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追趕效應(catch-up effect)
目錄 |
什麼是追趕效應[1]
追趕效應是資本收益遞減的另一含義,指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果一國開始時較貧窮,它就更傾向於比開始時就富裕的國家經濟增長更快,這種初始狀況對持續增長的影響在巨集觀經濟學里被稱為追趕效應。這是因為,在貧窮國家,工人甚至缺乏最原始的工具,因此生產率極低,少量的資本投資就會大大提高這些工人的生產率。與此相反,富國的工人用大量的資本工作,這部分解釋了他們的高生產率,但由於每個工人的資本量已經如此之高,所以增加的資本投資對生產率只有較小的影響。這也在一定方面解釋了資本的收益遞減效應。另外,對經濟增長國際數據的研究也證明瞭這種追趕效應:當控制住其他變數,例如用於投資的GDP百分比時,窮國往往增長的比富國快。
追趕效應的相關案例[1]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是追趕效應的一個典型實例。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它的經濟發展模式可以稱之為“追趕”型經濟,即不斷地追趕發達國家的過程,表現為快速增長,縮小與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根據OECD世界經濟增長歷史專家麥迪森研究,1950-1998年期間中國與美國人均GDP(按1990年國際美元計算)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4.12%和2.21%,1950年兩國人均GDP相對差距是21.9倍,到1998年縮小為8.8倍;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中國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0.3%和10.0%,美國分別為3.5%和3.4%,中國經濟增長率比美國出6個多百分點,這高於在1870-1913年期間美國追趕英國時的經濟增長率2個百分點之差(美國和英國分別為3.94%和1.90%)。根據以上提供的研究數據我們不難發現,從1950-1998年中國人均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總是高於美國同期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長率,可見中國的經濟增長是突飛猛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