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產業規劃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產業規劃(Estate Planning)

目錄

什麼是產業規劃

  產業規劃是指是指綜合運用各種理論分析工具,從當地實際狀況出發,充分考慮國際國內及區域經濟發展態勢,對當地產業發展的定位、產業體系產業結構產業鏈、空間佈局、經濟社會環境影響、實施方案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學計劃。

產業規劃的一般方法

  城市規划過程中,產業規劃有其規範方法:首先進行經濟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分析,以明確當前產業問題和預測未來發展方向。其次根據全球、區域或周邊城市產業轉移、區域政策和本地產業特征等,分析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及優劣勢。再次,針對現狀和發展條件,提出產業發展的總體戰略,如結構升級、集群化、高技術化、區域協調 分工等,並按一定標準確定優勢(或主導)產業及其戰略。最後,根據現狀產業分佈和“發展連片、企業進園”等原則,確定“點、軸、帶、圈、片、區”的總體佈局,或提出優勢產業佈局意向、明確各區區產業類型及規模:有些則將產業佈局任務交給空間部分。

產業規劃的基礎理論

  產業規劃理論與方法的研究:鄒軍等(2002)在研究新時期的城鎮體系規劃時,指出其經濟、產業發展的理論主要是各種“發展階段理論”和“產業結構理論”,經濟空間分佈理論主要是“增長極理論、“點一軸漸進理論等。汪宇明等(2003)也將“全球化產業集群產業轉移勞動地域分工理論”作為城市工業佈局總體規劃的基礎理論。顧朝林等(2003)在分析概念規劃的理論與方法時,指出“產業結構的重組、轉移和優勢產業選擇”,是產業發展戰略的重點,理論依據主要有“產業結構理論”、“梯度轉移理論”、“主導產業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另外,許多學者都視“區位論”、“點一軸開發理論”、“增長極理論”為城市產業佈局的基礎理論。

  產業規劃的基礎理論主要有:發展階段理論、產業結構理論,主導產業理論,勞動地域分工理論、比較優勢理論,全球化理論、產業集群理論,和各種不均衡發展理論如區位論、中心地理論、增長極理論、點一軸開發理論、梯度推移理論,以及一些優勢產業相關理論,如高新技術產業等。

產業規劃基礎理論的不足

  基礎理論大都屬於巨集觀經濟區域經濟範疇,指導了我國建國後9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促進了國家產業整體、局部、個體的發展與佈局;也蘊含了對基本經濟規律和廣泛社會公平的追求(張武斌,2001)。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發展環境的變化,基礎理論在指導當前產業規劃時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與不足。對其研究方法與使用條件的綜合分析,證實了這些不足:

  1.理論體系的不足:大部分基礎理論相對巨集觀、長效和落後

  基礎理論適用範圍大都過於巨集觀、長期,對於範圍相對較小的具體城市,需要給出近中期的實踐性方案時,指導作用並不大。如“產業結構理論”是以若幹國家幾十年甚至一世紀為考察對象得出的結論(趙儒煌,2003);“區域發展階段理論”和“主導產業理論”均屬國家層面;“中心地理論”、“增長極理論”,雖然出發點並不巨集觀,但常用於指導發展中國家或不發達地區的發展(李小建等,1999)。事實上,它們也僅指出了可能發生的一部分情況(如產業結構理論在推導過程中迴避了科技進步導致的產業突變),不適合在非均質國家的特定地區運用。

  並且,它們對於今天具體城市的產業環境,包括社會、文化、體制、交通通訊模式等都無法很好呼應。如“古典區位論”和“中心地理論”的分析過程忽視了信息折舊、地域文化、決策機制、企業組織,和交通、人口移動等重要因素(李小建等,1999)。此外,一些產業理論常忽視空間要素來研究經濟行為(黃勤,2001),使產業戰略缺乏必要的空間指向。

  2.具體理論的不適:對規劃城市針對性不強

  另一些基礎理論不存在問題,但有特定的前提和使用範圍,並不適合規劃城市,即使部分條件可以創造。例如,依據“全球化理論”,在世界城市體系中占據一定位置,或擁有承接產業轉移要素的少數城市,才能真正參與全球化並從中獲益,對普通地區而言,更多地意味著挑戰。但我國至少有182個城市提出了參與全球競爭的計劃,而它們大多數不具備國際化條件(陳鋒,2004)。 “產業集群理論”及各類優勢產業相關理論,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類似問題。

  3.理論選擇的缺乏:基礎理論直接運用,未加檢驗

  問題很大程度上源於產業規劃未對其指導理論加以檢驗。 目前產業規劃大多在套用既有規劃模式的過程中直接運用基礎理論,並未加以選擇和檢驗。即使在一定範圍內比較,如採用“點’域“軸,,狀佈局,也不是出於對理論本質的思考。而事實上,它們的指導意義卻並不肯定。總之,目前產業規劃基礎理論體系不完善、針對性不強、未經必要選擇,使產業規劃面臨嚴峻挑戰。為有效編製並實施產業規劃,我們須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現有產業基礎理論體系,並根據規劃城市實況選擇指導理論。

產業規劃理論困境的可能突破

  1.產業基礎理論體系的豐富、完善

  產業理論本身在不斷發展、完善,傳統產業理論也經歷著更新,應將傳統理論的新發展和綜合、完善的先進理論一起納入產業規劃的基礎理論體系。另外,從本質上講,產業發展是社會運行的結果,還需將影響社會運行的關鍵要素引入其中,以豐富內涵。

  先進的產業理論體系將包括兩大層面:一、傳統理論的新發展,如勞動地域分工理論的西方流派、新古典巨集觀和微觀區位論、比較競爭優勢理論等。二、巨集微觀、長短期相結合的先進理論,包括:1)現代產業發展、組織和佈局理論,如新工業區位論、交易成本理論新產業區理論產業集群理論現代物流業競爭優勢理論產品周期理論迴圈經濟民營經濟以及各類優勢產業理論;2)相關經濟思潮或發展方式,如後福特主義新自由主義新馬克思主義和全球化理論、非場所理論及可持續發展等;3)城市社會、經濟運行理論,如平行理論假設城市經營、城市管制、政府規制理論等。

  2.針對規劃城市選擇指導理論

  基於“理論指導實踐’,和“實踐一理論一實踐一理論”的互動關係,將選擇方式總結為以下步驟:

  (1)明確規劃城市的社會經濟特征,總結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任務)

  對於特定城市,指導理論的適宜性並非與流行性或先進性成正比,只有其使用條件與城市社會、經濟特征相對應,才能具備針對性和有效性,因而首先需要熟悉當地經濟特征。其次,產業規劃的根本任務在於解決當地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這也是理論運用的目的。為此選擇理論之前,還鬚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特征,總結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這將使理論選擇與產業規劃互動,並使可選理論大致明確。此時,可選理論將十分豐富、甚至龐雜,還需進一步尋找“過濾 理論的準繩。

  (2)提煉關鍵問題發展、演變所遵循的基本(經濟)原則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遵循一定的規律或原則,理論便是基於這些基本規律,總結和推導事物的發展與演變。當產業理論的基本原則,與現實中城市產業發展所遵循的客觀規律(大多是經濟或空間方面的)相吻合時,就能指導產業規劃實踐。如傳統產業佈局理論遵 集聚”原則,符合當時我國產業有選擇集中發展的需求,而用以指導產業佈局。指導結果則是理論在這些原則上的具體反映,如“點”狀或“軸”狀佈局形式。因此,做好產業規劃需要重新審視當地產業發展、演變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並以其為標準,選擇適宜理論,同時明確理論的指導作用。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Shanghai1001,Yixi,咪小鸭,y桑,郭朝明,Dan,Gaoshan2013,Mis铭,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產業規劃"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