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科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經濟科學(economic science)
目錄 |
經濟科學(economic science)是研究經濟活動發展規律以及人類社會各種經濟活動的學科門類,是諸多以經濟活動以及經濟規律作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科的統稱。自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的發表,至今已經歷200多年的歷史,經濟科學已經成為涉及人類社會一切領域,目前已經產生400左右門分支學科、邊緣分支學科。
經濟科學的產生與發展,是隨著經濟問題的研究對象的變化不斷完善與發展起來的。“經濟”一詞是古希臘經濟思想家色諾芬最早使用的,他在其著作《經濟 中論述奴隸主經濟時使用“經濟”一詞,其原意為“家庭管理”,也即奴隸主管理自己奴隸制莊園經濟或財產的學問。到重商主義時期,經濟學家們把研究的目光轉向了商業領域,提出了財富的來源是商業的觀點。l615年法國的蒙克萊田 在著作《給國王和王後的政治經濟學》中,第一次提出“政治經濟學”術語,把政治經濟學這個名詞首次引進社會經濟文獻中。但此時還沒有形成真正的經濟科學體系,因為研究的領域只是商業領域,沒有涉及生產領域。而重農主義學派的產生彌補了這一不足。提出了財富的主要來源是農業的觀點。一直到1776年,斯密(Smith)的《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正式出版。第一次創立了比較系統、完整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斯密圍繞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分別從政治經濟學原理、經濟史、經濟學說史和財政學等方面加以論述,其宗旨就是為了促進國民財富的增長。因此,斯密被稱為古典政治經濟學之父。
經濟科學是社會科學中包含學科門類最多的科學門類之一,據目前的不完全統計大約有400門分支學科、邊緣學科。經濟科學的學科結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劃分,所有的經濟科學的學科可分為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兩個層次,每個層次還可以進行細分,如按照研究對象與領域,可以分為微觀經濟學、中觀經濟學、巨集觀經濟學,按照研究方法,可以分為實證經濟學與規範經濟學,靜態經濟學、比較靜態經濟學、動態經濟學,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科學所包含的學科呈現不斷增多的趨勢,形成縱橫交錯的龐大科學體系。
經濟科學已經形成和有待創建、發展的一級分支學科、邊緣分支學科,按照學科形成的層次範圍,可以初步歸併為五個群組,由此而構成經濟科學的基本學科結構(圖) 第I、Ⅱ、III群組是按照學科形成的層次範圍加以區分的三組分支學科。其中第I群組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微觀層次的經濟活動,包括家庭經濟學、企業經濟學、圖書館經濟學、水利經濟學、糧食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統稱為微觀經濟學科。第Ⅱ群組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中觀層次的經濟活動,包括部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教育經濟學 科學經濟學,文化經濟學 農業經濟學等,統稱為中觀經濟學科。第Ⅲ群組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巨集觀層次的經濟活動,包括管理經濟學、國民經濟學、犯罪經濟學、國土經濟學、國防經濟學等,統稱為巨集觀經濟學科。
第Ⅳ群組學科是由經濟科學與數學、社會學、倫理學、管理學、心理學等相互滲透、交融而形成的邊緣學科,包括經濟效益學、經濟法學、經濟犯罪學、經濟合同法學、經濟史學、經濟人口學、經濟人類學、經濟倫理學、經濟社會學、經濟心理學、經濟哲學、經濟控制論、經濟統計學、經濟資訊理論、經濟預測學、經濟動力學、經濟政策學、經濟地理學、經濟地圖學、經濟管理學、經濟效果學、經濟生態學、國際經濟關係學、國際經濟情報學、國際經濟法學等,統稱為邊緣經濟學科。這些學科具有雙重歸屬關係,既是經濟科學的邊緣分支學科,又是相關學科部類或學科門類的邊緣分支學科。這些學科是經濟科學與相關科學部類、學科門類相互聯結、溝通的橋梁,是科學知識整體化的重要環節。
第V群組是一些無“經濟”之名卻有經濟之實的學科,如票據法學、破產法學、跨國公司學、公司法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金融學、貨幣流通管理學、工商信貸管理學、發展戰略學、生產佈局學、市場學、商品學、價格學、商標學、商業運輸學、銷售心理學、商業管理學、旅游商品學、統計學、勞動報酬學、物資管理學、物資價格學、消費心理學、消費社會學、國際投資法學、技術貿易學、關稅學、對外貿易學、國際貿易工程學、國際財政學、稅法學、國家稅收學、保險學等。這些學科涉及不同層次(微觀、中觀、巨集觀)、不同主體的經濟活動。
雖然按照學科形成的層次範圍作了劃分,但是這種劃分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只是一個相對概念。這裡只是根據研究層次範圍作了粗略的劃分,學科的列舉也由於篇幅的問題不能一一列出,尤其是某個學科之下分支學科,如技術經濟學之下的分支有工業技術經濟學、農業技術經濟學、基本建設技術經濟學、物流技術經濟學、企業技術經濟學、環境技術經濟學、建築技術經濟學、工程技術經濟學、資源技術經濟學、軍事技術經濟學、交通運輸技術經濟學、郵政技術經濟學、電信技術經濟學、能源技術經濟學、生態技術經濟學、消費技術經濟學等近20個學科;再如資源經濟學之下的分支有礦產資源經濟學、淡水資源經濟學、土地資源經濟學、生物資源經濟學、氣候資源經濟學、海洋資源經濟學、資源技術經濟學、資源投資學、資源市場學、資源生態經濟學等十幾個學科。就目前的經濟科學的新興學科來看,種類不斷增多,但是,有些學科還處於不斷完善與建設階段。
- 1、突破式演進
經濟學科的分支,以及基本理論都已經形成多年,經濟學科的再分支必須建立在對理論、研究領域的突破上。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引起經濟生活發生飛速的變化和發展,同時經濟學科也隨著不斷的變革和演進。某一個經濟觀點、思想和論斷的提出,都會對傳統的經濟學科形成突破,如生產力經濟學是研究社會生產力集團經濟研究構成要素、結構形式、運作和發展規律的一門經濟學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提出,改變了生產力構成要素的傳統觀念;改變了生產力結構理論;改變了生產力僅限於純物質成分的看法;改變了生產力發展內在動力的傳統學說;改變了對生產力增長速度和方式的認識;改變了原來生產力範圍的劃分。現代信息技術在經濟中的運用,形成了電子商務、電子貨幣等虛擬經濟範疇。
學過西方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土地肥力遞減規律”,這是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提出的,著名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和斯蒂格利茲都做了闡述: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一種投入的逐漸增加,這種投入的邊際產量遞減。但是,隨著科學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創新與應用,邊際報酬遞減的規律也就被改變了,形成了一條“回報遞增”的規律,這是傳統經濟學理論的突破,形成新的經濟學理論。
作為理論經濟學的核心課程的西方經濟學,經濟學界對其存在著三種觀點:全盤否定、全盤接受、折中。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高等院校的經濟學科的課程設置上也因此受到了挑戰,如何設置經濟學科的課程已成為高等院校,尤其是財經類院校的一項突破性課題。
- 2、邊緣(交叉)式演進
邊緣經濟學科的學科群組的出現,是整個科學內部的分化與綜合辯證運動的必然結果。其學科數量、結構形式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多彩、交叉覆蓋面的廣闊程度都將對經濟科學帶來影響。邊緣經濟學科,也稱交叉經濟學科。
其內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邊緣經濟學科是指經濟科學之間的滲透、覆蓋、重疊、過度領域生長的學科;廣義的邊緣經濟學科是指經濟科學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科學之間的滲透、覆蓋、重疊、過度領域生長的一類學科群體。邊緣經濟學科是以單學科或多學科結合為表現形式的由兩門或兩門以上的學科相互滲透、融合而形成的綜合性經濟學科的總稱。
邊緣經濟學科在經濟科學體系中占重要地位,有利於新學科的產生,反過來也相應促進交叉學科的發展,極大豐富了經濟科學的內容。邊緣經濟學科同其他交叉學科一樣,具有著共同特性:從交叉經濟學科的結構形式上來看,分為非交叉結構形式和交叉結構形式。前者是單科型結構的綜合性學科,後者是學科體系內部及學科體系間的同級學科之間的交叉,或者非同級學科之間的交叉。從交叉經濟學科組成的方向性特點來看,分為縱向交叉和橫向交叉。前者是某系統內各不同層次的學科沿縱深的方向交叉,後者是橫向地與經濟學科領域以外的其它學科領域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