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義經濟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Neoliberalism Economics)
目錄 |
自由主義思想最初形成於17世紀的英國,它是在古希臘等古代西方思想的基礎上產生的,對現代經濟思想、社會思想和政治思想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自由主義思想被稱為古典自由主義,也稱為舊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是指當代西方經濟理論中強調自由放任理論與政策的經濟學體系和流派,產生於20世紀20—30年代,70年代末以來,它一直在西方經濟學中占據主導地位,並且是全球絕大多數政黨所採取的政治和經濟趨向。無論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8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俄羅斯的“休克療法”,還是拉美國家進行的以“華盛頓共識”為基礎的經濟改革,都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精典之作”。西方許多經濟學流派都具有新自由主義的特點,比如貨幣學派、理性預期學派、供給學派、新制度學派等,是構成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重要經濟學派。
國內外學術界關於到底什麼是新自由主義分歧很大,定義多種多樣,諾姆·喬姆斯基在《新自由主義和全球秩序》中認為,新自由主義是在亞當·斯密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個新的理論體系,該理論體系強調以市場為導向,是一個包含一系列有關全球秩序的理論和思想體系,其完成形態則是所謂“華盛頓共識”。其基本原則簡單地說就是:貿易自由化、價格市場化和私有化。理論界關於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具有以下共識,它是在繼承資產階級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上,以反對和抵制凱恩斯主義為主要特征,適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壟斷資本主義轉變要求的理論思潮、思想體系和政策主張。新自由主義與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並且通過對凱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稱於世;“華盛頓共識”的形成與推行,則是新自由主義從學術理論嬗變為經濟範式和政治性綱領的主要標誌。
在西方經濟學中,古典自由主義反對微觀層次和巨集觀層次的政府調控,主張自由競爭,自由經營、自由貿易,堅信自由競爭市場勢力的自發作用能夠保證經濟生活的協調和穩定增長,國家只需充當為自由競爭市場經濟創造良好外部條件的“守夜人”即可。認為“每一個人.在他不違反正義的法律時,都應聽其完全自由,讓他採取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勞動及資本與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階級相競爭,政府是個沒有效率的管理人。”
新自由主義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並走向極端,大力宣揚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和全球化。其基本特征是:
1、私有化的所有制改革觀,主張應迅速把公有資產低價賣(或送)給私人,認為私有制是人們“能夠以個人的身份來決定我們要做的事情”。
2、多要素創造價值的分配觀,否定活勞動創造新價值和私有制具有經濟剝削性質,認為貧富兩極分化是高效率的前提和正常現象。
3、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干預,把國家的作用僅限於“守夜人”,反對馬克思主義和新老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政策。
4、主張一切產業都無須保護,應實行外向型的出口導向戰略。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引起世界廣泛關註源於2O世紀2O—30年代的一場關於市場與政府計劃的大論戰,一方為奧地利經濟學家米塞斯、哈耶克為首的新自由主義者;另一方為義大利經濟學家巴羅納、波蘭經濟學家蘭格為代表的市場社會主義者,這場論戰無果而終,卻成為新自由主義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的一個裡程碑。其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演繹出眾多學派思想和理論體系。狹義新自由主義主要是指以哈耶克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廣義新自由主義,除了以哈耶克為代表的倫敦學派和新奧地利學派外,還包括以哈耶克、弗里德曼、斯蒂格勒、科斯等為主要成員的芝加哥學派、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以盧卡斯、巴羅為代表的理性預期學派、以科斯為代表的新制度學派、以布坎南為代表的公共選擇學派和以拉弗、費爾德斯坦為代表的供給學派等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倫敦學派、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學派。
倫敦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哈耶克,哈耶克是當代新自由主義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他是一位出生於奧地利的著名的經濟家、理論家。他的新自由主義理論觀點是其他所有新自由主義者的主要思想來源。他長期活躍於反凱恩斯主義、反國家干預的新自由主義中心:奧地利的維也納大學、美國的芝加哥大學、英國的倫敦大學經濟學院。他既是主張經濟自由的倫敦學派的主要代表,又是芝加哥學派的核心成員,同時也是奧地利學派的骨幹。他認為,自由是一個最高的政治目標,是追求文明社會的崇高目標和私人生活安全的保證。按照自由主義原則,應儘量運用自發力,而儘量少用強制力量處理事物。他強調,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個人的“積極性”只有在私有制的基礎上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如果對私有財產進行限制和管理,用國家干預代替市場作用,其結果不僅是效率的損失、個人“積極性”的受挫、資源配置的失調,而且最後會走向“極權主義統治”,走向對個人的“奴役”。哈耶克把社會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和法西斯主義都歸結為極權主義,提出法西斯主義=壟斷資本主義=社會主義。
貨幣主義是2O世紀6O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一個資產階級保守主義經濟學派。該學派領袖人物弗里德曼維護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篤信最為理想的經濟制度應遵循自由市場的古老法則,因而成為經濟學中自由放任思想不遺餘力的鼓吹者和捍衛者。他認為資本主義體系之所以不穩,是貨幣受到擾亂,所以貨幣最重要,貨幣是支配資本主義產量、就業和物價變數的惟一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不需要政府干預私人經濟,應讓市場機制完全地充分地發揮作用,只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資本主義體系本身是可以穩定的。
理性預期學派認為,人是理性的,總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由於經濟變數的未來情況事關自己的選擇和利益,個人會凋用自己的智力和資源,對它進行儘可能準確的推測。人們會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可得的信息,按照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對經濟變數的未來情況做出預期。由於理性預期的作用,市場機制能確保充分就業均衡,政府干預經濟的政策要麼歸於無效,要麼加劇經濟波動,是不必要的,因此,得出了古典式的結論:國家不會比個人或企業做得更好,自由市場競爭機制仍然是經濟發展的最好機制。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大學教授盧卡斯.他以經濟人的理性行為和理性預期假設為前提和立論基礎,用貨幣周期模型論證和說明瞭經濟波動的原因,並得出了凱恩斯主義政策無效、無需政府干預經濟的結論,他強調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從而在巨集觀經濟學領域引發了一場“理性預期革命”。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產生之初,遭遇1929—1933年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此次危機徹底暴露了自由放任市場經濟的弊端,它不僅是對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一次全面否定,而且實際上宣告了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代的結束。於是,一種反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要求的 著重主張以擴大政府支出創造需求和通過政府干預推動經濟增長的凱恩斯主義便應運而生。“羅斯福新政”則以政策實踐的形式表明瞭凱恩斯主義的有效性,並使凱恩斯主義上升為資本主義世界的主流經濟學,主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巨集觀經濟運行長達4O年之久。這4O年既是國家乾 預主義盛行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取得成功的“凱恩斯時代”,同時又是新自由主義受到冷落的時期。
以2O世紀7O年代初期爆發的兩次石油危機為導火線,導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陷入了“滯脹”的困境,凱恩斯主義政策束手無策。新自由主義者將其歸結為國家干預過度、政府開支過大、人們的理性預期導致政府政策失靈所致。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多年受冷落的新自由主義適應 一這一需要,伴隨美國總統里根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上臺,在否定凱恩斯主義的聲浪中,占據了美、英等國主流經濟學地位。新自由主義的重要特征是把反對國家干預上升到了一個新的系統化和理論化高度,是對凱恩斯革命的反革命,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西方學者又稱新自由主義為新保守主義。
同時,2O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在早期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理論影響下,依靠計劃化、國有化來加速資本積累和工業化,實行進口替代戰略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運行過程中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經濟發展裹足不前。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開放程度較高、註意發揮市場作用、實行出口導向戰略的發展中國家(例如東南亞地區),在經濟上取得了較大的突破。這種情況也使得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在發展中國家影響日益增強,拉美國家的經濟改革更進一步鞏固了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在西方經濟理論中的主流地位。
進入2O世紀90年代之後,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解體、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東亞經濟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取得了經濟的飛速成長。這些都使得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受到極大的鼓舞,並逐步鞏固了它在西方經濟理論中的統治地位。自此,新自由主義開始由理論、學術而政治化、國家意識形態化、範式化,成為美英國際壟斷資本推行全球一體化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標誌性事件是1990年由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牽頭,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及拉美國家、其他地區部分學術機構代表參加,並最終達成包括十項政策工具的“華盛頓共識”,新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指的是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一系列理論,它們由美國政府及其控制的國際經濟組織所制定,並由它們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實施。其基本原則簡單地說就是:貿易經濟自由化、市場定價、消除通貨膨脹和私有化。
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對於世界經濟政府影響日益深入,同時,在對於影響世界經濟重大事件的處理當中,其理論缺陷和實踐誤區都越來越清楚地顯現在世人面前,也使人們逐漸改變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看法。在新自由主義的潮流中,實施新自由主義政策的國家,不管它是長期還是短期,幾乎無一例外地發生了嚴重的經濟衰退,甚至蕭條。吳易風先生在《新自由主義及其後果》一文中說,新自由主義給許多國家造成了危害,重災區主要有三個:第一類是實行“休克療法”的俄羅斯和其他東歐國家;第二類是實行市場導向的自由經濟的東亞國家;第三類是拉美國家。
蘇聯東歐國家按照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所開出的休克療法,經過十幾年改革,當初西方經濟學家描繪的充滿玫瑰色彩的畫面並沒有出現,相反卻造成了一系列出乎預料的惡果。事實證明:按照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的做法,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經濟轉型並沒有使人民得到實惠,大規模群眾性私有化所造成的是財產的集中和壟斷。這些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不但沒有增長,還大幅度下降,許多國家在解體十年後仍然沒有恢復到十年前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大幅度下降,最典型的就是俄羅斯。在蘇聯時期,貧困人口只占總人口的2%,但現在卻上升到總人口的5O%,人們的預期壽命也大大降低。
進入2O世紀9O年代以後,亞洲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按照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的思路,採取了一系列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措施,大幅度開放金融市場。然而,這些國家在本國基本經濟因素沒有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由於它們所不能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受到國際投機資本的攻擊,出現大規模銀行倒閉,國際儲備下降,貨幣貶值,生產衰退的嚴重貨幣金融危機,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經濟發展出現嚴重倒退。在嚴重的貨幣金融危機面前,一些國際金融機構不顧這些國家所面臨的危機局面,仍然片面地堅持“緊縮+自由化”的方針.使得經濟危機變成了社會動蕩。同時新自由主義的思潮更受到普遍的質疑。
拉美國家是新自由主義在發展中國家最重要實踐場所之一,各國進行自由主義改革的時間長短不一,智利時間最長,始於1973年由海外歸來的“芝加哥弟子”進行的經濟改革。其它大部分拉美國家如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是從8O年代開始在經濟自由主義影響下進行改革的。在1985年的《貝克爾計劃》和1990年的《華盛頓共識》的重要影響下,拉美國家改革的核心是對外開放,實行市場自由化,國有企業私有化。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進一步開放資本和股票市場,放鬆投資限制,實行貿易自由化。2O年來的改革表明,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拉美國家全球化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和危機,它雖然帶來暫時的舒緩,取得經濟的增長,但卻在更大範圍和更深程度上積累了矛盾,出現危機發生迴圈的惡果,並且造成一些社會問題,引起貧富懸殊。2003年12月15日,拉美社的一條題為《拉美尋找代替新自由、主義的道路》的電訊說:“新自由主義政策曾被作為推動後現代發展的政策而在拉美大陸各國實施,但平民階層被新自由主義政策所遺忘並深受其害。”目前,拉美貧困人數不斷增加,已占其總人口的43.4% 。
同時有人指出,以新自由主義為旗幟的全球化使自由化、私有化近年來席卷發展中國家,大大削弱了這些國家政府控制國內經濟和金融活動的能力,不但沒有導致更加自由的市場和穩定的經濟發展,反而促進了市場特別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壟斷化,大大加劇了實質經濟與金融泡沫之間的矛盾,貧富之間的矛盾,南北之間的矛盾,使世界經濟陷入混亂和無序狀態。
特別應當提出的是,新自由主義對我國經濟學界也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發達國家極力向我國推銷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和政策,許多新自由主義的觀點在我國經濟學界都有所表現。而這其中以科斯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影響最大,有人認為目前我國社會的貧富懸殊問題。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同張五常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派提出的現代企業制度,一直占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理論的主流地位不無關係。對於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我們在科學批判其錯誤的同時,更為重要的課題是如何超越其理論和思想,提出更為有效的經濟理論和政策建議。
- [1]路德維希·馮·米瑟斯.自由與繁榮的國度[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 [2]詹姆斯·布坎南.財產與自由[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 [3]左大培.混亂的經濟學[M].石油出版社,2002
- [4]馮·哈耶克.哈耶克論文集[C].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
- [5]馮·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 [6]諾姆·喬姆斯基.新自由主義和全球秩序[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 [7]何秉孟.新自由主義評析[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 [8]科斯.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問計[M].上海三聯書店,1991
- 張偉.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及其歷史演變(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3期
自由從來不是靠自由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