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網格化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網格化管理

  網格化管理是將城區行政性地劃分為一個個的“網格”,使這些網格成為政府管理基層社會的單元。

網格化管理的目的

  “網格化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把此項工作與加快轉型升級、推動我街經濟大發展結合起來;與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結合起來;與整合各方資源、創新社會管理服務機制,維護社會平安穩定結合起來。通過這項工作,努力在基層建立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管理服務機制。

網格化管理的主要任務

  合理劃分責任網格,建立街道、社區、網格三級體系。“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基本環節是網格的劃分。依據地理分佈和常住人口統計,合理確定責任網格,將轄區分為若幹網格。網格劃分總的原則是“全面覆蓋,界線明確,不留空白,不交叉重疊”,要求網格的劃分有利於組團服務,包乾責任,上門調查和麵對面服務。調查摸清民情民意,建立起統籌兼顧、全面覆蓋的管理服務體系。“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核心是做好群眾的各項工作,建立科學有效的信息採集監督、反饋、督辦系統,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渠道暢通、反饋及時,節約、集約管理成本,更好滿足群眾需求。合理配備組團人員,建立起素質高、業務精、作風好的管理服務團隊。“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重中之重是組建好服務團隊。網格團隊要因地制宜,原則上每支團隊由街道機關幹部、社區幹部和輔助人員組成,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網格內的居民進行走訪,收集和處理居民所反映的問題和意見。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建立起高效運作、資源共用的網格信息管理平臺。網格信息管理平臺要以街道為單位,建立集服務對象的家庭成員狀況、住房、就業、計生、黨建、教育信息資料於一體的電腦網路平臺,便於及時瞭解情況,掌握工作動態,準確歸類彙總,有條件的還要向社區(村)和轄區內單位延伸。要註重信息的日常維護和更新,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特別要註重錄入具有個性化特點的信息,使管理服務更加人性化。

網格化管理的核心功能

  基礎數據

  主要是通過網格員對轄區範圍內的人、地、事、物、組織五大要素進行全面的信息採集管理,收集地理位置、小區樓棟、房屋、單位門店、人口信息、民政救濟、黨建

  紀檢、工會工作、計劃生育勞動保障、綜治信訪、鄉鎮特色、志願者服務、市場商鋪、安全生產、特殊人群、治安信息和消防安全等信息。

  統計分析平臺

  主要是對於基礎數據中的各類數據信息進行智能化彙總和分析,製成數字和圖形報表,用柱狀圖餅狀圖來顯示一目瞭然、突出重點、全盤分析。

  考核評比平臺

  主要是上級對下一級事件辦理時限或者績效的一個考核管理,系統可以自動對各級組織機構進行排名。

  考核內容主要針對辦理事件的時限、民情日記的篇數和質量指標進行考核,對於辦事超時,拖拉的部門進行扣分管理。

  考核是系統的重要內容,是長效機制的重要手段,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詳細的制定。形成事事有考核,人人有考核,以及責任追究機制。

  地理信息平臺

  電子地理信息平臺支持在二維地圖和衛星地圖上進行區、街道、社區、小區等信息的標註。支持在三維地圖上進行區、街道、社區、小區、樓棟、房屋等信息的標註以及可以自動和資料庫的人口等基礎數據進行掛接,能夠顯示所有樓棟,每個樓棟里的每一戶房屋,以及戶主和家庭成員的信息。

  三維地圖顯示方面:我們結合目前流程的數字城市模型技術,展現城市風貌,區域劃分。

  地圖信息平臺能夠顯示某個小區下的所有樓棟,每個樓棟里的每一戶房屋,每一戶房屋裡戶主和家庭成員的信息

  GPS定位

  平臺網格員定位的功能可以實現對手持手機終端的網格員的實時位置的監控,指揮中心登錄到系統以後選擇相應的組織機構,可以在相應機構級別下將相應人員的位置給顯示出來。

網格化管理的必然性

  1、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新特點的必然產物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以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先導的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生產方式出現了由集體勞動到“單兵作戰”的轉變,人們也由“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隨著“四個多樣化”趨勢的深入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也隨之出現了多元化的特征。與此同時,社會階層逐步分化,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積累,基層群眾的利益訴求趨向多元化並且日益複雜化,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顯然,傳統的以“單位人”為基礎的管理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然而,從基層工作的現實來看,儘管漁農村的交通通訊日益便捷,但是基層幹部與群眾直接面對面的機會反而少了,群眾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得不到準確傳遞、及時回應,從而導致基層社會管理出現“盲區”和“信息不對稱”。這就需要我們提高基層組織的管理效能,實行精細化管理,努力做到不留死角全覆蓋。於是,實踐中產生了“網格化管理”的理念做法。實際上,我國古代社會管理就有“保甲制”的做法,“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有這些歷史管理經驗的傳承,但在性質上截然不同。

  2、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的必然要求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最深厚、最堅實的執政基礎。這些年來,舟山一直在圍繞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這條主線,開展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實踐。2003年,在全市漁農村全面開展基層黨建“三培養”活動,其核心是如何提高黨員幹部帶領群眾、服務群眾能力的問題。2005年,開展以“黨群聯心、共促和諧”為主題的漁農村黨員聯繫和服務群眾工作,採取一名黨員聯繫10—20戶人家的方式,對群眾進行聯繫和服務。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與黨員個體服務能力、服務資源有限的矛盾愈顯突出。為瞭解決這一矛盾,基層曾出現了小組團服務的探索嘗試。

  3、社會管理和黨建工作的創新交融

  當前,我國總體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對“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作出了新的部署。在統籌城鄉發展的新階段,我們認識到,必須以統籌城鄉的理念改進黨在基層的領導方式。這些年,舟山在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方面作了積極探索和創新。2004年起,在全市漁農村全面實施“暖人心、促發展”工程,幫助漁農民轉產轉業,實行“以獎代保”的漁農村養老保障制度,選派“暖促”指導員進駐漁農村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拉近了黨委政府、黨員幹部與老百姓的關係,這為“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產生奠定了群眾基礎。2005年,我市對漁農村的管理體制進行重大改革,將城市社區的管理模式引入到漁農村,建立了192個漁農村社區,每個社區都有3—5個熟悉漁農村工作、熱心漁農村事物的基層幹部,由各級財政負擔社區幹部的工資報酬,從而建立一支全天候的、專職的漁農村工作隊伍,這為“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產生奠定了組織基礎。於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新階段使優化團隊組合、整合資源成為必要和可能。

  由此可見,“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根源,是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的成果,是社會管理創新和黨建工作創新在統籌城鄉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交叉融合的產物,具有歷史必然性。

網格化管理的意義

  網格化管理是一種革命和創新。它將過去被動應對問題的管理模式轉變為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管理模式,並實現管理手段數字化,保證管理的敏捷、精確和高效;實現政府職責特別是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在基層的有效落實。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網格化管理實現了基層執政的工作方式從粗放向精細轉變

  隨著群眾生產生活的自主性增強,對組織的依賴程度減弱,同時基層群眾的需求又日益呈現多樣化、個性化,這就要求基層工作從粗放向精細轉變。網格化管理工作,借鑒先進的網格管理理念,細分責任網格,以家庭為單位提供個性化、全方位的服務,做到走村入戶全到位、聯繫方式全公開、反映渠道全暢通、服務管理全覆蓋,同時建立專門的信息管理系統,使管理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的最末端,極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務的針對性。

  2、網格化管理實現了基層執政的工作重點從管理為主向服務為主的轉變

  計劃經濟年代基層工作中形成了以管理為主的工作體系,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基層黨的組織和政權組織的職能面臨著重大轉變,既要履行管理職能,更要強化服務功能。實行網格化管理,要求黨員幹部下移工作重心,把管理作為基礎,把服務作為關鍵,寓管理於服務之中,以到位的服務推動管理的加強,既是理念的變換,也是流程的再造。它使基層工作逐步形成了民有所想、我有所謀,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的工作格局,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基層工作中得到了更充分的體現。

  3、網格化管理實現了基層執政的工作資源從條條為主向條塊結合轉變

  長期以來,作為最基層的村和社區擁有的工作資源有限,鄉(鎮、街道)的工作資源相對貧乏,執政的很多資源具體掌握在縣(市)區以上的工作部門中,條上的資源沒有很好的在塊上集聚,特別是沒有在最基層實現有機整合。實行網格化管理,通過管理服務團隊將各方面資源整合到基層,使基層的問題從依靠基層力量、基層資源解決,變成了依靠各級力量、各級資源統籌解決,實現了基層組織單體作戰到上下協同作戰的轉變、單一依靠黨政內部力量到整合社會各方面力量的轉變,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黨的組織優勢,提高了服務基層群眾的能力

  4、網格化管理實現了基層執政的工作決策從以經驗為主向民主科學轉變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及從業多樣化帶來的利益多元化基層決策中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越來越多,如何在決策中充分尊重和考慮各方利益,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以往的決策雖然也強調聽取民意,但往往存在民意表達不充分、不全面,掌握信息不廣泛、不完整的問題,導致一些決策存在缺陷,執行受阻。實行網格化管理,面對面聽取意見,並引進信息管理技術,使工作決策建立在廣泛的民意民智基礎上,促進了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同時,通過網格團隊和黨小組深入細緻的工作,更有效地推進了決策的貫徹落實。

  5、網格化管理實現了基層執政的工作格局從相對封閉向更為開放轉變

  實行網格化管理,進一步提升了黨在基層執政格局的開放性。從各部門工作看,不同的部門原來都比較重視自身的業務工作,網格化管理把各部門的工作都整合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去實踐,在為中心任務服務中實現了自身工作的全面發展。從基層黨建看,黨建工作的參與主體從基層黨員擴大到各類組織和骨幹,黨建工作的對象從組織內部轉向基層群眾,黨建工作的重心向黨組織和黨員聯繫服務群眾轉變。從基層工作手段看,通過建立信息化工作平臺,把問題的受理、責任單位、處理過程和結果都公開,提高了基層工作的透明度。

  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是解決現行管理制度弊端,強化政府職責落實的迫切需要。

網格化管理案例

河南漯河“一格四員”運作模式

  河南漯河“一格四員”運作模式破解社管理難題:網格化裡面配置四員:網格管理員(社區居委管理人員)、網格協管員(機關包片幹部)、網格警務員(片警)、網格監督員(老黨員、4050人員、人大代表等)。以“網格”為依托,整合社區資源,配備骨幹工作人員,瞭解網格內的人、地、物、事、組織信息,對群眾的訴求、社區中的不和諧因素進行“格內”處理,形成“社區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此模式經河南省政法委上報中央政法委得到中央政法委的高度肯定。

寧夏石嘴山大武口區“4+6”運作模式

  每個網格配備由街道幹部、社區工作者、下派幹部、社區警員組成的“四員”和由社區老黨員、4050人員低保戶、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員組成的“六員”,明確他們的崗位和職責、管理範圍,在居民區設立崗位服務台,公佈他們的聯繫電話,便於居民及時反映問題、表達訴求。建立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管理激勵獎勵機制,實現人員分層管理,形成以網格管理員隊伍為主體,其他志願服務隊伍和互助服務團隊為補充的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此模式被列為中央創新社會管理的經典案例。

山西長治”三位一體"管理模式

  山西長治“黨的建設、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三位一體的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運作模式“有了這個‘掌上網格’系統,工作中的問題發現得更加及時了、處理更加主動了、責任更加明確了、服務更加貼心了,真正達到了讓群眾生活更幸福、讓社會更和諧、讓城市管理更有序的效果。”

  6月18日上午,在常青街道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信息平臺手持終端配發暨培訓儀式上,手持新發放的“掌上終端”,基層信息採集員高興地說。去年以來,城區認真貫徹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湯濤同志提出的“社會管理與經濟並重”的指示精神,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為載體,結合實際、註重創新,著手在全區搭建集“黨的建設、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於一體的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信息平臺,探索建立了“黨建引領、平臺支撐、三位一體、開放互動”的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新模式。城區網格化社會管理信息平臺是集黨的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三網合一”的“三位一體”、“四級互動”的工作平臺,掌上網格系統是與該信息平臺配套的硬體設施,包括排查登記、事故處理、事故核查、應急事件上報、應急事件核查和通知公告六部分功能。網格信息員通過手持終端,可以隨時隨地實現信息的有效上傳,與區指揮中心取得聯繫,確保我區網格化社會管理信息平臺平穩高效運行,藉助信息技術手段提升辦事效率和服務能力。目前,我區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信息平臺經過6個月的安裝調試、信息錄入和模擬運行,已於6月18日正式在全區試運行,這對於進一步夯實黨的基層基礎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具有重大意義。工作中,城區一方面創新管理服務資源整合方式,建設“三網合一”、“三位一體”的大型數據系統。系統由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黨的建設三大板塊、三個子網站有機集成,可統籌整合全區各類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資源,有效彙集相關數據和需求信息,實現資源信息的共用和高速便捷的調用。“社會管理”子系統及時收集、有效處置事關市容環衛、安全穩定等社會管理方面的問題,對信息的採集、傳送、處置全程實時動態管理,實現對社會管理事務的統一指揮、快速反應、協同處置;“公共服務”子系統有效聚合政務服務、便民服務信息資源,通過、熱線服務、信息匹配服務、網上政務服務等,為居民群眾提供求助救助、商品配送等20餘種、150餘項服務,讓居民群眾足不出戶便可享受生活便捷;“黨的建設”子系統彙集黨務政務信息、社情民意信息和街道、社區、職能部門處理政務和評議考核排隊信息,將街道、社區和職能部門的辦事情況、服務質量等置於公眾監督之下。同時,藉助信息技術優勢,實現了區委、區政府、街道社區和社管職能部門協同電子辦公。

  各社區單元網格信息採集員收集到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信息,通過手機終端即時發送至信息平臺,平臺即刻受理,按照“分級負責,逐級上報,分類處理”的原則,下達信息指令派遣相應層級網格責任人到現場處理,網格責任人通過組織協調網格內管理服務資源和力量協同處理,處理完畢反饋、核實、結案。如無力處理,反饋至平臺報上一層級,由上一層級責任人在更大範圍組織協調各類管理服務資源和力量進行處理,直至問題解決。大量的社會管理和公共事務通過信息平臺快速處置,實現了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協同辦公,簡化了群眾辦事環節,提高了政府辦事效率。另一方面,城區創新體制機制,搭建提升社會管理服務效能的應用載體。“三位一體”社會管理服務信息系統的運用,創新了社會管理服務模式,實現了三個“轉變”:

  一是實現了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網格化管理,劃細了責任單位,明確了網格職責,由以前的“坐等上門”變為現在的“主動發現”,使問題、矛盾發現和處理的關口前移;

  二是實現了由“單一”向“協同”的轉變。信息平臺構建了上下級之間、職能部門之間的協同辦公機制,改變了以往單一部門辦理、各方推諉扯皮的現象,提升了管理服務的效率和水平;

  三是實現了由“分散”向“統籌”的轉變。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有效統籌網格內、網格間各類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管理服務資源,形成聯繫和服務群眾的合力,改變了以往街道社區行政資源分散、力量薄弱、手段單一等問題,提高了服務群眾的能力。

  同時,該信息系統作為一個內、外網結合的信息系統,一方面各級工作人員通過內網辦公處理公共事務;另一方面,居民群眾可通過互聯網直接登錄系統外網,參與徵詢意見、社會調查和留言板等互動,表達自己的需要、訴求和對社會管理服務的意見建議,增強他們對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參與感。依托系統強大的信息發佈、統計排隊和監督評議功能,有效激勵鞭策黨員幹部轉變思想觀念、改進工作作風、改善方式方法;區委、區政府領導可以隨時隨地查詢、督辦和點評各單位各部門管理服務情況,構建領導監督與公眾監督相統一的考核管理機制。城區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工作試點開展及信息系統模擬運行6個月以來,共徵集群眾意見1236條,幫助群眾解決問題840餘件,切實把問題解決在苗頭,化解在初期,構建起了“黨建引領、平臺支撐、三位一體、開放互動”的基層社會管理服務新模式,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好評。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寒曦,Tracy,Mis铭,苏青荇,LuyinT,刘维燎,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網格化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