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反全球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反全球化运动)

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

目錄

什麼是反全球化[1]

  反全球化是指來自西方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那些多少質疑、反對正統全球化的思想、政策、做法和行為。反全球化是一種概括性的稱謂。它有著多重的面孔和表現,既指一類運動,也指一類思潮,有時也可以是一種情緒。反全球化富有的多種含義,從多個層面表達了人們對當今國際社會的種種不滿,它又被稱為“反資本主義運動”、“反公司運動”、“反體系運動”等。“在很多情況下,在西方媒體與公眾爭論中,‘反全球化’只是一種總體的、抽象的稱呼,它與‘反新自由主義’、‘反資本主義’、‘反全球經濟’、‘反貿易自由化’、‘反(資本主義)體系’、‘反美國化’、‘反霸權主義’、‘反跨國公司’等提法差不多,在不少情況下可以通用。”

反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反全球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種情況:

  (1)這些人或者組織並不是反對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對全球化中出現的種種弊端;

  (2)反對資本主義的全球化;

  (3)反對的是帶有某傾向的全球化。但它們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並不是要反對全球化這種歷史發展趨勢,它本身也作為全球化的一種結果,是各種交通、信息等便利條件使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員走到一起來的。

反全球化的主要訴求

天賦生存權

  1.政府有責任保證為達到尊嚴地生存所必需的一切資源(空氣、食水、糧食、住房),都能以免費或低廉代價獲得,不容許任何人借壟斷民生事業而謀取暴利。

  2.各種社會服務(教育、醫療等)維持公營,反對商品化、私有化以及外判。

  3.任何國際經濟協議 (WTO,APEC, NAFTA....)都不能再擴大在金融、投資、貿易上的“自由化”和地區經濟及貿易上的整合,有關勞動薪水,環境、社區、婦女、兒童權益的保障不僅必須置於首位,而且必須逐漸向最高標準者看齊,而不是如現在般通過惡性競爭變成向最低標準看齊;人民的需要及糧食安全高於自由貿易。

  4.發達地區工時應短至每周30小時;發展中地區的目標應為35-40小時·扭轉普遍超時加班的做法,以縮短工時而不降低勞動條件來逼迫資方增加雇用人數減少失業。

  5.保障婦女的生育自主權;反對禁止墮胎的法律;反對強迫墮胎;所有工作場所均應設立免費托兒所供員工使用。

對抗財閥

  1.人民的需要高於利潤及“商業機密”。政府的首要責任是促進全面就業,縮小貧富懸殊及保護環境,而非幫助壟斷財團“提高競爭力”;為此有必要限制以至消除壟斷財團對員工、消費者及環境的剝削自由。

  2.加強限制金融資本的國際性流動;對外匯投機征收托賓稅及其他必要課稅;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所直接或間接付出的工資應漸漸與最高地區看齊;強迫跨國公司廉價轉讓技術;按照世界工農利益重訂知識產權法。

  3.立法限制及消除大財團對國計民生的壟斷;向大財團征收累進稅;本地註冊的跨國企業,若違反外地有關保障勞工、環境、婦女等的法律時,本地司法機構亦有權追究責任;凡上市公司均須向一切利益攸關者(員工、消費者、當地社區)負責而非僅向股東負責;嚴重損害有關人等的利益者均可取消上市資格(例如修改法律限制上市公司在有盈利時裁員)。

  4.不容把人類及一切動植物細胞及基因變成買賣盈利的商品或申請專利;無線電頻譜是公共財產,不應被財團壟斷作為謀利及思想、文化控制的手段。

  5.大大增強對勞工、婦女、消費者、生態的法律保障;對一切大企業普遍強制實行由員工及一切利益攸關者監察企業遵守上述法律;任何犯法的跨國公司、其最高刑罰是‘收歸社會所有’,由工人監督生產;董事局主要由政府代表、員工代表及一切利益攸關者組成,實行民主經營

環保永續發展

  1.全面禁止核武及核能發電;把汽車能源工業逐步收歸公有;並就運輸與能源業的永續發展進行民主規劃,以減少溫室氣體。

  2.懲罰及公佈危害環境的工廠公司名單,並要求可回覆範圍內回覆環境原狀,查扣公司及負責人資產作為回覆費用

官商政治透明

  1.由本地一切公共權力機構起,一直至地區或國際協議及機構止,都必須貫徹資訊透明及真正民主的原則,反對黑箱作業及不民主的做法。

  2.發展工人、婦女、環保運動的國際性連結;強制跨國公司承認其屬下各地工人所組織之國際性工會的集體談判權;任何國際或區域性經濟整合都必須賦予工會法定權利、以過問一切有關勞工待遇的問題。

  3.取消第三世界債務;扭轉目前的過份的“出口導向”方針,改為銳意發展國內經濟,尤其確保廣大農民的生存與發展;保護當地原有社區經濟中的小生產、合作社及任何集體生產免受跨國公司的侵害。

  4.應增加社會福利及教育開支,反對削減社會福利及教育開支。

  反全球化運動者認為光憑這些訴求並不足以根本扭轉跨國資本推動的全球化,許多主張也是無法在資本主義的框架下完全實現,但卻是引領運動往建立一個真正民主平等的新社會方向邁進的橋梁。

反全球化運動的興起[2]

  針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及其負面影響,對經濟全球化的質疑、批判、抨擊、抗議愈演愈烈,到20世紀90年代末終於形成了一股頗有聲勢的反全球化運動。世界上最大的反全球化組織是“人民全球行動”,他於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的當天在墨西哥南郊的哈帕斯州成立。其宗旨是發動全世界的工人、農民、青年學生反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同年,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在西班牙的馬德里召開大會的時候,有200多個社團同時召開專門會議,揭露把大部分國家和人民排除在外的發展模式。1999年6月18日,2000多人在英國倫敦舉行集會抗議當時在德國科隆舉行的八國首腦會議,釀成數十人受傷,財產損失高達100多萬英鎊的重大流血事件。這次事件被認為是反全球化運動的開端。事後不到半年,即1999年12月3日,當世界貿易組織在美國西雅圖召開世貿組織“千年回合”的會議時,4萬多名抗議者與警察發生衝突,10多人受傷,500人被捕,財產損失達200萬美元。從此,抗議全球化的浪潮在全世界此起彼伏。2001年1月25日在巴西南部港口城市阿雷格裡召開的反全球化集會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專門致信表示支持。這次會議創立了一個反全球化組織——“世界社會論壇”。從為期6天的第一次論壇及反全球化運動的抗議活動來看,他們把反對矛頭直指跨國公司WTO、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聯合國貿發會議國際經濟組織及其有利於發達國家的國際規則,以及全球化的理論基礎——新自由主義。抗議發達國家通過推動全球化進程來摧毀發展中國家的本土文化和破壞生態環境。主張保衛人權,提出豁免發展中國家的外債,發展中國家的工會組織與發達國家的工會組織聯合起來,抵制全球化對工人的消極影響等。自2001年第一次反全球化大會之後,每年召開一次反全球化大會。參加大會的人數越來越多,聲勢越來越大,關註和所討論的問題越來越廣泛。

反全球化運動產生的原因[3]

  1.根本原因就在於當今不捨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二戰以來,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在世界生產、貿易技術金融等方面占絕對統治地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不僅受制於資金困難、貿易條件惡化、債務負擔沉重及貿易保護主義等,還直接遭受西方國家的剝削及經濟危機的轉嫁。近年來,國際經濟舊秩序不合理、不公正的問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更加突出。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其中的大多數經濟落後國家參與和利用國際分工的領域相對狹小,而一些最不發達的國家則基本上被排除在國際分工體系之外。在支撐世界貿易體系的制度框架內,發達國家是最大的贏家。在“無差別”、“互惠”等原則下迅速發展的貿易全球化,更有利於發達國家在全球市場上的經濟擴張。從“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結果來看,所謂服務貿易、與貿易和投資有關的知識產權的自由化,很明顯是在維護西方國家的利益,便利於西方國家通過占絕對優勢的金融服務業高技術產業打開和占領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此外,“自由貿易”、“公平競爭”貌似很公正,但就擁有巨額資產且在技術、成本銷售渠道市場管理經驗等方面占有很大優勢的跨國公司和資金匱乏、規模效益差、技術層次低、市場經濟經驗欠缺的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來說,兩者之問有著天壤之別,自由競爭的結果當然不可能是公正的。現實的情形是,世界市場價格,無論是工業製成品的價格,還是農礦原料和初級產品的價格,基本上不是受發展中國家所左右,而是由少數發達國家的某些利益集團所操縱和決定的。面對經濟全球化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國際法理基礎、國際協調管理機制的衝擊,許多重要的國際組織處於效率低下、無合法性、無權威性的狀態。雙邊和多邊貿易摩擦有增無減、國際多邊貿易談判趨於停滯、國際機構改革步履艱難,在重大國際政治經濟問題上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現象日益明顯。許多重要的國際組織,特別是受美國等西方國家強力主導的國際經濟組織,不能反映甚至損害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致使許多反全球化人士把矛頭直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顯然國際經濟秩序的不合理、不公正是反全球化運動的最重要的根源。

  2.反全球化運動源於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傳統的資本主義基二本矛盾也逐步突破了原有的國民經濟的範圍,發展為全球性資本運動中的即資本國際迴圈過程中的矛盾。資本主義固有的基本矛盾在跨越了國界之後,其基本性質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但其表現的形式和規模已與原來有很大的不同。經濟全球化為壟斷資本的全球擴張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機,壟斷資本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把資本投向他們認為最有利可圖的地方。從資本所有者的角度來看,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選擇性,而從世界經濟整體的角度看,卻是無序的和盲目的。經濟全球化是與生產關係社會化、生產和消費的國際化及國際分工的加深緊密相聯的。這一過程本身不僅要求突破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局限,而且要求突破個別國家政府調節的局限,客觀上要求有一種國際組織和機構對國際化的生產和消費進行必要、合理的調節。當然,從形式上看,這種機構已經存在,如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不可否認,這些國際組織的存在是必要的,但它們基本上是由少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操縱的,是為這些國家的壟斷資本服務的,不i可能充當“世界政府”的角色,因而經濟全球化也就不可避免地j帶著並擴展著資本主義的矛盾、弊端和局限。

  在發達資本主義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普遍推行旨在全球範圍內加強西方巨集觀經濟管理規則、促進政府放鬆管制為核心的自由化,要求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參與全球經濟。而全球化不僅僅是一個純經濟性質的運動,它同時也是一個通過經濟的擴張來推行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理念和文化價值的過程。這種市場化私有化和自由化為核心的新自由主義政策損害了廣大無產階級的利益,也與中產階級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發生衝突。經濟全球化使資本壟斷財團能夠將壟斷資本特別是直接投資的壟斷資本快速地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這就會使資本流出國的工人失去工作崗位,造成不同國家工人階級的相互競爭。生產全球化使跨國企業集團把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利用那裡生產成本低的優勢來獲得高額利潤,致使發達國家失業率增加,中產階級也漸次落人失業隊伍。發達國家的部分勞工認為,跨國公司的全球野心犧牲了它們母國工人的就業機會,他們構成了近幾年來反全球化運動的一個重要成分,並且為之提供了一部分主要社會基礎。從錶面上看,經濟全球化造成了不同國家工人階級的競爭和矛盾,但本質上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全世界的擴展,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和衝突。工人階級失業的根源,不在經濟全球化本身,也不在工人階級自身,而在於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存在和發展,在於資本家唯利是圖的本性。

  3.反全球化運動源於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不平等現象

  自由貿易的支持者曾在20世紀90年代初預言: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世界收人分配會變得越來越平等,富國與窮國之間的貧富差距將縮小。但事實表明,全球化的興起,並未如人們所希望的那樣使整個世界民眾的福利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全球化無論對北半球有多麼大的影響,它對南半球的影響卻是微乎其微的。因為當今由少數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其經濟活動規則最大限度地照顧了發達國家的利益,很少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最不發達國家則被日益邊緣化。不公平的“游戲規則”勢必使南北差距和矛盾呈現擴大和激化。目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領域里的矛盾主要表現為剝削與反剝削的鬥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憑藉自己雄厚的經濟科技實力和對國際市場壟斷地位,在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交往中,通過經濟的、政治的甚至軍事的手段對這些國家進行控制與掠奪,把廣大發展中國家變成自己的廉價原料和勞動力的提供者及傾銷商品的大市場,在全球性的資本周轉與迴圈中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由此導致了南北之間嚴重的貧富對立與分化。經濟全球化下的不平等也表現出新的特征,財富指標已經不能完全衡量差距,人力資本信息技術上的鴻溝讓人瞠目結舌,它們與財富差距之間形成惡性迴圈。目前發展中國家在教育人力資本投資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僅表現在基礎教育的作用不牢靠,一部分青少年未能得到應有的教育機會;同時由於政策保守,享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偏少,使高等教育獲得者極為稀缺。在勞動力供給非常充分的條件下,這種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分化狀態,就會更多、更直接地體現為勞動者在收入分配和財富積累上的差距,並由於人力資本投資的乘數效應和公民在受教育意識、受教育能力方面的世代積累,而呈現出擴大化的態勢。發達國家在經濟增長人力資源培養方面形成了一種良性迴圈:它們依靠國內先進的教育培養出大量人力資源,投資高新科技的研究和開發,不斷進行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升級,並通過搶註專利預先占領國際市場,保證了經濟的較快發展;同時依靠發達的經濟水平特別吸引著全世界最優秀的人力資源。而發展中國家不僅在基礎上薄弱,還在不斷失去自身發展最重要的人力資源,甚至喪失了再生這種資源的能力。

  信息技術一方面作為世界經濟的增長點,推動著世界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信息技術革命卻使一些工業化基礎薄弱的發展中國家背上沉重的經濟結構調整的包袱,與發達國家的信息化差距日益加大。由於信息資源的不平衡發展使發展中國家決策信息的不完全程度相對加重,引發了新的市場失靈,從而使貧富的分化更趨嚴重。美國等發達國家幾乎在信息資源具有發展潛力的所有領域都有強大的競爭力,尤其是在信息資源儲備潛力上具有極強的比較優勢

  據互聯網用戶數據和人口數據最新統計資料,截至2006年9月,占世界總人口比率僅為5.1%的北美,其互聯網人口滲透率卻高達69.1%;而占世界總人口比率為94.9%的除北美外的世界其他國家的互聯網人口滲透率只有13.9%。其中,亞洲——占世界總人口比率最高的地區,達到了56.4%,但亞洲的互聯網人口滲透率只有10.8%;而非洲占世界總人口比率也有14.1%,但其互聯網人口滲透率僅為3.6%,這兩者都不及中東地區的互聯網人口滲透率10%的比率。同時,像歐洲、北美、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或地區,其互聯網人口滲透率都在38%以上。

  4.全球化缺乏管理也是反全球化的重要原因

  如果各國政府能夠合作控制全球化,全球化可能成為文明進步的一個新因素。遺憾的是,迄今為止,不僅沒有這種能夠為世界所接受的有效的全球管理,而且各國都出於謀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置國際經濟秩序於不顧。金融全球化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金融全球化將世界各國的生產、貿易與金融聯為一體,但每個國家又都有各自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生產、國際貿易、國際金融之間的競爭必然加劇。特別是當跨國公司、跨國銀行滲透到國外或外國跨國公司時或跨國銀行進駐國內時,生產、貿易、金融等競爭將直接在跨國公司、跨國銀行之問展開。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生產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l多是表現為單向式的對外開放,這對國家的民族工業、民族金融業和國內市場將構成巨大衝擊。金融全球化使各國金融市場發展不平衡、投機和信息不完全問題更加突出。因為貨幣金融資源分佈格局不對稱,市場基礎不同,而流動性大為加強,信息搜尋成本變大。市場發展不平衡助長了金融投機不完全信息使得市場過於敏感,使投資者更易追隨投機者與政府博弈,形成一邊倒的市場衝擊效應。這種資本衝擊可能與一國金融和經濟的實際狀況無必然聯繫,但由於是大規模的和突發的,政府當局難以抵禦,極易造成金融和貨幣崩潰,進而觸發經濟危機。這就給處於弱勢的發展中國家提出了一系列難題,例如怎樣才能同時做到金融開放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自主。為了保持發展中國家和全球金融市場的相對穩定,顯然,既要適當改善全球管理,又要讓各國靈活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

  總之,反全球化者並不是反對一般的全球化,主要是反對西方壟斷資本、國際金融資本擴張和剝削的全球化,反對不公正、不平等的經濟全球化,反對那種只給資本家和跨國公司帶來超額利潤、給富國帶來福音,而給勞動者階層和發展中國家帶來剝削、貧窮甚至災難的全球化。

反全球化運動的基本形式[4]

  儘管反全球化的手段和形式可謂五花八門,但總體而言,反全球化運動的基本形式不外乎這樣兩種:以示威游行為表現形式的街頭抗議浪潮;以反全球化為宗旨的世界社會論壇。

  1.以示威游行為表現形式的街頭抗議浪潮

  就以示威游行為表現形式的反全球化街頭抗議浪潮而言,自1999年“西雅圖之戰”以來,但凡有重要國際會議召開,總會有成千上萬反全球化人士,在各類非政府組織的號召下,不遠千萬里,來到會議召開地,發起大規模的反全球化抗議活動。每次抗議活動的參與者,少則數千人,多則數萬人,乃至數十萬人。西雅圖、華盛頓、布拉格、魁北克、歌德堡、達沃斯、日內瓦、聖地亞哥等地,都一度成為反全球化運動的主戰場。反全球化分子採取的最主要的鬥爭方式為,或是舉行和平的、非暴力的游行示威,打出一些抗議的標語,喊出一些不滿的口號;或是採取在會場外聚集或靜坐,阻止會議代表按時人會,阻止會議的正常召開;或是在街頭或會場旁舉行公眾集會,發表反對全球化演說,煽動民眾的不滿情緒;等等。不過,近年來,暴力的蔓延成為反全球化抗議浪潮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在西雅圖、布拉格、熱那亞、坎昆等地舉行的反全球化抗議活動中,反全球化極端分子的暴力行為遭到警方的嚴酷鎮壓,暴力衝突的升級引起國際社會的關註:在2001年7月熱那亞抗議活動中,一名年輕的抗議者卡羅·吉利亞尼(Carlo Giuliani)被警方開槍打死;在2003年9月的坎昆抗議中,一名叫李京海的南韓農民為發泄對警方暴力鎮壓的不滿而拔刀自殺,反全球化抗議浪潮中的火藥昧日漸濃厚。

  2.以反全球化為宗旨的世界社會論壇

  世界社會論壇是反全球化的一種新形式,它最初是作為每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的對立面而出現的,自2001年起,當以推進經濟全球化為宗旨的世界經濟論壇召開之際,以抵制和反對全球化的世界社會論壇也會同期舉行,不過地點卻在千萬里之外的第三世界國家。世界社會論壇迄今已成功召開五屆,每當為期數天的論壇召開之際,世界100多個國家的十多萬名反全球化分子雲集起來,他們通過召開大大小小的各種討論會或論壇的形式,來交流反全球化運動的心得體會,探尋當前全球化的替代方案。目前,世界社會論壇已提出一個激動人心的口號——“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並且在2005年2月第五屆論壇結束後發表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阿格雷里港宣言》,這標誌著反全球化運動的發展已進入到一個全新階段。從鬥爭方式看,在每屆世界社會論壇中,儘管組織者也發起數萬乃至十多萬人的反全球化大游行,但很少出現街頭抗議浪潮中的那種暴力現象。因此,與街頭抗議的反全球化浪潮相比,世界社會論壇體現了反全球化運動更加理性、思辨的一面。目前,世界社會論壇已經在各洲以及許多國家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機構,其影響力在不斷擴大。在社會動員以及反全球化抗議活動的組織等方面,世界社會論壇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正如巴西學者埃米爾·薩德爾(Emir Sadir)所指出的:“世界社會論壇是一個裡程碑,它表示以往分散的、防禦性的抵抗已經開始進人積聚力量、形成國際政治、社會和文化運動的聯合.從而對抗新自由豐義的新階段。”

  大規模的反全球化抗議示威,以及以世界社會論壇為代表的各種反全球化國際論壇,正在以不同形式、從不同層面衝擊著當前的全球化進程及其體系。從總體上而言,反全球化運動的興起,是對標榜公正與平等、繁榮與富足的全球化的一個極大諷刺,它構成了全球化時代一個極不和諧的音符,反全球化“已越來越成為一場世界性的運動,其本身也已經全球化了。

反全球化運動的特點[5]

  一是發展十分迅速。從發生在美國西雅圖的“西雅圖風暴”拉開了反全球化運動的序幕,到2001年7月底發生在義大利熱那亞的反全球化運動高潮,只有不到兩年時間,而投入反全球化運動的人數已經從最初的4萬人猛增到12萬人。參加反全球化運動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二是發生頻率高、涵蓋領域廣泛。除了極少例外,幾乎可以說,在現在這個地球上,哪裡舉行推行全球化的國際高峰會議,哪裡就會出現反全球化運動。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進行激烈碰撞、衝突和鬥爭,已經有不可避免之勢。反全球化運動的涵蓋領域不僅包括了農業和勞工保護,還包括了生態主義、女權主義等。

  三是出發點和動機多樣。有的是基於批判經濟全球化傷害了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感情的角度參與反全球化運動;有的是從批判經濟全球化在推動世界經濟財富增長的同時又導致社會分配更加不公的角度參與反全球化運動;也有的是從批判經濟全球化導致了巨集觀經濟管理的混亂和失控的角度參與反全球化運動;還有的是從批判資本主義制度、批判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批判新自由主義的角度參與反全球化運動;等等。

  四是參與者涉及不同階層和許多行業。從西方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看出,參加反全球化的隊伍是由許多國家的多種非政府組織和多方面、多階層人士組成的,有相當的廣泛性。在反全球化的非政府組織中,既有來自西方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又有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在反全球化人士中,有的是來自西方國家的社會活動家、環境保護主義者、消費者利益保護者、宗教界領袖,有的是來自西方國家的工會領導人和勞工,有的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社會各階層人士。在反全球化人士中,既有全球化的直接受害者,更有全球化直接受害者的利益代表者。在反全球化這個共同目標下,西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反全球化的非政府組織走到了一起,西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同社會階層的反全球化人士走到了一起。他們參與的動機不同,但其行為的共同目的就是反對全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擴大。

  五是組織活動形式由原來較為單一逐漸走向多樣。到目前,主要以網際網路為工具,籌划行動方略,聯絡有共同意願的各方採取共同聯合行動。而行動又由最初與全球性多邊會議或西方發達國家首腦會議在同時、同地,以示威游行為表現形式的街頭抗議的方式,發展到在同時、非同地,乃至非同時、非同地的多種方式。

  六是反全球化運動遭到西方發達國家統治者的鎮壓。但是,無論是逮捕、監禁,還是催淚彈、高壓水槍、橡膠子彈等,這些鎮壓手段都沒有使反全球化人士屈服。

  從以上反全球化運動的特點中可以看到,反全球化運動是在國際工人運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於低潮時期出現的一種有廣泛社會基礎的特殊的國際運動。這個運動的鋒芒一開始就直接指向以美國為首的主導全球化的七國集團,指向主要依照七國集團制定的規則推行全球化的國際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值得註意的是,反全球化運動的廣泛發展得到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人的關註,並開始同他們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逐漸結合起來,以期望將反全球化作為左翼共產主義運動的有機組成部分。雖然西方國家共產黨人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不盡相同,但大都認為經濟全球化源於國際分工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歷史的必然性;他們對全球化的質疑和批判主要集中在主導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新自由主義,剖析這種全球化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和危害性後果。應當說,儘管西方國家共產黨人對待全球化的觀點有著偏激的一面,但其重要的社會影響和歷史意義卻是應該予以肯定的。它意味著,反全球化運動已經由以往帶有的相當的無政府主義和盲目分散性,開始向理性的新階段發展,把鬥爭的矛頭直接指向世界資本主義制度及其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它亦向世人表明,西方國家共產黨人已經開始從蘇聯及東歐劇變後的茫然失措中走了出來,更多地把馬克思主義與本國的及國際的、時代的實際結合起來,以此探索和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不斷發展。

  從總體上而言,反全球化運動的興起,是對標榜公正與平等、繁榮與富足的全球化的一個極大諷刺,它構成了全球化時代一個極不和諧的音符,反全球化已越來越成為一場世界性的運動,其本身也已全球化了。它的產生和發展,客觀地說,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於減少或糾正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的。

反全球化運動的影響與評價[3]

  反全球化運動敲響了全球化的警鐘,它揭示的問題應該引起國內、國際和全球層面的高度重視,它提醒政府在推動全球化的同時,還應該關註和矯正其他方面的失衡和偏差。反全球化運動至少讓人們對今天的制度和政策進行反省,去努力解決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種種矛盾和衝突,探索新的、更好的發展模式。全球化同全球化一樣,也是一把“雙刃劍”,它的作用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對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

  1.反全球化運動引起了世界各國人民對全球化負面影響的理性思考。反全球化者揭露的世界性問題是嚴重的,如人類共同的生態與資源危機;資本高速、超大規模、自由無界地流動對世界生產體系構成的越來越大的負面影響;大量社會群體實在難以參與全球化。從這個意義上看,反全球化並不是“庸人自擾”。“我們全都生活在全球化中,形容我們為反全球化,難免有些過分簡單化。既然全球化已成為難以逆轉的世界潮流,解決全球化爭論的關鍵是要在全球化的前提下,減輕或者消除該潮流所帶來的負面代價”。

  2.反全球化不會阻礙全球化發展這一反映當代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趨勢。從根本上看,經濟全球化是由資本主導、科技促進、政府扶持的一種客觀經濟活動,有其發展的必然性。絕大多數反全球化勢力均不否認這一趨勢,並不試圖阻擋或逆轉全球化潮流,其根本目的在於爭取自身的利益。

  3.反全球化提出了建構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迫切性。大部分反全球化運動的參與者並非反對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對全球化所帶來的一些社會、經濟的不良後果,反對全球化進程中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反對現存的西方國家主導的不合理、不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反對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全球資本主義。他們反對的往往不是某個國家,而是反對全球化背景下不合理、不公正、不透明的國際權力結構。在國內層面,各國首先要加強適應全球化的制度建設,以增強自身在全球化過程中的競爭力。在國際層面,現存的國際經濟組織(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貿易組織等)要加速機構改革,對各國政府和人民切實負責,增加機構與工作的透明度並接受全球各地公眾的監督。要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建立合理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以保護經濟上處於劣勢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不受到進一步的損害。

  4.反全球化提出了全球治理的緊迫性。漠視反全球化現象對全球化的未來發展是不行的,應該建設性地思考如何擁有一個合理的全球經濟與全球社會。所以,從長遠看,當前反全球化運動最深刻的啟示應該是:為了一個更均衡的、造福大多數人民的全球化,民主、合理與公正的全球治理是必要與緊迫的,不能聽任全球化進程只受野性的市場力量支配,而必須有駕馭全球化的相應制度安排

  5.為發展中國家加強南南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礎。雖然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情況不同,但均反對由西方主導全球化的“游戲規則”和利益分配,對發達國家的大型跨國公司也普遍存在不信任感和警惕。近年來東亞、拉美和非洲的區域和跨區域合作再度煥發生機,其根本動因均是為迎接全球化的挑戰。

  6.反全球化最現實、最直接的影響是使發達國家的政府、企業和勞動者之間的關係出現調整。發達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在世界;範圍內頻繁活動,給其內政帶來一定壓力,迫使有關國家政府不得不稍作姿態,回應民眾的某些要求。美、英等奉行減少國家干預、加強市場作用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國家,開始借鑒一些歐洲國家重視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經濟政策,在公平與效率之間尋找新的結合點。

對社會發展的消極影響

  1.反全球化者對全球化的認識具有片面性,所提出的理論缺乏科學性。有很多問題不能簡單地把它歸結為是由全球化所造成的。全球化的問題確實不能完全歸咎於這些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而對全球化也不能簡單反對。全球化的短期影響毫無疑問是矛盾的,長期影響更是不確定的。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也不是反對者們所說的那樣片面。例如在失業問題上,到底有哪些是因為跨國公司的擴張造成的,哪些是技術進步和社會進步造成的很難斷定。事實上,這裡有一個基本前提值得討論。當跨國公司的投資對所在國利大於弊時,成功地吸收外資和技術,增加產出和出口的國家很可能會增加就業,提高工資,減少不平等;在另一個極端,欠競爭性、不穩定的國家更會遭受資本外流的難處:生產、就業、工資下降,加劇貧窮和不平等。全球化促進了高技術向落後國家的轉移。因此,有人認為,反全球化就是拒絕貧窮的人們爭取獲得知識、技術進步、文化多樣性和國際接觸權利的過程,而這些是富有世界所享有的。這一觀點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反全球化的觀點值得引起註意,它是全球一體化中的多元化。

  2.有的反全球化行為雖然切中當今世界的要害,但沒有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科學途徑。把已經全球化的經濟與社會倒退到地方、民族的經濟與社會幾乎是不可能的,解決全球不平等與環境問題的唯一齣路是全球方案與政策。然而,反全球化者沒有提出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來,欲靠接頭抗議解決問題,這是不可能如願的。反全球化者所宣稱的“全球化帶來的戕害問題”,如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龐大的貧困階層、“邊緣化”不斷擴展的“第三世界化”問題、對人權的尊重以及無序的資本流動等,可能恰恰需要通過全球化來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其根源在於貧困人口生存艱難和政府臃腫腐敗,閉關鎖國和全球化哪一個更對症是不言自明的。而窮國;的債務負擔、資本流動的監管等,正需要全球化的“幫凶”乃至OECD這樣的“富人俱樂部”通過全球性或區域性協調,達二成更廣泛的豁免共識和監管框架。反全球化戲劇性地說明,解鈴還需系鈴人,即解決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要依靠全球化,尤其要依靠發展中國家從自身利益出發,強調包括勞動力在內的所有要素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問的雙向流動,強調巨集觀政策的國際協調以分享全球化利益,而不是簡單地、情緒化地反全球化。

  3.反全球化運動更易被髮達國家利用,成為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施加限制的新藉口。西方國家近年來利用本國“反全球化”勢力提出的某些口號,頻繁採取“反傾銷”手段限制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商品進口,在世貿組織新一輪多邊談判中,要求加入所謂的“藍色條款”和“綠色條款”,利用勞工和環境標準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商品實行新的非關稅壁壘

反全球化運動的缺陷與不足[1]

  雖然反全球化運動針對的是全球化產生的弊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著諸多的缺陷與不足,主要表現為:

  (1)目標的不徹底性,反對資本主義的新自由主義是有限度的。蘇珊·喬治指出:“這一反資本主義運動派別不是要消滅資本主義,而是讓它更加仁慈,更加民主,可以受到國家的制約。”…反全球化只代表一種改良主義,它推行的是西方人權、民主等價值觀,提出諸如福利、富國和金融交易徵稅、保護環境等措施,是要藉助發達國家的政府才能推行和實現。其中的一些組織是一些極端右翼派和新法西斯主義者,真正代表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參與者很少。

  (2)建設性方案不多,而且過於理想化、缺乏可操作性。由於參與其中的組織眾多,目標雜亂不一,大多訴諸情緒化的表達,不足以形成一個明確的共同綱領。

  (3)由於反全球化運動參加者的複雜陛,決定了其組織成員的龐雜性。“這一運動在內容上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可以將各種社會運動聯繫在一起,可以將所有對現有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不滿的人動員起來,青年、老年、婦女、學生、勞工、生態主義者、人權主義、和平主義者都有理由加人這一運動。左翼、右翼、激進者、保守者,窮人、富人,都可以在運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這些人無組織、無紀律問題相當突出,缺乏整體凝聚力

  (4)行為上的暴力性。西雅圖會議中抗議者與警察的激烈衝突,使這一運動一開始就帶有濃重的暴力色彩。2000年9月,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在布拉格舉行期間,示威者與警察發生衝突。2001年,在義大利八國峰會期間的衝突中有93人受傷,1人身亡。

  (5)形式上的空洞性。反全球化運動沒有中心機構,主要的活動是街頭游行示威、會議場外抗議、群眾集會論壇等。這些方式對相當大一批人來說,只是“一次愉快又刺激的冒險,一次反抗維持秩序者的狂歡派對”。此外,它目前沒有固定的經費支持而缺少獨立性。

反全球化運動的走向

  1.目標將更集中,行動將更協調

  2.伴隨著重要國際會議的街頭游行示威仍將成為反全球化的主要形式,但暴力衝突可能會減少。

  3.儘管第三次世界的反全球化運動會逐漸高漲,但西方作為反全球化運動中心的地位短期內不會改變。

  4.尋求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改革方案而非替代方案,將成為反全球化運動的主要目標。

反全球化運動對我國的雙重影響[6]

  目前反全球化運動對我國的影響還較小,我國境內尚未發生大規模反全球化運動,但並不等於中國與反全球化運動已絕緣。從趨勢上看,隨著反全球化運動的深入發展和中國融人世界進程的不斷加快特別是“人世”後,國際反全球化運動對中國的影響也逐漸顯現並將越來越大,這種影響具有雙重性。

  1.反全球化運動對我國的正面影響

  反全球化運動能啟示我們對全球化負面代價的理性思考。反全球化運動所揭露出來的世界性問題是嚴重的。在經濟上,全球化帶來的不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繁榮進步,而是全球性貧富差距的日益擴大,不合理的世界經濟秩序加劇;在政治上,西方發達國家所主導的民主並未給世界帶來和平與發展,而是更多的“民主赤字”和戰亂;在文化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化觀的強制推行即“文化侵略”,損害了地區文明,破壞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在價值觀念上,西方在全球推廣以西方價值觀為核心的資本主義價值觀,不尊重他國的國情、歷史和現行制度,其結果將不是全球化下各種價值觀的共存共榮,而是衝突和災難。透過反全球化的聲音,我們更容易註意世界經濟錶面“繁榮”背後隱藏著的嚴重社會問題和危機,更容易看清全球化的實質及其進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利與弊尤其是它的負面效應。

  反全球化運動對全球化的發展方向和利益分配上的訴求將對中國產生一定的益處。隨著反全球化運動的不斷深入,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可能匯合成理性的合力,會使經濟全球化變得比較平衡,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反全球化運動的強大壓力下,近年來“減少發展中國家債務”、“縮小日益擴大的貧富、社會、信息鴻溝”等被列為各種國際會議的重要議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我國無疑將成為此舉的受益者。反全球化運動為中國在國際上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南南合作)奠定了新基礎。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情況雖各不相同,但都反對由西方主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和游戲規則,對發達國家的大型跨國公司也普遍存在警惕和不信任感。從反全球化者提出的問題看,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反全球化還與反國際經濟舊秩序、反霸權主義聯繫在一起,力求推動公正合理國際新秩序的建立,這有利於我國國際環境的改善,尤其有利於加強與東亞、拉美和非洲發展中國家的區域和跨區域的合作與交流,以更好地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反全球化運動的興起使得全球化的多樣性變為可能,全球化不能只有一個版本,一種模式,通向全球化道路也應有多條。中國應融人到全球化的浪潮中去,根據本國國情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而不是照搬照抄西方的模式。

  2.反全球化運動對我國的消極影響

  首先,反全球化運動更容易被西方發達國家利用攻擊中國,損害中國利益。

  與反全球化者們的公開批評相比,以下情況更值得關註:一是一些國家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很可能藉口國內的反全球化或在反全球化組織的直接要求下,針對中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二是藉口國內反全球化人士的要求,在一些問題上向中國施壓。如反全球化的積极參与者、美國最大的工會組織勞聯——產聯組織,2004年不僅以自己的名義還聯合26家紡織鋼鐵、農業公司組成“中國貨幣聯盟”,以書面文件形式要求美國政府根據其國內貿易法301條款對中國是否操控貨幣進行調查並實施製裁,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貨物課征77%關稅。三是還可能利用反全球化者們在民主、自由、人權、勞工標準等問題上的主張在政治上向中國滲透、施壓,干涉中國內政,企圖藉機西化、分化中國。將國內反全球化者攻擊的矛頭引向中國,從中煽風點火,轉移民眾對國內問題的註意力,讓中國當“替罪羊”。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外依賴程度的不斷加強,世界經濟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使我們受到影響。

  其次,我國有可能因漩渦般的經濟影響力而招致反全球化者們的指責和敵視。

  隨著中國市場巨大潛力的不斷被髮掘、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外資的大幅涌入,中國日益成為國際反全球化運動中一些不滿其國內失業率上升和貧富差距擴大的人指責和敵視的對象。(2)隨著中國因製造業能力不斷攀升日益成為“世界工廠”,物美價廉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及其他一些中高端產品不斷涌人世界市場,我國也將日益成為一些不滿失業或仇視“中國製造”競爭力的反全球化者們指責的對象。(3)我國隨著對國外能源、礦產、木材等自然資源依賴度的增加和進口量的持續擴大,已日漸成為環保主義者批評的對象。綜合上述情況,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很可能成為全球反全球化運動鬥爭的目標之一,換言之,我國並不是國際反全球化運動的看客。

  最後,國內已存在的反全球化因素可能會因國際反全球化運動的影響而發酵,進而引發社會動蕩。

  雖然中國是在全球化進程中受益較多的少數發展中國家之一,大規模的反全球化運動目前尚未在我國發生,但並不能因此斷定國內不存在引發反全球化運動的因素。事實上,國際上引發反全球化運動的因素在我國幾乎都存在。這些因素主要有:貧富差距懸殊、失業問題嚴重、三農問題突出、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等。

  總之,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將隨我國參與程度的不斷加深而日益顯現與加重,上述國內問題及民族文化遭受侵蝕問題等將更加凸現。我國參與全球化雖不是產生這螳問題唯一的和主要的原因,但在信息傳媒快速便捷的今天,這些問題若得不到及時緩解或解決,人們很可能將這些問題歸咎於全球化,並效仿國外舉行大規模的反全球化游行示威活動。在運動中參與者們很可能藉機採取激烈行動表達對其他問題的不滿,由此造成衝突和治安混亂,甚至引發重大事變或社會動蕩,我們須對此保持高度警覺。

我國對反全球化運動應採取的對策[6]

  如何應對國內有可能發生的反全球化運動,將是我國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一大嚴肅課題。面對反全球化運動,我們應冷靜思考,積極應對,趨利避害,減少反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成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收益者”。

在國內

  一是改善自身條件,儘可能將全球化成本降到最低並積極倡導全球化新規則的制定。加強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增強全球化條件下的政治凝聚力和發展潛力;增強黨領導經濟建設、駕馭複雜局面的執政本領,為在應對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挑戰時游刃有餘提供有力武器;建立積極穩妥的國家經濟安全防範體系,確保不因國家經濟的突然變化而產生動蕩;適時調整與我國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的開放政策,積極爭取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為開放戰略的實施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儘可能使全球化的成本降到最低,未雨綢繆,減少和消除國內潛在的反全球化因素。

  二是儘可能減少、剋服社會不公正現象。我國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戰略,都是為了減少、剋服社會不公正現象而做出的努力。同時還採取了以下措施: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提供製度保證;通過巨集觀調控調節收入制度分配,防止收入差距過分拉大;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體系;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三是加強對反全球化的研究,牢牢把握和正確引導輿論導向,防範反全球化運動和西方理論思潮對我國可能存在的不良影響。誠然,西方主導的全球化雖弊端叢生,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拒絕利弊兼備的全球化。反全球化也有其肯定性價值,它對全球化中諸種不合理性現象的批判,實質上內含著對全球化秩序性合理性的籲求。對於遲早會在我國出現的反全球化思潮和運動,不應先人為主地加以簡單肯定或否定,也不能因反全球化批評了當代國際關係中一些不公正不合理現象甚至有時也反對霸權主義而對這個運動寄予不切實際的希望,而是要因勢利導,加強對它進行全方位研究,註意從反全球化的抗議浪潮中傾聽合理的呼聲和有益建議,低調處理反全球化的相關報道,防止當代西方理論思潮趁機對我們的強烈衝擊。註意引導人們科學冷靜地看待我國受到或可能出現反全球化的嚴重現象,防止發生像某些反全球化人士所崇尚的大批判、街頭抗議和對抗等不當行為。

在國際上

  一是爭取國際舞臺上的更多發言權和世界經濟規則的制定權。現行的國際運行機制為西方所主導,具有明顯的不公正性。在可預見的將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為鞏固其全球經濟霸權仍將控制著全球經濟活動“游戲規則”的制定權。對於這些規則,我們絕不應只是被動地接受、融人和適應,而是要善於表達意見,通過對話充分利用全球化機制的框架修改、完善全球化規則與機制,儘可能使全球化朝著公正合理的方面演變,提升我們在全球化中的地位,為剋服全球化進程中的不公正與不平衡做出最大努力。

  二是要積極開展南南合作,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做出榜樣和貢獻。隨著綜合國力和承擔國際義務能力的不斷增強,我國應繼續把所有國家“共贏”作為全球化下合作追求的目標,真誠而積極地與發展中國家開展經濟技術的交流與合作,逐步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舊秩序,將全球化引入到公正合理的軌道上來,儘可能降低全球化的負面影響,進而減少反全球化生成的土壤,“使經濟全球化達到共贏和共存的目的”。

  三是趨利避害,順應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機遇快速發展,把全球化與反全球化運動的副作用降到最小。全球化中的問題要靠進一步全球化才能解決,由於全球化對民族國家界限的衝擊,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極易向別國輸出危機,或借金融全球化來掠奪其他國家的發展成果,發展中國家多年辛苦勞動取得的成就在全球化浪潮中可能毀於一旦。我們唯有實施避險求強、趨利避害的對策,全方位牢固地構築起中國的國防安全、經濟安全、科技安全、社會安全與文化安全體系網,不斷增強國家各方面的創新能力,才能在全球化潮流中從容抓住機遇快速發展,在全球化的角逐與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從而使全球化與反全球化運動對我國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

  四是在應對反全球化運動時要冷靜觀察,區別對待。支持或反對都不能簡單地以反全球化運動的名義,在國際上要力求避免陷入極為敏感和複雜的“反全球化”是非的爭論中去,而只能剝掉反全球化運動的外衣,仔細辨別、處理和區別對待具體問題。

  五是利用自己在地區及世界性經濟組織中的影響以及聯合國這一國際舞臺,積极參与“引導”和“管理”全球化進程,使其朝著公平、人道、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邵鵬著.全球治理 理論與實踐.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08.
  2. 司正家著.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9.
  3. 3.0 3.1 趙景峰著.經濟全球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分析.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4. 陳曉律主編.歐洲政治經濟之歷史研究.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
  5. 劉詩白主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01.
  6. 6.0 6.1 王麗娟等著.全球化與國際政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03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Dan,KAER,Gaoshan2013,Mis铭,y桑,寒曦,Lin,苏青荇,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反全球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