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網路融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網路融合

  網路融合是指通過新增設備的連接能夠達到兩種網路的互訪,通過對承載骨幹等可共用網路設備的合一達到節省成本,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逐漸實現統一的基於IP的承載網路的目的。

網路融合的類型

  網路融合的關鍵技術可以分成兩種類型:協議轉換互連模型和服務融合互連模型。

  第1種是協議轉換互連模型,即根據兩個網路之間的協議差異,直接在兩個網路之間設置協議轉換節點,轉換兩個網路不同的協議。像現在IP電話使用的就是協議轉換的模型,直接將傳輸媒體格式及其控制信令協議在兩個不同的網路之間轉換。這種轉換是一種個案處理的模式,可縮放性差,需要單獨建立不同媒體之間的轉換機制,不適用於多個異構網路之間的互連,所以,不宜作為通用的網路融合模型,即這種模型不適合於多媒體、多協議網路的互連模式。圖1表示了採用協議轉換互連模型的兩個異構網路節點的互連模型。圖1中,協議轉換是兩個網路互連的關鍵部件。

  Image:协议转换互连模型.png

  第2種是服務融合互連模型,即將不同網路提供的服務(本文所指的“服務”也可以稱為“業務”)提升到一個公共的服務平臺,在該服務平臺之上實現不同網路之間的互連。這種網路提供的服務是網路向外提供的一種能力或者功能,從網路使用者角度看,是一種網路業務。所以,服務融合模型也可以稱為是“業務融合模型”。現在分組交換網中採用的互連網協議就是一個採用服務融合互連模型實現異構傳輸網路互連的成功典範。圖2是採用服務融合互連模型的兩個異構網路節點的互連模型。圖2中,A網和B網的匯聚協議分別將A網和B網原來的應用協議匯聚到公共服務層,通過公共服務層實現兩個異構網路的互連、互通和互操作。

  Image:服务融合互连模型.png

  採用協議轉換互連模型互連方案比較簡單,不需要考慮整個互連繫統,只需要在單個互連節點之間完成協議轉換就可以。所以,是一種在網路互連初期採用的方案,其特點是直接、單一,適合於少數互連結構較為簡單的網路互連。現在的基於IP的話音(VoIP)技術方案、無線應用協議(WAP)技術方案都是採用這種互連模型。但是,隨著網路互連規模的擴展,網路互連種類的擴大,這種互連模型將面臨許多技術難題。採用這種互連方案,很難實現下一代網路期望的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進行信息傳遞的網路融合。就是在目前實現統一消息業務時,該互連模型也遇到了很大障礙。另外,根據簡單的數學分析可知,如果需要建立N個完全不同的業務網路之間的互連,就必須設計和實現N2個協議轉換方案。隨著N的增大,實現互連的工作將變得十分繁瑣。所以,為了真正實現下一代網路期望的網路融合目標,必須採用其他網路互連技術。

  服務融合互連模型則是實現大規模網路互連的一種較為理想的網路互連技術。根據簡單的數學分析可知,如果需要建立N個完全不同的業務網路之間的互連,只需要實現N個不同業務網路與公共服務層的N個匯聚協議。當然,隨著N增大,協議轉換的複雜性將增加。但是,這種網路互連方案只需要考慮與公共服務層的匯聚,而不需要考慮與已有其他業務網路的互連、互通和互操作。服務融合互連模型互連技術比較複雜,需要從系統角度考慮公共服務的設定、公共服務的標識、公共服務請求的轉發等問題。

  採用服務融合的互連模型首先需要解決公共服務層的約定。從業務網路融合的角度看,就是需要定義一組標準的、可以適用於現在和未來可能出現的不同業務網路的服務平臺。目前國際上正在研究的開放業務可以滿足這方面的要求。所以,基於開放業務的服務融合互連稱為“基於開放業務的網路融合”方案。

網路融合的發展趨勢[1]

  目前,全世界都在進行對新一代網路的研究,傳統的網路都是一種網路提供一種服務,要實現真正的各網互聯互通,必須打破傳統模式。因此,要做到完全融合需要分兩步走。

  在初始階段,向NGN演進的同時,要保護現有電話網的資源和帶來的經濟效益,選擇以軟交換為核心的重疊網策略是一種比較好的演進策略。其核心思想是保留現有的電路交換網資源,同時在交換電路網與IP網之間設置網關和交換設備,完成二者的互通。此策略著重於業務層的融合,以便於對網路統一管理和快速部署新業務。在演進次序上,可從長途局、匯接局到端局,從支持多媒體到支持移動語音、高速移動數據等分步推進。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級階段由軟交換替代PSTN,實現IP化,為完全的融合奠定基礎後,在軟交換的基礎上逐步引入IMS,實現最終的融合。這才是最佳的方案

  “三網融合”的大勢不可阻擋,部門利益終將為此讓路。電信專家楊培芳稱,“三網融合”是一場真正的“寬頻革命”,它帶來的將是無處不在的信息生活,各個行業都會受惠。

  由於互聯網及其他技術更加成熟完善,內容與網路監管模式也越來越清晰,目前加速推進“三網融合的時機更加成熟。針對目前巨大的市場,應儘快在健康的市場競爭機制下,形成成熟的產業鏈,進而推動三網融合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玉冰,劉輝.對我國網路融合現狀的探究與分析[J].矽谷,2010(2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Mis铭,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網路融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