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18个条目

知識外溢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知识溢出)

知識外溢(Knowledge Spillovers)

目錄

知識外溢概述

  所謂知識外溢是指包括信息、技術、管理經驗在內的各種知識通過交易或非交易的方式流出原先擁有知識的主體。知識外溢源於知識本身的稀缺性、流動性和擴散性。

知識外溢的類型

  Verspagen將知識外溢分為兩種:租金溢出(rent spillovers)和純知識溢出(pure spillovers)[1]

  租金溢出是指在具有創新知識含量的新商品商業化過程中,其價格未能完全反映知識創新帶來的質量提高。當此高知識含量的商品作為其他企業生產過程的投入時,後者將從溢出中得到前者產品創新的一部分得益。由於著眼於商業化帶來的收益,知識所有者多能接受這種類型的知識溢出。

  純知識溢出是指由客觀原因而引發的自有知識被其他企業模仿和挪用,如研發人員的流動、自我保秘措施不健全、交流活動中的不自覺外溢、知識本身的可流動性、合作中的傳播等。知識是通過大量的非商業化途徑得以傳播和擴散。這類知識的外溢往往是企業不願看到的、但又無法避免的。可見,合作中的知識外溢屬於純知識外溢問題。

  知識的外溢性是知識自身的本質特征之一,源於知識本身的稀缺性、流動性和擴散性。從公共利益的角度看,大量的、加速的知識外溢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而從知識擁有者的角度來看,尤其對於經由大量投入才獲得的創新知識所有者而言,知識外溢帶來的卻是知識資產流失、投入難以回收、競爭優勢喪失等市場風險。據Mansfield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在調查樣本中,60%的專利技術秘密創新在四年之內全部被模仿了[2]

合作中的主動知識外溢[3]

  由於合作中的知識外溢以及知識揭露悖論的客觀存在,使得合作成員之間圍繞知識資產會產生多種矛盾:

  (1)知識的客觀外溢性與知識資產的有價性、獨占性之間的矛盾;

  (2)知識外溢有利於社會和競爭對手卻會損害知識所有者自身的利益;

  (3)合作雖好,但存在知識揭露悖論。知識展露度與誠信度成正比,卻可能被對方“套牢”;而展露度與自身知識產權權能獨占性及主動掌控性成反比;

  (4)合作中各合作方竭力保護和減少自身知識資產付出而最大化地共用和挪用合作伙伴知識資產的矛盾;

  (5)各合作方之間相互懷疑對方知識展露數量不足、質量不高而自身奉獻的知識數量質量高的矛盾。

  上述問題的存在,使得合作中的知識所有者和其他合作伙伴相互猜疑對方的誠意,拖延時間觀察對方的真實合作意向,均等候對方採取實質性的付出行為後才進入合作狀態,而一旦出現以挪用他人知識資產為目的的合作者時,其機會主義行為會馬上招致其餘合作者的報複性退出。此時,對於缺乏合作歷史或信任的合作體而言,良好合作意向的表露對促成合作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邁出第一步的成員成為建立信任、成功合作的關鍵[14]。如果知識資產所有者能充分利用知識的外溢性,發揮其吸引合作成員的積極作用,則可以變被動為主動,使必然外溢的知識轉化為促進合作的先期專用性資產投入,以顯示合作誠意,推動合作進行。

  具體思路是:

  ⑴變被動外溢為主動外溢。主動性是通過知識交流的積極性來體現的,可以用投入知識資產的時間指標衡量,以表明合作的主動性和合作誠意,即越具有合作誠意的一方,越在最早時間內投入自有知識資產(該評價指標在本課題“知識資產評估”及“合作伙伴選擇”中有專門論述)。因此,對知識資產提供時間進行界定、排序,鑒別不同成員的真實類型並給予不同的激勵措施,可以促使合作成員按期或提前投入知識資產,啟動合作良性迴圈的第一步。

  ⑵有限度地主動外溢必然會外溢的知識,作為專用性資產投入的信號或資產的一部分,顯示主動合作的態度和行為,向合作方傳遞積極的、值得信賴的信號。知識外溢的主動性、外溢量、持續性可以顯示知識資產所有者的類型,標示知識供給主體能力高、知識含量大、可持續性強、質量高、有實力等特征,達到將自身類型與其他供給主體進行客觀能力差異和主觀積極能動性進行區別的目的,從而促進合作和共用的形成。

  ⑶外溢知識分階段、少批量、多頻率的外溢,有利於建立長期合作、值得信任的聲譽,贏得對方的信任和合作回報。聲譽是高價值資產,當一個參與人有耐心並且其合作計劃長遠時,才有可能用短期的成本投入建立他的聲譽,聲譽投資一般發生在合作的開始而不是合作的結束、發生在長期合作中而不是短期合作中。所以,建立可信賴的聲譽形象將會推動合作的長期進行和最終的成功。

  針對以上分析,可構建知識外溢兩階段模型來加以說明:第一階段,建立信號傳遞模型,顯示知識資產所有者的主動合作意向與實力,促成合作的形成;第二階段,建立小數量多批次知識外溢模型,形成良好的合作聲譽,推動合作的長期進行。

主動知識外溢的信號效應[3]

  A為知識資產的擁有者,期望通過合作獲得知識資產的增殖收入。B為被尋求到的合作者,其投入為I,可以是知識、資金、勞動力及這些資源的組合。A希望促成合作的成功,因此願意顯示其合作誠意,可稱其為“聲譽人”。B採取針鋒相對策略(tit-for-tat),即若對方合作則合作,若對方偏離合作則報複。B將A的知識主動外溢行為看作是合作的信號,會針對主動知識外溢而採取相應的積極態度促成合作的成功。

  設e為知識外溢的主動程度,是分佈於(0,1)區間的隨機變數,即0<e<1。當e=0時,表明A完全被動溢出知識,此時可以認為完全被動溢出代表著完全沒有合作意向,合作方將終止合作,所以e=0不成立。當e=1時,表明A完全主動溢出知識。此時可以認為完全主動溢出知識代表著自有知識資產的完全暴露。這種狀況也不會出現。因為從A的角度看,作為理性的經濟行為人,雖然會主動外溢部分知識建立合作聲譽,但不會完全外溢所有知識。而B即便採取針鋒相對策略,其理性目的也是獲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若能無成本地完全占有A的知識,則會退出合作,知識揭露悖論出現。所以e=1不成立。e在區間(0,1)之間隨機分佈,越趨向於1,表明A知識外溢的主動性越強。

  設當e無限趨向於1時的合作收益為R,雙方以S的比例分享合作收益,即A獲得SR,B獲得(1-S)R。此收益為期望的理想收益,雙方合作不會中止而收益趨於最大化。在實際合作中,A不可能完全外溢知識,而是以e的程度有控制的、部分的外溢知識,所獲得的實際合作收益為R',雙方按照S的比例分享合作收益,A獲得SR',B獲得(1-S)R'。e調節著收益的大小,e越大,表明A越主動外溢知識,收益值越大;e越小,表明A越被動外溢知識,收益值越小。設實際收益值與理想收益值之間存在如下線性關係:R'=eR。

  此信號博弈模型為不完美信息動態博弈。自然N隨機選擇A的類型,A知道自己的類型,B知道A的類型分佈,即主動外溢(合作型)的概率為P,被動外溢(非合作型)概率為1-P。B看到A的類型後選擇自己的行動。

  當A顯示了其類型之後,B決定是否積極投入合作。B投入合作需要滿足的條件是:

  P\times[(1-S)R+(1-P)\times[(1-S)\times R']>I

  即:R>\frac{I}{[P\times(1-S)+(1-P)(1-S)e]}

  令y=\frac{I}{[P\times(1-S)+(1-P)(1-S)e]},則


  \frac{\delta y}{\delta e}=-\frac{I(1-P)(1-S)}{[P(1-S)+(1-P)(1-S)e]^2}=-\frac{I(1-P)}{[P+(1-P)E]^2(1-S)}

  因為I、1-S、1-P以及[P + (1 − P)e]2均大於零,所以\frac{\delta y}{\delta e}<0。這說明,e越大,則y越小;因為R>y,說明隨著e的增大、y的減少,合作方對R的要求門檻在逐步降低。

  現實的解釋是,隨著A主動外溢知識程度的加大,B認為A明示了積極的合作態度與合作誠意,也積極投入合作,從而對合作收益的期望門檻放得越來越低。即只要有良好的合作誠意,即便合作收益較小,雙方也會積極爭取合作的成功。這一結論對於需要合作才能實現預期目標的企業而言具有重大的意義。即在自身獨立難以完成某一任務而需要合作時,即便預期的合作收益較低,也可以通過主動的自我知識顯示贏得合作方的信任和合作的實質性進行。

參考文獻

  1. 王玉靈、張世英.技術創新溢出機制的研究與建模.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 2001,Vol.10(4):337-341.
  2. Kaz Miyagiwa、Yuka Ohno. Uncertainty, spillovers, and cooperative R&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2,20:855–876
  3. 3.0 3.1 祁紅梅、龐世俊、王惠東.基於合作的主動知識外溢策略研究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Zfj3000,Yixi,连晓雾,KAER,Tracy,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知識外溢"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