個假想的設定值為標準,將所有反映行政效率的因素設為一定量,並依照行政管理實踐的結果,把得到的各種對比值進行計算,再比相同類型的比值進行比較,得出相應的行政效率的值。

行政效率的提高途徑

  行政效率是一個全局性的、綜合性的問題,行政效率低下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同樣解決此問題的途徑及手段也需多管齊下,針對不足之處予以各個擊破。行政效率的提高主要可以從健全組織機構、選擇優秀領導、健全人事制度、實行決策科學化、健全行政法規和監督體制。結合實際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行政效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進一步強化行政體制改革,明晰職責,各司其職。將社會能夠管的事交給社會管,提高社會的自治能力;對於社會難以調節、解決、管理的事務則由政府提供必要的管理;轉變政府職能,將市場能管且能管好的事交給市場管,將企業能關且能管好的事交給企業管,實行政企分開;加強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領導,而將社會經濟中的具體事務交由政府管,實行黨政分開。這樣有利於權利和責任的明確,有利於實現分工專業化和專門化。

  2、優化組織結構設置。行政機構臃腫、層次繁多、職責不清必然導致行政效率低下,因而,必須建立高效、民主、公正、精簡的組織設置。要求做到以下幾點:界定行政能,理順各層次各部門關係;按照科學性和整體性的要求精簡機構和人員;建立健全決策、執行、信息、監督四類機構;優化管理幅度和層次;實行行政決策一元化,避免多頭領導,在賦予權力的同時明確其職責。

  3、強化競爭意識,完善激勵制度。這有利於增強廣大行政人員提高行政效率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同時亦可使他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增強。建立開放、競爭、公正、透明的幹部管理和任用機制,任人惟能、任人為才;大力提高公務員素質,實行競爭上崗機制,優勝劣汰,實行能上能下的公務員制度;按照德能勤績標準選人用人, 實行崗位責任制,把政治表現、個人業績與宣佈任用聯繫起來;建立和完善各種工作制度、規範、準則,促使行政人員管理標準化、規範化、制度化,保持提高行政人員素質的長期性、規範性和制度化。

  4、努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行政法制建設。努力構建精幹、高效、協調、廉潔的政府機構體系,實現政府組織機構合理化;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原則,建立辦事高效、責任明確、運轉協調規範的行政管理體制;完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制度,使行政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加強責任制建設,堅持以行政法律法規作為行動的準繩,做到違法必究、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高行政效率。

  5、切實提高領導者素質包括努力提高領導者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素質及領導者領導藝術能力。領導作為領頭羊,其素質的提高對於行政效率的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一隻獅子領導的一群綿羊的力量遠強於一隻綿羊領導的一群獅子的力量”。可以採用舉行培訓班等形式,使領導的知識更新能力和再學習能力得到保持和提高。

  6、建立電子政府。配備現代化設備,逐步實現管理手段的現代化,重視辦公設備現代化和信息傳遞的現代化,從中國行政管理的實際出發,配備現代化辦公設備,同時採用系統論資訊理論等科學方法,實現辦公自動化、協調化、高效化。例如在土地資源觀行政管理中,可以實現信息化、自動化辦公,利用航測取代人測,等等,這樣就有利於減少不必要成本,實現信息的準確化、動態化、適時化,這對於提高土地行政效率可以起著巨大作用。

  7、加強組織協調與溝通。加強機構間的合作,實現資源共用,打破部門壟斷主義、小團體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減少不必要的行政開支。加強聯合辦公能力,完善溝通和協調機制,以達到杜絕踢皮球現象的目的。在現實土地規划行政中,城市利用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分屬城市建設部門和土地資源管理部門制定,在內容上就往往缺乏溝通和協調,出現“打架”現象,在具體執行中更是各自為政,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出面進行協調了。唯有如此,才能科學、合理、高效地規劃好、管好、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資源,使土地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更大的調控作用,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8、努力營造提高行政效率的氛圍和環境。外因是事物發展的重要條件,一個良好的環境對於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起著巨大的作用。同時,一個組織的正確的價值取更能對此組織有著巨大的導向作用。向如在實際行政工作可以建立工作卡片,進行時間預算、決策,開展工作競賽如進行“工作大練兵大比武”等等,使提高行政效率成為組織文化價值觀,這樣就有利於從整體上提高行政效率。

參考文獻

  1. 1.0 1.1 出自: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管理科學學院(課件).《行政管理學》[M].第十一章 行政管理效率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Cabbage,Vulture,Dan,鲈鱼,泡芙小姐,Yixi,连晓雾,y桑,Lin.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行政效率"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935764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8月2日 14:42 發表

看看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