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三網融合”中的三網是指以網際網路(Internet)為代表的數字通信網、以電話網(包括移動通信網)為代表的傳統電信網和以有線電視為代表的廣播電視網。三網代表現代信息產業中三個不同行業,即電信業、電腦業和有線電視業的基礎設施。
三網融合有多種含義:
狹義講,是電信網、有線電視網與電腦網的融合與趨同。
從服務商角度看,是指不同網路平臺傾向於承載實質相似的業務。
從終端用戶看,是指消費者用戶裝置(如電話、電視與個人電腦)的趨同。
三網融合是一種廣義的、社會化的說法,在現階段它並不意味著電信網、電腦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網路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層業務應用的融合。其表現為技術上趨向一致,網路層上可以實現互聯互通,形成無縫覆蓋,業務層上互相滲透和交叉,應用層上趨向使用統一的IP協議,在經營上互相競爭、互相合作,朝著向人類提供多樣化、多媒體化、個性化服務的同一目標逐漸交匯在一起,行業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漸趨向統一。三大網路通過技術改造,能夠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圖像等綜合多媒體的通信業務。這就是所謂的三網融合。
三網融合的四個特點[1]
一、強調業務融合
總體方案指出,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向下一代互聯網演進中,其技術功能趨於一致,又不完全相同,其網路互聯互通,資源共用,能為用戶提供話音及視頻等多種服務。三網融合不是三網合一,也不是網路的互相替代,而是業務融合。通過網路互聯互通,資源共用,每個網路都能開展多種業務。用戶既可以通過有線電視網打電話、寬頻上網,也可以通過電信網看電視,基礎網路本身無論是歷史原因,還是市場競爭的需要,都將長期共存。
二、強調中國特色
總體方案和試點方案都強調,要探索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三網融合模式,走中國特色的三網融合之路,切實加強三網融合條件下宣傳媒體的建設和管理,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堅持正確的宣傳輿論導向,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註重社會效益。在新媒體核心業務IPTV等業務,由廣電部門負責,宣傳部門指導。全面推進網路數字電視的數字化網路改造,提高對綜合業務的支撐能力,建立符合全業務運營要求的可管可控,具有安全保障能力的試點和業務支撐試點,同時要推進各地分散運營的有線電視網整合,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路公司。
三、明確廣電和電信有限度的雙向接入
鑒於我國媒體管理和電信管理政策的不同,三網融合只是業務上有限度的融合。按照兩個方案精神,廣電企業可以申請經營增值電信業務,基於有線電視網路的互聯網接入業務、互聯網增值業務。電信企業可以開展除時政之外的廣播電視節目生產、製造,互聯網視聽節目傳輸,轉播時政類新聞節目,互聯網音視聽節目,IPTV傳輸,手機電視分發服務等等。
四、強調信息和文化安全監管
兩個方案都提出了相應要求,提出三網融合環境中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的研究,完善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監管能力,有效維護網路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特別是要充分發揮信息網路視聽節目監控系統的作用,在節目集成播控、用戶接收等環節,部署數據採集和監測系統,及時監測各地網路播放情況,及時查處違規節目。
上述特點充分說明,三網融合中凡涉及新聞宣傳和體現媒體特征的業務和內容,必須由廣播電視播出機構掌控,涉及產業發展的則可以適度放開,參與市場競爭。
三網融合下的消費特點[2]
2010年伊始,國家就陸續出台關於三網融合的各項政策措施,這標志著三網融合在中國已經步入實質階段。三網融合符合當今社會發展和消費傾向,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其滿足了社會大眾對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下語音、網路、多媒體以及融合產品的需要。
政府推動三網融合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促成多家市場競爭主體,形成市場良性競爭。一方面,融合後的網路實現了多網路對接,這種連接將實現網路的聚合效應,實現1+1>2效果,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福利。另一方面,在三網融合時代,消費者不僅可通過網路虛擬運營商,如SKPE、谷歌、騰訊等,也可通過廣電企業享受相同服務。市場競爭的良性結果將使社會福利最大化,消費者通過市場化競爭獲得更多、更好的服務。
二、三網融合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了社會大眾的深層次需求
三網融合最大的特征是融合,這不僅包含網路融合,更包含業務和產品的融合。隨著社會大眾對電子商務、娛樂和生活信息化的需求,三網融合將進一步提供相關產品(見圖1)。融合業務種類涉及通信、資訊、娛樂、家政和商務等多個層面。不僅滿足個人客戶需求,更能滿足家庭客戶和集團客戶的深層次需求。
三、三網融合降低了消費成本,使消費者便利性大大提高
以往一個家庭要面對移動運營商、固定運營商、廣電企業等。三網融合後,一家企業將會提供一系列家庭一站式解決方案,如統一賬單、統一服務等,這都有利於降低顧客消費成本;同時,隨著網路融合,消費者通過融合產品和服務,進行遠程家庭智能網關控制,在家享受醫療、購物等服務,這都極大地便利了消費者。
顯而易見,三網融合帶給消費者的將會是更多的福利、更豐富的產品、更好的服務、更低的成本、更大的便利性。而這些福利正是因為當今消費者在網路融合下具有不同的特征所影響的。
首先,技術進步是三網融合的基本推動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三網融合離不開科技的進步。從細節上分類,可以將技術分為:基礎數字技術,寬頻技術,軟體技術,IP技術。
1.基礎數字技術
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全面採用,把話音、數據和圖像信號編碼成“1”、“0”符號進行傳輸,成為電信、電腦網和有線電視的共同語言。所有業務在數字網中都將成為統一的0/1比特流,從而使得話音、數據、聲頻和視頻各種內容(無論其特性如何)都可以通過不同的網路來傳輸、交換、選路處理和提供,並通過數字終端存儲起來或以視覺、聽覺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目前,數字技術已經在電信網和電腦網中得到了全面應用,併在廣播電視網中迅速發展起來。
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全面採用,使話音、數據和圖像信號都通過統一的數字信號編碼進行傳輸和交換,為各種信息的傳輸、交換、選路和處理奠定了基礎。
2.寬頻技術
寬頻技術的主體就是光纖通信技術。網路融合的目的之一是通過一個網路提供統一的業務。若要提供統一業務就必須要有能夠支持音視頻等各種多媒體(流媒體)業務傳送的網路平臺。這些業務的特點是業務需求量大、數據量大、服務質量要求較高,因此在傳輸時一般都需要非常大的帶寬。另外,從經濟角度來講,成本也不宜太高。這樣,容量巨大且可持續發展的大容量光纖通信技術就成了傳輸介質的最佳選擇。寬頻技術特別是光通信技術的發展為傳送各種業務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帶寬、傳輸質量和低成本。作為當代通信領域的支柱技術,光通信技術正以每10年增長100倍的速度發展,具有巨大容量的光纖傳輸網是“三網”理想的傳送平臺和未來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物理載體。目前,無論是電信網,還是電腦網、廣播電視網,大容量光纖通信技術都已經在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3.軟體技術
軟體技術是信息傳播網路的神經系統,軟體技術的發展,使得三大網路及其終端都能通過軟體變更最終支持各種用戶所需的特性、功能和業務。現代通信設備已成為高度智能化和軟體化的產品。今天的軟體技術已經具備三網業務和應用融合的實現手段。
4.IP技術
內容數字化後,還不能直接承載在通信網路介質之上,還需要通過IP技術在內容與傳送介質之間搭起一座橋梁。IP技術(特別是IPv6技術)的產生,滿足了在多種物理介質與多樣的應用需求之間創建簡單而統一的映射需求,可以順利地對多種業務數據、多種軟硬體環境、多種通信協議進行集成、綜合、統一,對網路資源進行綜合調度和管理,使得各種以IP為基礎的業務都能在不同的網路上實現互通。IP協議的普遍採用,使得各種以IP為基礎的業務都能在不同的網上實現互通,具體下層基礎網路是什麼已無關緊要。
IP協議不僅已經成為主導地位的通信協議,而且人們首次有了統一的、為三大網都能接受的通信協議,從技術上為三網融合奠定了最堅實的聯網基礎。從用戶駐地網到接入網到核心網,整個網路將實現協議的統一,各種各樣的終端最終都能實現透明連接。對於電腦網路來說,IP技術是它賴以存在的基礎;對於數據通信網路來講,IP協議已經成為占主導地位的通信協議;對於廣播電視網路來講,隨著數字電視的逐漸推廣,IP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
三網融合的層次性[3]
隨著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推動,曾經相對獨立的傳統網路間的分立局面逐漸被打破,信息服務產業逐步從分立走向融合。三網融合的內涵的確是動態變化和不斷發展的。我國對三網融合的認識也從“三網合一”走向“三網趨同”。“三網趨同”是對“三網合一”的反思。廣電、電信和互聯網不是誰吃掉誰的問題,是體制和政策上不斷調整,業務上不斷融合,技術上不斷趨同的歷史過程。三網融合實際上包括五個層次的融合。
第一個層次是產業鏈向廣度和深度延伸
在廣度上是指產業鏈主體不斷增加,在深度上是指不同業務提供者,例如廣電和電信業務提供者的逐漸融合。世界上不少運營商既可以提供電信業務,又可以提供廣電業務。例如,目前美國Verizon就可以提供基於FiOS網路的固話、互聯網接入和數字電視的三種業務捆綁。截止到2007年底,Verizon的FiOS互聯網用戶數年同比增長124%,達到150萬,FiOSTV用戶數年同比增長356%,達到94萬。
第二個層次是網路系統的融合
這又可以分為兩個小層次,一是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電腦網的融合,即三網融合;二是電信網內部的融合,即固定網和移動網的融合(即FMC)。隨著新電信、新聯通和新移動的正式成立,我國電信運營主體都具有全業務資質,必然導致固網與移動通信的管制界限日趨淡化,多業務營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第三個層次是終端的融合
包括移動終端能夠集成更多的內容;通信、電腦和消費者電子產品等固定終端,即3C融合,以及移動終端和固定終端的融合。原本分屬三個產業的終端產品,具有很多相似的技術特征,通過屏幕、終端為可以為用戶提供不同種類的服務。三網融合必須註重跨終端融合,同一個業務應用,通過不同介面,以同一個模式可以覆蓋電視、電腦、手機等終端;
第四個層次是業務的融合
業務融合可以從兩個層面上理解,一是原有的業務可以在不同的網路上提供,例如,電信網和廣電網上分別出現了原本屬於對方的業務形態;二是出現了新的可以在廣電網上和電信網上提供的業務形態。比如IPTV、手機電視等等。電信業與傳媒、娛樂、金融、電子商務等行業不斷的融合,移動媒體化、手機多用化比較明顯,手機終端已經成為影響越來越大的“第五媒體”。
第五個層次是體制和政策的融合
體制和政策的融合也是保障廣電、電信和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重要條件。以上前四個層次的融合都屬於產業和技術層次上的,而體制和政策的融合屬於制度層次上的。以上五個層次的融合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但所有的融合最終都要體現到業務的融合上,以業務融合為根本目標。
1994年,當時的電子部聯合鐵道部、電力部以及廣電部成立了中國聯通,被賦予打破“老中國電信”壟斷地位的重任,但主要還是經營尋呼業務。
1998年3月,郵電部和電子工業部完成合併,信息產業部正式成立;同時,廣電部改為目前的廣電總局。在《印發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製規定的通知》(國辦發(1998)92號)中有這樣一段並未執行的文字:“將原廣播電影電視部的廣播電視傳送網(包括無線和有線電視網)的統籌規劃與行業管理、組織制訂廣播電視傳送網路的技術體制與標準的職能,交給信息產業部。”
1998年3月,以原體改委體改所副所長、時任粵海企業集團經濟顧問王小強博士為首的“經濟文化研究中心電信產業課題組”,提出《中國電訊產業的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隨後展開了“三網合一”還是“三網融合”的大辯論。當時,廣電部門正在啟動有線電視省級、國家級幹線網建設。
1999年9月17日,國辦發[1999]82號文件的出台,“電信部門不得從事廣電業務,廣電部門不得從事通信業務,雙方必須堅決貫徹執行。”文件還指出:“廣播電視及其傳輸網路,已成為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1年3月15日通過的十五計劃綱要,第一次明確提出“三網融合”:“促進電信、電視、電腦三網融合。”
2006年3月14日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再度提出“三網融合”: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建設和完善寬頻通信網,加快發展寬頻用戶接入網,穩步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建設集有線、地面、衛星傳輸於一體的數字電視網路。構建下一代互聯網,加快商業化應用。制定和完善網路標準,促進互聯互通和資源共用。
2008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信息產業部、稅務總局、廣電總局六部委《關於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若幹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08]1號),提出“以有線電視數字化為切入點,加快推廣和普及數字電視廣播,加強寬頻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形成較為完整的數字電視產業鏈,實現數字電視技術研發、產品製造、傳輸與接入、用戶服務相關產業協調發展。”
2008年5月23日,運營商重組方案正式公佈。中國聯通的CDMA網與GSM網被拆分,前者併入中國電信,組建為新電信,後者吸納中國網通成立新聯通,鐵通則併入中國移動成為其全資子公司,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將併入中國電信。2009年1月,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分別獲得TD-SCDMA、CDMA2000和WCDMA的3張3G牌照,三家新運營商進入電信全業務競爭時代。
2009年5月19日,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於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的通知(國發〔2009〕26號),文件指出:“落實國家相關規定,實現廣電和電信企業的雙向進入,推動‘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廣電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負責)。
2009年7月29日,廣電總局發出《廣電總局關於印發<關於加快廣播電視有線網路發展的若幹意見>的通知》,指出:加快廣播電視有線網路發展,對於鞏固和拓展黨的宣傳文化陣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推動我國廣播影視改革和發展、推進三網融合、促進國家信息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9年7月29日,廣電總局發出《廣電總局關於印發<關於加快廣播電視有線網路發展的若幹意見>的通知》,指出:加快廣播電視有線網路發展,對於鞏固和拓展黨的宣傳文化陣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推動我國廣播影視改革和發展、推進三網融合、促進國家信息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9年8月11日,廣電總局發出《廣電總局<關於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被解讀為和三網融合相關,不利於IPTV近期發展。
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會議上明確了三網融合的時間表。
3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獨家專訪,透露三網融合試點方案預計5月出台,6月啟動,其核心就是要在雙向進入上找到切入點:廣電行業可以進入規定的一些電信行業的業務,國有電信企業根據規定可以進入一些廣播影視的業務。
4月初工信部聯合廣電總局就給國務院三網融合領導小組遞交了一份《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方案(第一稿)》,但是這份草案沒有得到認可,被迅速打回重新制定方案,要求5月初再次拿出試點方案。
2010年6月底,三網融合12個試點城市名單和試點方案正式公佈,三網融合終於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2011年5月25日,北京市政府提交的三網融合試點方案獲得了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小組審批通過,有望從2011年6月開始正式實施,其他試點城市的方案也有望陸續獲批。這是9個月等待後的首張“通行證”。 方案也有望陸續獲批。這是9個月等待後的首張“通行證”。
一、美國:三網融合收益頗多
在美國,電視、電話及寬頻網路三網融合被稱之為“捆綁服務”。電信企業和有線電視運營商在三網融合的技術和基本設施方面各有特色,但又均存在不足。為了增強實力,一些公司在融合初期組成“臨時夫妻”,共同渡過困難期。
二、日本:三網融合催生再融合
三網融合在日本正在催生網路的融合、用戶終端的融合和相關法律的融合。
三、英國:網路融合是必然趨勢
隨著技術進步,現在音頻、視頻、電子郵件和即時消息等都被集成,變成電腦或手機上的一個功能。
四、法國:三網融合將惠及百姓
目前,三網融合在法國快速發展。市場研究機構Pyramid在一份最新的報告中指出,到2014年,隨著法國各運營商加快投資光纖網路,將有50%以上的家庭選擇三網融合的服務。消費者只要面對一家運營商,每個月一張發票就能搞定所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