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信用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財政信用學是一門研究財政有償分配理論和方法的學科,是財政分配融入信貸手段形成的學科。財政信用學揭示財政有償分配活動的規律性及其經濟關係。這門學科是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中建立起來的,所以稱為社會主義財政信用學。
財政信用學是以財政有償分配的產生與發展的實踐為基礎形成的。國家財政是以國家為主體,併為實現其職能,憑藉自身的政治權力。對社會產品進行的集中性分配。財政分配中基本上是無償分配,並有必要的有償分配。
信用是借貸行為的總稱,是有借有償並支付報酬的價值運動。財政信用也就是財政按信用原則進行分配,即財政有償分配,公債或國債制度就屬此類。它以商品經濟的存在和發展為前提,在國家財政發展到一定時期才出現。歐洲的希臘和羅馬,在公元前4世紀已有國家公債的記述。17世紀,法國已開展廠國家信用業務,政府直接向手工業者發放貸款,從而在——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當代國債制度巳遍及世界各國,美國和日本都是有巨額國債的國家。我國早在公元初年王莽時期,即已出現財政有償分配。當時所實行的“五均賒貸”制度中,就包括有財政作用的內容。官府備有財政資金,供民眾賒貸。規定無息曰“賒”有息曰“貸”,用於祭袒的無息,十日歸還;用於喪事的也無息,三個月歸還;用於從事工商業或購置產業的,得按3X付月息,並須按明定時間償還。唐代也曾採取過財政信用,在德宗(公元780-805年)時,因軍需急迫,財政向京師富商借款500萬緡,言明戰爭結束歸還。宋代王安石實行變法理財,採用的“青苗法”、“農田水利法”等,官府用財政資金供民眾借貸,均為當時的財政信用。現代的財政信用始於舉辦國債。我國外債始於清代咸豐、同治年間;內債首創於清代光緒年間,此後經數屆政府,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百年來均曾舉借國債,件,且種類繁多。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博採眾長,搞活經濟、完善分配體制,財政上更是積極採取有償分配原則,運用信貸杠桿籌集和運用財政資金,以提高國家理財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廣泛的財政有償分配的實踐,促使對財政分配關係、理財規律性的認識和研究H益加深,於是財政信用學便應運而生。
實踐表明,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的財政均有有償收支,成為財政分配的一種方式。但私有制國家是非生產性財政,財政分配的範圍較小,有償分配更有局限性。只有到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社會,國家是主要生產資料的所有者,有權有責直接經管經濟,國家財政才成為生產性、建設型財政,經常需要大量建設資金。一方面,要用有償方式籌集財政資金;另一方面,也有條件向生產建設領域進行有償投資,使財政資金在再生產過程中保持自身的價值和實現增值。因而,財政分配中就必然存在著信用業務。財政信用業務的開展,使社會主義財政信用學的產生與發展具有客觀必然性。湖南省財政工作者已編寫、出版了一部《財政信用學》專著;廈門大學的財政專業本科學生開設了“財政信用學”課程,系統講授財政信用學的內容;有些新編的財政學書籍中,也設有有關財政信用學的獨立篇章。由此可見,在我國,財政信用學學科已初步確立。社會主義財政信用學是財政學中分離出來的邊緣性的學科。財政信用學研究財政分配問題;而財政分配屬於社會經濟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總過程中的分配環節,因而,財政信用學也是一門經濟學科。它是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理財關係發展的產物。
社會主義財政信用學研究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基礎的社會上義國家財政有償分配的特殊矛盾及其運動規律和所形成的經濟關係,包括有償分配的財政資金運動的規律性,財政有償分配形戎的經濟關係及其發展趨勢,以及財政信用幻方針政策、管理制度同有償的財政資金運動規律的關係等。
財政信用所體現的生產關係,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一個方面。
社會主義財政信用學的任務,總的來說,是對國家財政有償分配進行業務分析,總結經驗,察明關係,探索規律。通過一系列科學的觀察與分析、綜合與抽象,揭示出社會主義財政信用的本質,闡明生產性,建設型財政有償分配賢金運動的規律性及發展趨勢。研究探索財政信用的規律,必須把財政信用的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密切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得出符合實際的科學結論。社會主義財政信用學研究的目的,也在於有效地促使財政有償分配工作者更好地認識和遵循客觀規律,積極開展財政信用業務,努力提高國家財政資金運籌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體說,就是要加快社會擴大再生產的總體運轉,促進國民經濟各環節、各方面有計劃、按比例、高效益地協調迅速發展,保持國民經濟良性迴圈,不斷增強國力,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社會主義財政信用具有自身的特征,即有償性、周轉性、增值性和信約性。開展財政信用業務,在於從財力上保證國家職能更好地實現,它會涉及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文化、政治、人民生活諸方面。以我國財政信實踐為基礎的社會主義財政信用學,是一門具有鮮明政治性的學科。
社會主義財政信用學可以概括為三個基本部分,即綜述論、闡述財政信用的產生、本質、職能和作用,以及研究的指導思想、方法和意義等;籌集論一一闡述採取信用方式籌集財政資金的理論與實務,包括向國外借款、在國內發行公債券、國庫券、地方債券等;貸支論——闡述用信貸方式投放財政資金的理論與實務,包括基本建設有償投資,發展農業、科教文衛事業;扶貧等各類財政周轉金、信托投資等。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財政有償分配,密切聯繫著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既包括生產領域、經濟基礎,也牽涉非生產領域、上層建築。社會主義財政信用學的範圍,就是財政有償收支所形成的經濟關係所涉及的範圍。
社會主義財政信用學與政治經濟學、財政學、債務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基本建設財務信用學等均有緊密聯繫。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闡發的理論和揭示的經濟規律,對財政信用學均有指導意義。財政信用學與財政學是局部與全局的關係。財政信用學從實務關係上,可以說從屬於財政學。財政信用學與貨幣銀行學,從實務方式上講,都是信用學科,各研究國家信用的一部分,但在資金來源與運動方式上又有區別:財政信用屬於財政體系,銀行信用屬於金融體系,財政信用學與基本建設財務信用學、債務經濟學密切相關,後者是財政信用學的組成部分。
社會主義財政信用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尚處在成長過程中。積極研究財政信用學,對於提高財政資金運籌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發揮財政作用,增強國力,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