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宏观经济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宏观经济管理(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目录

什么是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国家中央政府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等手段,从系统、综合和全局的角度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总体指导和调控。宏观经济管理既不同于政府对于特殊行业和特定产品的具体管制,也不同于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行业性和地区性的经济管理,更不同于居民、企业微观经济主体内部的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不是对单个微观经济主体的个别管理或部门、地区经济管理的简单加总,而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和部门经济、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国民经济有机系统,对其进行全盘统筹和整体协调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具体任务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宏观经济管理不是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而是解决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问题,即主要矛盾。我们知道,整个国民经济是由许许多多的矛盾组成的。在这些矛盾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所以,宏观经济管理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抓主要矛盾,抓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即抓住了国民经济链条的主导环节,也就把整个链条带动起来了。可见,宏观经济管理所肩负的任务,是一项特殊的任务,是关系全局的任务,是其它任何经济管理所无法替代的任务。

  宏观经济管理的具体任务:为便于操作,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需要具体化,就是把它的基本任务变为各个经济发展时期的具体任务,按照实际管理进程,把经济发展时期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在不同时期虽然都是要实现基本任务,但是管理的侧重点不同。

  短期任务,是指年度任务。年度任务最主要的是保持总供给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是做好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平衡以及四者之间的平衡。宏观经济管理的短期任务是有限的,不能要求它解决更多的经济问题。它所解决的只是浅层次的问题,至于深层次的问题要靠中、长期任务解决。

  中期任务,是指以五年为一期的任务。这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是一致的。中期任务一般是要确定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安排重大比例关系;规定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确定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展任务;确定投资消费比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以及地区政策和生产布局等。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的中期任务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因为速度的快慢、比例的调整、布局的改变、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投资决定未来经济发展。凡属重大宏观经济问题,都是靠中期任务来解决的。

  长期任务,主要是解决长远的、具有更大战略性的经济问题。这些经济问题主要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长期任务通常以制定十年或十年以上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形式来表现。由于时间较长,难以预料的可变因素较多,规划所载的内容是纲要性、原则性的。根据实际进程,对任务内容还需要作某些修正。

  如上述,宏观经济管理的短期、中期和长期任务之间,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构成一个任务体系。因此,不论是中短期任务还是长期任务,都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矛盾。

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

  宏观经济管理是对宏观经济运行过程的管理。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再生产的运行过程。所以,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也就是对社会再生产总体运行过程的管理。社会再生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组成的。这四个环节之间,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从生产开始,经过分配、交换、消费,又回到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要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必须具备保持社会再生产的各主要比例关系的协调。社会再生产主要比例关系的协调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宏观经济管理实现的。因此,宏观经济管理,要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和总量变化进行有计划地指导和调控。其具体内容主要有:国民经济总量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结构平衡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国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消费基金的规模、结构和水平;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国际收入的平衡;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和再分配生产布局和地区合作等。

  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不限于经济内容,还应包括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因为经济不可能脱离科技和社会事业而孤立发展,同时,科技和社会事业也属于宏观经济管理对象。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

  当今世界上所有市场经济国家都实行着程度不同的宏观经济管理。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所实行的宏观经济管理有许多特点。其特点主要是:全局性、长远性、计划性等。

  全局性

  所谓全局性,就是宏观经济管理从国民经济全局利益出发,维护国民经济全局利益,使各局部利益(各经济单位和各地区的利益)服从于全局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的主体多元化。各利益主体本能地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并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其经济活动都倾向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和全局。然而,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各个组成部分(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各行其事,而必须是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只有这样国民经济才能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宏观经济管理。

  长远性

  所谓长远性,就是宏观经济管理着眼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利益,把国民经济的短期发展同长期发展结合起来,防止和纠正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多数是短期行为,对发展国民经济有长远意义的重大项目少有“兴趣”,例如,基础设施、农田基本建设、大中型水利设施、科学研究、基础教育等。这些问题,单靠市场机制来解决,是无效或是十分缓慢的,只有靠宏观经济管理才能解决。

  计划性

  所谓宏观经济管理的计划性,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经常地、自觉地保持国民经济的平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自觉地、事前调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活动受市场机制支配,但在其经营活动的范围内并不排斥计划性。一个企业,一个公司,要正常发展,其经营活动必须有计划。而这种微观经济的计划性并不构成宏观经济的计划性。相反,它常常与宏观经济计划性相对立,甚至造成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盲目性。因此,微观经济的计划性要有宏观经济计划性的指导,使国民经济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计划性,主要表现在国家以计划来指导宏观经济的发展。国家制定年度和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计划中,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安排。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和手段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

  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主要围绕四个基本目标展开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2、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水平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变动。

  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没有非自愿失业,或者说是在一定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就业的一种社会就业状况。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外汇收入和支出的相对平衡。

  (二)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

  1、目标之间的统一性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宏观经济管理的着眼点就是协调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寻找目标之间的均衡点。

  (三)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

  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于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调节经济活动的强制性措施。

  3、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政权的力量,通过制定和下达指示、命令、规定等,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种种措施。

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一、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缺陷的必要补充

  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现阶段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有效的形式,但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表现出以下主要缺陷:1、市场竞争导致垄断。垄断导致市场效率降低。2、市场不能自动平衡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4、不能保证市场交易的信息对称。5、不能保证市场财富的合理分配。6、实现社会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

  这些缺陷的存在,使市场经济无法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需要政府从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要求出发,制定和运用相应的法规政策加以弥补和纠正。

  二、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

  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与简单商品经济相比,其运行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经济主体市场行为是“为卖而买”,实现价值增值商品生产者的决定性动机。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具有不正当竞争的倾向高度发达,生产过程片面化。二是分工高度发达。生产过程高度专业化,协作化。任何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其他企业和部门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交换把整个经济连接成一个紧张运转的有机体。经济运行的链条一旦在某个环节上断裂,就会产生“骨牌效应”,造成灾难性后果。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本身客观地要求有一个控制系统,即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

导致宏观经济管理失效的主要因素

  宏观经济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也是其局限性,即不能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的所有缺陷,甚至会因举措当引起经济波动。主要原因:

  一、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于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

  二、决策者偏好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宏观经济管理决策采用少数人集中决策的方式,其过程和结果不能不受到决策者或决策者偏好的影响。

  三、利益集团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干扰,任何一项宏观政策都为可能对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完全相同的影响,不同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宏观政策的走向。

  四、宏观调整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政策“时滞”使宏观政策滞后于经济现实,导致政策失效。

  五、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市场主体对宏观政策进行的理性预期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防范措施,往往使宏观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宏观经济管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