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理財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企業理財學是在充分吸收財政學和企業財務學精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研究企業生財、聚財、用財之道的經濟新學科。在社會企業理財學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條件下,工業企業的再生產仍然具有兩重性:一方面通過實物的生產,增加社會的物質財富,另一方面在組織生產和交換分配中,通過資金的籌集、分配,使用,實現價匿增殖。企業理財學的任務就是要在企業實現增加物質財富和實現價值增殖過程中,講究理財之道,即生財、聚財、用財之道,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其研究內容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生財、聚財、用財的科學含義。企業理財學是一門研究企業理財之道的學科。道,就是規律。探求理財的規律,包括生財,聚財、用財三方面的內容。生財,就是按照社會主義客觀經濟規律,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發展生產,提高效益,增加收入,聚財,就是正確運用各種形式和手段聚集各種資金,滿足生產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用財,就是合理分配籌集起來的資金,節約而有效地加以使用,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效果。生財、聚財、用財的實質是對國民收入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實行最佳化。講究企業的生財,聚財、用財之道,就是探求企業在實物生產、資金分配和使用過程中,運用有效管理方法,提高經濟效益。這是中國經濟建設的長期發展戰略和增強企業活力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生財、聚財、用財是理財中三個不同的環節,它們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生財是聚財、用財的決定因素,企業理財學沒有生財,就談不上聚財和用財,聚財是生財,用財的中間環節和重要手段,沒有聚財,生財、用財就會脫節,社會生產就會中斷,經濟建設就無法進行,用財是生財、聚財的最終環節,也是生財,聚財的根本目標,沒有用財,聚財和生財就失去意義。所以,三者不可分割,是一個系統整體。講究理財之道,就是指要做到生財有方,生之不息,聚財有度,聚之合理,用財有效,用之得當。這就是企業理財學的根本目的。
二、企業生財,聚財,用財的原則。企業生財、聚財,用財的原則是;
1.經濟效益原則。經濟效益是指人們在經濟活動中所取得的勞動成果與勞動占用量,勞動消耗量之間的比例關係,即所得與所用,所耗之比例關係。經濟效益高就是指以較小的勞動占用和勞動消耗獲得了最大的勞動成效。經濟效益貫穿於企業生財、聚財,用財的各個環節中,企業在每一個環節上都要考慮如何努力降低勞動占用和勞動消耗,制訂措施方案,協調相互間的關係,嚴格經濟核算,以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只有在堅持經濟效益原則的前提下,企業生財、聚財,用財才有意義。
2.微觀與巨集觀相結合原則。社會主義再生產是一個有機整體,它包括社會再生產和企業再生產。前者是巨集觀經濟,後者是微觀經濟,巨集觀要以微觀為基礎,微觀要以巨集觀為指導,巨集觀要為微觀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物質條件,微觀耍保證巨集觀經濟目標的實現。從根本上說,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但有時也會發生矛盾。企業生財、聚財,用財的某些活動,從微觀上看是合理、有效的,但從巨集觀上看則是不合理的、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在這種情況下,微觀必須在巨集觀原則指導下進行活動,同時兼顧兩方面情況,才能搞好企業的生財、聚財和用財,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責、權、利相結合是社會主義物質利益規律的具體體現,也是企業生財,聚財,用財的內在要求。為了辦好企業,在企業理財活動中,必須明確國家、企業,職工各自應負的經濟責任和應有的經濟權利,經濟效益並使其相互結合,掛鉤,以激發企業和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和創造精神,促進企業生財,聚財、用財的發展。
4.民主理財的原則。企業職工是企業的主人,是企業生財、聚財、用財的主力軍,他們活躍在企業第一線,對生產和經營情況最熟悉、最有發言權。為此,要依靠廣大職工,集中群眾智慧,發揮民主理財精神,才能把企業辦好。這不但不與專業歸口、分工負責、財務專業管理相矛盾,相反,在民主理財的基礎上,集思廣益,加強專業管理和建設,更有助於企業生財、聚財、用財的發展。
三、企業生財、聚財、用財的方法和途徑。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中,企業生財、聚財、用財的範圍很廣,途徑很多。在生財方面,可運用市場調查、市場預測、經營決策、利潤規劃、成本控制和實行經濟責任制等辦法,開拓生財途徑;在聚財方面.可以運用銀行借款、企業債券,企業股票、利用外資等辦法,達到聚財的目的,在用財方面,可通過投資決策:資金的合理使用,企業理財學不斷更新改造資金來源和正確併合理使用獎金的辦法,充分發揮資金的作用。
企業理財學的任務不僅要通過上述方法使企業在生財、聚財、用財三個方面達到最佳狀態,而且還要不斷研究開拓企業新的生財、聚財,用財方法,逐步掌握其規律性,將其納入科學的軌道。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企業理財的實踐,當前,在企業中出現了許多新的理財方法:
1.企業債券。企業債券是企業債務中的主要形式,由企業銀行,政府按一定程式發行並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企業債券按期限一般分為:短期(3年),中期(3-5年)和長期(5年以上)三種。按發行部門可分為企業債券、銀行債券和政府債券。企業發行債券,可以將分散在社會上的閑散資金集中起來,投入企業的擴大再生產,有利於企業的建設和發展。發行企業債券要按一定程式,如事先做好各種預測,制定合理的利息標準和發行規模,然後向人民銀行申請,並通過一定的代理機構發行。還要明確一定部門來進行管理,由會計部門單獨設帳核算。
2.企業股票。股票是企業發行的用以籌集資金,證明投資者投資股分和金額的有價證券。股票和債券不同,股票是投資者將資金作為股分投入企業,投資者成為企業的股東,企業對投資者只付股息不還本,債券的購買者只是企業的債權人,到一定期限,企業必須對債券持有人償還本息。兩者相比,股票集資具有比較穩定的性質,因此,它對活躍金融市場,開闢多種經營渠道,彌補資金不足起一定作用。目前,中國出現的股份制形式有集體式股份制、多元式股份制、租賃式股份制,集團式股份制,合作式股份制和中外合資式股份制。發行範圍有公司菹圍和全社會範圍。當前,企業發行股票的數量不大,在發行中要註意加強管理,發行形式多樣化、分配合理,控制數量。
3.利用外資。利用外資是指企業借用國外資金來擴大生產。利用外資是擴大資金來源,彌補資金不足的重要途徑。利用外資的方式多種多樣,大N衍生分化致可分為:國際信貸,間接投資和直接投資三大類。目前,中國主要採取直接投資方式,包括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加工裝配、補償貿易和獨資經營等。通過直接投資,促進企業生財,聚財,用財的發展。
4.發放和使用獎金。獎金是企業對職工進行物質獎勵的一種手段,合理髮放和使用獎金,對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生產力的提高有一定作用。目前,企業通用的獎金有三類:(1)多項獎,包括定包獎、評分計獎、全優工號獎、綜合獎,(2)單項獎,包括超產獎、質量獎,節約獎、安全獎,(3)特殊貢獻和創造發明獎。獎金的發放要和企業內部的經濟責任制結合起來,和企業的經濟效益掛鉤。在完成計劃、增加財政上繳的前提下,可以上不封頂,但對不完成計劃的、稅收遞減的,要減發或停發獎金。使獎金真正起到獎勵先進,促進生產的作用。
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從蘇聯引進了企業財務學,併在企業中逐步建立了以固定資產的核算與管理、流動資產的核算與管理、產品成本的核算與管理以及企業純收入核算與分配為內容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這對於企業經營管理來說,其作用和意義是肯定的。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對社會主義還存在商品和商品交換的認識不足,以致忽視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的作用,沒有把企業真正建立在經濟核算制基礎上,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上存在不少問題。俞光遠等根據中國企業財務的實際需要,主編了《企業理財學》(冶金工業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一書。書中運用新材料和新思想,闡述了企業理財學的研究對象、基本內容以及它與企業財務學、財政學之間的關係,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理財學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企業理財學作為一門學科,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
企業理財學與企業財務學,財政學有聯繫,也有區別。企業理財學是探求各個企業生財、聚財,用財之道的學科,它研究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環節上的資金的迴圈,周轉及其規律。企業財務學則是從資金來源和占用、資金的耗費和補償等角度來研究資金能量轉換運動及其財務活動的規律。前者是從橫向去探求企業生財、聚財、用財之道,後者是從縱向去研究企業財務活動的規律。兩者的研究角度不同,研究對象也不一樣。財政學則是研究國家財政、主要包括財政分配和財政管理規律的學科,即研究財政資金的籌集、收入,支出、運用,管理、平衡以及信貸,外匯,物資綜合平衡等運動規律。財政學是從巨集觀角度出發來探求社會再生產中社會資金(財政資金)的運動及其規律,企業理財學則是從微觀角度出發研究企業再生產中企業資金運動及其規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