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經濟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網路經濟學(Network Economics)
目錄 |
什麼是網路經濟學[1]
網路經濟學指以與網際網路密切相關的網路經濟為研究對象的新學科。網路經濟學認為,網路是成長迅速的智慧財產世界,使用者可以無限地複製與下載這些智慧財產,網路世界的資源會持續超越人類對這些資源的需求量。網路經濟學將目光集中於網際網路上面,分析網際網路的使用及與此相關的市場動向,研究與之相關的經濟政策。1998年10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麥克奈特及貝利兩人合編《網路經濟學》一書,開創了網路經濟學的先端。
網路經濟學的學科定位[2]
在國外,大多數西方經濟學者是把網路經濟學作為西方經濟學的一個分支——產業組織理論來研究的t ,而且偏重微觀經濟方面的研究。這些研究基本上是遵循西方經濟學的思維範式和研究框架,所有分析並沒有脫離西方經濟學的研究範式,網路產業經濟學研究尤為典型。
在國內,眾多學者基於不同的學科背景和理論基礎紛紛對網路經濟學進行了探索,闡發不同的觀點,得出具有差異性的結論。一些學者對網路經濟學的研究沿襲了西方的研究範式,以廈門大學張銘洪教授為代表(2005,2008)。
我國著名的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權威專家烏家培教授則認為, 網路經濟或網路經濟學就其內容而言,實際上是互聯網經濟(Intemet Economy)或互聯網經濟學(Intemet Economics),這也是一種特定的信息網路經濟或信息網路經濟學。口]同時指出, 網路經濟可以從經濟的巨集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進行定位。隨著企業網路研究的興起,有經濟學者認為,網路經濟學是企業經濟學的一種延伸;也是交易費用理論的一種延伸和拓展。如“目前,交易費用理論還進一步擴展到多企業之間關係的研究,從而形成了一個前沿性的研究領域— —‘網路經濟學”’(楊瑞龍,2008)。有學者認為網路經濟學是新產業組織學的理論;還有學者認為,網路經濟學就是網路產業經濟學;電腦方面研究網路經濟的一些專家則認為網路經濟學就是電子商務經濟學。除上述觀點之外,對網路經濟的研究還有著另一種研究視角,即基於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從經濟形態和社會結構變遷的研究視角,大尺度、大跨度、前瞻性地看待網路經濟的興起和網路社會的崛起。
網路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興起,它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色何在?面對當代的新經濟現象,是否需要一門新的學科體系的構建?從理論發展角度看,網路經濟作為新興經濟形態,出現了不同於以往經濟形態的諸多特點和規律,這些新現象、新規律的出現要求從網路經濟理論方面做出合理的解釋。而網路經濟學的構建也並非與傳統經濟學絕緣,恰恰相反,它是根據經濟發展的實踐與變化,從基本假設和分析前提方面對傳統經濟學進行修正和拓展,並對其重新分析和論證,從本質上與傳統經濟學存在一定的內在邏輯。從經濟發展的實踐層面看,網路經濟的發展還不成熟,這必然會帶來諸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也需要用網路經濟學理論來解釋和回答。
目前,網路經濟並沒有滲透到整個社會經濟中,而僅僅存在於帶有網路經濟特征的部分產業中,如信息產業、傳統的自然壟斷網路產業以及互聯網產業等,網路經濟活動帶有不成熟性,是未完成形態。在這種背景下,網路經濟在具體運行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同樣也呼喚著網路經濟學的理論解釋和政策性指導。鑒於理論與實踐的雙重需要,構建網路經濟學的任務也勢在必行。
在他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深入研究認為,網路經濟既非企業所能承載的複雜系統,也非產業所能闡明的經濟形態,它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代表著新的經濟形態,是架構從當代經濟走向未來經濟的橋梁。而以網路經濟為研究對象的網路經濟學是承載了各種複雜經濟現象與複雜系統的複雜性科學。網路經濟學作為當代市場經濟的新形態,有著自己獨特的規律和內容。
網路經濟學的邏輯起點[2]
構建網路經濟學的目的,就是要分析和說明網路經濟中出現的一些新的經濟現象和問題,發現和證明網路經濟中的一些與傳統經濟所不同的新的經濟法則和規律,併為人們的網路經濟實踐提供理論的指導。而任何一門科學都有它的研究視角和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那麼,對於網路經濟學而言,邏輯起點是什麼?如同商品是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起點一樣,作為網路經濟學核心範疇的“網路”是研究網路經濟、構建網路經濟學的邏輯起點。
自20世紀初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在其著作中使用了“網路”一詞後,開啟了後人對“網路”一詞的使用和研究。英國學者相繼提出社會網的概念併進行了系統化研究,網路分析方法尤其是社會網路分析方法成為社會學的重要分析方法。2O世紀60年代,國外的一些學者還從網路的視角出發研究了許多經濟問題,從而興起了新經濟社會學。幾乎與此同時,“網路”這一概念也成為空間經濟學和經濟地理學以及後來的新經濟地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此後,網路方法被迅速擴大到對物理基礎設施網路的分析中,形成了網路產業經濟學。20世紀90年代初,形成了專門以經濟網路為研究對象的網路經濟學理論雛形,它把網路理解為經濟代理人之問合作和共擔風險的交易結構, 。進入20世紀9O年代以後,隨著電腦網路的應用和普及又出現了互聯網經濟學、電子商務經濟學等等。
網路概念成為現代社會中的定義性範式之一,經過1o0多年的發展,已經被運用到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傳播學、語言學、物理學、生物學、流行病傳播和精神療法等領域,網路成為各個學科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視角和分析工具並顯現出其優勢。“通過運用網路分析方法,研究者可以解釋任何個體和單位在其所屬的更大的活動空間中的互動。”網路的動態性可以建立微觀與巨集觀的連接,還可以將定性與定量、圖標數據整合起來進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在社會網路中,還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性範疇和考量網路性質的具體指標。前者如結構性(結構洞)、嵌入性、網路中心性等,後者如密度、集中度、可達性和平衡、連接強度、聯結的多重性等。
然而,對於網路經濟的研究和網路經濟學的構架,僅僅把網路當作一種研究視角或者研究方法,而從具體指標的層面來研究網路,顯然不能區分和挖掘網路經濟不同於其他經濟形態的全部特性。網路經濟活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零碎的而是全球化的。網路經濟理論作為對網路經濟的活動理論抽象,是以研究網路經濟活動中最具有普遍意義的範疇和最具有普遍意義的具體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顯然,按照這樣的理論確定網路經濟理論研究的核心範疇,那麼非“網路”範疇及其相關問題莫屬。因此,要準確理解和把握網路經濟、構建網路經濟學,就必須以其核心範疇—— “網路”為邏輯出發點。
網路經濟學研究範圍[2]
“經濟” 一詞的現代含義大致有如下幾點:一是包括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在內的社會再生產活動;二是一國國民經濟總稱或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簡稱;三是經濟關係或經濟制度; 四是節約,精打細算。根據經濟的含義,“經濟”一詞本身就包含了巨集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的經濟活動,它既是巨集觀的整體經濟活動的總稱,也是社會制度的總稱,這裡隱含了一種“運動”和“變遷”;同時, 它也是經濟活動的具體運作部門——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總稱,屬於中觀層面的經濟活動;亦是對微觀經濟活動的準確把握,節約成本、追求收益。這三個層面可以說囊括了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無論經濟以何種形式和形態出現,它無非是以上幾方面內容的一種外化和延續,但其本質和規律性是不會變的。
社會經濟變遷到網路經濟形態,“網路”的出現至少說明瞭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巨集觀背景發生了變化,“網路化”已經成為經濟活動必須面對和依賴的外部環境;二是網路已經成為經濟活動的一種方式和經濟關係的鏈接方式,即“網路”已經成為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質生產方式;三是說明瞭在網路經濟形態中出現了新的規律和內容,使之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四是說明瞭對當代經濟的研究視角發生了改變。
因此,網路經濟依然界定在“經濟”的範疇之內,網路經濟是以電腦信息回技術網路為物質基礎、以依托電腦信息技術網路形成的經濟網路為社會基礎的一種經濟形態和經濟運行方式,它承載了技術和經濟二重屬性。因此,網路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經濟活動和新經濟形態。網路經濟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但又是高於市場經濟的新質生產方式和新經濟形態。它不是一個企業,企業只是網路中的一個節點,企業網是經濟網中的子網;網路經濟也不僅僅是產業網路。它是由企業子網互聯成產業子網、產業子網再互聯集合而成的全球經濟網路,是具有一定空間佈局的有層級的“網路的網路”。
以網路經濟為研究對象的網路經濟學也應該從“經濟”這個基本範疇出發,來構建它的體系,應該包括:巨集觀經濟理論,對網路經濟學基礎理論的概括和把握,它是研究網路經濟本質和規律的抽象理論; 中觀層面的網路產業理論,研究一些具體的網路產業運行的理論,包括傳統的自然壟斷產業,如電信產業、電力產業、鐵路民航等運輸產業、公共事業行業以及新興的互聯網產業;微觀層面的就是企業網路理論,研究網路企業的治理、網路企業與外部環境的關係、網路企業的運行等等。對於網路產業的研究還涉及到了自然壟斷規制的問題,所以政府規制理論也是網路經濟學中網路產業理論必須研究的一部分內容。對於新興的互聯網產業也涉及到了網路規制等內容。網路經濟學研究的範圍綜合起來如圖表所示:
網路經濟學與信息經濟學之間的學科關聯[3]
信息經濟學與網路經濟學雖有眾多相異之處,但同為信息網路技術發展的產物,二者仍有較緊密的學科關聯,以下主要從學科的特點討論其關聯性。
網路經濟研究或網路經濟學與信息經濟學具有密切的聯繫。可以認為,信息經濟學像制度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經濟對策論、法律經濟學及家庭經濟學一樣,屬於經濟學科體系內部的一門分支學科,它不是研究社會經濟系統的全部,它以信息行為、信息行為的外部化和產業化為研究對象,形成獨立的研究領域和一定的研究範疇。出現相當穩定的理論觀念。如果把網路經濟學看成是研究整個經濟形態的,那麼,信息經濟學成為網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反過來,如果把信息經濟學當成是信息社會或者後工業社會的經濟學.即所謂“下一代經濟學”,而把網路經濟當成是僅僅研究信息網路及其應用的學科,那麼網路經濟學則成為信息經濟學的分支學科。‘即使不把信息經濟學當成“下一代經濟學”,如果把網路經濟學看成只是研究信息網路的,那樣仍然可以認為網路經濟學是信息經濟學的分支學科。
如果網路經濟學和信息經濟學都是研究整個新興的特征日趨明顯的社會經濟形態,都是“下一代經濟學”,那麼,它們或者將成為同一學科的不同名稱,或者它們將從不同的角度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科性質。對象是客觀的,研究可以有不同的範圍、角度和方法。網路經濟學和信息經濟學研究的發展將為它們自己勾畫出學科的定位與性質。
網路經濟學與當代經濟學的關係[4]
對於網路經濟學與當代的經濟學之間的關係,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以勒維斯(Lewis,1997)為代表,她將新的經濟形態稱之為“非摩擦經濟”(Friction—Free Economy),並認為非摩擦經濟是與古典經濟相悖的經濟,只能用“數理混亂”(mathematical chaos)這一經濟學理論才能解釋。這種新型的經濟學理論推翻了後工業時期的效率理論、邊際收益遞減理論以及成本效率理論。按照勒維斯的觀點,非摩擦經濟是“反經濟學”的,是對以往經濟學的否定,因此要重新建立新的經濟學體系。另一種是以夏皮羅和瓦里安(Shapiro and Varian,1999)為代表,他們則認為“技術可以變,但經濟規律不會變”,“並不需要一個全新的經濟學”,當代經濟學中的理論及方法依然可以用來說明網路經濟下的經濟現象和問題。
贊同第二種觀點。我們並不認為因為網路經濟的出現,整個經濟學體系就必須被推翻而需要另起爐竈。
實際上,網路經濟學與現存的經濟學科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繫:一方面,當代經濟學中的理論與方法,為我們研究網路經濟提供了研究線索和工具,離開了這些線索和工具,對網路經濟的研究也就無從談起;另一方面,對網路經濟的研究將對當代經濟學中的一些理論,特別是一些新出現的理論,如交易費用理論、合作博弈理論、新增長理論、新貿易理論以及超邊際分析理論等,在實踐上給予驗證,使之得到更加充分的實證支持。
因此,網路經濟學是在當代經濟學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一個新的分支學科。就其研究對象來看,網路經濟學專門研究網路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現象及規律,但這並不意味著網路經濟學可以完全脫離當代已有的經濟學體系,而成為一門全新的經濟學並代替現有的經濟學。相反,網路經濟學必須以當代經濟學為基礎,在借鑒和繼承現存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來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因此,網路經濟學不是對現存經濟學的否定,而是對現存經濟學的繼承和發展。
當然,網路經濟中確實有一些經濟現象和問題在現存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中難以找到答案,但這並不能作為現存經濟學已經過時的證明。從哲學的意義上講,任何科學研究都沒有其終極的時候,對經濟學來說也是如此。
經濟學正是在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中不斷研究新的現象和問題才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樣子,而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會終止,因而經濟學的發展也不會終止。網路經濟學只不過是在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而已,它絕不是對現存經濟學的否定,而是對當代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思路很混亂,而且對網路經濟學的定義也不正確。這個嚴謹的科學知識,需要認真對待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