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商業銀行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農村商業銀行(Rural Commercial Bank)
目錄 |
農村商業銀行是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構。在經濟比較發達、城鄉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三農”的概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農業比重很低,有些只占5%以下,作為信用社服務對象的農民,雖然身份沒有變化,但大都已不再從事以傳統種養耕作為主的農業生產和勞動,對支農服務的要求較少,信用社實際也已經實行商業化經營。對這些地區的信用社,可以實行股份制改造,組建農村商業銀行。
農村合作銀行是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入股,在合作制的基礎上,吸收股份制運作機制組成的股份合作制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股份合作制這種產權制度,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合作制,也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股份制,而是合作制與股份制的有機結合。合作制的特點是“社員入股、一人一票、服務社員 ”,適合於分散、弱小的個體勞動者的經濟互助,是一種勞動的聯合;股份制的特點是“大股控權、一股一票、商業經營”,適合於市場經濟發達、商業化程度高的地區,是一種資本的聯合。與農村商業銀行不同,農村合作銀行是在遵循合作制原則基礎上,吸收股份制的原則和做法而構建的一種新的銀行組織形式,是實行股份合作制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這種勞動聯合和資本聯合、“三農”服務功能和商業功能相結合的產權制度,對我國“二元經濟結構”比較明顯的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村信用社產權改革來說,是一次新的、大膽的嘗試。
我國首家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於2001年11月28日在江蘇省的張家港、常熟、江陰組建完成。在農村信用社基礎上改製組建股份制商業銀行,是中國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的一大突破。
2003 年6月,國務院下發的《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中,對改革的總體要求是“明晰產權關係、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支持、地方政府負責”,改革的重點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以法人為單位,改革農帶信用社產權制度,明晰產權關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確定不同的產權形式;二是改革農村信用社的管理體制。
農村商業銀行機構模式[1]
(一)明晰產權關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按照股權結構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原則,改革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和信用社經營情況,分別進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革及完善合作制。
(二)國家適當扶持,地方自行管理
農村商業銀行作為地方金融機構,除了國家有關部門依法管理外,將管理權交給省級政府,落實地方政府的管理責任,友揮地方政府的作用,幫助農村商業銀行改善經營,發展業務。國家分別從資金、財政、稅收和利率等方面給予了有力的扶持,使農信社減輕了歷史包袱,改善了財務狀況,為轉換經營機制和提高抗風險能力奠定了基礎。
(三)強化約束機制,加強內部管理
按照“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擔風險”的“四白”原則,建立健全農村商業銀行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加強內部管理,進一步完善貸款審批、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等內控制度,減低不良貸款,壓縮人員,減少成本開支,努力提高經營效益,防範和控制新的經營風險的發生。
(四)面向“三農”,增強服務功能
農村商業銀行的成立初衷,就是要從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的實際需要出發,進一步增強和完善金融服務功能。立足本轄區,重點面向“三農”拓寬服務領域,創新服務品種,增加服務手段,充分發揮在農村的機構網點優勢,更好地為農業經濟服務,充分體現本類機構的服務特色。
農村商業銀行經營機制[1]
經營機制不是一個單一範疇,而是涵蓋豐富的內容,是一系列經營管理規程、制度、辦法以及執行力的總稱。比如在組織體系、人事管理、收入分配、財務核算、風險監測、內部控制,以及規章制度執行力等方面,經營機制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涉及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內部和外部、激勵與約束、制度和文化諸多因素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經營機制,既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直接組成部分,又問接影響核心競爭力的其他要素,是一家商業銀行永藻活力、不敗於市場的內在動力。
首先,農村商業銀行在制定經營理念和方針時,要引入市場化管理方式和手段,通過職能界定、分級授權和規範管理,建立“一級法人、統一管理、授權經營”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架構,引入嚴格的授信授權機制、信貸責任機制、項呂庫儲備機制、成本效益機制、風險補償機制,以適應現代商業銀行要求的組織體系。
其次,在堅持原有農信社利率優惠、農戶聯保等支農措施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服務“三農”的新機制和新模式。
再次,針對農村商業銀行管理粗放、管而不理和漏洞較多的問題,推行以精細化管理為核心的管理創新。理清管理流程,實施規範化管理、標準化管理;明確職責,實施網格化管理;健全制度、制定手冊,建立長效機制。
(二)發展戰略
創新是農村商業銀行實現自身發展戰略的需要,是農村商業銀行轉換經營機制的需要,是農村商業銀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需要,要充分認識農村商業銀行創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但創新不是目的,而是過程和手段。因此,創新要體現價值。一是創新必須服務於正確的改革和發展目標,就農村商業銀行而言,必須堅持服務“三農”、服務中小、服務個人的社區型零售銀行的發展戰略,努力培育核心競爭力。二是創新必須符合商業銀行發展規律,堅持依法合規、穩健經營、內控優先、健康發展的原則。三是創新必須體現先進性,創新之所以能在一段時間內創造壟斷性的利潤,原因就在於其超前性。四是創新必須符合實際,體現農村商業銀行的特殊性。只有符合農村離業銀行實際的創新,才是有真正價值的創新,才具有生命力。
(三)市場定位
遵循商業銀行發展規律,結合農村商業銀行實際,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堅持堅持“立足城鄉、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市民百姓”的市場定位。
農村商業銀行要按照市場化原則,支持農村中競爭性強的企業的建設和發展,更多關註和支持農產品產業帶、主導產業生產基地、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的有效需求,提高對重點龍頭企業的綜合服務水平,支持外貿和新興產業中的農村商業企業。將商業化經營與服務“三農”有機結合起來,把準市場定位。
一是加強對市場環境變化的研究,從市場變化中捕捉創新的機會。加強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創新。農業產業發展需要的融資服務、一些發達地區的城鄉“結合部”消費者理財的需求、農村經濟中個體戶、中小企業對金融創新產品的“饑渴”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是農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中小企業是農村商業銀行的主要客戶群和業務增長點,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農村商業銀行在高端客戶領域的競爭力嚴重不足,而且能力上也無法適應對大企業、大客戶的管理要求。因此,中小企業就成為農村商業銀行的必然選擇。當前,創新的重點是,圍繞銀監會提出的“六個機制”建設,重點推進產品創新、業務經營模式和風險管理技術創新等,解決開展中小企業業務產品匱乏、成本高、效率低、風險控制水平弱和員工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二是加強對金融環境的研究,研究金融市場和競爭對手。全力以赴推進個人金融業務的創新。改革現有的零售銀行管理模式按集中作業和專業化操作要求,對營銷推進體系、風險管理和售後服務模式進行改造,達到以客戶為中心、提高效率、有效控制風險的目的;創新業務經營模式,按照零售銀行業務定位,創新服務方式,拓寬營銷渠道,增加服務內容;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儘快填平補齊產品和服務品種,併在此基礎上,結合服務“三農”和自身條件,進行“原創型”的產品開發;因是加強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整合現有產品,大力推進個人理財業務的創新。
三是加強對監管環境的研究,包括內控標準、風險評級、市場準人標準等各類指引和規章制度,瞭解商業銀行的先進標準和基本要求,瞭解自身存在的差距,提高創新的有效性。因是加強對自身優劣勢的研究,揚長避短,明確創新的方向和重點。大力推進中間業務創新。中間業務是商業銀行業務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是擺脫過於依賴存貸利差,減輕資本壓力的根本出路,但也是農村商業銀行的弱中之弱。發展中間業務,依靠傳統的服務方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拓寬視野、擴大合作,把商業銀行打造成一個為客戶提供綜合服務的金融平臺,而不是僅局限於銀行自身的服務功能。
對此,一是要努力提高客戶資源的占有數量,建立客戶基礎;二是要努力完善自身的銀行服務功能,建立合作基礎;三是要積極創新服務方式和產品,擴大服務範圍和功能,增加服務項目和品種,建立贏利基礎;四是要改革考核方式,建立激勵機制。
農村商業銀行信貸風險[2]
1.農業生產的風險性大
農村商業銀行的主要服務對象為“三農”,而農業生產易受自然災害影響,每一次大的自然災害都造成大批借款戶因農業生產遭受破壞而難以按期歸還貸款,由此造成大量的信貸資金沉澱。
2.貸款三查制度執行不嚴
目前農村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管理尚處於粗放經營的管理層次,缺乏一套與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貸款決策、約束機制。且信貸管理手段落後,跟不上信貸業務快速發展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只註重貸款的調查和審查,疏忽貸後跟蹤檢查。
3.行政干預依然存在
一些地方黨政領導由於缺乏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為了在任期內政績顯著,大搞短期行為,盲目地搞一些市場風險大的發展項目和超過承受能力的基本建設,強令銀行發放貸款,不可避免地存在那種“政府點菜、銀行買單”的現象。
4.不良貸款清收乏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村商業銀行存款總額逐年增長,貸款規模不斷擴大,而部分信貸員風險意識淡薄,存在著只收取貸款利息,本金不收也可的思想,不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清收老欠貸款。更為嚴重的是有的銀行為完成收息任務,採取紙上作業的方式,以貸收息,致使借款戶借款餘額逐年累增,潛在風險逐年加大。
1.單戶大額貸款清收難度大
由於部分鄉鎮企業由於規模過大、轉制未徹底、產權不明晰,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對這部分鄉鎮企業貸款清收、壓縮難度較大,收效甚微。近幾年的園區熱,導致部分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也新增了一部分單戶大額貸款,大部分入園企業自有資金不足,且盲目追求擴張規模,流動資金貸款往往被固定資產所占用。國家產業政策的變化、國際國內市場價格的變化、企業經營者素質的變化直接關係到單戶大額貸款的風險隱患。因此,單戶大額貸款是當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主要風險源。
2.行業風險加劇
部分鄉鎮由於種種原因產業結構單一,鄉鎮區域內行業較為集中,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業務範圍受區域的限制,導致在發放貸款時大部分信貸資金集中在某一個行業及相關產業。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日趨成熟,市場行情千變萬化,在一定區域內把信貸資金集中投入單一的行業,如果該行業發生重大變化,必將引發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新一輪的信貸風險,行業風險的特點具有政策性、突發性、全面性,行業風險的主要風險源是市場風險、政策風險、自然災害風險,一旦形成風險短時間內是難於化解的。
3.抵押物貶值
從抵押貸款的現狀看,大部分抵押物都是以房地產為主,少部份用企業的機器設備等動產作抵押,但由於近幾年來房地產市場過熱,價格的泡沫因素較大,中介機構評估的價值偏高,大部分信貸人員是按評估價的7O%計算發放貸款,一旦房地產市場回落,房產貶值必將帶來變現價值的貶值風險隱患。機器設備等動產作抵押的其貶值速度將更快,對貸款人缺乏有效的措施對抵押物進行監管,有的借款人甚至擅自將抵押物變賣處置,變賣所得款項用於支付他債務,導致貸款人無資產可處置。
4.保證人貸款保證留於形式
部分農村商業銀行信貸對保證人的保證資格審查不嚴,對保證人為他人擔保的借款額度未加控制,造成部分保證人保證的借款額度超出其自身的承受能力。部分鄉鎮存在迴圈擔保的現象,一旦其中一個借款人出現風險,由於擔保人同時也是借款人,擔保人的借款又由其他人擔保,在訴訟過程中必將追究擔保人的責任,引起連鎖反應。
5.信貸人員人為風險
由於個別農村商業銀行信貸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工作責任心不強,貸款前調查不認真,貸款中審查不嚴格,貸款後跟蹤檢查不及時,導致貸款準入把關不嚴、貸款退出不及時、貸款失去訴訟時效;對借款人、保證人、抵押人以及抵押物的真實性、有效性審查不嚴,導致保證或抵押無效等現象的發生,違規操作帶來風險隱患。
6.公務員職業道德風險
當前部分農村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人員錯誤認為公務員借款總是安全的,近幾年來對公務員貸款來者不拒,有增無減,且借款金額越來越大,在貸款操作過程中對借款人的道德品行、借款用途、家庭狀況不甚瞭解,一旦該借款人違規、違紀、違法,貸款就因此而形成風險。公務員借款除了公務員本身的職業道德風險外還有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據本人瞭解目前大部分公務員貸款的真實用途是用於投資性質的,因此其投資項目的成功與否,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貸款的風險度。
7.關係貸款仍然存在
部分農村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人員因個人關係、支行或信用社領導層關係、合行或聯社管理層關係、政府部門領導關係等工作關係、業務關係、黨政關係、管理關係、人情關係所發放的貸款雖說大部分款項在發放時也是符合貸款條件的,但是由於某種關係的存在,信貸人員在貸款發放和管理過程中往往貸款前調查不深入、貸款中審查不嚴格、貸款後檢查不到位,對存在的風險隱患未能實時發現,在處置風險時難度較大,有時還會遇到阻力和壓力。
切實加強農村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堅持穩健審慎經營是前提,構築以人為本體制是保證,明確業務市場定位是方向,調整信貸資產結構是手段,增強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實力,努力防範和化解信貸風險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1.確定支農信貸投放重點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全面加快貸款投放步伐,樹立搶占優質客戶意識,通過拓寬支農領域,在支農深度與廣度上做好文章,除對常規農業保證支持外,對農民的生產、建房、消費等其他合理資金需求也全力予以支持,使農民群眾存在的貸款難問題得到根本緩解。農村商業銀行在資金的投入上由發放千家萬戶零星生產費用貸款轉變為發放專業能手大額集中貸款;由重點發放第一產業貸款轉變為發放一、二、三產業並重貸款;由發放生產生活資金貸款轉變為發放生產生活相關的基礎設施貸款;由發放流動資金貸款轉變為發放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及大額貸款。
2.支持區域內主導產業
農村商業銀行為更好地促進三農發展,既要突出支持重點,又要擴大貸款面。農村的種養殖大戶,個私工商戶、農業龍頭企業歷來都是農村商業銀行的支持重點,農村商業銀行在支持重點戶發展的同時,擴大貸款受益層面,逐步考慮弱勢群體的信貸需求,讓絕大部分農民都能得到信貸支持,達到共同富裕。農村商業銀行不僅要在支持生產和農民致富上做文章,也不能忘記,貧困農民的生活困難,要開辦好下崗再就業貸款,發放好青年創業貸款,幫助他們增強造血功能;發放好勞動外出和舊房改造貸款,改善農民生產和生活困難,通過發放生源地助學貸款讓貧困農民子弟能上大學,促進農村整體面貌出現較大的改觀。把支持糧食生產作為發展三農重點,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村工業化的重要途徑,支持農業向產前、產後延伸,從信貸小農模式中解脫出來,樹立大農業觀念,適當集中資金實行風險可控的授信制度。通過提供金融服務,支持一批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產品增值增效高的農產品基地的發展,推動區域農業形成集約化經營和規模經營。
3.支持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
農村商業銀行要切實轉變經營觀念,認真探索支持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措施、辦法,創新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貸款管理機制,加大對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將中小企業力度,將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貸款作為拓展的重要途徑,作為農村商業銀行新的信貸增長點。採取最高額抵押方式進行授信,簡化辦貸手續,以便中小和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和經營。
4.開展農村社區銀行的金融服務
根據社區個體經營戶和市民客戶的金融服務要求開辦好社區個體經營戶信貸服務,社區市民生活消費信貸服務、國家公務員信貸服務項目。從體制創新的層面構建我市社區銀行信貸服務體系,從根本性地解決社區個體經營戶、市民融資問題,推動社區金融增長方式良性轉變的新增長點,從而滿足不同社會層面的金融服務需求,實現新農村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的整體聯動效應。
5.開展業務創新,完善金融品種
通過提升服務層次,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需要。可以通過在城區內設立信貸服務中心,中心設立中小企業部、個體民營部、零售業務部,開發多種信譽產品,滿足不同社會層面的金融服務需求,打造出零售銀行的品牌。還可以變城區多個支行分理處各自為陣為集中信貸營銷模式,方便客戶辦理信貸手續。通過合理整合城區人力資源配置,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更好地服務於社會,讓利於客戶,全面打造成為農民的銀行、社區的銀行、中小企業的銀行和零售銀行品牌。
6.規範授信業務程式和信貸操作規程
農村商業銀行要健全審貸分離制約機制,做到職責分明、相互制約、協調發展,實行民主科學的授信決策。前做好貸款戶的科學評估,信貸人員要深入貸款戶,取得與貸款有關的詳實資料,科學評估、預測貸款風險度,為決策者提供準確真實的調查材料;貸時嚴格按規定程式和審批許可權辦事,嚴格執行審貸分離、分級審批制度;貸後實行跟蹤檢查,建立貸款檢查登記簿,記錄貸款使用、運轉情況,一旦貸款出現風險,積極採取補救措施。
7.嚴格貸款擔保手續,清收不良貸款
為避免信貸資金被長期不合理占用,農村商業銀行對新發放的貸款要全面推行保證、抵押、質押貸款,儘可能減少發放信用貸款,對原有的不良貸款,要逐步補辦擔保手續。在方式上,應優先採用抵押或質押方式,對保證貸款要嚴格審查保證人的資信狀況,防止因保證人多頭擔保或無力擔保等造成擔而不保的現象。堅決執行貸款誰發放、誰收回的制度,聯社要在劃分責任的基礎上全面落實清收不良貸款的任務,與職工個人勞動報酬掛鉤,實行信貸責任追究制度。在清收過程中,針對不良貸款的風險程度,制定不同的清收計劃,採取崗位清收、責任清收、委托清收、依法清收等方式打好清收不良貸款攻堅戰。
近幾年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無論是從巨集觀戰略層面還是從實際操作層面,均在加強信貸風險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信貸風險管理的制度建設和工作實踐均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於我國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市場主體融資渠道單一,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自身還未真正形成有效的信貸風險管理工具,各機構執行力和員工從業能力也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信貸風險管理體系任重道遠。
綜上所述,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信貸資產的風險隱患仍然存在,只有強化信貸管理、提高信貸資產質量把貸款的安全性作為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生命線來抓;只有把貸款管理責任制的考核、獎罰制度落實到位,才能促使信貸人員依法合規辦理每一筆貸款業務;只有把貸款“三查”制度真正落到實處,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和化解風險,把風險隱患控制在萌芽狀態;只有始終堅持審慎經營的原則,才能確保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穩健經營。
我的銀行卡號是湖南省寧鄉縣農村商業銀行卡上餘額怎麼查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