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地區經濟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地區經濟管理[1]

  地區經濟管理指對一定規模的城市和以其為中心組成的經濟區內的經濟活動進行組織與協調等管理活動的總稱。

地區經濟管理的作用

  地區經濟管理是國民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地區生產力的發展並使之與全國生產力的發展協調一致起著重要作用。地區經濟管理的必要性是由於勞動分工、合理配置生產力、發展市場經濟國民經濟按比例發展的規律所決定的;也是發揮中心城市和經濟區的作用,改善經濟管理體制的要求。

  中國地區經濟的特點主要是:

  (1)地區範圍大,人口多;

  (2)多民族聚居和民族區域自治並存;

  (3)各地區經濟發展的自然條件差別大;

  (4)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基礎也有很大差別。

  根據以上特點,國家對地區經濟的管理必須從實現國家經濟發展的總目標出發,做到有利於發揮地區經濟的優勢,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合理配置生產力。

地區經濟管理的原則

  對地區經濟進行管理,主要是尋找合理配置地區與地區之間以及地區內部的資源的方法,使地區內部以及地區之間在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經濟效益原則

  經濟效益原則,是指政府在進行資源的區域分配時,必須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基本準則,把固定資產投資基本建設技術改造項目儘可能地安排在經濟效益最佳的地區。

  2.區域分工原則

  地域分工原則,是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基本手段。它要求政府在進行地區經濟規劃時,應根據各個區域的具體條件,建立以區域專門化部門為核心的區域產業體系,充分利用地域分工與經濟協作促進經濟發展地域分工的一般原理,始見於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的著述中,它大體上包括絕對成本論比較成本論.前者指的是:一個地區在某些產業或某類產品的生產效益上占優勢(成本較其他地區低),另一個地區在另一些產業或另一些產品的生產效益上占優勢.因此,不同地區各自著重發展自己具有優勢的產業或產品,相互交換,總體利益提高;後者指的是:不同地區不是根據絕對成本,而是根據相對成本,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選取與其它地區比較成本優勢差幅大的產業(或產品)作為優勢產業(或產品),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選取與其它地區比較成本劣勢差幅大的產業(或產品)作為優勢產業(或產品),相互交換,總體利益提高.我國在以往的經濟建設中,由於片面追求均衡佈局.致使各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化現象十分突出,地域問合理分工利益喪失嚴重.因此,今後必須強調地域分工原則,在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基礎上逐步消除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化現象,使我國地區間經濟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3.生態原則

  之所以把生態原則當作地區經濟管理的重要原則,是因為生態平衡不僅是影響長期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社會生活水平好壞的一項重要指標.長期以來,我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忽視了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對自然資源不適當地開發引起了生態環境的破壞,比如,植被受到破壞,水土大量流失,土壤退化,沙漠化嚴重。再比如,在工業生產中,廢氣、廢水、廢渣等“三廢”污染也比較嚴重,超過了環境自凈能力,破壞了自然資源,影響了人民生活.因此,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經驗教訓告誡我們,在進行地區經濟規劃和發展過程中,應該把保護生態環境提到原則高度來抓。

  4.民族原則

  民族問題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問題.這是因為,由於歷史的原因和自然條件的差異;我國各民族之間在經濟上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平等,比如,西藏地區和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由於高寒氣候和高原山地以及交通不便等原因,經濟發展明顯比其他地區落後.這就需要堅持民族原則.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生產力,走共同富裕之路。

  5.國防原則

  不同地區,從國防建設的角度來考慮,其作用是不一樣的。在進行地區經濟管理時,要考慮國家安全的需要,而根據國防建設的需要適當進行。非經濟性的”生產力佈局,這就是國防原則。但是,我們也要吸取60年代中期片面強調國防原則。不計經濟效益,在“三線”地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從而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慘痛教訓。

地區經濟管理的目的和要求

  國家對地區經濟的管理,首先是為了實現國家經濟發展的總目標,體現出管理的社會經濟效益。國民經濟發展的總目標是全局性的目標,它必須要分解為各地區的具體經濟目標,因此,國家與地區的經濟利益,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為了求得最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在經濟管理中就客觀地要求發揮各地的優勢,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發揮地區優勢,不是人們主觀設想出來的方法,而是社會分工的必然要求。在突破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之後,人類在社會經濟交往中,總要取長補短、調劑餘缺。各個地區,由於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的差別,總是既有所長,又有所短,所謂發揮優勢,就是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發揮地區優勢.意味著從各地現實條件出發,把潛在的優勢變為現實的生產力,發揮出極大的效果;各種物質產品在優勢地區生產,可以使各種資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減少平均必要勞動時間的消耗,提高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可以使社會財富更多地涌流出來,使地區之間互相提供的商品量增多,促進地區分工、加強地區協作,促進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和整個經濟的繁榮;可以在組織專業化生產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經營管理、技術發展方面的經驗;可以使各地圍繞主要部門的生產方向,開展科研、培訓專門人材;可以使各地區在發揮優勢中加速資金積累,為其他事業發展創造條件;還會為縮小地區差別,改善工農關係和城鄉關係,增強民族團結,鞏固邊防,起到重要的政治作用。

  發揮地區優勢,首先要正確認識地區優勢。地區優勢是一個全局性的概念,“優勢”與“劣勢”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各地區的優勢也是在同全國各地對比之中才能認識清楚的。發揮地區優勢,當然離不開地區自己的努力,但是沒有全局性的協調和地區外的支援,也不可能真正發揮優勢。因此說,在地區經濟管理中,必須正確發揮中央和地方兩方面的積極性,統一規劃,權衡全局,綜合平衡。只有在國家統一規劃的指導下,在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的基礎上,才能使地區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也才能在全局範圍內實現以最小的勞動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志誠等主編.生產力經濟學辭典.立信會計出版社,2002年03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Gaoshan2013,y桑,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地區經濟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