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城市商品市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城市商品市場[1]

  城市商品市場是指佈局在城市行政區域、商品交換關係以城市為主要活動空間的市場

城市商品市場的結構[2]

  1.城市商品市場的客體結構。進入城市商品市場的商品,按生產來源分為工業品和農業品;按商品用途性質分為生產資料消費資料。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中均分別包括工業晶和農產品,而且其中許多商品既是生產資料又是消費資料。因此,城市商品市場呈現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工業品市場和農產品市場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結構。城市生產資料的需求結構依城市的產業結構和生產規模而異。而消費品的消費主體是城市廣大居民和流動人口,它的客體是個人或家庭的生活用品,涉及吃、穿、用、住、行、玩等各個方面。因此在消費晶需求上,各城市有大致相同的結構。據1993年統計資料,我國城鎮居民人均購買商品支出的比例分別是:食品60.2%,衣著16.4%,日用品11%,文娛用品5%,書報雜誌1.1%,藥品及醫療用品2.1%,建材1.2%,燃料2%,其他l%。可見,農產品和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副食品仍是城市消費品市場的重要內容。但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食品消費比例低於全國平均水乎,日用品及精神消費商品比例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居民消費水平越高,食品消費所占比重越小,如香港居民食品消費只占總消費的18%左右,這是城市消費品市場結構性變化的大趨勢。

  2.城市商品市場的主體結構。市場主體是在市場上從事交易活動的組織和個人,它包括各種生產經營組織、中介組織和最終消費者。市場主體既是市場客體的供給者和需求者,又是商品流通渠道的連接起點和終點,在整個城市商品流通過程中起著主導和決定性的作用。我國改革以來,城市商品市場的主體結構已呈現所有制多元化趨勢。從經營主體結構來看,打破了分行業按專業公司劃分經營範圍的框框,實現了工業品與農產品、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的跨行業交叉經營,原商業物資部門的商業企業、社會商業組織和工業自銷組織成為城市商品市場的三大主體。城市商業機構大致可分為農副產品購銷機構,工業品批發機構和零售機構。據湖南省的統計資料,各種商業機構的數量比例分別是:農副產品購銷機構2.1%,工業品批發機構1.42%,零售機構95.8%,其他商業機構0.7%。

  3.城市商品市場的空間結構。城市商品市場的空間結構指主體在一定地域範圍內的空間分佈,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城市商品市場主體的分佈點都是在特定的地理、自然、歷史、社會和經濟條件下形成的。集中是城市商品市場的本質特征,它要求市場主體儘可能相對集中,以發揮更大的群體效益,因而出現了市場要素向城市大規模集中的城市化進程。千萬個市場供求主體之間的商品實體流通是通過特定的流通組織所進行的一系列複雜的聚散過程而實現的。全國性的商品聚散和流通,只能通過許多大小不同的地域流通中心來實現。城市就充當著流通中心的角色,它一方面聯繫著千萬生產經營者和最終消費者,另一方面在各級流通中心之間保持著複雜的縱橫交錯的流通聯繫,從而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一個完整的、暢通的、連續的,以城市為中心的商品流通網路。這一空間結構按各種城市的要素集中程度和市場輻射半徑大小的不同形成一定的層次。(見下圖)

Image:全国中心城市市场.jpg

  圖中的流通路線均是雙向的,按1—5的順序,層次越高,數量越少,但市場主體密度越大,媒介機構越完善,流通功能越強,輻射半徑越大,經濟實力越強,協調、控製作用也越明顯。按照我國城市分類方法,圖中第二層次是人口20萬以下的小城市,大多數是縣級市;第三層次是人口20—50萬的中等城市,多數是地級市;第四層次是人口50萬以上的大城市,主要是省會城市和具有特殊區位優勢和經濟優勢的城市。第五層次是少量具有全國意義的超級城市,數量屈指可數,但影響和作用巨大,是全國或國際商品流通中心。

城市商品市場的特點[2]

  1.聚集性。又稱集中性、吸引性。城市商品市場較之農村商品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市場主體、市場客體、市場購買力的高度集中性,它是通過資金、商品、勞動力技術信息生產要素大規模向城市聚集所實現的。生產的發展,特別是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要求生產諸要素的大量使用,要求資本、勞動力、原材料的高度集中。城市規模的擴大靠的就是資本、商品和勞動力不斷地向城市聚集。生產發展速度越快,這種集中速度也越快。不僅城市生產所需的生產資料量越來越大,而且居民消費力也大大超過農村。據1993年統計資料,全國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的27.6%,而城鎮居民儲蓄,占全國城鄉儲蓄總額的75,2%;城鎮集貿市場年平均成交額達1090萬元,而農村集貿市場年平均成交額只有301萬元,說明購買力也向城市商品市場集中。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差別雖在逐步縮小,但在市場容量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1993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92l元,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2337元,後者是前者的2.54倍。

  2.輻射性。又稱輸出性,是聚集性的對稱。所謂輻射性是通過商品、貨幣的內外流動,特別是由城市向城市外部的流通,在它流通所達的範圍內產生積極的作用,保證和促進經濟區域內商品市場的正常運轉和進一步發展,並通過城市商品市場的流通,使城市功能不斷擴大,經濟實力不斷增長。如廣州市1981一1990年調出市外商品達360億元,占商品總銷售額的32.5%。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極限時,必然產生規模相同、方向相反的運動,通過商品的擴散和資金、人力的流動,促進衛星城鎮的產生和發展,加速區域經濟的發展。輻射性是聚集性的交換條件,一個城市應不應發展,發展速度和規模應怎樣規定,都應以它在商品市場向外輻射過程中產生的經濟吸引力為轉移。目前,我國出現的一些明星城市,如常州、無錫、南通、沙市、順德等,發展很快,究其原因就是這些城市在體制改革過程中,調整了產業結構,生產了能占領國內市場和打入國際市場的許多拳頭產品,或形成了若幹個大型的專業批發市場,聚集了全國的名優產品和重要的原材料,然後再向外擴散,從而擴大了利潤,增加了積累,使本市商品市場的輻射力和商品輸出量迅速增長。同時,輻射性又是聚集性的保證,整個城市商品市場的運轉過程就是一個輻射——聚集——再輻射——再聚集的無限迴圈的大系統。現代化城市無論大小,一般都是一定區域的經濟中心,先進城市通過其市場主體的連鎖式銷售聯購分銷、層層批銷、總經銷、補償貿易易貨貿易等多種貿易形式,讓商品、資金、技術、人才不斷流向商品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從而縮小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差別,使市場資源配置比較均衡地分佈於全國。

  3.媒介性。又稱中介性、中轉性、吞吐性。城市商品市場的特點不僅表現在聚集和輻射兩個方面,還表現在它的媒介性。城市商品市場是一個龐大的中轉站,具有農村商品市場無可比擬的吞吐能力。所謂媒介性,就是通過各種客體的過境貿易,以及與城市之外各種市場主體之間的商品交換、資金往來、生產協作、技術交流、勞動力流動,而進行的商務聯絡、媒介和代理活動所產生的流通力。現代城市中雖然很少有純粹的“轉運貿易城”,但是,中介流通作為城市商品流通的一種形式,始終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貨物的過境與中轉仍是許多城市發揮交通運輸中心和商貿中心作用的—個重要的內容,也是現代商品流通“商流物流相分離”的體現。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商品市場的媒介性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沿海、沿江、沿邊的許多開放城市都開始把做好國內外商品貿易的中介人作為自己的重要功能之一。各城市的商品市場也就成為互通信息的視窗、互通往來的橋梁、貨物轉運的口岸對外貿易和招商引資的基地。特別是港口城市和內陸交通樞紐城市,要擴大本市商品市場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必須藉助於城市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大力發揮內外貿易、技術交流、金融往來和信息流通等中介作用。近年來,我國中心城市各種期貨市場和經紀公司的建立,更加擴大了城市商品市場的中介作用。由於交易所內合約可以買賣遠期合同可以轉讓價格完全按商品本身的價值規律供求關係來決定,會員有權接受客戶委托,代理客戶買賣或轉讓合同,因此使相距遙遠的各市場主體之間可自由地相互貿易,中心城市的“經紀”作用得到了最大的發揮。4.區域性。上述3個特點是城市商品市場的共性,而區域性是城市商品市場的個性。例如,經濟區域不同、城市功能不同、物產結構不同、地理條件不同、風俗習慣不同、民族聚居不同等等,都可造成城市商品市場的差異。首先是地域差異,我國經濟存在著多層次性和不平衡性,如部分現代工業同大量落後工業並存,一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同廣大不發達地區、貧困地區並存。據1992年統計資料,我國市區人口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城市是深圳市,高達32752元,而全國城市平均水平為3078元,相差達10倍。不同規模城市之間的經濟水平也有差異,2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5924元,隨著城市規模下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下降。2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綜合經濟效益指標與全國平均水平相近。在許多工業化水平不高的地區,小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還處在周邊地區同一層次上。因此,這不同地域和規模的城市商品市場的發育情況大不一樣。僅以城鎮居民收入差別就略見一斑,如1992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廣東是3484元,湖北是1886元,而甘肅只有1710元,可見沿海與內陸、東部與西部的城市商品市場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落後地區城市商品市場的聚集、輻射、媒介性必然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

  又由於各城市的歷史發展軌跡不同,地理、物產、交通條件各異,各有各的優劣勢,因而城市的功能也不盡相同,有的綜合功能較強,可成為多功能的中心城市;有的則形成具有一二種獨特功能的專業性城市,如鋼鐵城、石油城、絲綢城、科技城、旅游城、商貿城、港口城等等,因此,城市商品市場的經營方向、輻射空間、吸引對象都與各自城市的歷史特點、產業結構和城市功能相適應。不同城市的消費差異也非常明顯,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甚至不同氣候條件的城市居民好惡和風俗習慣都大不相同,甲城流行的商品,乙城可能滯銷。因此,我們研究城市商品市場的發育必須因地制宜,認真考察它的區域特征。

城市商品市場的作用[2]

  由於城市商品市場在整個城鄉商品市場中,無論是在市場容量上,還是在對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上都占主導地位,因此,城市商品市場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的作用,實際上表現為怎樣通過城市商品市場的發育來發揮中心城市在城市綜合功能、發展區域經濟、參與國際分工等輻射方面的作用。大力發展城市商品市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實現地區和國家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城市商品市場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定經濟區域範圍內的中心市場,是社會再生產空間聯繫和經濟區域流通網路的樞紐。由於市場經濟天然地具有使資源向高效益地區流動的特性,周邊地區交易者便自發地聚集到城市進行各種交換活動。這種流動不僅有利於城市及周邊地區和廣大農村的生產者、消費者生產和生活,而且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勞動的節約。因此,城市商品市場是在媒介和參與一定經濟區域內的各種交換活動的過程中存在和發展起來的。城市商品市場的地位和作用的大小也就取決於它所吸引、輻射的區域及商品吞吐量的大小。城市商品市場發育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與該城市聯繫的各個地區生產要素在空間的流動、配置和平衡。城市商品市場所流通的生產資料與消費資料及其相配套的資金、技術、信息、勞動力等,不僅為本市企業的再生產打下了基礎,而且也為經濟區的社會再生產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沒有城市商品市場這個空間聯繫的紐帶,社會化大生產就難以為繼。

  2.增強城市經濟實力的需要。現代化城市建設離不開完善的現代化城市設施和現代化城市功能,即物質基礎性的城市設施功能、主體性的經濟中心功能和服務性的城市管理功能。這幾種功能的發揮必須建立在城市強大的經濟實力的基礎上。而壯大城市經濟實力最有效的途徑是發展城市商品市場。世界上許多現代化城市商品市場是非常發達的,如日本大阪批零商業占全國的13.3%,產業構成第三產業為67.7%,其中商業占23.2%,服務業占15.2%,可見商貿服務業是第三產業的重中之重。發達國家大城市的財政收入來源主要靠第三產業,如紐約第三產業收入占70%以上;香港是製造業很發達的城市,但香港第三產業總值占全市的73%。商貿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中又占50%以上。市場建設投產少,產出多、見效快。據測算,重工業每增加一個勞動力需增加固定資產投資l萬元,輕工業為6000元,商業為1300元。上海市投入產出平均利稅率,全市平均為29.8%,農業為9%,輕工業為31.1%,重工業為28.7%,商業為92.9%。因此,商品市場的發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經濟實力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

  3.完善城市綜合功能的需要。中心城市的綜合功能不僅僅在於物質生產功能的延續,更重要的是在於發揮城市在一定區域內的凝聚力和輻射力。發達的商品市場不僅可為工農業的發展提供充分的服務,而且商貿服務業的本身是城市外向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外貿易、境外投資、勞務和商品出口、技術引進、合作辦企業等方面,商貿服務業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發達的商品市場還可通過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吸收大量勞動力,緩減城市就業壓力,提高城市的繁榮程度和對國內國外的巨大吸引力。中心城市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經濟區域內商品、資源、資本、勞動力在空間上的汲化過程。反過來,當中心城市形成後,它又要反作用於區域,向周邊地區提供商品流通金融、交通、通訊等方面的服務,從而帶動區域的經濟發展。城市商品市場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為周邊地區的商品生產和交換提供各種服務。這種服務的發展本身,即是對區域生產要素及商品市場建設的促進。因此,城市商品市場既能促進區域整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的發展,又能為發育市場體系和市場機制提供各種服務。

  4.調整城鄉經濟結構的需要。蘇南地區大力發展城市商品市場的經驗為重新調整城鄉經濟結構提供了很好的啟示。蘇南模式可用兩句話概括,即農村工業化、城市商業化。近年來,無錫,蘇州這兩個工業發展在全國居前列的城市出現了令人驚喜的兩個變化。一是城市工業雖然繼續發展,但是落後於所屬縣和縣級市,如無錫市所屬的無錫縣和江陰市的工業總產值都已超過了無錫市;蘇州市所屬吳縣的工業增長幅度也成倍高於蘇州市。二是在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商貿服務業的發展勢頭越來越高於工業,就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心城市的服務功能從主要服務於市區,向同時服務於所屬縣區和周邊地區發展。蘇南模式的成功,說明一個現代化城市可以沒有發達的工業,卻不可能沒有高度發育的商品市場。可見,當前的中心城市的功能與城市工業化時期的城市功能相比,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同時,城市黃金地段土地用於商貿服務業,其土地效益大大高於工業,而且還可從根本上消除環境污染、水電供應緊張、道路交通堵塞等一系列“城市病”。在明確城市這種新功能與發展目標後,就應強調從區域位置、產業特點、資源稟賦、社會文化特點等具體市情出發,選擇符合本市產業特點的市場發展方向,培育與城鄉區域經濟相協調的、能提供配套服務的商品市場。因此,把工業推向農村廣闊天地,讓商貿服務業在城市樹立優勢,使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都向中心城市商品市場聚集。

  5.參與國際經濟分工的需要。城市經濟要發展,必須在經濟外向化、國際化上做文章,經濟國際化實際上是本地區市場經濟在空間地域上的大拓展,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經濟貿易外向化,商品流通向國外輻射;二是資本融通全球化,。國際性收支額占本市經濟收支總額的比重較大,外資投入和資本輸出對本市經濟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三是交通電訊和信息網路化,擁有全方位開放、通達性很強的商品流通網路和電訊信息網路。這三化無一不是以大市場、大商貿、大流通為依托的。城市參與國際經濟分工主要體現在城市商品市場與國際市場聯繫高度緊密,經貿活動中有相當比重是跨國性的,城市商品及資本的支配力及流動範圍具有國際性。在這一進程中需有十分發達的商品市場。此外發育城市商品市場還有利於促進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促進城鄉通開、地區通開,形成四通八達的流通網路。

城市商品市場的發育目標[2]

  1.中國城市商品市場發育的總體目標。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大中小不同類型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在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中,各城市的商品市場互相依存、互相促進,都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客觀必然性。我國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並存的局面在短期內還不可能消除,城市市場農村市場在不同軌道運行及本質差別還將延續一個時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商品市場同時存在和共同發展就更具必然性。每個城市的市場建設和發育都應貫徹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的原則,從追求速度的粗放型向講求經濟效益的集約型轉變。城市商品市場的結構必須要有利於本市產業結構的優化,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因而,模式多樣化將是我國城市商品市場發育的一個重要特征。一個城市商品市場的開發,一般要經歷極點開發、點軸開發、網路開發3個不同的階段。所謂極點開發,就是選擇具有聚集、擴散力強的優勢產業形成專業市場,進行重點開發。待到經濟實力增強,聚集一定的能量,具有進行較大規模市場開發能力之後,即可進入點軸開發階段,即沿城市的重要交通幹線擴展,形成更大規模商品市場帶或商品市場群。第三階段為網路開發,即選擇與本市經濟關係緊密的若幹個城市,發展廣泛的橫向聯繫,實行分工協作,通過各種網路與原有的重點開發軸線連結成一個有機的市場網路整體,逐步實現城市商品市場群體化和城鄉商品市場一體化,通過帶動周邊地區和廣大農村的發展,而達到縮小城鄉市場本質差別的目的,同時也促進城市商品市場的吸引、輻射、媒介功能得到更充分的施展,使城市本身具備更充沛的活力。

  2.大城市商品市場的發育目標——國際性中心市場。城市又分為3個層次:50—100萬人口即為大城市,100萬人口以上為特大城市,300萬人口以上為超級城市。世界上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不少已成為國際性的商貿中心。我國多數大城市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區位條件,流通效益大大高於中小城市,如1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流通資金周轉次數要高於全國城市平均效的l/3以上。大城市聚集效益、規模效益高,能充分滿足社會化大生產及現代工業對物資供應、市場、運輸、科技、信息、服務等方面的需要,便於把生產要素、物質條件和科技文化等力量匯聚在一起,形成整體優勢,以較少投入而帶來較大的產出,這是中小城市所不及的。經過15年來市場取向的改革,大城市的商品市場‘已基本具備全國性統一市場的特點,下一個目標是向國際性中心市場邁進。為此,·必須在進一步發展對國內的聚集力和輻射力的基礎上,使城市商品市場的影響力超越國界,擴大市場的交換廣度和深度,把越來越多的商品投入世界市場,併為國際貿易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促使城市產業結構及貿易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帶動國內市場的全面振興和整個經濟的騰飛,併在強化綜合競爭能力的基礎上,在國際市場各個領域占據主動地位,使城市經濟現代化、國際化達到一個新水平。

  3.中等城市商品市場的發育目標——全國性統一大市場。人口在20一50萬之間的中等城市大致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一定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一種是歷史文化城市、新興工業城市、港口或交通樞紐以及旅游城市等,即具有某種專門特色的城市。中等城市一般都有自己的主導產業,在全國市場體系中地位重要,不少在專業市場方面還起著商品聚散的中樞作用,而且經濟適應性較強,能應付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等城市大多數處於規模擴展階段,與大城市相比,中等城市數量多,分佈範圍廣,作為城市商品市場網路中連接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紐帶,起著承上啟下的中介作用。一般而言,中等城市商品市場的發育受到3個方面的制約:地理及區位條件往往限制資源利用的範圍;科技教育力量和城市綜合功能不如大城市;產業結構不完善,關聯度較差,缺乏自我調節和自我平衡的能力,經濟實力遠不如大城市,在發展中具有某種不穩定性。因此,中等城市在商品市場的發育過程中,需要經常研究周邊地區的發展勢態,以確定或調整本身的發展戰略。在市場發育總體規劃中要註意揚長避短,形成特色,打破地區封鎖,加強橫向聯繫,提倡互保互補,走聯合發展,共同振興的道路,使本市的一切商品交換以全國範圍為活動的空間。中等城市商品市場發育的目標就應充分體現全國性統一大市場的特點,即在全國範圍內,商品自由流通,市場要素統一運動,市場機制統一調節,市場主體支配商品交換的空間活動具有主動性和廣泛性。衡量這一目標是否達到的標誌主要是:是否打破了地區封鎖和部門分割的局面,使商品真正按照供求規律價值規律和自然流向規律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通;是否使商品市場和其他要素市場相互融合、協調和流動,使商品經濟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是否具備全國性的商品集散能力,交通條件、通訊設施和物流設施是否能為全國市場網路的統一性提供保障;是否與全國各地商品市場發生廣泛的經濟聯繫,充分體現各地區之間社會分工協作的特點等。

  4.小城市商品市場的發育目標——地區性城鄉一體化市場。20萬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大多數是縣級市。縣級市占整個城市數的609《以上,比重最大。從小城市的人口規模來分析,市區非農業人口在15萬以上的和10—15萬的分別隻有60多個,也就是說,具有初步聚集功能,夠得上城市起始規模的還不到半數。但近年來,小城市在國民經濟中的地區有所上升,以工業產值進行比較,如果以大城市增長率為100%,則中等城市增長140%,小城市增長251%。大多數小城市雖暫不具備發展國際市場和全國市場的條件,但也有大中城市無可比擬的有利條件,如人口密度小,地價便宜,市場建設費用低,發展餘地大,產業結構單一,市場適應性強。尤其是小城市更加接近農村,同廣大農村聯繫緊密,是最基本的地區社會經濟中心,是連接城鄉市場、集散農副產品、促進城鄉結合的橋梁和紐帶,是帶動農村共同富裕的前沿陣地。因此,小城市商品市場的發育目標應定位於發展地區性的城鄉一體化市場。這一市場在全國大市場體系中起著“蓄水池”和“中轉站”的作用,是區域市場和全國市場最基本的據點。正是由於眾多的小城市商品市場的互相輻射、互相滲透、互相連接,才衝破了地方“行政勢力”的割據和封鎖,使城鄉市場以及大中小城市市場的邊緣地帶交叉重疊,形成聯繫緊密的市場網路。城鄉一體化市場的發展目標主要是:市場封鎖和條塊分割局面不復存在,與鄉鎮和周邊縣市的商品交換和經濟技術協作十分廣泛,形成了城鄉商品交流的大網路;具有相當規模的活躍的商品市場,並且涌現一批專業市場和批發交易中心,成為城鄉和地區之間商品交換的場所和重要渠道;具有完善的商業中介組織系統、農業生產資料供應系統、農副產品收購系統和農村社會服務系統,成為引導農民進入市場的嚮導和農村連接城市的橋梁,交通建設、市場建設等硬體設施達到現代化水平,具有向全國性市場過渡的基本條件。

  當然,以上3個層次的市場發育目標也不是絕對的,而且是可互相轉化的。如許多大城市尚不具備與國際市場對接的條件,因而在一段時期內還要集中精力發展國內市場。而一部分沿海、沿邊的中小城市,外向型經濟發展很快,把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同樣是大有可為的。

城市商品市場發育的對策[2]

  (一)加快改革步伐,實現經營規模化

  首先要儘快使城市商品流通體系轉變到市場經濟的軌道上來,徹底糾正“重生產、輕流通”的思想和商業單純安排市場供應的。自我服務”觀念,樹立起。大市場、大商貿、大流通。的新觀念。“三大。的主要特點:一是更大的貿易自由,形成全國統一市場,推進內外貿緊密結合,迅速與國際市場接軌,二是建立起現代化流通企業制度,有一批規範化、現代化的大型企業集團、綜合商社和連鎖商店;三是實現社會經濟商品化,包括貨幣、證券、勞動力、房地產、科技、信息、文化、藝術等都納入商品交換範疇,各類要素市場發育完善,商業中介活動興旺活躍,從而促進城市商品市場向高層次發育:四是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元的商業所有制結構,城市流通管理機構突破按行業分設主管部門各成封閉系統的狀況;五是商品市場的規範化和法制化,政府通過各種經濟杠桿和法律、法規對市場實現有效的管理和調控,六是更大規模的商品集散和商業組織,更高層次的現代化流通設施和管理手段。城市國合商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思路是:在撤銷商業行政主管局,成立集團公司的基礎上,逐步轉變為行業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或控股公司,把集團公司所屬企業變成控股企業,各種所有制可互相參股,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實行市場經濟通行的董事會制和按股分紅制;小型商業企業區別不同情況,一部分轉為國有控股企業的連鎖店,一部分面向社會拍賣或出租,或實行。國有民營”,所有企業都應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再加上自生自滅,都可依法破產和互相轉讓。吞併和收購,加快經營規模化、企業股份化和組織集團化的步伐。城市各類批發企業都要在轉軌上下功夫,要通過母體裂變、多種經營、聯合、兼併改組破產等多種形式重組城市商業批發體系。

  要深化城市流通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和完善商品市場體系,建立開放的多元化的要素市場,在發展現貨市場的同時,有步驟地完善期貨市場,按國際規範實行會員制、標準合同制、中央結算制和保證金制。要強調流通與生產的分工,把產品銷售生產系統中分離出來,生產資料流通要廣泛推行代理制。要大力發展個體、私營、鄉鎮、合資外資等非公有制商業,創造規範的、一視同仁的競爭環境,將國有商業企業真正推向市場。沒有各種非公有制商業的充分發育,就不會形成完全充分的競爭,沒有真正意義的競爭,就不會有發達的市場經濟。但是,城市商品市場又不是完全放任的市場,而是政府可以調控的市場。國家要對重要的商品進行供需總量平衡,組織必要的儲備,建立市場調控基金,通過對大型企業集團、跨地區性批發市場、期貨市場的控股等手段來調控全國城市的商品市場。

  (二)合理規劃佈局,實現設施現代化

  要將商業網點佈局和市場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之中,根據城市規模、購買力水平以及流動人口聚散等因素合理確定商品市場建設的規模、結構和檔次,形成不同層次的商業服務中心。逐步改變技術裝備落後的狀況,提高商業設施裝備的現代化、國際化水平。

  第一層次是搞好居民小區的商業網點佈局,動員社會力量發展零售網點和集貿市場,方便群眾生活。

  第二層次是建設好各地段的商業眼務中心,即按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的原則,配合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在城市各區段以及名勝旅游區建設空間配置網路化、功能齊全、設施現代化、網點大面積聚集的區段商業服務中心,形成各具特色的購物街,成為區內外顧客和游客集中購物、消費娛樂商業場所

  第三層次是建設城市“中心商務區”(CBD)。城市佈局的調整必須以土地市場為主要調節手段。要充分運用級差地租原理,發揮各產業在使用土地上的邊際效益,促使商業、金融、娛樂等高收益行業自然聚集於市中心黃金地段。要以房地產開發為手段,圍內外招商成片批租,通過土地置換,形成城市的中心商務區。中心商務區以流通和眼務為主要功能,這是城市功能的完善和集中,也是城市商品市場成熟的標誌。只有當這些功能在城市某個地區聚集到一定規模,形成與城市其他部分性質不同的特殊地段,且成為區域發展體系中不可缺少的核心時,城市商品市場向外輻射功能才能得以形成。

  (三)調整經營結構,實現商品多元化

  這不僅是城市商品市場滿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客觀要求,而且是本市產品得以在全國流通和打入國際市場的前提。城市商品市場的變化應緊緊跟上城市消費風潮的變化。當前我國大中城市居民消費出現了八大變化,即消費需求由供給型向選擇型轉化,消費渠道由單一型向多渠道型轉化,消費水平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化,消費模式由雷同型向多樣型轉化,消費行為由實用型向感情型轉化,消費領域由狹窄型向寬廣型轉化,消費模式由鄉土型向國際型轉化。因此,城市產業結構和市場經營結構的調整,就要適應這種消費多元化、高檔化、國際化的需要,改變商品檔次低、式樣舊、包裝差的落後面貌,重點開發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創匯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產業和產品;商品經營要從大批量進貨向“小批量、多品種、勤變化”轉變;要下大力氣更新換代大部分種類的商品,家電、日用品和食品要註重功能設計和個性設計;要講究商品的外觀造型,改進商品包裝,樹立品牌形象,努力提高商品的附加價值和名牌商品比重;傳統農產晶要從粗加工、無商標、無包裝向精細化品牌化、包裝化發展。

  城市商品市場還擔負著滿足和引導城市居民消費的重要任務,在商品的組織和供應方面要適應城市居民多層次的需要。首先要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抓好“菜籃子”工程和副食品、日用工業晶的流通和供應,既要放開價格,又要把物價上漲幅度控制在工薪階層能夠接受的水平。在此基礎上要逐步拓寬城市居民的消費領域,把城市居民的消費重點由“吃、穿、用”向“住、行、玩”轉變。為此要在城市大力發展與“廣廈工程”相配套的建笛裝飾材料市場、家庭居室用品市場,而且要讓小轎車陸續進入居民家庭。還要大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精神消費力,發展精神文化消費,文化娛樂商品市場必須從質和量上來一個飛躍。

  (四)採用先進技術,實現管理科學化

  城市商品市場在管理手段上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實現管理現代化、科學化,這是我國城市商品市場與國際市場對接,提高規模效益和巨集觀調控能力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在零售商業方面,要逐步實現微機化、條碼化和電算化。條形碼技術具有識別速度快,準確、經濟、方便的特點,是隨著電腦的應用和發展應運而生的,它進一步滿足了市場對信息管理的要求,同時也是國內商業走向世界市場的通行證。這些技術的運用在商業零售領域集中體現在POS系統。POS系統一般譯為銷售時點管理系統,是適時地按商品品種類別進行銷售數據收集、處理的電腦商業管理系統,具有自動訂貨、自動庫存管理、自動結算等多種功能。;POS的引入無疑是城市商業管理的—次革命。

  在批發交易方面要求大型專業市場具有遠程、高效的國際性傳輸設施,電腦管理系統應與進場客戶微機聯網,能為各種客戶提供市場行情等信息,而且中心的信息資料庫必須與國內其他信息資料庫聯網,以增強市場的信息服務功能。期貨交易更需完備的、現代化的、國際性的結算、信息與傳輸網路,具有更完善的網路技術及先進設備電腦信息系統。對外貿易要推廣EDI技術,它是以電子電腦和數據傳輸網路為基礎的一門綜合性信息技術,其基本功能和特點是通過電子方式將標準化的商業交易文件由一部獨立的電腦程式向另一部獨立的電腦傳輸,進而實現文件交換全過程的自動化和高速化。此外,在商品過境報關、商品檢驗、商品儲存養護方面都要逐步採取國際通行的先進技術和手段。

  (五)拓展輻射功能,實現流通網路化

  交通和區位優勢是城市商品市場賴以依托的主要優勢。要充分利用這種優勢拓展流通功能,擴大商品市場的集散和吞吐能力。要跳出狹隘的地方圈子,大力組織跨省甚至跨國的貿易往來和商品集散。要建立跨地區購銷、集約經營、多功能服務,輻射全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的以商品集散和吞吐為主的大型批發交易市場,形成縱橫交錯的大流通網路。在統一規劃、合理佈局、逐步發展的原則下,重點建立全國性的機電、汽車、棉花、酒類等大型專業市場。特別在一些城市群組成的經濟區域,如江蘇“蘇常錫”地區、湖南“長株潭”地區、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等,要發揮城市的群體優勢,組建統一的商業批髮網絡、商品零售網路和商品運輸網路,加快在各城市結合部大型集散市場的開發。各城市還要充分利用各自的歷史人文優勢,適時舉辦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交易會、博覽會和有地方特色的會節活動,實行經濟與文化聯姻,以獨特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吸引各地客商,造成百貨薈萃、萬商雲集的態勢,使城市成為國內外享有盛名的商業都會,成為連結各地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重要貿易通道。

  為了實現流通網路化,還必須儘快改善城市的交通、水電和通訊狀況,拓展和健全物流設施,使物流輻射能力和商流輻射能力相一致,以推進商品市場現代化、國際化進程。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相當部分交易是通過無形市場來進行的,如各種期貨交易、函電來往交易等,這就必須加強市場信息網路體系的建設,要有現代化的通訊設施相配套。就大多數城市目前的情況採看,要特別解決好商品流通的這些。瓶頸。問題。還要建立健全全國聯網的金融網路,完善包括信用卡票據資金結算外匯交易證券交易等在內的金融服務系統。

  (六)發展外向商業,實現貿易國際化

  發育城市商品市場要大力發展外向型商業,首先要徹底改造目前的外貿體制,實現內外貿一體化。要允許具備進出口條件的商業企業擁有進出口權,鼓勵企業通過合資等途徑獲取外貿經營權。在發展商品貿易的同時,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促進資訊業、信息咨詢業、廣告業、會計業等服務業的國際化。放寬對商業資本、商品、技術、勞務等的進出口限制,打破內外貿易分工的格局,外貿企業和商業企業都具有大致相等的許可權,沒有人為原因所造成的差別。外貿企業要加快集團化、實業化、國際化進程,發揮外貿企業對國際市場信息敏感的優勢,通過自辦、聯營、控股、參股等方式,大力興辦出口創匯型實業。要打破外貿收購的行政區劃限制,使大中城市成為區域性出口商品的集散地。招商引資應由集中指向生產領域逐步向商業、市場、流通傾斜,應允許外資或中外合資在大中城市辦零售商業,並鼓勵外地資金和其他產業資本向城市商品市場投入。要逐步取消對大部分商品價格的管制,捅開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藩籬,使兩種市場的差別降低到最低限度。要逐步縮小內陸城市與沿海城市在政策上的差異,應允許內陸大城市設立保稅區、鐵路自由港和航空自由港,並以此為依托逐步形成自由貿易區

  外向型商業有兩種形式可以嘗試。一是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如組織商品出口、擴大勞務和期貨貿易,到國外投資辦店,從事第三國貿易等。二是請進國門,如從國外組織貨源向國內進口,開展易貨貿易、承攬代理業務,引進外方先進技術、資金,開辦合資商業企業,直接對外商租賃、承包,聘請外方專業人才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等。還要大力發展創匯商業,包括設立外匯商場、免稅商店、開展小額對外貿易、門市零售收取外匯、建立收取外匯的綜合性和專業性郵購商店,以及開發旅游商品市場,優化對外的餐飲、賓館、導游等服務事業,組建企業集團應逐步向跨國化經營發展,要以具備進出口業務自營權的商業公司為龍頭,發展內外貿兼營的,以資金為紐帶,收購兼併為主要手段的跨國公司、大型綜合商社,並與外向型工業、外向型農業、外向型科技企業實行一定形式的聯合或進行互相參股組建。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劉天祥編著.中國商品市場運行概論.中南大學出版社,2010.01.
  2. 2.0 2.1 2.2 2.3 2.4 柳思維.中國商品市場發育研究.湖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城市商品市場"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