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撒切爾夫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撒切尔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
放大
撒切爾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

撒切爾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Baroness Thatcher)——英國的“鐵娘子”,她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對今日的英國經濟影響仍在。

目錄

撒切爾夫人簡介

  撒切爾夫人,全名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1925年10月13日-2013年4月8日)英國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國首相,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至今為止英國唯一的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紀初利物浦伯爵以來連任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政治哲學與政策主張被通稱為“撒切爾主義”,她在任首相期間,對英國的經濟、社會與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廣的改變。她拋棄了二戰之後的所謂“共識政治”與凱恩斯主義政策,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減少,大多數國有企業實行了私有化勞動力市場也變得更具彈性,在財政上採用貨幣主義政策,英國經濟最終走出了長期“滯脹”的局面。自1981年以後,其年實際增長率達3%以上,在當時是僅次於日本的主要西方發達國家。她在擔任首相前後高姿態地反對共產主義,而被前蘇聯媒體戲稱為“鐵娘子”,這個綽號甚至已成為了她的主要標誌。1990年,她未能於第一輪黨內競選擊敗對手邁克爾·赫塞爾廷,因而宣佈辭職,其後她所屬意的候選人財政大臣約翰·梅傑參選並最終獲勝;她在11月28日正式離任,結束長達11年半的執政。繼任的保守黨約翰·梅傑政府以及工黨托尼·布萊爾政府,沿行其推行的經濟變革,政策方向持續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2013年4月8日,撒切爾夫人因中風病逝,終年87歲,骨灰被安葬在切爾西皇家醫院墓地、亡夫丹尼斯的墳墓旁邊。

撒切爾夫人的生平

一、早年生活

  (1925—1947年)

  撒切爾夫人出生於英格蘭東部林肯郡的格蘭瑟姆,其全名為瑪格麗特·希爾達·羅伯茨(Margaret Hilda Roberts)。她的父親阿爾弗瑞德·羅伯茨(Alfred Roberts)在當地鎮上經營雜貨店,而且熱心於地方政治。他除了是地方議會的議員,並曾在1945-1946年任格蘭瑟姆市長,也是一位在俗的傳道人。阿爾弗瑞德是一個“老派的自由主義者”,其家族傳統上投自由黨的票,但他認為如今的自由黨已受到集體主義的侵襲,因而轉向他認為更能代表自由主義傳統的保守黨,併在1935年大選中協助保守黨候選人Victor Warrender贏得了議席。當1952年5月格蘭瑟姆地方議會第一次由工黨奪得控制權後,他便隨之失去了地方議會參事一職。撒切爾夫人的母親叫派翠絲·羅伯茨(Beatrice Roberts),娘姓為史蒂芬遜(Stephenson);此外,她也有一位妹妹名莫里埃爾(Muriel)。撒切爾夫人一家都是虔誠的衛理宗教徒。

  撒切爾夫人的學業成績一向優異,樂於參加課外活動,她在凱斯蒂文和格蘭瑟姆女子學校(Kesteven and Grantham Girls' School)畢業後,1944年獲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錄取,主修化學,其中最後一年研究X射線晶體學。

  1946年,她成為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撒切爾夫人以二級榮譽畢業後,先後在英國賽璐珞(British Xylonite)任職研發藥劑師,和在J·里昂公司(J. Lyons and Co.)參與研究保存冰激凌,年薪五百英鎊。

二、參政早期

  (1948—1978年)

  1948年保守黨年會上,她代表牛津畢業保守黨協會發言,影響巨大,她被米勒提名為達特福德選區的議員代表。

  在1950年和1951年的選舉中,瑪格麗特·希爾達·羅伯茨出選一向為工黨所占有的達特福德(Dartford)選區,在當時成為最年輕的保守黨女性候選人。她在肯特郡保守黨活動中的活躍參與,使她結識了丹尼士·撒切爾·戴卓爾(Denis Thatcher),兩人後來於1951年結婚。丹尼士是一位富有的商人,因而有能力資助她投考律師公會,而她亦於1953年成功取得訟務律師的資格。同年,夫婦倆又誕下了一對孿生兄妹,分別取名為卡洛兒(Carol)和馬克(Mark)。

  她在1951年結婚後攻讀法律,因競選議員時通曉法律很重要。1953年她取得了律師資格。在作為在野黨影子內閣人士時,為反駁對手,不斷地積累大量數據與信息,以無法反駁的語言擊敗對手。在作為保守黨領袖競選期間,她馬不停蹄地到全國各地進行演講,早上7點起床,忙到次日凌晨2、3點才就寢。

  撒切爾夫人在1959年成為保守黨議會成員,1961年任年金和國民保險部政務次官,1964年任下院保守黨前座發言人。在第一個議會後,她在麥克米倫的政府擔任養老金的初級部長。

  當保守黨在1970年的大選勝出後,撒切爾夫人如願入閣,出任教育及科學大臣。在她上任的第一個月,為了削減教育開支,她決定取消向全國學校提供免費牛奶的政策。結果,所有的幼稚園和小學學生都不再獲得免費牛奶。

  事件引發了一連串的公眾示威,其中《太陽報》更因而戲稱撒切爾夫人為“瑪姬·撒切爾,牛奶掠奪者”(Maggie Thatcher, milk snatcher)。她任內的另一舉動,便是接納建議,關閉更多的文法學校,代之以綜合中學。到她任期結束,轉向上綜合中學的學生數從32%上升到了62%。

  當英國保守黨在2月的1974年大選落敗後,撒切爾夫人出任影子內閣環境事務大臣。在任期間,她提議取消用以支付地方政府服務開支的人頭稅,從而增加了保守黨的支持度。

  撒切爾夫人同意基思·約瑟夫從男爵(Sir Keith Joseph, Bt)所說,指希思的政府在貨幣政策上失去了控制。而當希思在1974年第二次大選中再次落敗後,基思·約瑟夫從男爵打算挑戰希思作為保守黨黨魁的地位,可是他不久因在演說中失言而放棄角逐。結果,與基思·約瑟夫理念相同的撒切爾夫人決定參與黨魁競選,並出乎意料地在第一輪投票中領先希思,希思為此退出了選舉。1975年2月,撒切爾夫人又在第二輪投票中壓倒了希思所寄望的接班人,威廉·懷特勞(William Whitelaw),正式成為了保守黨黨魁,她隨後任命威廉·懷特勞為副黨魁。

三、首相生涯

  (1979—1992年)

  1979年5月3日保守黨大選獲勝,撒切爾夫人出任首相,成為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的勝利和一個四分五裂的反對派幫助下,撒切爾夫人在1983年換屆選舉中贏得壓倒性勝利。1984年,她僥幸逃過了愛爾蘭共和軍設置在布萊頓的保守黨大會的炸彈。

  1987年大選,撒切爾夫人在辦公室贏得了前所未有的第三個任期。但爭議性的政策,包括人頭稅和她反對任何與歐洲更密切地結合起來,保守黨內部分裂,從而導致一個領導力的挑戰。

  由於失去民心,失去來自中產階級企業和商界的核心支持,1990年11月,她同意辭職,繼任保守黨魁、首相為約翰·梅傑。

  1990年辭任首相後不久,即被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頒贈地位崇高的功績勛章。她的丈夫撒切爾,則在1991年獲冊封為從男爵,以確保兒子馬克·撒切爾有頭銜可以繼承。而這也是自1965年以來,唯一冊立的從男爵爵位。

  1991年的保守黨大會,撒切爾夫人史無前例地獲得全場站立鼓掌致意,但她仍禮貌地婉拒上臺發言。1992年英國大選,撒切爾夫人退出了下議院選舉,離開了從事33年的下議院。 1992年,撒切爾夫人被冊封為終身貴族。

四、下臺與逝世

  (1992—2013年)

  1992年7月,撒切爾夫人獲大型煙草商菲利普·莫裡斯國際公司(Philip Morris Companies,即高特利集團 Altria Group的前身)聘用,出任地緣政治學的顧問一職,年薪除了高達25萬美元外,該公司更每年向她的基金註入25萬美元。至於撒切爾夫人則協助該公司的煙草打入中歐、前蘇聯、中國和越南的市場,並對抗歐洲共同體限制香煙廣告的法律。

  1993年至2000年,撒切爾夫人出任美國維吉尼亞州威廉斯堡威廉與瑪麗學院的名譽校長。該校在1693年取得皇家特許狀而成立,是北美洲最古老的大學。

  1995年,撒切爾夫人獲頒贈嘉德勛章,此榮譽一向贈予前任首相,也是英國騎士勛章中最高的一種殊榮。

  1997年保守黨下臺後,撒切爾夫人公開支持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出任黨魁,而威廉·黑格勝出成為黨魁後,梅傑在一次演講中狡詐地對撒切爾夫人在他任內的舉動作出批評:

  2001年12月撒切爾與丈夫丹尼斯爵士赴馬得拉群島度假,但在慶祝50年金婚紀念日時曾出現輕度中風。

  2002年3月,在醫生的建議下,撒切爾夫人因為健康原因退出了社交圈。中風後,撒切爾夫人的記憶力大大受損。2002年,她幾乎從不讀書看報,這對於她已經“毫無意義”,因為她幾乎是看了下句忘了上句,有時候甚至是一句話沒有讀完就忘了開頭。

  2003年,撒切爾夫人訪問紐約市市長彭博,並把彭博的辦公室與丘吉爾的戰時辦公室作比較。後來,雖然她在2004年6月出席了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的國葬儀式,但為免過度勞累,她事先錄製了悼文,在喪禮上播放。

  2003年6月26日,撒切爾夫人的丈夫丹尼斯男爵去世,撒切爾夫人十分悲傷。此後,疾病纏身的撒切爾幾乎停止了在公開場合露面。

  2005年10月13日,撒切爾夫人80大壽時,她在倫敦海德公園附近的文華東方酒店大擺宴席為自己力輓頹勢,靠鐵風為自己輓回了面子。但這樣的輝煌畢竟是曇花一現。宴席上,很多政要和各界名人在內的650多人前來捧場,英國女王、王子,時任首相布萊爾及其夫人都位列其中。當然,最讓她高興的是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到來,因為伊麗莎白二世繼位後只參加過1996年前首相愛德華·希思舉行的80歲壽宴。

  2005年12月7日,撒切爾夫人因感到暈眩而被送到倫敦的切爾西及西敏醫院(Chelsea and Westminster Hospital),一晚後出院。但不久之後,她在一所理髮店內再次感到暈眩而被保鏢送到醫院。

  2006年9月,撒切爾夫人到華盛頓出席“9·11”恐怖襲擊五周年的悼念活動。她以美國副總統迪克·切尼賓客的身份出席儀式,期間並與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會面。這是自她在2006年4月,出席前美國國防部長卡斯珀·威拉德·溫伯格的喪禮以來,首次前往美國。

  2007年2月21日,一尊撒切爾夫人的銅像在下議院大堂舉行了揭幕儀式,銅像高2.24米,由雕塑家安東尼·杜福特所雕成。這是第一次有前首相在生前得到這種榮譽。同時,這位“鐵娘子”在儀式中作了簡短的發言,這是她在2002年中風以來,首次在公眾場合發言。

  2013年4月8日早晨,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因中風去世,享年87歲。

撒切爾夫人的經濟政策

控制通脹

  撒切爾夫人上臺後,首先做的就是控制通脹。當時英國的通脹已超過兩位數,並迅速攀升,一度高達21%。撒切爾夫人將通脹視為頭號大敵,認為它干擾經濟活動,影響企業的理性規劃,從而不利於投資與經濟增長。

  在巨集觀經濟政策方面,撒切爾夫人主導了大規模的思路轉變,她接受從美國開始流行的弗里德曼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放棄“經濟大蕭條”之後開始流行的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轉向“供應管理”。她大大改變了英國巨集觀經濟政策的思路,將政府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確定為價格的穩定和對通貨膨脹的控制,而不再以刺激需求或者降低失業率作為目標。

  通過貨幣緊縮政策(先是直接控制M3,然後是提高利率)來控制通脹。這實際上是一種緊縮性的需求管理,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失業率從10%上升到大概12%。撒切爾主義對通脹的原則就是,治理通脹要不惜以犧牲就業為代價。

  應該說撒切爾夫人實行貨幣主義試驗的效果並沒有她預想的那麼好,她所領導的經濟政策團隊也未將嚴格的貨幣主義理論貫徹始終。一開始撒切爾政府將廣義貨幣M3作為貨幣增長標的,但在實行過程中卻發現M3的實際增長率大幅超過了預計的控制目標。為了控制貨幣供應而實行的提高利率政策還造成英鎊堅挺,損害出口並造成失業率劇增,失業人口在1980年底增加到200萬。但當黨內外都有人士呼籲進行“180度轉彎”時,她卻對保守黨人說出一句名言:“你們如果願意就掉頭吧,但本夫人絕不掉頭。”

  在預算政策的輔助下,英國在1981年挺過了經濟衰退。但同時撒切爾夫人也修正了對貨幣主義信條的嚴格遵守,到1985年宣佈停止以M3作為標的,當時英國也已進入經濟繁榮期。當時的財政大臣尼格爾·勞森對此功不可沒。不過,勞森試圖以釘住西德馬克匯率政策來為國內反通脹目標提供穩定性,並試圖加入歐洲匯率機制,在這方面他和撒切爾夫人產生了越來越大的矛盾,導致他在1989年的辭職。

國營企業私有化

  撒切爾夫人在哈耶克自由市場的理論指導下,採取了一系列供給方面的舉措:私有化,減稅放鬆管制以鼓勵競爭,消弱工會力量。她認為,國企是必定沒有效率的,將之私有化有助於提高公司治理和效率。她將20家大型國企私有化,包括捷豹汽車英國電訊、英國石油及工廠和港口等。這些公司在上市時,股價故意定得偏低,並面向所有的人銷售。1979年,英國居民持股比例占7%,但是到了1987年,這一比例則上升到20%。這些舉措在企業回歸市場、提高效率的同時,還為政府提供了資金,創造了減稅的條件。與此同時,撒切爾夫人大力減稅以刺激經濟活動。她將高收入的邊際稅率從80%降到50%,將低收入的稅率也從33%降到了30%。以自由貿易來代替政府干預,鼓勵市場機會私營企業,反對國有化和中央集權

福利國家改革

  在“福利國家”的改革方面,撒切爾削減財政開支,強調個人責任與義務,將“普遍性原則”改為“選擇性原則”,將市場競爭引入醫療服務,改革過去完全免費的醫療健康服務,讓患者也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同時讓國家衛生部門從管理者改為醫療服務購買者,增強醫療機構自主權。住房方面實行公房私有化政策,大量出售政府公房,通過優惠條件鼓勵私人購買住房。福利制度改革的總思路是將福利給予最需要的人群,提高市場配置效率,將政府的作用轉變為有選擇地提高優質服務。

有的評論者認為撒切爾夫人試圖“埋葬”福利國家,事實也許沒有那麼極端。在她執政時期,福利開支並沒有下降,只是占財政支出比例的增速下降了。而且她從來也沒有試圖從根本上拆毀英國福利制度的支柱,如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經過改革之後,英國“福利國家”的基本框架依然存在,並沒有降低到美國那樣低的程度——美國在奧巴馬政府推出醫保改革方案後出現了激烈爭論,但英國的全民醫保一直存在。

工會政策

  對工會的政策雖然是最能展示她強硬的方面之一,但她並不是沒有務實和妥協的一面。而且工會改革的背景是過度失衡的勞資關係。工會力量變得過於強大而不受制約,擁有很多法律豁免權。英國首相麥克米倫曾經感嘆:“我們不能碰的機構有三個:皇家近衛旅、羅馬天主教會和全國礦工聯合會。”事實上,撒切爾夫人在上臺後第一次與鋼鐵工人工會的對峙時,最後是被迫屈服,答應工會條件的。但1984年煤礦工人罷工時她拒不妥協,最後換來對方的屈服。

她這方面改革更重要的是通過立法來制約工會,例如規定工會內部的秘密投票制度、不准工會懲罰不參加罷工的工人等。這是在法治軌道上進行的改革,它也許打擊了工會的力量,但卻使有的工會變得更民主化和健康了。當然效果並不是完美無缺,改革肯定是對不同利益集團的平衡,不可避免地會動一些人的乳酪,損害一些人的利益,這也是她至今在英國一些傳統採礦和製造業區遭到反對甚至仇視的原因。

歐盟態度

  撒切爾夫人1988年在比利時的演講中,她明確闡述了對歐盟的前身——歐洲共同體的反對。她在發言中說道:“英國的邊界已不可能回到從前,我們現在只看到在歐洲層面的重新劃分,這是歐洲超級大國在布魯塞爾策劃的事情。同年11月,歐洲人權法庭稱英國的拘留制度違反了歐洲法律,但此舉也遭到了撒切爾夫人的憤怒抨擊。

  到了1989年,當撒切爾夫人被一些大臣強硬要求加入匯率機制時,撒切爾夫人對此堅決反對,她與她的財政顧問艾倫·沃爾特斯始終認為,英鎊應該能自由浮動,而歐盟會員資格只限制英國經濟,這一拒絕被認為是後來撒切爾夫人下臺的因素之一,但從二十多年後的歐債危機來看,她的決定是有遠見的。

對撒切爾夫人的評價

  英國大眾對撒切爾夫人的評價一直呈兩極化,這種現象可以在最近的一個電視臺民意調查中反映:撒切爾夫人在2002年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中排第16名,是在世人物中,排名最高的一位;可是,她卻在2003年《最壞的100名英國人》中排行第3,只比工黨首相托尼·布萊爾落後兩名。不過,無可否認的是,撒切爾夫人是少數對20世紀世界舞臺起重要影響的女性。此外,在眾多的贊賞以至奉承中,工黨的托尼·布萊爾對撒切爾夫人的感謝可能比較真切,同樣作為一位3次連任的首相,他曾有意無意地感謝撒切爾夫人的經濟政策,對英國起重要作用。為此,撒切爾夫人亦曾在保守黨競選場合中含蓄地贊揚托尼·布萊爾,她說到:“保守黨……不是要可以擊倒托尼·布萊爾先生的人才,而是要好像托尼·布萊爾先生一樣的人才。”

  另外有一些人把她的經濟評價分成兩方面看:市場效率和長期增長。就市場效率而言,她的改革是頗富爭議性的。但由於職位減少和推行了根本性的市場改革,失業率的確是回跌了。她取得這樣的成果,主要是透過立法削弱工會力量以及解除對金融市場的監管。結果,撒切爾夫人亦成功讓倫敦重占歐洲乃至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並加強了電訊業和其他公共事業的競爭力。

  在蘇格蘭和威爾士大部份地區,以及英格蘭北部的一些市區和前採礦區,很多人仍對撒切爾夫人表示憤怒,甚至出言謾罵。因為他們仍然不能忘記當年礦工罷工的艱難日子,並對以採礦業為主幹的傳統社會被破壞而感到很不滿。此外,他們也不能原諒採礦業的衰落,以及服務業的崛起。

  雖然撒切爾夫人在西南部一帶富裕的郊區,支持度較高,但是在一些工業化程度高和較貧窮的城市,她的支持度卻不高。例如在普利茅斯,該市有約四分之一人口從事國防工業,其中大部份受雇於德文港海軍船塢。當船塢的行政管理在1987年實行私有化後,進行了大規模裁員,結果大量被解雇的員工對撒切爾夫人的政府提出責難,並使該地對保守黨的支持率由1979年的44%下降至1987年的29%。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Mis铭,林巧玲,y桑,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撒切爾夫人"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