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物流產業集群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物流產業集群的概念[1]

  對於物流產業集群目前還沒有比較權威的定義,很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章建新(2007)認為物流產業集群是指在一個區域地理環境中,聚集著功能不同的物流企業,依靠地理和區域經濟的優勢,將運輸倉儲、貨物進出口物流加工配送信息處理有機集成,形成物流產業鏈,提高物流運行效率。賈興洪(2007)提出:物流產業集群是不同類型物流企業以及物流基礎設施在空間上的集聚,從而形成在一定區域內物流資源的高度密集和專業化經營程度很高的物流經營場所。文海旭(2005)認為物流產業集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間範圍之內,以物流主幹企業為核心的,同時具有競爭和合作關係,有相互關聯性的物流企業、專業化的供應商服務供應商、相關產業廠商、以及相關機構(如大學、制定標準化的機構、產業公會等)集中並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

  物流產業集群是指聚集在某一特定的區域內,以交通運輸樞紐設施(如港口、機場、鐵路貨運站、公路樞紐等)、科研開發組織(物流技術物流信息平臺的研發等)、管理部門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核心,運輸、倉儲、裝卸包裝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及其相關製造、流通企業在空間上的集聚現象。擁有完備的物流基礎設施,分工協作關係明確,競爭優勢明顯的物流園區是物流產業集群的表現形式。

  物流產業集群是一種經濟社會現象,它是物流專業化分工與協作水平不斷提高的產物,是一種遵循經濟原則的組織形式和經濟現象。物流產業集群是一種介於市場和企業之間的產業組織形式,並且按照一定規則運行和自我發展。

物流產業集群的特征[1]

  對於物流產業集群概念的界定,雖然沒有比較統一的說法,但大多的學者都認為,物流產業集群是一個由物流企業為主,集聚在同一個區域範圍內為其它行業提供物流服務的相關企業、機構群體的集合。

  物流產業集群的一般性特征主要體現在:物流企業具有明顯的空間聚集性;各個物流企業之間具有分工專業化的特征;物流產業集群內企業具有共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及價值觀念,具有區域的“根植性”;物流產業集群內創新活動呈現出明顯的網路化特征。

  物流產業集群作為服務業產業集群,具有一些不同於其它產業集群的獨特經濟特征,主要體現在:物流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基於這種派生需求的特性,物流產業集群的形成依賴於區域經濟和區域其它產業的發展;物流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因此物流產業集群的發展受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限制;現代物流屬於第三產業,有物流需求的集聚才會有物流產業集群的形成;物流產品差別化特性,使得物流產業集群內的物流企業之間存在著競合關係的特征。

物流產業集群的形成因素[2]

  產業集群是以企業集群為基礎的地方產業集聚現象,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初始條件和比較優勢,即必須具備支撐產業集群的資源稟賦,同時也需要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影響物流產業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條件、物流人才、區域產業環境和市場需求

  1、自然地理條件

  地理條件是特定地域的一種資源稟賦,它是決定地方生產方式與發展路徑進而決定產業集群形成的重要基礎。物流產業集群有著特定的地理空間,物流園區多以交通樞紐為中心分佈,且在業務上依托交通樞紐設施,離開交通樞紐設施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地理優勢本身就是物流產業集群形成的最重要的資源,交通運輸樞紐設施是各種運輸的交匯點,是貨物集散的重要場所,是物流活動的主要平臺。

  2、物流人才

  物流人才主要是指與集群產業相關的企業家和專業勞動力群體,它是物流產業集群形成的核心動力。

  物流園區是企業家和物流專業勞動力創業和工作的重要平臺,物流園區的地理位置使其更靠近資源和市場,可以取得更大程度的比較利益、規模經濟和聚集效益。物流園區正逐漸成為區域性的人才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潛在企業家和物流專業人才資源,成為物流產業集群形成的重要基礎。

  3、區域產業環境

  物流產業集群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區域產業環境,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及配套基礎產業

  物流設施的共用性為集群內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從物流產業的性質和特征看,其關聯的行業包括水、鐵、空等運輸行業,也包括儲備、郵政、電信、海關商檢等公共行業,這些行業的基礎是公共性質,物流產業集群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公共設施。

  物流產業集群的形成要求作為基礎產業的鐵路、公路、水運、空運、貨運代理等相關行業,在運能規模、技術含量、貨運代理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需要發展到一定水平。

  4、市場需求

  物流產業集群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核心,其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市場上對第三方專業物流的大量需求。現代物流業是一個服務性產業,物流園區的形成和建設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物流市場的需求緊密相關,有足夠的物流市場的需求為基礎,物流產業集群才有形成和發展的可能性。

  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各企業為增強市場競爭力,業務上日漸核心化。專業化分工使得物流業務從大量的企業中分離出來,結果導致了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增長,客觀上也促進了物流產業集群的形成。

物流產業集群的形成過程[2]

  我國物流產業集群的形成既有物流企業的自發因素,也是政府規劃扶持的結果。物流產業集群的出現一方面是企業空間形態和物流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另一方面,由於現代物流產業的服務特性以及物流園區基礎設施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具有公共服務特性等特點,現代物流產業集群和物流園區的形成離不開政府的合理規劃和政策支持。

  產業集群是專業化分工產生的報酬遞增的空間表現形式和結果,是專業化分工的產物。物流組織形態的演進是社會分工不斷深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的結果。最初,物流還只是製造企業的功能部門,一般以製造企業的採購、銷售部門形式出現,物流效率很低。隨著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物流開始成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企業開始註意到物流的重要作用,開始發展自己的物流企業。最後,製造企業開始註重自身專業化生產的需要,集中進行企業品牌和主要項目的研究,對於物流開始尋求外包等形式,促使第三方物流出現。

  由於大量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出現,物流企業開始呈集聚發展趨勢,不同功能的物流企業開始聚集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共同發展。物流企業尋求企業之間的合作分工,技術手段的應用,使物流企業可以更方便的獲取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這種發展形式即物流園區。物流園區是多種物流設施和物流企業在空間上集中佈局的場所,是具有一定規模和綜合服務功能的物流集結點。它按照專業化、規模化的原則組織物流活動,將眾多物流企業集中在一起,共用一些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降低不確定性風險,減少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發揮整體優勢和互補優勢,實現物流業的專業化和規模化。隨著物流園區中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與該企業有合作關係的各類物流企業和相關機構便會隨著該企業進駐物流園區,從而形成了物流產業集群。

物流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分析[2]

  (一)強化創新能力

  物流產業集群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強化集群的創新能力是推進集群持續成長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強化集群的創新能力應優化核心網路的學習環境、引導集群成員在該生態系統內部形成有序的競爭態勢,促進集群內部的知識溢出

  為了促進集群內企業技術學習能力的提升,政府應促進集群內企業與大學、研究機構以及集群外企業等建立信息渠道,促進產學研合作。在集群內,政府則應出面建立行業協會,召開洽談會,設立常設機構等實現信息的內部擴散。

  (二)加強內部競爭與協作

  物流產業集群的成熟和可持續發展要依靠集群內部企業之間競爭與協作產生的集群效應。集群效應是指集群內眾多企業彼此之間相互獨立,又配套協作,既存在專業化分工合作,又存在競爭,通過空間上集聚帶來外部經濟效應而使整體獲得更大的績效

  事實證明,簡單的企業在地理上的集聚不能產生集群效應,也不能提升集群和物流企業的功能。對此,政府部門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合理制訂物流園區發展規劃,引導集群內企業合理的分工協作,發揮物流企業的集群效應,促進物流產業集群的發展。

  (三)政府的規劃和引導

  我國物流產業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物流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為了避免不當的惡性競爭產業佈局的混亂,實現物流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在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的同時,必須切實加強和發揮政府的規劃和引導作用。

  首先,要積極發揮政府在產業規劃中的主導作用。各地政府應以國家產業政策為指導,結合本地物流發展現狀和物流發展趨勢,因地制宜地制定當地物流產業集群發展戰略,認真做好產業集群規劃,積極引導各類物流企業落戶物流園區。

  其次,政府要引導和促進物流產業集群內部企業在專業化分工基礎上進行有序競爭與互惠合作。只有有序競爭與互惠合作,才能發揮集群效應,促進周邊服務業和工業的發展,帶動地方經濟

物流產業集群的優勢[3]

  (一)集群化帶來的規模經濟

  物流企業在空間上的集聚,使原本綜合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小企業在集群內彙集成一個產業群,形成區域品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靠整體營銷來共同參與市場競爭;集群內的物流企業所提供的物流服務由原來單一的服務變為現在多層次、多樣化、分散化的服務,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對物流的需求;由於集群內企業眾多,可以增加交易頻率,降低區位成本,使交易的空間範圍和交易對象相對穩定,因此有助於減少環境的不確定性,從而減少企業的交易費用。這些都是源自於物流產業集群的規模經濟性。

  (二)集群化帶來的信息資源共用

  物流企業集群可以實現對區域內信息資源的共用。現代物流企業的高效運作離不開功能完善的信息平臺與信息系統的支持,而信息資源的共用則是通過信息平臺來實現的。憑藉該信息平臺,集群內的物流企業可以統一協作規則、共用政策法律支持等;憑藉信息平臺,使集群內的物流企業可以較容易實現及時供貨、合理運輸零庫存全面質量管理物流管理目標;信息資源的共用,還有利於促進專業化分工和物流業務外包,推動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競爭戰略聯盟。

  (三)集群化促使物流企業的專業化分工

  集群內的企業在自由競爭中,資源的共用為集群內的物流企業集中發展本企業的核心業務,併在集群化的過程中產生深度的專業化分工,從而實現資源的專業化利用創造了條件。處於同一物流環節的物流企業在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中最終走向聯合,實現技術互補、知識聯盟、共同對抗集群外的競爭,推動整個產業的優化和升級。

  (四)追趕效應和拉撥效應

  物流企業間的接近和瞭解使它們的互相影響加強。由於競爭障礙的減少和攀比心理的作用,物流企業間的競爭會加劇,後進企業更容易模仿先進企業,先進企業為保持競爭優勢會更努力創新。同時,由於相互支撐的相關物流企業之問存在著“拉撥效應”,即物流集群內的某些企業可以因集群內那些先進的相關企業的拉撥而提升它的競爭力。

  (五)吸聚和輻射效應

  有活力的物流集群在其發展過程中會對優秀人才和企業以及資金產生強大的吸聚力,其自身逐步形成了自增強的機制。同時,物流產業集群在自身增長極的形成過程中,又逐步開始了發揮增長極作用的過程,即通過輻射作用帶動所在地區及周邊地區的物流產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

我國物流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中的問題[3]

  以上我們論述了物流產業集群的優勢。但在我國,物流產業集群作為一種新興的集群形式,卻沒有得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措施來實現物流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物流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內涵的界定。

  物流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物流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是指物流產業集群在發展的同時,要避免導致生態環境被破壞和資源枯竭,它的發展既要加快經濟的發展,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也要著眼於該地區的環境承載能力,給後代留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物流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必須具有以下特征:時刻保持創新性、發展的持續性、環境的友善性、資源的節約性、投人產出效率高。

  (二)我國物流產業集群在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能源的浪費。集群內物流企業在運輸過程中不能合理的規劃運輸路線,出現返程或啟程空載行駛、對流運輸迂迴運輸重覆運輸、倒流運輸、過遠運輸等不合理現象,造成運輸燃料的浪費,不利於物流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

  第二,投入產出效率低。在我國,物流產業集群是以物流園區的形式存在的,物流業的發展,使我國大多數企業開始大量圈地,投入巨額資金購買物流設備,興建物流園區,但目前我國物流園區空置率高達60% ,即使是正在利用的園區也沒有達到應有的效益。

  第三,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我國物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對綠色物流的發展重視不夠。比如,在運輸過程中,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有害氣體,產生噪音污染,這些都將影響人體的健康;在儲存過程中,有些商品的儲存必須進行養護,如儲存木材,需要噴灑一些化學物質進行養護,這些化學物質將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在流通加工過程中將會產生一些廢棄物,如果回收不當,也將對環境、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由於缺乏綠色物流理念的指導,造成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實現物流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途徑[3]

  (一)政府的規劃和引導。

  我國物流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為了防止不當的惡性競爭和物流產業佈局的混亂,實現物流集群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在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的同時,還必須切實加強政府的規劃和引導作用。一是要積極發揮政府在物流產業規劃中的主導地位,各地政府應以國家產業政策為指導,結合本地物流業發展現狀,制定出當地特色的物流產業集群發展戰略和規劃。二是政府要引導和促進集群內物流企業在專業化分工基礎上實現有序競爭與協作,這樣才能發揮集群效應,促進周邊服務業和工業的良性發展。

  (二)時刻保持創新。

  保持較強的創新能力是推進物流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物流集群作為產業集群的一種衍生形式,與創新有著緊密的聯繫。強化集群的創新能力應優化核心網路的學習環境,引導集群成員在該生態系統內部形成有序的競爭態勢,促進集群內部的知識溢出。創新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有利於物流設備設施的改進和完善;第二,知識創新。知識創新最終以技術和設備設施的先進性等形式表現出來;第三,環境創新。物流企業所在特定環境中的創新,使物流企業之間由單一、純粹的競爭向競爭—合作關係發展。

  (三)加強內部競爭與合作。

  首先,物流產業集群要依靠集群內物流企業的競爭和合作,產生集群效應。只有通過集群效應,提高應對集群外企業的競爭,才能保持集群發展的持續性。這裡所說的競爭並不是以大搞價格戰等形式出現的不正當競爭,而是通過合法的競爭促使物流企業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多元化、多層次的物流需求。其次,集群內企業的合作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從經濟學角度看,只有相互信任,才能降低監督成本、減少違約行為和失德行為。企業間的共同利益是通過合作實現的集群效應。

  (四)創建集群特色

  一是實行差異化服務戰略。服務過程差異化,主要體現在服務人員素質、服務程式等方面,完善的服務程式體現為合理規劃運輸路線;服務手段差異化,主要通過設備、工具的利用來體現,比如使用先進的分揀設備等。二是建立集群品牌。集群品牌是一個區別於其他集群的標誌,代表了集群內企業的一種潛在的競爭力獲利能力,是集群內的企業長期規範經營、良好的質量和周到的服務等積累起來的良好聲譽。

  (五)實施綠色物流。

  綠色物流是以降低環境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著眼於生態環境的維護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物流產業集群內要樹立起綠色物流理念,開展綠色物流活動。一是在運輸過程中,簡化供應和配送體系,合理規劃運輸路線,通過車輛的有效利用降低運輸次數,提高配送效率,降低對環境的污染。二是加強政府對綠色物流的引導和監督,搭建綠色物流信息平臺,對物流設施設備和物流活動進行調整和規劃。三是建立和完善綠色物流法規。通過法律約束,限制污染超標車輛上路和促使低公害車輛的發展。綠色物流的實施體現了物流產業集群的環境友善型和資源節約型特征,從而實現了物流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

物流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4]

  (1)區位導向型物流集群

  企業為了充分利用區位優勢而形成的產業集群稱為區位優勢導向集群。物流的發展受制於區位條件、經濟條件、交通條件等,所以一些物流企業以區位優勢作為企業選址的主要因素,從而導致了大量的物流企業的集中在某一地方的發展。這些區位優勢包括廉價勞動力集中地、信息和技術發達地、原材料或燃料集中地、產品的主要市場地、交通運輸樞紐地等。因此,物流園區的規劃要依據地區優勢條件正確定位,體現出運輸樞紐型、區域物流組織型、商貿型、綜合型等不同類型園區的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物流產業群(如圖1)。在重要的交通樞紐地、幾種運輸方式的結合部,則可以建設綜合性較強的物流園區;而依托開發區,則可以建設專業型物流園區綜合型物流園區具有多功能、高層次、集散功能強、輻射範圍廣的特點,在某區域內有突出地位,能起到示範作用。而開發區物流可以為外資企業提供準時、快捷、高質量的現代物流服務,如在蘇、錫、常高新技術密集的地區,目前已有蘇州高新物流、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園區物流、無錫高新物流及常州新區物流。

Image:物流产业集群1.jpg

  (2)依附型物流集群

  物流產業是第三產業,它為其他產業提供物流服務。因此,為了更接近客戶,有些物流企業會以其客戶所在地作為自己的選址依據,這樣依附於製造業商業等發展的物流集群成為依附型的物流集群。這類物流集群一般與其它產業結合形成產業鏈共生關係,從而共同發展。如德國大眾汽車戴姆勒克萊斯勒、化工企業BASF等在物流園區安置生產廠區,由物流園區中的物流企業為其提供零部件、原材料、裝配以及產成品的加工配送。並且,為推動主導產業的發展,政府可能會引進物流產業作為支持產業,形成與其他產業相結合的物流園區(如圖2)。因此,有些地區的物流園區規劃中也通常還包括如出口加工區、生產加工區、臨港工業園區,貿易流通區、商品交易區、甚至有物流設備展示和批發市場等。這些與其他產業共生的模式都是可以參考的發展模式。

Image:物流产业集群2.jpg

  (3)功能關聯型產業集群。

  功能關聯企業和功能上有間接關聯企業的區域聚集是形成不同產業群的重要因素,企業之間的功能關聯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其一,垂直型集聚如圖3所示,即企業之間的垂直縱向聯繫而形成的集聚。若幹個企業或工廠之間有原料生產、供應和加工銷售的聯繫,或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許多企業在同一區位上集中而形成的聚集。因此,一些功能側重點不同的物流企業集聚形成物流產業集群,如運輸業、倉儲業、加工業等構成物流供應鏈的上游下游,可以使得區內通過分工與協作,形成功能完整的物流鏈。既可為顧客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務,又能實現規模生產、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實現專業化分工以及在交易過程中的密切合作,可以獲得外部範圍經濟

Image:物流产业集群3.jpg

  其二,協作型集聚如圖4所示,即由專業化協作和原料、輔助材料和燃料有密切協作關係的企業而形成的聚集。這類聚集的共同點是企業之間都具有密切地協作關係。物流企業集群中常常會以某些大型的綜合物流企業為中心,其他相關物流企業集聚到一起,共同完成物流鏈中相同物流業務,這種集聚就是協作型集群。從事相同物流業務的物流企業的空間集聚,可以實現相同部門的中小企業數量增加,整體規模增大,從而使無法獲得內部規模經濟的單個企業實現合作基礎上的規模經濟。如:東京和平島物流團地內以一個l2.7萬平方米的倉庫為中心集聚了3O個多家物流企業,一個8.6萬平方米的貨運站臺集聚了4O多家企業共同使用。

Image:物流产业集群4.jpg

物流產業集群的發展建議[4]

  用生態學中的“個體——種群——群落”這樣一種演進路徑來剖析產業集群形成和演化的內在機理,產業種群的演化路徑是“個體— —產業種群——產業集群”由低級形式向高級形式遞進,只有具有相對優勢的產業種群才會最終發展為產業集群。物流園區內初期的物流企業集合相當於產業種群,只有讓其形成相對優勢才能持續健康的發展。

  促進物流園區企業合理的集聚

  要充分發揮產業集群的優勢,就要做到“揚長避短”。產業集群也存在缺點,它是一種介於市場和層級組織的中間體組織,作為中間體組織其優劣勢介於兩者之間,不可能具備絕對的優勢。比如:產業集群中的“搭便車效應”會降低創新力,並且由於其中企業機構冗餘而導致殘酷競爭。

  因此,物流園區的產業發展要重視相關產業之間網路體系的建立,要努力形成各種功能的物流企業、運輸組織、工商企業緊密配合、專業分工與協作完善的網路體系。各物流園區應以企業聚群為導向,有目標的吸引具備產業示範效應和產業關聯性的項目進入園區,而不應追求類型上的“大而全”,防止企業盲目進入導致過度競爭。

  提高物流園區企業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保持物流產業集群持續發展的保證,薩克森寧很早就提出產業集群是創新能力強的產業或企業發展必然選擇。對產業集群來說,企業集群產生的競爭是殘酷的,只有差異化才能避免這一不利的因素,並產生互補性、合作與競爭的益處。一方面,建立物流集群內企業之間的人文關係網路推動企業間建立聯繫以促進學習和交流,增強企業之間的信任和承諾。市場在傳遞價格信號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但對於其他類型的信息傳遞往往是不夠的,這就需要用企業間的學習和交流來彌補。企業聚群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企業家協會、各類教育培訓機構、行業協會在促進實用技術的擴散和企業家精神的培養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組織展覽會、博覽會等交易會,可為供需雙方進行產品技術和服務交流提供更多的機會。而這些都是以合作文化氛圍及信任程度為基礎的,企業間的信任和承諾是維持人文關係網路的紐帶。因此,推動企業間的學習與交流,可促進信息與知識的傳遞,進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首先,要明確“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的觀念;其次,要健全企業技術開發機構,引進和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增加技術創新方面的資金投入;最後,幫助企業建立信息網路,加強企業間的溝通和合作,密切企業與大學和科研機構之間的聯繫,形成“產學研”結合的運行體系。

  健全的市場體系和有序的競爭環境

  產業集群是市場機制作用的產物,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過程,因而需要完善的市場體系和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這樣才能促進集群內部專業化分工和生產率的提高,才能促進各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

  首先,要大力發展要素市場,尤其是資金市場人才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改善地方要素市場環境。

  其次,健全物流園區內的服務體系。物流產業集聚區的發展需要各種服務機構,如在物企業發展前期需要市場分析、技術支持和資金投入,中期需要製作、測試和市場檢驗,還需要後期推廣銷售、技術服務等。這就要求在企業聚群區內,在技術孵化、信息咨詢、培訓、金融、法律以及財會、管理等各方面形成完善的服務體系。

  第三,健全各項市場法規,減少市場中的不正當行為,鼓勵公平競爭,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參考文獻

  1. 1.0 1.1 韓 翔.淺析物流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中國市場.2008年15期
  2. 2.0 2.1 2.2 傅淞.我國物流產業集群形成機理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下半月).2007年02期
  3. 3.0 3.1 3.2 彭永芳,張桂娟.物流產業集群的優勢與可持續發展分析.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年第7捲第12期
  4. 4.0 4.1 熊浩,鄢慧麗.物流產業集群的發展初探.物流技術.2007年2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物流產業集群"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43.215.204.* 在 2011年11月2日 04:44 發表

有用!謝謝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