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國民經濟信息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经济信息化)

目錄

什麼是國民經濟信息化

  國民經濟信息化是指在經濟和社會活動中,通過普遍採用信息技術和電子信息裝備,更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推動社會進步,使由於利用了信息資源而創造的勞動價值的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導地位。

國民經濟信息化概述

  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是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同時也帶動了信息產業化的發展。信息產業化與產業信息化的互補共進,形成了信息化進程中的第三種現象——國民經濟信息化。

  國民經濟信息化是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較高級的階段,既是指經濟生活逐步實現信息化的過程,又是指這一過程所追求的目標和運動的結果,即經濟生活的全面信息化

  隨著經濟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人類社會生活的其他各領域也將逐步實現信息化。從而最終實現“社會信息化”——即社會整體的信息化。由此可見,國民經濟信息化既然是一個過程,不同的國家,由於經濟基礎和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其含義也不盡相同。對我國來說,信息化首先是國民經濟信息化,即信息產業國民經濟各個產業的滲透與整合。因為我國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國情特點來看,農業、工業都沒有完全現代化,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信息化程度也比較低,經濟增長處於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過程中。基於此,我們既不能脫離工業化來發展信息化,也不能錯失信息化帶來的機遇,必須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以工業化支撐信息化,即信息化的重點是國民經濟信息化。

國民經濟信息化與現代化的關係

  二者之間包含四層含義:

  一是實現四個現代化離不開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務於四個現代化

  二是國民經濟信息化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市場導入原則,且由國家統一規劃、統一組織

  三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要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利用信息資源。

  四是信息化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過程。

國民經濟信息化體系[1]

  國民經濟信息化體系由以下6個要素組成:

  1、信息資源。

  包括聲音的、文字的、圖像的或符號的。廣義的信息資源包括信息本身和支持性資源,這裡指信息本身,它是開發和利用的對象。

  2、國家信息網路。

  連通全國的各種公用或專用的信息通信網路,為信息資源共用提供通信平臺。

  3、信息技術應用。

  是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提高經濟增長方式質量,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因素。

  4、信息技術產業。

  包括微電子技術與器件、電腦技術與硬軟體、通信與網路、多媒體技術與設備、視聽技術與設備、縮微複印技術與設備、電子出版技術與設備等。它是信息化體系的基礎和支撐要素。

  5、信息化人才

  包括與信息有關的研究與開發R&D)、經營、服務、管理等各類人才。它是信息化體系中最活躍的因素。

  6、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準。

  這是保證信息化發展的關鍵,為信息化建設的有效推進提供良好的環境。

  上述6個要素互為依存,不可分割,每個要素在信息化中都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共同構成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完整體系。

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意義[1]

  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國民經濟信息化是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信息化與現代化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信息化是實現現代化目標的有效途徑,而現代化又是信息化的最終目標。信息化對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具有巨大推動作用。信息化水平不僅反映現代化進程,而且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

  因此,加快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不僅是經濟發展內在規律的客觀要求,而且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化的顯明標誌。

  美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對現代化標準提出了10大指標:

  • (2)農業在GNP中占12%~15%
  • (4)非農業勞動力比重占70%以上
  • (5)識字人口比重占80%以上
  • (6)適齡青年受高等教育比重占10%~15%
  • (7)城市人口比重占50%以上
  • (8)每個醫生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下
  • (9)平均預期壽命在70歲以上

  通過分析,這些指標綜合了現代化、社會化、城市化、知識化的水平,反映了現代化的基本內涵。

  據中國社科院社科指標課題組以英格爾斯指標為主所進行的測算表明結果,1993年我國現代化指標綜合得分73.85,居世界第73位,屬中等偏下水平。近 10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明顯加快,據推測,現代化指標綜合得分在85分左右,在世界排位有所前移。

  因此,只有通過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壯大信息產業,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傳統產業換代升級,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高附加值化,才能增強國民經濟實力,推進現代化進程。

  2、國民經濟信息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推進信息化是加速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信息化的建設不僅能夠帶動一大批信息技術及相關高新技術的發展,促進信息服務業的成長,而且由於信息技術的龐大市場需求,也將刺激和促進社會經濟、科學研究和技術的發展。信息大範圍的高速傳播,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以美國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Ⅱ)建設為例,據專家估計,NⅡ計劃將使美國的高速公路、航運工作量減少40%,能源消耗相應減少40%,勞動生產率提高 20%~40%,每年為工業創造新的銷售額3000億美元,並提供十幾萬到幾十萬個就業機會,預計10年內可累計增加GNP約35000億美元。

  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發達國家不惜斥巨資建設本國的信息基礎設施,並將其作為搶占下世紀制高點的有力措施,與他們對信息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杠桿作用的清醒認識不無關係。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除了積極介入,奮起直追,別無選擇。

  3、國民經濟信息化是實現“兩個轉變”的關鍵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生了巨大轉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在這一轉變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正是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的突飛猛進的發展,加快了經濟信息化的進程,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能源和材料消耗。

  據有關資料介紹,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勞動生產率的提高,60%~80%是靠信息及有關技術進步取得的。

  在許多發達國家,科學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由本世紀初的5%~20%,躍升到目前的60%~80%以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研究證明,由於科技進步和信息投入的增加,目前一個單位工業品所需原料僅為1990年的2/5左右;另據梅隆研究所測算,由於利用信息和相關技術,每1元GNP耗用的能量自1973年以來下降1倍左右。信息對經濟活動具有顯著的優化組合和強烈的替代作用,在現代經濟發展中,被視為國民經濟的倍乘因數。

  由於我國目前正處在經濟轉軌變型時期,經濟增長中高投入、低產出仍占相當比重。黨的十五大提出要加速我國經濟建設,努力實現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

  要實現經濟發展的這一戰略轉變,就必須大力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進程。這既是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任務,也是世界經濟由物質經濟為主導,向知識經濟為主導發展的大勢所趨。

  4、國民經濟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優化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

  現代經濟理論將管理視為一種重要的生產力,而管理的本質則是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流通和反饋。管理職能的有效發揮,從決策計劃組織協調、指揮到監控,都要以及時準確的信息為依托。因此,建立各類管理信息系統和發達的信息網路是保證管理職能充分發揮的關鍵。

  我們知道,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建立電子化政府的計劃,目的就是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充分發揮信息作為一種管理資源價值,提高政府的決策管理水平和辦事效率,把政府官員和公務員從繁忙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而集中精力思考研究重大戰略決策生產力佈局、規劃政策,解決重大問題。

  我國的政府信息化工作,近年來也取得了重大進展。1999年是國務院確定的政府上網年。政府上網是指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聯合信息產業界,在國際互聯網上建立站點,面向社會提供信息,推動政府信息化工作的工程。

  而政府上網工程的實施主要包含5個方面的內容:

  • (1)信息網路的構成。政府的信息網路應是一個覆蓋面廣、技術先進的網路體系,是一個網路結構完整、縱橫互聯互通、能夠實現資源共用、信息安全的高層次網路。
  • (2)信息資源的建設。這是政府上網工程的核心,主要包括政府公共、政務信息的共用共用,內、外部資料庫的建設。
  • (3)應用系統的建設。有內部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和對外服務公用系統的應用,如電子郵件、電子政策法規、網上信息發佈等。
  • (5)安全保障環節。即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電子政府的高效運轉,提供網路安全、內容安全等全方位的安全支撐。

  另外,信息化也是優化國民素質、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

  • 首先,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信息產業等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吸引了大量的就業人員,通過培訓教育和實踐鍛煉,造就了一代擁有新型知識的信息勞動者,如美國從事信息勞動的人口已占到總勞動人口的60%以上。
  • 其次,信息化也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隨著信息化的推進,信息傳播交流的時空限制將越來越小,從而使信息資源最大限度的共用成為可能,為人們開闊視野,更新知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如隨著Internet的開通,跨國數據流(TDF)正成倍速增長。
  • 再次,隨著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國際互聯網(Internet)技術的日漸成熟與發展,以電子化的手段通過網上進行商務活動的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信息業的新生力量,人們開始認識到它在改變傳統商務模式中所表現的優勢和作用。
  • 最後,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應用,開創了新的教育方式,多媒體、互動式、圖形顯示及音頻視頻功能,將創造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據報道,這種教育方式比現行教育方式可減少40%的時間和30%的費用,學習速度提高30%~50%,並多學30%的課程。所有這些將會對國民素質的提高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1.0 1.1 華中師範大學精品課程.《信息經濟學》第十一章 國民經濟信息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Yixi,鲈鱼,HEHE林,泡芙小姐,KAER,连晓雾,Mis铭,Lin,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民經濟信息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