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網路產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網路產業

  網路產業是指提供基於互聯網技術而建立起來的“硬體—軟體”網路系統產品和服務企業所組成的集合。同其他產業相比,網路產業具有產品信息性、生產和經營標準性、市場全球性、消費的規模性、高創新率、迅速而頻繁的進入和退出等特征。

  網路產業是一個具有層次性和系統性的有機結構體,包括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硬體部分主要是指網路基礎設施製造業,它為整個網路產業提供網路通信設備和網路軟體技術。軟體部分主要是指網路服務業,即為個人和企業提供的形形色色網路服務

  網路業的高級階段,是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基礎,以信息內容產業為主導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網路業分化出四個與此相關的產業。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信息技術產業,將包括所有的數字化終端設備;遠程醫療教育電子商務等形成一個龐大的信息服務產業;通信業結合網路技術後將成為包括電子郵件網路電話網路會議等內容的新的信息通信業;還有就是信息內容業,這是網路文化產業的大本營。

網路產業產生的條件

  網路產業的產生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是歷史的必然。但是網路產業是在一定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不具備條件網路不可能形成產業

  首先,信息產業的發展和完善為網路產業的形成提供了各種硬體和軟體條件。

  從硬體來說,信息產業的發展,使的電腦技術通信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按照摩爾定律電腦晶元的功能每18個月翻一翻,而價格以減半數下降。電腦微處理器功能的提高使電腦完全有能力進行文字、圖形畫面和圖象的處理,這樣為網路傳送信息建立了基礎。此外,通訊技術的提高也是一個重要的條件,它使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電腦連接在一起成為可能,衛星通訊和光纖通訊大大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容量。按照英國學者維克托.基根(V.Kicon)的分析,網路產業的產生需要三大支柱:一是數字化支柱,通過重新安排1和0這兩個數字,信息都依靠這兩個數字的不同組合精確表達、迅速傳遞;二是光導纖維成為全球電話網主幹線,信息傳輸容量和傳播速度都得到極大的提高;三是電腦成本的大幅度下降,電腦價格的下降是網路走向普通消費者的前提條件,只有如此網路才可以迅速普及到一般消費者。

  從軟體來說,信息產業的發展為網路產業提供了各種系統軟體和網路產業人才。現在上網所需要的各種軟體都是在信息產業不斷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網路產業人才都是既懂網路技術,又懂經營管理複合型人才,是信息產業長期發展培育的結果。

  其次,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促成了網路產業的形成。

  按照配第—克拉克理論,隨著經濟的發展,即隨著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勞動力首先由第一次產業向第二次產業轉移。當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時,勞動力便向第三次產業移動。勞動力在產業間的分佈狀況,第一次產業將減少,第二次、第三次產業將增加。從整個世界範圍來看,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和就業人數在占總就業人數所占的比重都呈現出逐漸向第二、三產業傾斜的趨勢。特別是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還在不斷的上升。因此,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生產力水平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產業結構會不斷的升級換代,不斷的變動。產業結構的演變,第三產業不斷發展的趨勢加快了國民經濟的服務化和信息化的進程。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傳統的以物質和能量為中心的產業結構向以無形的信息的生產與服務為中心的產業結構轉變。國民經濟因為產業結構的演變而出現信息化的發展趨勢,經濟信息化和信息經濟化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方向。在這種趨勢下,信息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正如托夫勒在《權利的轉移》一書中所說的:“世界已經離開了依靠暴力與金錢控制的時代,而未來世界政治的魔方將控制在擁有信息強權的人手裡,他們會使用手中掌握的網路控制權、信息發佈權,並利用英語這種強大的文化語言優勢,達到暴力金錢無法征服的目的。”正是由於信息這種戰略資源的重要性,對於信息資源的爭奪和開發便成了一個國家能否立足於世界的極其重要的因素。正是因為有了對信息的需求,所以才產生了各種信息傳送的方法,比如說電話,電報,廣播電視等等,但是只有網路才具有信息傳送的天然優勢,這樣網路產業應運而生。

  再次,傳統產業的信息化為網路產業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基礎。

  當信息成為社會的戰略資源以後,信息作為一種無形的資源開始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部門,與傳統產業相結合,使傳統產業部門的產品不斷升級換代,原來依靠資源、資本和勞動力的生產方式逐漸轉變為依靠信息、知識和技術的生產方式。隨著最先進的信息技術,包括電腦技術、通信技術、網路技術、電子技術等大量地進入傳統產業部門,傳統產業逐漸信息化,走上了信息化、網路化的發展道路。傳統產業作為擁有最雄厚的物質基礎的產業,其信息化的進程,起到了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了自身的生產力水平,因為信息技術的進入使得生產效率大為提高,促進了農業和工業服務業現代化;另一方面也為網路產業的產生奠定了堅定的物質基礎。在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依然十分低下,但是在信息化程度比較高的歐美髮達國家農業已經基本實現信息化,從事農業的人口只占整體人口很小的一部分。在美國現在已形成了幫助農民進行生產、消費、經營決策的完整的農業信息服務系統。據美國佛羅斯特----沙利文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早在1982年至1987年的五年間,美國農戶就購買了4000多臺電腦及相應的軟體,用於農牧業的經營管理。1984年,在美國使用電腦的農戶只占3%強,到目前,電腦以在農業經營管理等方面得到極大的普及。在工業方面,信息技術對它的推動作用更為明顯,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提高了工業生產的自動化程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加快了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提高了產品競爭力,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相結合,甚至可以產生新興的產業。例如在機電產品中,出現了數控機床、機器人、電子傳真機等新品種。在服務業方面,一方面服務業的發展為網路產業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因為服務業本身就包含有知識信息等因素,最重要的是教育、科研等部門,為信息產業的發展做了不小的貢獻;另一方面,服務業通過吸收信息技術,使自己也不斷向信息化、網路化的方向發展,通過信息化和網路化,本身的效率和服務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最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直接促成了網路產業的形成。

  網路產業的基礎是網路,沒有網路就不可能產生以網路為依托的產業。國際互聯網路是冷戰時代的產物,最早產生於1969年美國國防部開發的ARPANET。60年代中期,美國國防部的人士認為一旦核戰爭爆發,美國五角大樓與美軍各基地之間的通訊聯繫只要幾顆炸彈就可以被摧毀,於是,他們提出了建立一個沒有中樞的電腦網路系統的設想,取消原來以五角大樓為中樞的連接方式,通過沒有中樞的系統方式,每一個終端都可以通過許多站點連到其他終端以及五角大樓。到80年代中期,ARPANET、MILNET、NSFNET和其他一些網路聯合,從而形成了國際互聯網。1993年,美國政府的NII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信息高速公路熱,標志著互聯網的發展進入成熟階段。到現在,全球上網的人數已經超過一億,預計到2005年將達到10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5。從各國情況來看,美國上網人數最多,日本、歐洲國家等上網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在我國,上網人數的發展速度也是非常驚人,在1996年底,接入INTERNET的電腦只有2.4萬台,上網人數只有10萬人,到1999年7月,上網的電腦達到了146萬台,上網的用戶達到了400萬。

我國網路產業的發展過程

  網路產業從60年代的ARPANET產生到90年代完成商業化,形成產業,雖然僅僅用了不到50年代時間,但是它的發展是一個過程,是不斷成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發展過程中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特點、發展規模和方式。

  按照我國網路用戶的數量和網路基礎設施和網路公司的發展程度,我國網路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梯式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網路知識啟蒙階段,我國較早一批網民出現。

  在這一時期網路作為一種新鮮和時髦的東西開始在中國出現。隨著大眾媒體對網路的不斷報道和關註,網路作為從國外進入屬於高科技的東西,我國大眾開始對網路有所認識。由於我國網路基礎設施的落後和網路終端(主要是指電腦)、上網軟體價格的昂貴,我國能夠上網的所謂網民的數量是極其少的,主要是受過高等教育白領階層和高校科研單位。

  第二階段是網民數量穩定增長階段。

  隨著政府對網路這種新興的傳輸方式的重視和我國網路企業的成長,網路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網路的接入技術越來越便利,網路終端和上網軟體的價格不斷下降,電腦也不斷升級換代,我國大眾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斷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媒體對網路的長期關註,使我國公眾的網路知識和電腦知識不斷增加,公眾對網路的認識不斷深化,上網越來越成為網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重要渠道。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我國網民的數量迅速增長,但總體數量與我國人口相比仍然不多,與日本等國家網民的數量占全國人口的比重相比,我國網路用戶依然處於初級階段。而且,這一時期網路公司提供的服務主要集中在網路門戶、內容和電子郵件的互動式交往方面。廣告商和交易商雖然開始介入,但此階段網路服務的特點還是高度的免費性,網路公司沒有盈利的可能。

  第三階段是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加快,我國的網路產業進入初具規模的階段。

  在這一階段,網路產業與傳統產業開始相互融合,專項的電子商務開始發展,網路產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

  隨著我國政府對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投入,網路基礎設施的狀況得到改善,尤其是網路傳輸層的逐漸高速寬頻化,上網的速度不斷提高。基本上能夠滿足網民的需要,這樣上網成為一種需要,在巨大的市場需求的帶動下,網路設備生產商得到巨大發展,各種網路設備的價格逐漸下降,性能有了較大的提高。最為重要的是作為網路終端的電腦的價格從上層開始走向大眾,對工薪階層來說,買臺電腦已經不是一種奢望。所以,網路設備的進一步廉價化促進了網民數量的增加。

  這樣在網路用戶和網路生產商的相互推動下,網路產業初具規模。網民數量的擴大必定帶來網路服務的進一步專業化,於是各種專業的網站和專項電子商務服務開始發展。

  網路規模的擴大,網民數量的增加,使得網路這種新興的媒體的各種優點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由於各種傳統產業開始紛紛觸網,建立自己的內部網,與傳統產業相關的網路服務業加快發展,原有的產業界線被打破,傳統媒體業、電信業、出版業、教育業等開始與網路業構成新的融合。這樣,隨著網路對各種舊有產業的介入,原有的產業運做模式和管理模式被改變,互聯網由於有效的降低資產的成本、提高運做效率和管理效率而迅速成為新商業模式的核心。傳統媒體的人才也開始向網路業流動,一時間投身網路成為自我價值實現的新取向。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網路,信息得到了迅速而又及時的傳播,使得各種生產力要素在信息的“粘合”作用下,得到了更好的配置。從而節約了社會資源,國民經濟實現更好的良性迴圈。

  第四階段是網路產業高速發展的階段。

  在這一階段網民的數量占總人口的比重已經很大,上網已是公眾中很平常的事情。電子服務普遍化,傳統產業與網路產業融合擴大,網路服務的規模和種類走向全面性,網路模式開始取代傳統的管理銷售製造模式網路經濟高速成長,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增大。

  第五階段網路服務開始從一國走向全球。

  這一時期的網路公司,迅速進行全球化的服務,搶占國際網路市場。著名的網路公司將全球資源通過全球化的網路吸收到自己的手裡,網路產業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我國網路產業發展現狀

  在我國網路產業還是新興的產業,它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經濟效益上都無法與傳統產業相比較,當然這僅僅指的是現在。但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網路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的第一大產業。

  1.網路消費逐漸增長,潛力很大

  所謂網路消費是指通過網路進行的消費活動。在網上足不出戶,就能買到稱心如意的東西而且價錢也比一般商場的便宜。為適應網路消費活動,電子貨幣應運而生。所謂電子貨幣是一種適應網路交易活動、區別於傳統貨幣和銀行信用卡的虛擬貨幣,是一種交換媒介。電子貨幣的出現,為網路經濟的運行註入了潤滑劑,給經濟主體的行為帶來很大方便,被認為是金融領域里的一場革命。它不僅改變了企業做生意的傳統方式,也使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發生了變化。對企業來說,在進行全球交易時,不必經過銀行輸入資金轉帳就能直接相互收付資金,比通常經過銀行系統要更方便快捷。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者在出門時只需隨身攜帶一張信用卡大小的內嵌微晶元的塑料卡片即可,無需攜帶現金。這種電子貨幣通過“互聯網路”把錢傳給賣主,實現聯機購物,它可以取代日常購物、吃飯或乘車所用的現金和支票

  1995年解決了網上清算的安全性問題以後,網路交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逐漸形成了“電子商務”。僅美國微軟公司1996年的網上交易額就已達到5億美元。到2000年,預計年銷售額可劇增到100億美元。在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每年通過電子貨幣系統完成的貿易金額高達數百億美元。我國的銀行業也緊跟發展步伐推出自己的電子貨幣,如最早在98年推出的招商銀行的一網通和99年中國銀行推出的電子貨幣,它們的出現大大加快了中國網上交易的蓬勃發展。

  2.網路虛擬市場快速發展

  由於網路市場的快速便捷,交互性強等優點,使得網路市場迅速發展,前景十分看好,各國企業競相上網。越來越多的公司直接通過網際網路銷售產品增強其競爭能力,如美國的DELL公司憑藉其網上直銷PC電腦策略,每天銷售額高達600萬美元以上。中國的聯想電腦公司在其開通電子商務網的第一天,網上交易額就高達8000萬元。

  據統計在《幸福》雜誌上的世界500強中已有50公司在網上發佈廣告。據專家預測,到2000年將有25%的消費者在網上購物,50%的零售業銷售額在網上完成,在未來5年內網上貿易額將達到5000億美元(Inter Commerce,1999)。在日本和歐洲各國,各大企業為加強國際競爭力,同時降低成本,紛紛採取措施,快速進入網路市場,惟恐在這場爭奪無形市場的戰爭中敗下陣來。日本富士通計劃全面更新連接世界各地工廠及辦事處的經營資訊網路,以適應海外和庫存資料通報等不斷增長的信息需求。歐洲10大鐵路公司與英國拉卡爾公司和美國全球遠程系統公司聯手組成第一個泛歐光纖網路,為公司的進一步網路化鋪平道路。此外,亞洲各國諸如東盟各國也奮起直追,不甘落後。

  3.國際互聯網路快速發展的同時,企業內部網路系統的開發與建設逐漸完善

  企業內部網路系統實際上就是區域網,是網中之網。企業內部的這種小型網路是比較方便的,因為它既可獨立成網,又可聯結國際互聯網路,可內可外,優越性極大。正是因為企業內部網路系統對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反饋技術數據的交流、新產品研究開發市場營銷狀況、產品庫存量售後服務等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所以諸如美國的波音--麥道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德國的寶馬公司、法國的猶齊諾--洛林公司、義大利的皮雷利橡膠公司、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等數以百計的大公司都已建立了內部網。

  4.網路虛擬銀行不斷發展,中小銀行充滿機遇

  1995年10月,世界上第一家沒有建築物、沒有地址的虛擬銀行——安全第一網路銀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在美國誕生。銀行的營業廳就是銀行的主頁,所有交易都在互聯網路上進行。1996年這所員工只有隻有10人的銀行存款金額竟然達到1.4億美元,預計在1999年將達到4億美元。1995年以來,金融界掀起一陣陣網路銀行風潮,在美國,目前已有400家金融機構推出網路業務。其他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銀行也紛紛上網,自動化技術不斷翻新。網路銀行的蓬勃發展,必將引起金融領域的革命。因為互聯網路不僅縮短了客戶與銀行間的距離,通過互聯網路清楚地瞭解和選擇各銀行的金融產品,改變了銀行單一的存貸款業務生存狀況,只有為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各種金融服務才能滿足顧客的要求。此外,網路為中小銀行提供了無限的生存空間,可以與大型的銀行展開相對平等的競爭。

  5.網路對於企業決策的影響越來越大

  網路憑藉其獨有的優勢迅速征服了企業,現在大型的企業越來越註重網路信息的作用。現在信息網路資源配置的調節範圍和調節作用逐漸加大,企業可以在網路上及時瞭解市場供求信息,並通過專用的信息網路系統極為迅速地做出對應決策,對產品的數量、價格、質量以及消費者的反饋迅速做出反應,在最大限度內作到對本企業資源配置的優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Mis铭,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網路產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