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反全球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

目录

什么是反全球化[1]

  反全球化是指来自西方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那些多少质疑、反对正统全球化的思想、政策、做法和行为。反全球化是一种概括性的称谓。它有着多重的面孔和表现,既指一类运动,也指一类思潮,有时也可以是一种情绪。反全球化富有的多种含义,从多个层面表达了人们对当今国际社会的种种不满,它又被称为“反资本主义运动”、“反公司运动”、“反体系运动”等。“在很多情况下,在西方媒体与公众争论中,‘反全球化’只是一种总体的、抽象的称呼,它与‘反新自由主义’、‘反资本主义’、‘反全球经济’、‘反贸易自由化’、‘反(资本主义)体系’、‘反美国化’、‘反霸权主义’、‘反跨国公司’等提法差不多,在不少情况下可以通用。”

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反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情况:

  (1)这些人或者组织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中出现的种种弊端;

  (2)反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3)反对的是带有某倾向的全球化。但它们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并不是要反对全球化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它本身也作为全球化的一种结果,是各种交通、信息等便利条件使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员走到一起来的。

反全球化的主要诉求

天赋生存权

  1.政府有责任保证为达到尊严地生存所必需的一切资源(空气、食水、粮食、住房),都能以免费或低廉代价获得,不容许任何人借垄断民生事业而谋取暴利。

  2.各种社会服务(教育、医疗等)维持公营,反对商品化、私有化以及外判。

  3.任何国际经济协议 (WTO,APEC, NAFTA....)都不能再扩大在金融、投资、贸易上的“自由化”和地区经济及贸易上的整合,有关劳动薪水,环境、社区、妇女、儿童权益的保障不仅必须置于首位,而且必须逐渐向最高标准者看齐,而不是如现在般通过恶性竞争变成向最低标准看齐;人民的需要及粮食安全高于自由贸易。

  4.发达地区工时应短至每周30小时;发展中地区的目标应为35-40小时·扭转普遍超时加班的做法,以缩短工时而不降低劳动条件来逼迫资方增加雇用人数减少失业。

  5.保障妇女的生育自主权;反对禁止堕胎的法律;反对强迫堕胎;所有工作场所均应设立免费托儿所供员工使用。

对抗财阀

  1.人民的需要高于利润及“商业机密”。政府的首要责任是促进全面就业,缩小贫富悬殊及保护环境,而非帮助垄断财团“提高竞争力”;为此有必要限制以至消除垄断财团对员工、消费者及环境的剥削自由。

  2.加强限制金融资本的国际性流动;对外汇投机征收托宾税及其他必要课税;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所直接或间接付出的工资应渐渐与最高地区看齐;强迫跨国公司廉价转让技术;按照世界工农利益重订知识产权法。

  3.立法限制及消除大财团对国计民生的垄断;向大财团征收累进税;本地注册的跨国企业,若违反外地有关保障劳工、环境、妇女等的法律时,本地司法机构亦有权追究责任;凡上市公司均须向一切利益攸关者(员工、消费者、当地社区)负责而非仅向股东负责;严重损害有关人等的利益者均可取消上市资格(例如修改法律限制上市公司在有盈利时裁员)。

  4.不容把人类及一切动植物细胞及基因变成买卖盈利的商品或申请专利;无线电频谱是公共财产,不应被财团垄断作为谋利及思想、文化控制的手段。

  5.大大增强对劳工、妇女、消费者、生态的法律保障;对一切大企业普遍强制实行由员工及一切利益攸关者监察企业遵守上述法律;任何犯法的跨国公司、其最高刑罚是‘收归社会所有’,由工人监督生产;董事局主要由政府代表、员工代表及一切利益攸关者组成,实行民主经营

环保永续发展

  1.全面禁止核武及核能发电;把汽车能源工业逐步收归公有;并就运输与能源业的永续发展进行民主规划,以减少温室气体。

  2.惩罚及公布危害环境的工厂公司名单,并要求可回复范围内回复环境原状,查扣公司及负责人资产作为回复费用

官商政治透明

  1.由本地一切公共权力机构起,一直至地区或国际协议及机构止,都必须贯彻资讯透明及真正民主的原则,反对黑箱作业及不民主的做法。

  2.发展工人、妇女、环保运动的国际性连结;强制跨国公司承认其属下各地工人所组织之国际性工会的集体谈判权;任何国际或区域性经济整合都必须赋予工会法定权利、以过问一切有关劳工待遇的问题。

  3.取消第三世界债务;扭转目前的过份的“出口导向”方针,改为锐意发展国内经济,尤其确保广大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保护当地原有社区经济中的小生产、合作社及任何集体生产免受跨国公司的侵害。

  4.应增加社会福利及教育开支,反对削减社会福利及教育开支。

  反全球化运动者认为光凭这些诉求并不足以根本扭转跨国资本推动的全球化,许多主张也是无法在资本主义的框架下完全实现,但却是引领运动往建立一个真正民主平等的新社会方向迈进的桥梁。

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2]

  针对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其负面影响,对经济全球化的质疑、批判、抨击、抗议愈演愈烈,到20世纪90年代末终于形成了一股颇有声势的反全球化运动。世界上最大的反全球化组织是“人民全球行动”,他于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的当天在墨西哥南郊的哈帕斯州成立。其宗旨是发动全世界的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反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同年,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召开大会的时候,有200多个社团同时召开专门会议,揭露把大部分国家和人民排除在外的发展模式。1999年6月18日,2000多人在英国伦敦举行集会抗议当时在德国科隆举行的八国首脑会议,酿成数十人受伤,财产损失高达100多万英镑的重大流血事件。这次事件被认为是反全球化运动的开端。事后不到半年,即1999年12月3日,当世界贸易组织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世贸组织“千年回合”的会议时,4万多名抗议者与警察发生冲突,10多人受伤,500人被捕,财产损失达200万美元。从此,抗议全球化的浪潮在全世界此起彼伏。2001年1月25日在巴西南部港口城市阿雷格里召开的反全球化集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专门致信表示支持。这次会议创立了一个反全球化组织——“世界社会论坛”。从为期6天的第一次论坛及反全球化运动的抗议活动来看,他们把反对矛头直指跨国公司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国际经济组织及其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规则,以及全球化的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抗议发达国家通过推动全球化进程来摧毁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文化和破坏生态环境。主张保卫人权,提出豁免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发展中国家的工会组织与发达国家的工会组织联合起来,抵制全球化对工人的消极影响等。自2001年第一次反全球化大会之后,每年召开一次反全球化大会。参加大会的人数越来越多,声势越来越大,关注和所讨论的问题越来越广泛。

反全球化运动产生的原因[3]

  1.根本原因就在于当今不舍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战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生产、贸易技术金融等方面占绝对统治地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仅受制于资金困难、贸易条件恶化、债务负担沉重及贸易保护主义等,还直接遭受西方国家的剥削及经济危机的转嫁。近年来,国际经济旧秩序不合理、不公正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加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大多数经济落后国家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的领域相对狭小,而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则基本上被排除在国际分工体系之外。在支撑世界贸易体系的制度框架内,发达国家是最大的赢家。在“无差别”、“互惠”等原则下迅速发展的贸易全球化,更有利于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经济扩张。从“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果来看,所谓服务贸易、与贸易和投资有关的知识产权的自由化,很明显是在维护西方国家的利益,便利于西方国家通过占绝对优势的金融服务业高技术产业打开和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此外,“自由贸易”、“公平竞争”貌似很公正,但就拥有巨额资产且在技术、成本销售渠道市场管理经验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的跨国公司和资金匮乏、规模效益差、技术层次低、市场经济经验欠缺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两者之问有着天壤之别,自由竞争的结果当然不可能是公正的。现实的情形是,世界市场价格,无论是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还是农矿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基本上不是受发展中国家所左右,而是由少数发达国家的某些利益集团所操纵和决定的。面对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法理基础、国际协调管理机制的冲击,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处于效率低下、无合法性、无权威性的状态。双边和多边贸易摩擦有增无减、国际多边贸易谈判趋于停滞、国际机构改革步履艰难,在重大国际政治经济问题上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日益明显。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特别是受美国等西方国家强力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不能反映甚至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致使许多反全球化人士把矛头直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显然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不公正是反全球化运动的最重要的根源。

  2.反全球化运动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资本主义基二本矛盾也逐步突破了原有的国民经济的范围,发展为全球性资本运动中的即资本国际循环过程中的矛盾。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在跨越了国界之后,其基本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表现的形式和规模已与原来有很大的不同。经济全球化为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垄断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把资本投向他们认为最有利可图的地方。从资本所有者的角度来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从世界经济整体的角度看,却是无序的和盲目的。经济全球化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化、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及国际分工的加深紧密相联的。这一过程本身不仅要求突破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局限,而且要求突破个别国家政府调节的局限,客观上要求有一种国际组织和机构对国际化的生产和消费进行必要、合理的调节。当然,从形式上看,这种机构已经存在,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不可否认,这些国际组织的存在是必要的,但它们基本上是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的,是为这些国家的垄断资本服务的,不i可能充当“世界政府”的角色,因而经济全球化也就不可避免地j带着并扩展着资本主义的矛盾、弊端和局限。

  在发达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普遍推行旨在全球范围内加强西方宏观经济管理规则、促进政府放松管制为核心的自由化,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参与全球经济。而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纯经济性质的运动,它同时也是一个通过经济的扩张来推行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的过程。这种市场化私有化和自由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损害了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也与中产阶级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冲突。经济全球化使资本垄断财团能够将垄断资本特别是直接投资的垄断资本快速地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这就会使资本流出国的工人失去工作岗位,造成不同国家工人阶级的相互竞争。生产全球化使跨国企业集团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那里生产成本低的优势来获得高额利润,致使发达国家失业率增加,中产阶级也渐次落人失业队伍。发达国家的部分劳工认为,跨国公司的全球野心牺牲了它们母国工人的就业机会,他们构成了近几年来反全球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分,并且为之提供了一部分主要社会基础。从表面上看,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不同国家工人阶级的竞争和矛盾,但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世界的扩展,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冲突。工人阶级失业的根源,不在经济全球化本身,也不在工人阶级自身,而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在于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

  3.反全球化运动源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平等现象

  自由贸易的支持者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预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收人分配会变得越来越平等,富国与穷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将缩小。但事实表明,全球化的兴起,并未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使整个世界民众的福利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全球化无论对北半球有多么大的影响,它对南半球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当今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其经济活动规则最大限度地照顾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很少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最不发达国家则被日益边缘化。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势必使南北差距和矛盾呈现扩大和激化。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里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和对国际市场垄断地位,在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中,通过经济的、政治的甚至军事的手段对这些国家进行控制与掠夺,把广大发展中国家变成自己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的提供者及倾销商品的大市场,在全球性的资本周转与循环中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由此导致了南北之间严重的贫富对立与分化。经济全球化下的不平等也表现出新的特征,财富指标已经不能完全衡量差距,人力资本信息技术上的鸿沟让人瞠目结舌,它们与财富差距之间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发展中国家在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基础教育的作用不牢靠,一部分青少年未能得到应有的教育机会;同时由于政策保守,享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偏少,使高等教育获得者极为稀缺。在劳动力供给非常充分的条件下,这种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分化状态,就会更多、更直接地体现为劳动者在收入分配和财富积累上的差距,并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乘数效应和公民在受教育意识、受教育能力方面的世代积累,而呈现出扩大化的态势。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人力资源培养方面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它们依靠国内先进的教育培养出大量人力资源,投资高新科技的研究和开发,不断进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升级,并通过抢注专利预先占领国际市场,保证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同时依靠发达的经济水平特别吸引着全世界最优秀的人力资源。而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基础上薄弱,还在不断失去自身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甚至丧失了再生这种资源的能力。

  信息技术一方面作为世界经济的增长点,推动着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革命却使一些工业化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背上沉重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包袱,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差距日益加大。由于信息资源的不平衡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决策信息的不完全程度相对加重,引发了新的市场失灵,从而使贫富的分化更趋严重。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在信息资源具有发展潜力的所有领域都有强大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信息资源储备潜力上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

  据互联网用户数据和人口数据最新统计资料,截至2006年9月,占世界总人口比率仅为5.1%的北美,其互联网人口渗透率却高达69.1%;而占世界总人口比率为94.9%的除北美外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互联网人口渗透率只有13.9%。其中,亚洲——占世界总人口比率最高的地区,达到了56.4%,但亚洲的互联网人口渗透率只有10.8%;而非洲占世界总人口比率也有14.1%,但其互联网人口渗透率仅为3.6%,这两者都不及中东地区的互联网人口渗透率10%的比率。同时,像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其互联网人口渗透率都在38%以上。

  4.全球化缺乏管理也是反全球化的重要原因

  如果各国政府能够合作控制全球化,全球化可能成为文明进步的一个新因素。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不仅没有这种能够为世界所接受的有效的全球管理,而且各国都出于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置国际经济秩序于不顾。金融全球化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金融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的生产、贸易与金融联为一体,但每个国家又都有各自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生产、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之间的竞争必然加剧。特别是当跨国公司、跨国银行渗透到国外或外国跨国公司时或跨国银行进驻国内时,生产、贸易、金融等竞争将直接在跨国公司、跨国银行之问展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l多是表现为单向式的对外开放,这对国家的民族工业、民族金融业和国内市场将构成巨大冲击。金融全球化使各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投机和信息不完全问题更加突出。因为货币金融资源分布格局不对称,市场基础不同,而流动性大为加强,信息搜寻成本变大。市场发展不平衡助长了金融投机不完全信息使得市场过于敏感,使投资者更易追随投机者与政府博弈,形成一边倒的市场冲击效应。这种资本冲击可能与一国金融和经济的实际状况无必然联系,但由于是大规模的和突发的,政府当局难以抵御,极易造成金融和货币崩溃,进而触发经济危机。这就给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系列难题,例如怎样才能同时做到金融开放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自主。为了保持发展中国家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相对稳定,显然,既要适当改善全球管理,又要让各国灵活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总之,反全球化者并不是反对一般的全球化,主要是反对西方垄断资本、国际金融资本扩张和剥削的全球化,反对不公正、不平等的经济全球化,反对那种只给资本家和跨国公司带来超额利润、给富国带来福音,而给劳动者阶层和发展中国家带来剥削、贫穷甚至灾难的全球化。

反全球化运动的基本形式[4]

  尽管反全球化的手段和形式可谓五花八门,但总体而言,反全球化运动的基本形式不外乎这样两种:以示威游行为表现形式的街头抗议浪潮;以反全球化为宗旨的世界社会论坛。

  1.以示威游行为表现形式的街头抗议浪潮

  就以示威游行为表现形式的反全球化街头抗议浪潮而言,自1999年“西雅图之战”以来,但凡有重要国际会议召开,总会有成千上万反全球化人士,在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号召下,不远千万里,来到会议召开地,发起大规模的反全球化抗议活动。每次抗议活动的参与者,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西雅图、华盛顿、布拉格、魁北克、歌德堡、达沃斯、日内瓦、圣地亚哥等地,都一度成为反全球化运动的主战场。反全球化分子采取的最主要的斗争方式为,或是举行和平的、非暴力的游行示威,打出一些抗议的标语,喊出一些不满的口号;或是采取在会场外聚集或静坐,阻止会议代表按时人会,阻止会议的正常召开;或是在街头或会场旁举行公众集会,发表反对全球化演说,煽动民众的不满情绪;等等。不过,近年来,暴力的蔓延成为反全球化抗议浪潮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在西雅图、布拉格、热那亚、坎昆等地举行的反全球化抗议活动中,反全球化极端分子的暴力行为遭到警方的严酷镇压,暴力冲突的升级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在2001年7月热那亚抗议活动中,一名年轻的抗议者卡罗·吉利亚尼(Carlo Giuliani)被警方开枪打死;在2003年9月的坎昆抗议中,一名叫李京海的韩国农民为发泄对警方暴力镇压的不满而拔刀自杀,反全球化抗议浪潮中的火药昧日渐浓厚。

  2.以反全球化为宗旨的世界社会论坛

  世界社会论坛是反全球化的一种新形式,它最初是作为每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自2001年起,当以推进经济全球化为宗旨的世界经济论坛召开之际,以抵制和反对全球化的世界社会论坛也会同期举行,不过地点却在千万里之外的第三世界国家。世界社会论坛迄今已成功召开五届,每当为期数天的论坛召开之际,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十多万名反全球化分子云集起来,他们通过召开大大小小的各种讨论会或论坛的形式,来交流反全球化运动的心得体会,探寻当前全球化的替代方案。目前,世界社会论坛已提出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并且在2005年2月第五届论坛结束后发表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阿格雷里港宣言》,这标志着反全球化运动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从斗争方式看,在每届世界社会论坛中,尽管组织者也发起数万乃至十多万人的反全球化大游行,但很少出现街头抗议浪潮中的那种暴力现象。因此,与街头抗议的反全球化浪潮相比,世界社会论坛体现了反全球化运动更加理性、思辨的一面。目前,世界社会论坛已经在各洲以及许多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其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在社会动员以及反全球化抗议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世界社会论坛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正如巴西学者埃米尔·萨德尔(Emir Sadir)所指出的:“世界社会论坛是一个里程碑,它表示以往分散的、防御性的抵抗已经开始进人积聚力量、形成国际政治、社会和文化运动的联合.从而对抗新自由丰义的新阶段。”

  大规模的反全球化抗议示威,以及以世界社会论坛为代表的各种反全球化国际论坛,正在以不同形式、从不同层面冲击着当前的全球化进程及其体系。从总体上而言,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是对标榜公正与平等、繁荣与富足的全球化的一个极大讽刺,它构成了全球化时代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反全球化“已越来越成为一场世界性的运动,其本身也已经全球化了。

反全球化运动的特点[5]

  一是发展十分迅速。从发生在美国西雅图的“西雅图风暴”拉开了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到2001年7月底发生在意大利热那亚的反全球化运动高潮,只有不到两年时间,而投入反全球化运动的人数已经从最初的4万人猛增到12万人。参加反全球化运动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二是发生频率高、涵盖领域广泛。除了极少例外,几乎可以说,在现在这个地球上,哪里举行推行全球化的国际高峰会议,哪里就会出现反全球化运动。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进行激烈碰撞、冲突和斗争,已经有不可避免之势。反全球化运动的涵盖领域不仅包括了农业和劳工保护,还包括了生态主义、女权主义等。

  三是出发点和动机多样。有的是基于批判经济全球化伤害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感情的角度参与反全球化运动;有的是从批判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财富增长的同时又导致社会分配更加不公的角度参与反全球化运动;也有的是从批判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宏观经济管理的混乱和失控的角度参与反全球化运动;还有的是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批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批判新自由主义的角度参与反全球化运动;等等。

  四是参与者涉及不同阶层和许多行业。从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参加反全球化的队伍是由许多国家的多种非政府组织和多方面、多阶层人士组成的,有相当的广泛性。在反全球化的非政府组织中,既有来自西方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又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在反全球化人士中,有的是来自西方国家的社会活动家、环境保护主义者、消费者利益保护者、宗教界领袖,有的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工会领导人和劳工,有的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反全球化人士中,既有全球化的直接受害者,更有全球化直接受害者的利益代表者。在反全球化这个共同目标下,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反全球化的非政府组织走到了一起,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社会阶层的反全球化人士走到了一起。他们参与的动机不同,但其行为的共同目的就是反对全球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

  五是组织活动形式由原来较为单一逐渐走向多样。到目前,主要以因特网为工具,筹划行动方略,联络有共同意愿的各方采取共同联合行动。而行动又由最初与全球性多边会议或西方发达国家首脑会议在同时、同地,以示威游行为表现形式的街头抗议的方式,发展到在同时、非同地,乃至非同时、非同地的多种方式。

  六是反全球化运动遭到西方发达国家统治者的镇压。但是,无论是逮捕、监禁,还是催泪弹、高压水枪、橡胶子弹等,这些镇压手段都没有使反全球化人士屈服。

  从以上反全球化运动的特点中可以看到,反全球化运动是在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出现的一种有广泛社会基础的特殊的国际运动。这个运动的锋芒一开始就直接指向以美国为首的主导全球化的七国集团,指向主要依照七国集团制定的规则推行全球化的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值得注意的是,反全球化运动的广泛发展得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人的关注,并开始同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逐渐结合起来,以期望将反全球化作为左翼共产主义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西方国家共产党人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大都认为经济全球化源于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他们对全球化的质疑和批判主要集中在主导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剖析这种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危害性后果。应当说,尽管西方国家共产党人对待全球化的观点有着偏激的一面,但其重要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却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它意味着,反全球化运动已经由以往带有的相当的无政府主义和盲目分散性,开始向理性的新阶段发展,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它亦向世人表明,西方国家共产党人已经开始从苏联及东欧剧变后的茫然失措中走了出来,更多地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及国际的、时代的实际结合起来,以此探索和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

  从总体上而言,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是对标榜公正与平等、繁荣与富足的全球化的一个极大讽刺,它构成了全球化时代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反全球化已越来越成为一场世界性的运动,其本身也已全球化了。它的产生和发展,客观地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减少或纠正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

反全球化运动的影响与评价[3]

  反全球化运动敲响了全球化的警钟,它揭示的问题应该引起国内、国际和全球层面的高度重视,它提醒政府在推动全球化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和矫正其他方面的失衡和偏差。反全球化运动至少让人们对今天的制度和政策进行反省,去努力解决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探索新的、更好的发展模式。全球化同全球化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作用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1.反全球化运动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全球化负面影响的理性思考。反全球化者揭露的世界性问题是严重的,如人类共同的生态与资源危机;资本高速、超大规模、自由无界地流动对世界生产体系构成的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大量社会群体实在难以参与全球化。从这个意义上看,反全球化并不是“庸人自扰”。“我们全都生活在全球化中,形容我们为反全球化,难免有些过分简单化。既然全球化已成为难以逆转的世界潮流,解决全球化争论的关键是要在全球化的前提下,减轻或者消除该潮流所带来的负面代价”。

  2.反全球化不会阻碍全球化发展这一反映当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趋势。从根本上看,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导、科技促进、政府扶持的一种客观经济活动,有其发展的必然性。绝大多数反全球化势力均不否认这一趋势,并不试图阻挡或逆转全球化潮流,其根本目的在于争取自身的利益。

  3.反全球化提出了建构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性。大部分反全球化运动的参与者并非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些社会、经济的不良后果,反对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反对现存的西方国家主导的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反对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资本主义。他们反对的往往不是某个国家,而是反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合理、不公正、不透明的国际权力结构。在国内层面,各国首先要加强适应全球化的制度建设,以增强自身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竞争力。在国际层面,现存的国际经济组织(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等)要加速机构改革,对各国政府和人民切实负责,增加机构与工作的透明度并接受全球各地公众的监督。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以保护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4.反全球化提出了全球治理的紧迫性。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是不行的,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所以,从长远看,当前反全球化运动最深刻的启示应该是:为了一个更均衡的、造福大多数人民的全球化,民主、合理与公正的全球治理是必要与紧迫的,不能听任全球化进程只受野性的市场力量支配,而必须有驾驭全球化的相应制度安排

  5.为发展中国家加强南南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虽然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情况不同,但均反对由西方主导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和利益分配,对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也普遍存在不信任感和警惕。近年来东亚、拉美和非洲的区域和跨区域合作再度焕发生机,其根本动因均是为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6.反全球化最现实、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发达国家的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出现调整。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频繁活动,给其内政带来一定压力,迫使有关国家政府不得不稍作姿态,回应民众的某些要求。美、英等奉行减少国家干预、加强市场作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国家,开始借鉴一些欧洲国家重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经济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新的结合点。

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1.反全球化者对全球化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所提出的理论缺乏科学性。有很多问题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结为是由全球化所造成的。全球化的问题确实不能完全归咎于这些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而对全球化也不能简单反对。全球化的短期影响毫无疑问是矛盾的,长期影响更是不确定的。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也不是反对者们所说的那样片面。例如在失业问题上,到底有哪些是因为跨国公司的扩张造成的,哪些是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造成的很难断定。事实上,这里有一个基本前提值得讨论。当跨国公司的投资对所在国利大于弊时,成功地吸收外资和技术,增加产出和出口的国家很可能会增加就业,提高工资,减少不平等;在另一个极端,欠竞争性、不稳定的国家更会遭受资本外流的难处:生产、就业、工资下降,加剧贫穷和不平等。全球化促进了高技术向落后国家的转移。因此,有人认为,反全球化就是拒绝贫穷的人们争取获得知识、技术进步、文化多样性和国际接触权利的过程,而这些是富有世界所享有的。这一观点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反全球化的观点值得引起注意,它是全球一体化中的多元化。

  2.有的反全球化行为虽然切中当今世界的要害,但没有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科学途径。把已经全球化的经济与社会倒退到地方、民族的经济与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解决全球不平等与环境问题的唯一出路是全球方案与政策。然而,反全球化者没有提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来,欲靠接头抗议解决问题,这是不可能如愿的。反全球化者所宣称的“全球化带来的戕害问题”,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庞大的贫困阶层、“边缘化”不断扩展的“第三世界化”问题、对人权的尊重以及无序的资本流动等,可能恰恰需要通过全球化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其根源在于贫困人口生存艰难和政府臃肿腐败,闭关锁国和全球化哪一个更对症是不言自明的。而穷国;的债务负担、资本流动的监管等,正需要全球化的“帮凶”乃至OECD这样的“富人俱乐部”通过全球性或区域性协调,达二成更广泛的豁免共识和监管框架。反全球化戏剧性地说明,解铃还需系铃人,即解决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要依靠全球化,尤其要依靠发展中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强调包括劳动力在内的所有要素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问的双向流动,强调宏观政策的国际协调以分享全球化利益,而不是简单地、情绪化地反全球化。

  3.反全球化运动更易被发达国家利用,成为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施加限制的新借口。西方国家近年来利用本国“反全球化”势力提出的某些口号,频繁采取“反倾销”手段限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进口,在世贸组织新一轮多边谈判中,要求加入所谓的“蓝色条款”和“绿色条款”,利用劳工和环境标准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实行新的非关税壁垒

反全球化运动的缺陷与不足[1]

  虽然反全球化运动针对的是全球化产生的弊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为:

  (1)目标的不彻底性,反对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是有限度的。苏珊·乔治指出:“这一反资本主义运动派别不是要消灭资本主义,而是让它更加仁慈,更加民主,可以受到国家的制约。”…反全球化只代表一种改良主义,它推行的是西方人权、民主等价值观,提出诸如福利、富国和金融交易征税、保护环境等措施,是要借助发达国家的政府才能推行和实现。其中的一些组织是一些极端右翼派和新法西斯主义者,真正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参与者很少。

  (2)建设性方案不多,而且过于理想化、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参与其中的组织众多,目标杂乱不一,大多诉诸情绪化的表达,不足以形成一个明确的共同纲领。

  (3)由于反全球化运动参加者的复杂陛,决定了其组织成员的庞杂性。“这一运动在内容上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将各种社会运动联系在一起,可以将所有对现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不满的人动员起来,青年、老年、妇女、学生、劳工、生态主义者、人权主义、和平主义者都有理由加人这一运动。左翼、右翼、激进者、保守者,穷人、富人,都可以在运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这些人无组织、无纪律问题相当突出,缺乏整体凝聚力

  (4)行为上的暴力性。西雅图会议中抗议者与警察的激烈冲突,使这一运动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暴力色彩。2000年9月,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布拉格举行期间,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2001年,在意大利八国峰会期间的冲突中有93人受伤,1人身亡。

  (5)形式上的空洞性。反全球化运动没有中心机构,主要的活动是街头游行示威、会议场外抗议、群众集会论坛等。这些方式对相当大一批人来说,只是“一次愉快又刺激的冒险,一次反抗维持秩序者的狂欢派对”。此外,它目前没有固定的经费支持而缺少独立性。

反全球化运动的走向

  1.目标将更集中,行动将更协调

  2.伴随着重要国际会议的街头游行示威仍将成为反全球化的主要形式,但暴力冲突可能会减少。

  3.尽管第三次世界的反全球化运动会逐渐高涨,但西方作为反全球化运动中心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

  4.寻求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改革方案而非替代方案,将成为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目标。

反全球化运动对我国的双重影响[6]

  目前反全球化运动对我国的影响还较小,我国境内尚未发生大规模反全球化运动,但并不等于中国与反全球化运动已绝缘。从趋势上看,随着反全球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和中国融人世界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人世”后,国际反全球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并将越来越大,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

  1.反全球化运动对我国的正面影响

  反全球化运动能启示我们对全球化负面代价的理性思考。反全球化运动所揭露出来的世界性问题是严重的。在经济上,全球化带来的不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进步,而是全球性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加剧;在政治上,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民主并未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发展,而是更多的“民主赤字”和战乱;在文化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观的强制推行即“文化侵略”,损害了地区文明,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在价值观念上,西方在全球推广以西方价值观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价值观,不尊重他国的国情、历史和现行制度,其结果将不是全球化下各种价值观的共存共荣,而是冲突和灾难。透过反全球化的声音,我们更容易注意世界经济表面“繁荣”背后隐藏着的严重社会问题和危机,更容易看清全球化的实质及其进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利与弊尤其是它的负面效应。

  反全球化运动对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和利益分配上的诉求将对中国产生一定的益处。随着反全球化运动的不断深入,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可能汇合成理性的合力,会使经济全球化变得比较平衡,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反全球化运动的强大压力下,近年来“减少发展中国家债务”、“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社会、信息鸿沟”等被列为各种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无疑将成为此举的受益者。反全球化运动为中国在国际上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南南合作)奠定了新基础。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情况虽各不相同,但都反对由西方主导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和游戏规则,对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也普遍存在警惕和不信任感。从反全球化者提出的问题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反全球化还与反国际经济旧秩序、反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力求推动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这有利于我国国际环境的改善,尤其有利于加强与东亚、拉美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和跨区域的合作与交流,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使得全球化的多样性变为可能,全球化不能只有一个版本,一种模式,通向全球化道路也应有多条。中国应融人到全球化的浪潮中去,根据本国国情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而不是照搬照抄西方的模式。

  2.反全球化运动对我国的消极影响

  首先,反全球化运动更容易被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攻击中国,损害中国利益。

  与反全球化者们的公开批评相比,以下情况更值得关注:一是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很可能借口国内的反全球化或在反全球化组织的直接要求下,针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二是借口国内反全球化人士的要求,在一些问题上向中国施压。如反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劳联——产联组织,2004年不仅以自己的名义还联合26家纺织钢铁、农业公司组成“中国货币联盟”,以书面文件形式要求美国政府根据其国内贸易法301条款对中国是否操控货币进行调查并实施制裁,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课征77%关税。三是还可能利用反全球化者们在民主、自由、人权、劳工标准等问题上的主张在政治上向中国渗透、施压,干涉中国内政,企图借机西化、分化中国。将国内反全球化者攻击的矛头引向中国,从中煽风点火,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让中国当“替罪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外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强,世界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使我们受到影响。

  其次,我国有可能因漩涡般的经济影响力而招致反全球化者们的指责和敌视。

  随着中国市场巨大潜力的不断被发掘、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外资的大幅涌入,中国日益成为国际反全球化运动中一些不满其国内失业率上升和贫富差距扩大的人指责和敌视的对象。(2)随着中国因制造业能力不断攀升日益成为“世界工厂”,物美价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及其他一些中高端产品不断涌人世界市场,我国也将日益成为一些不满失业或仇视“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反全球化者们指责的对象。(3)我国随着对国外能源、矿产、木材等自然资源依赖度的增加和进口量的持续扩大,已日渐成为环保主义者批评的对象。综合上述情况,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反全球化运动斗争的目标之一,换言之,我国并不是国际反全球化运动的看客。

  最后,国内已存在的反全球化因素可能会因国际反全球化运动的影响而发酵,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虽然中国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受益较多的少数发展中国家之一,大规模的反全球化运动目前尚未在我国发生,但并不能因此断定国内不存在引发反全球化运动的因素。事实上,国际上引发反全球化运动的因素在我国几乎都存在。这些因素主要有:贫富差距悬殊、失业问题严重、三农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

  总之,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将随我国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而日益显现与加重,上述国内问题及民族文化遭受侵蚀问题等将更加凸现。我国参与全球化虽不是产生这螳问题唯一的和主要的原因,但在信息传媒快速便捷的今天,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缓解或解决,人们很可能将这些问题归咎于全球化,并效仿国外举行大规模的反全球化游行示威活动。在运动中参与者们很可能借机采取激烈行动表达对其他问题的不满,由此造成冲突和治安混乱,甚至引发重大事变或社会动荡,我们须对此保持高度警觉。

我国对反全球化运动应采取的对策[6]

  如何应对国内有可能发生的反全球化运动,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一大严肃课题。面对反全球化运动,我们应冷静思考,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减少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收益者”。

在国内

  一是改善自身条件,尽可能将全球化成本降到最低并积极倡导全球化新规则的制定。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增强全球化条件下的政治凝聚力和发展潜力;增强党领导经济建设、驾驭复杂局面的执政本领,为在应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挑战时游刃有余提供有力武器;建立积极稳妥的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确保不因国家经济的突然变化而产生动荡;适时调整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开放政策,积极争取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为开放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尽可能使全球化的成本降到最低,未雨绸缪,减少和消除国内潜在的反全球化因素。

  二是尽可能减少、克服社会不公正现象。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战略,都是为了减少、克服社会不公正现象而做出的努力。同时还采取了以下措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证;通过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制度分配,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拉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是加强对反全球化的研究,牢牢把握和正确引导舆论导向,防范反全球化运动和西方理论思潮对我国可能存在的不良影响。诚然,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虽弊端丛生,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拒绝利弊兼备的全球化。反全球化也有其肯定性价值,它对全球化中诸种不合理性现象的批判,实质上内含着对全球化秩序性合理性的吁求。对于迟早会在我国出现的反全球化思潮和运动,不应先人为主地加以简单肯定或否定,也不能因反全球化批评了当代国际关系中一些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甚至有时也反对霸权主义而对这个运动寄予不切实际的希望,而是要因势利导,加强对它进行全方位研究,注意从反全球化的抗议浪潮中倾听合理的呼声和有益建议,低调处理反全球化的相关报道,防止当代西方理论思潮趁机对我们的强烈冲击。注意引导人们科学冷静地看待我国受到或可能出现反全球化的严重现象,防止发生像某些反全球化人士所崇尚的大批判、街头抗议和对抗等不当行为。

在国际上

  一是争取国际舞台上的更多发言权和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权。现行的国际运行机制为西方所主导,具有明显的不公正性。在可预见的将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巩固其全球经济霸权仍将控制着全球经济活动“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对于这些规则,我们绝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融人和适应,而是要善于表达意见,通过对话充分利用全球化机制的框架修改、完善全球化规则与机制,尽可能使全球化朝着公正合理的方面演变,提升我们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为克服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公正与不平衡做出最大努力。

  二是要积极开展南南合作,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做出榜样和贡献。随着综合国力和承担国际义务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应继续把所有国家“共赢”作为全球化下合作追求的目标,真诚而积极地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将全球化引入到公正合理的轨道上来,尽可能降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进而减少反全球化生成的土壤,“使经济全球化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目的”。

  三是趋利避害,顺应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把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的副作用降到最小。全球化中的问题要靠进一步全球化才能解决,由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界限的冲击,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极易向别国输出危机,或借金融全球化来掠夺其他国家的发展成果,发展中国家多年辛苦劳动取得的成就在全球化浪潮中可能毁于一旦。我们唯有实施避险求强、趋利避害的对策,全方位牢固地构筑起中国的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与文化安全体系网,不断增强国家各方面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全球化潮流中从容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在全球化的角逐与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而使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对我国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四是在应对反全球化运动时要冷静观察,区别对待。支持或反对都不能简单地以反全球化运动的名义,在国际上要力求避免陷入极为敏感和复杂的“反全球化”是非的争论中去,而只能剥掉反全球化运动的外衣,仔细辨别、处理和区别对待具体问题。

  五是利用自己在地区及世界性经济组织中的影响以及联合国这一国际舞台,积极参与“引导”和“管理”全球化进程,使其朝着公平、人道、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邵鹏著.全球治理 理论与实践.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08.
  2. 司正家著.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9.
  3. 3.0 3.1 赵景峰著.经济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4. 陈晓律主编.欧洲政治经济之历史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5. 刘诗白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01.
  6. 6.0 6.1 王丽娟等著.全球化与国际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03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Dan,KAER,Gaoshan2013,Mis铭,y桑,寒曦,Lin,苏青荇,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反全球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