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经济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地区经济管理[1]
地区经济管理指对一定规模的城市和以其为中心组成的经济区内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与协调等管理活动的总称。
地区经济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并使之与全国生产力的发展协调一致起着重要作用。地区经济管理的必要性是由于劳动分工、合理配置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发挥中心城市和经济区的作用,改善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
中国地区经济的特点主要是:
(1)地区范围大,人口多;
(2)多民族聚居和民族区域自治并存;
(3)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差别大;
(4)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基础也有很大差别。
根据以上特点,国家对地区经济的管理必须从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出发,做到有利于发挥地区经济的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配置生产力。
对地区经济进行管理,主要是寻找合理配置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部的资源的方法,使地区内部以及地区之间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 1.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是指政府在进行资源的区域分配时,必须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基本准则,把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尽可能地安排在经济效益最佳的地区。
- 2.区域分工原则
地域分工原则,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本手段。它要求政府在进行地区经济规划时,应根据各个区域的具体条件,建立以区域专门化部门为核心的区域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地域分工与经济协作促进经济发展.地域分工的一般原理,始见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著述中,它大体上包括绝对成本论和比较成本论.前者指的是:一个地区在某些产业或某类产品的生产效益上占优势(成本较其他地区低),另一个地区在另一些产业或另一些产品的生产效益上占优势.因此,不同地区各自着重发展自己具有优势的产业或产品,相互交换,总体利益提高;后者指的是:不同地区不是根据绝对成本,而是根据相对成本,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选取与其它地区比较成本优势差幅大的产业(或产品)作为优势产业(或产品),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选取与其它地区比较成本劣势差幅大的产业(或产品)作为优势产业(或产品),相互交换,总体利益提高.我国在以往的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追求均衡布局.致使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十分突出,地域问合理分工利益丧失严重.因此,今后必须强调地域分工原则,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上逐步消除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使我国地区间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 3.生态原则
之所以把生态原则当作地区经济管理的重要原则,是因为生态平衡不仅是影响长期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社会生活水平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自然资源不适当地开发引起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比如,植被受到破坏,水土大量流失,土壤退化,沙漠化严重。再比如,在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水、废渣等“三废”污染也比较严重,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破坏了自然资源,影响了人民生活.因此,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验教训告诫我们,在进行地区经济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应该把保护生态环境提到原则高度来抓。
- 4.民族原则
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是因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我国各民族之间在经济上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比如,西藏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高寒气候和高原山地以及交通不便等原因,经济发展明显比其他地区落后.这就需要坚持民族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之路。
- 5.国防原则
不同地区,从国防建设的角度来考虑,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进行地区经济管理时,要考虑国家安全的需要,而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适当进行。非经济性的”生产力布局,这就是国防原则。但是,我们也要吸取60年代中期片面强调国防原则。不计经济效益,在“三线”地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从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惨痛教训。
国家对地区经济的管理,首先是为了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体现出管理的社会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是全局性的目标,它必须要分解为各地区的具体经济目标,因此,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为了求得最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经济管理中就客观地要求发挥各地的优势,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发挥地区优势,不是人们主观设想出来的方法,而是社会分工的必然要求。在突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后,人类在社会经济交往中,总要取长补短、调剂余缺。各个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差别,总是既有所长,又有所短,所谓发挥优势,就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挥地区优势.意味着从各地现实条件出发,把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发挥出极大的效果;各种物质产品在优势地区生产,可以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减少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消耗,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使社会财富更多地涌流出来,使地区之间互相提供的商品量增多,促进地区分工、加强地区协作,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整个经济的繁荣;可以在组织专业化生产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经营管理、技术发展方面的经验;可以使各地围绕主要部门的生产方向,开展科研、培训专门人材;可以使各地区在发挥优势中加速资金积累,为其他事业发展创造条件;还会为缩小地区差别,改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增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起到重要的政治作用。
发挥地区优势,首先要正确认识地区优势。地区优势是一个全局性的概念,“优势”与“劣势”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各地区的优势也是在同全国各地对比之中才能认识清楚的。发挥地区优势,当然离不开地区自己的努力,但是没有全局性的协调和地区外的支援,也不可能真正发挥优势。因此说,在地区经济管理中,必须正确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统一规划,权衡全局,综合平衡。只有在国家统一规划的指导下,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才能使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也才能在全局范围内实现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 张志诚等主编.生产力经济学辞典.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0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