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社會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勞動社會學是一門用社會學理論體系和方法對勞動者的社會勞動活動的結構、功能及其運行規律進行研究的分支社會學。
勞動社會學的研究建立在勞動社會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之上,進而對勞動者能社會勞動活動所涉及的勞動關係、勞動組織、勞動社會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由世分析和理解與勞動相關的社會結構、功能和運行規律。
從以上角度著手,對勞動社會學的研究包括以下六部分內容。
- (一)勞動社會學基本理論
勞動社會學的基本理論是整個勞動社會學研究的思想基礎,包括勞動的自然形態、勞動的社會價值標準、人類勞動的基本運行規律、勞動的歷史發展過程、勞資關係和權力運作以及勞動與其他社會條件之間的互動關係等基本範疇和理論。
- (二)勞動者
勞動者是勞動社會學研究的起點與主體。對勞動者研究的具體問題包括研究勞動者的態度、行為、素質及社會化的進程;研究勞動者的職業生涯、職業聲望的獲得、職業流動等;研究勞動者的勞動心理,勞動者的個人特點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 (三)勞動的社會關係
勞動的社會關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勞動者與生產資料所有者之間的關係即勞資關係上。一是研究勞資關係,隨著勞資關係的對抗衝突到緩和,各國勞動關係迅速發展,表現在從建立工會組織到政府加強對勞資關係的調整等方面。在勞資關係法規的規範下,工會組織與雇主組織的集體談判制度已成為調整勞資關係的一個主要途徑。在國家調節勞資關係的立法形成體系、日漸趨於完善後,政府、雇主、工會的三方協調機製成為調整勞資關係的一種重要途徑。二是研究政府在勞動關係中的作用。政府在勞動關係中的作用日趨重要,建立勞動力市場,促進就業,制定相關就業、勞動力市場政策等勞動政策,對勞動爭議的處理,對社會保障的興辦等,成為勞動社會學的一個重要研究內容。
- (四)勞動的社會結構
勞動的社會結構一方麵包括了社會群體、社會組織等社會橫向結構,即社會群體的結構分佈,包括勞動者的產業結構、職業結構、年齡結構、性別結構及其結構的變化,還包括特殊群體——殘疾人、婦女、兒童、老年人的結構分佈及其帶來的勞動問題;另一方面,指由階級、階層等不同社會層次及其關係構成的社會縱向結構,勞動者階級和階層的內部變動和結構問的流動主要是由於社會分化、特別是經濟關係的不斷變化而形成的。
- (五)勞動組織及勞動組織方式
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和各種不同的關係存在於各種勞動組織中。
勞動組織是為社會生產商品,提供勞務,按照一定的勞動法規、章程建立起來的組織,是執行生產、經營、服務與管理職能的勞動者的有機體。勞動組織以組織方式與人際關係特征為標準,劃分為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功能。而單位製作為中國特有的勞動組織現象也被中國的勞動社會學者所關註。對勞動組織的管理,包括人力資源管理活動、薪酬管理、激勵理論等,結合勞動報酬與社會收入問題,成為勞動社會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勞動組織方式是指人類對有組織、有目的的生產活動的管理形式和管理理念,它是勞動社會學長期關註的內容。
- (六)勞動與社會變遷
社會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體現在社會結構、社會制度、社會風俗各個方面稱之為社會變遷,社會變遷引起了勞動組織方式、生產方式等的變化。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出現的勞動分工的變化及其勞工權益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中國勞動關係的調整問題等對勞動社會學研究提出了新課題。
勞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通常包括勞動者、勞動者的職業歷程即生涯、勞動者的社會分層與流動、勞動的社會關係、勞動的社會過程、勞動的組織特征、勞動的社會管理、特殊勞動群體、勞動中的社會衝突、勞動時間與閑暇及勞動對生活方式的影響等內容。
從勞動社會學研究的對象可以看到,勞動社會學的研究應以實證性研究方式為主,並且具有如下的性質。
- (一)綜合性
勞動社會學註重與勞動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影響勞動現象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其進行綜合性的分析。這種綜合性的分析並非僅僅將各種與勞動相關的社會現象以各個學科的理論、方法和觀點簡單地綜合在一起,而是引入新的視角,在與各種學科密切合作的基礎上,探討各種不同層次的勞動因素之間(勞動者個人、勞動群體、組織、社會制度)以及社會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探討制度化的社會形式與勞動者以及勞動現象之間的相互影響。
- (二)實證性
勞動社會學的理論必須通過經驗資料的驗證,理論必須與資料所顯示的結果相一致。為了使他人能夠判斷一個理論的真偽,研究者還必須說明資料的來源以及資料的獲取方法。例如,在勞動社會學中提出這樣一個命題:“一個社會的工業化程度越高,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性就越強。”研究者必須對“社會階層”“工業化”和“流動”的語詞進行定義,並說明具體的測量方法,要達到在同一尺度下,任何國家或地區的統計資料都可以證實或證偽這一理論。需要指出的是,這些社會理論結果都不可能絕對地正確,由於不同的社會制度、文化環境,即使在同樣的社會制度、文化環境下,由於不同的歷史時期、各種影響因素的變動和影響,也只是部分適用或暫時適用於一社會。
- (三)明確性
社會科學中,對概念的明確定義非常重要。研究者必須對他們所研究的概念做出明確的定義,並嚴格地規定一套測量方法,以便對概念進行操作化。勞動社會學也是如此。例如上面所講到的例子中,“社會階層”“工業化”“流動”等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時模糊不清,而在勞動社會學的研究過程中就必須明確對其定義,以利於操作。
- (四)客觀性
自然科學研究的客觀性是指任何研究者採取相同科學方法就能夠得出相同結論,而不論他們屬於哪一階級,信仰何種宗教。在社會科學中也要儘量保持這一客觀性。比如說,某項研究結論表明“男性比女性在體力勞動上占有優勢”,即使某些女性從文化角度出發不願意接受這個結論,但是她使用同一砌究方法必然得到同一結論。當然,如果她認為前者在概念的定義、或者操作化的方法、或者在其他環節上存在問題,那麼她可以採用另一種研究方法而得出不同的結論。一般地,在科學研究程式和研究方法上都會有一些規則,以保證研究的客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