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8个条目

農村社區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農村社區(Rural Community)

目錄

什麼是農村社區

  農村社區是相對於傳統行政村和現代城市社區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範圍內的農村居民在農業生產方式基礎上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農村社區是一個比自然村落、社隊村組體制更具有彈性的制度平臺。它圍繞如何形成新型社會生活共同體而構建,註重通過整合資源、完善服務來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凝聚力、認同感。

農村社區的基本要素

  具有廣闊地域、居民聚居程度不高、以村或鎮為活動中心、以從事農業為主的社會區域共同體。

  構成農村社區的基本要素是:

  • 具有廣闊的地域,居民聚居程度不高,並主要從事農業。
  • 以村或鎮為居民活動的中心。
  • 同一農村社區的居民有大體相同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行為規範,有一定的認同意識。

農村社區的特點

  1、據有較廣闊的地域,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依存性更強。

  廣義農業(以有生命的動植物為勞動對象的種植、林、牧、漁、蟲、微生物等業)的主要生產資料是土地及其附屬物,在土地上生長的植物和以土地為載體的動物占據著大量的地域空間;國土中不適宜於人口居住的大量的山地、水域也主要分佈在農村,使農村社區據有較廣闊的地域,有較城市更為優越的生態環境。而生態環境對農村的生產與生活有著直接的影響,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依賴性較強。如破壞了植被、森林,會造成水土流失,影響氣候,導致自然災害,造成農作物減產等。

  2、人口密度小、人口素質較低。

  農村所據地域較廣,人口密度相對於城市稀疏得多。一般發展中國家農村經濟結構單一,教育、文化、科技發展水平較低,衛生事業不發達,交通、信息較閉塞,傳統文化積澱較深。人口的職業結構比較簡單,同質性較強。

  3、社會問題不如城市複雜、集中和突出,犯罪率較低。

  4、居民所從事的職業以廣義農業為主。

  農村社區是隨著原始農業的產生和發展而出現的。農村社區的發展,產業結構發生著重大變化,非農產業比重將逐漸上升,農業勞動力逐漸向非農產業轉移,第二、三產業有所發展,小城鎮相應增多。

  5、農村社會組織較城市簡單。

  在一般傳統農村社區中,習俗組織(如宗族、宗教、幫會組織)較多而法定組織較少,分科執掌、分層負責的科層制組織尚不發達。

  6、經濟、文化、技術相對落後。

  城鄉的長期對立和分離,是造成農村經濟、文化、技術相對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普及程度沒有城市高,先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程度也較城市低。

  7、居民的血緣、地緣關係較密切。

  特別是在自然經濟長期占統治地位的農村,人際關係受狹小地域的限制,尚未擺脫血緣、地緣關係的束縛。

  8、生活方式比較單調,傳統色彩較濃,時間觀念不強,生活節奏較慢。

  在文化、教育、體育、娛樂等不夠發達的情況下,閑暇生活比較單調。個人消費品結構較單一,消費水平不高。居民政治生活興趣不濃,參政意識比較淡薄。由於長期受自然經濟生產方式的影響,比較迷信保守,地域觀念、鄉土觀念較強,不願離鄉背井,求穩怕亂,重農輕商,重生產輕經營,認同意識強,傳統文化積澱較深。

農村社區的類型

  根據發展的時間順序和居民點分佈的狀況,農村社區可分為散村、集村、集鎮等類型。

  1.散村社區

  它是最初形成的或因特殊地理環境而形成的零散的小村落。這類社區的特點是:一般發育程度低,聚居程度不高,三五家,七八家在一起,非親即故。居民大多從事種植、養殖業,經濟單一,居民往來頻繁,相知甚深,守望相助,關係密切。但這類社區一般與外界較隔絕,信息不靈,交通不便,居民傳統觀念強,比較保守,社區變遷緩慢,社會流動較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散村社區一般逐漸向集村社區過渡。

  2.集村社區

  它是人數較多,規模較大,居住較集中的村莊,一般是幾十戶甚至幾百戶聚居在一起,多以平原、沿海、交通沿線、三角洲等地為聚居點。集村社區的人際關係不如散村密切,血緣氏族關係開始淡化,常以一個或數個大姓宗族雜以外來的居民共同聚居。社會組織社會制度則較散村多。集村多有服務中心,有的集村已有“期集”或集市。

  3.集鎮社區

  由集村發展而成,已成為農村小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現代集鎮中,已有加工業商業服務業等,這類社區已成為農村小型商品集散地和農村工業基地。集鎮社區中,經濟結構和居民成分比集村更為複雜,人際關係比集村更為疏遠,居民間的血緣關係和地緣關係逐步向業緣關係過渡,居民的傳統觀念也逐步向現代觀念轉變,社會組織和社會制度則更為健全。隨著農村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的發展,集鎮的社會功能日益多樣。

  除了上述的劃分之外,還可按區位將農村社區劃分為平原村、濱湖村、沿海村、山村以及城郊農村等;按所從事的行業劃分為農業村、漁村、牧村、礦業村、綜合村等。

農村社區的註意點

  (1)農村社區是一個社會實體

  農村社區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社會結構體系。農村社會普遍存在的一些現象都可以在農村社區內反映出來,人們能夠通過農村社區發現農村社會中存在的各種社會現象,能夠從農村社會生活中聽到社區居民最真實的意願。可以說,農村社會是由若幹不同類型的農村社區所組成,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該從農村社區建設入手。

  (2)農村社區的主體是農村居民

  農村居民是農村社區產生、存在的前提,是農村社區的建設者,農村社區的建設與農村居民生活密切相關。這就要求我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村居民的根本利益做為建設農村社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農村居民的主體地位,積極增加農村居民建設農村社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農村社區建設成為農村居民滿意的社會經濟生活場所。

  (3)農村社區的基礎性經濟活動農業生產

  城市社區中勞動力的謀生方式基本上是從事二三產業,而農村社區中基礎性的經濟活動則是從事農業生產。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顯著的改變。在農田種植業發展的同時,林牧副漁和二三產業大規模發展。許多地區的農村居民從事二三產業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從事農業的數量,農民從非農產業中獲得的收入也已經超過了農業收入。

  (4)農村社區的多功能性

  就我國的農村社區的情況而言,一是具有經濟功能。主要表現為農村社區發揮著組織、協調、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等作用。二是具有政治功能。主要表現為農村社區發揮著貫徹執行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維護村民的合法權益,建立和發展各類社區組織,推進村民自治和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等作用。三是具有文化功能。主要表現為農村社區擔負著發展教育事業、組織開展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組織開展為農村社區組織具有維護本社區的治安秩序、調解民間糾紛、管理計劃生育、維護社區的社會穩定等項功能。五是具有社會建設的功能。如發展本社區的社會保障和福利事業。

  (5)農村社區的人口密度較低,聚居規模較小

  人口密度和人口聚居規模是衡量一個社區人口狀況的主要指標。與城市社區相比,由於農業生產活動需要在大面積的土地上進行,使得農村居民不可能像城市居民一樣聚居在一起,只能小規模分散居住於多處。這個特點就要求我們在完善農村社區建設、發展和管理中要因地制宜,尊重客觀規律。

  (6)農村社區中家庭功能比較突出

  農村家庭不僅擔負著生育、贍養、消費、文化娛樂等項功能,而且還是農業生產的最基本單位和農村組織的主要構成單位。家庭的最基本特征能夠比較充分的滿足農業活動提出的多項要求,而且,在農村社會生活中,個人往往以家庭成員的身份參加組織活動,社區組織在其活動過程中也往往把家庭視作接受任務的單位。可以說,家庭是農村組織的基本構成單位。

  (7)農村社區中血緣、地緣關係發揮基礎性作用,但是業緣關係的作用日益重要

  血親、姻親,以及由於世世代代血親姻親關係形成的複雜網路,是農村社會關係的核心和聯繫紐帶。同時,鄰裡關係也是農村社區中重要的人際關係。但是在現代農村中,原本緊緊地以血緣關係為核心的格局正在變得多元化、理性化,親屬之間關係的親疏越來越取決於他們在生產經營中相互之間合作的有效和互惠的維持。

  (8)農村社區具有多元類型

  如果從生產職能角度,可以劃分為農村、林村、牧村、漁村等等;如果從法定地位角度,可以劃分為自然村和建制村兩種類型;如果從形態角度進行分類,可以劃分為集村型社區和散村型社區。農村社區的多元類型就要求我們要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

農村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1.對農村社區建設認識不足,社會共同參與意識有待完善和提高。

  農村社區建設處在探索階段,是一個新事物,有的地方適應,有的地方不適應,鄉鎮黨政領導主要重視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農村社區重視程度不夠,對為什麼要建農村社區? 建農村社區乾什麼? 農村社區建設與村民自治、新農村建設、城鎮化的關係是什麼? 諸如此類的問題知之甚少。

  2.農村社區建設的投入不足,缺少經費,社區建設發展不平衡,運行成本較大,後勁不足。

  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農民純收入不高,而有的農村又沒有工業和企業,不可能拿出錢來發展公益事業。農村的公共設施投入明顯不足,比如辦學校、修道路,農村的醫療衛生等。農村是經濟的原始區,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村參加社區的熱情並不高。缺少經濟來源,社區就沒有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資金的不足是社區開展工作存在的主要障礙。社區辦的公益事業,資金由上級撥付和群眾自籌。如果喪失這兩部分資金,社區工作就難以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社區工作的開展取決於上級有關組織單位給錢的多少,而政府支持的經費往往投放是有重點的。農村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短缺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改善,農村社區建設的資金需求很大,僅靠地方和部門的投入是不夠的,更需要國家的支持。首先是增加資金投入; 其次是把國家對三農的投入,社會各方面的投入,村裡現有的資源及其他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整合起來,形成投入優勢。

  3.社區建設以黨政有關部門推動為主,村民參與不足,缺少社區發展內驅力

  從目前的狀況看,社區建設宣傳工作不到位,居民對社區建設認識不清,絕大多數農民沒有真正理解社區自治組織是個什麼機構,對其成立的目的、工作的職責不瞭解。社區自治組織是在新的形勢下產生的一種以群眾自發自願為主參與社區建設的群眾組織,如果農民都積极參加,將會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現實是農村居民絕大多數人沒有興趣和心思去從事社區服務工作,特別是社區自治組織,認為又要做工作,又沒有勞動報酬。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還遠遠沒有達到農民自願掏錢發展社區,提高社區服務和生活質量的水平,因而社區建設主要由政府組織由上到下的推動。在當前勞動還是人們謀生的手段的經濟發展水平下,如果沒有利益的驅動,不可能有很多農民參加社區自治組織,因而,政府在推動社區建設中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4.村民缺少民主自治意識,對社區政治表現出冷漠。

  受傳統封建思想影響,絕大部分村民不能正確認識和接受民主管理,對選舉表現出一種被動和無所謂。當前的村級管理、社會管理往往是鬆散無力的,農村村民自治也有較大的問題。在社區自治組織成立的過程中,各縣民政局、鄉鎮政府的積極推動和支持產生了決定性作用,如果僅僅村民自己籌備社區,在經濟薄弱的農村地區是不可能建立起來的。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小規模分散的生產與生活方式,造成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很低,農民的政治民主權利意識相對較弱,習慣於傳統的集權和統一的指導,加上經濟的落後,農民對政府和社會的依賴性較強,只要上級的有關政府能給村莊帶來利益,大家就樂於做些事情。由於血緣關係,人情、道德、自我保護意識的存在,權威在當前農村是一種較大的社會勢力,村級政治往往與宗族勢力範圍重合,村治受到宗族勢力的掣肘,一些歷任村幹部選舉的人員,都以大姓家族的人為主,排外意識較強,以大欺小的現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一些基層組織軟弱渙散,缺乏凝聚力和戰鬥力,有的甚至被地方惡勢力把持。村兩委領導班子把握全局、促進發展、協調利益、服務群眾、依法辦事的能力差。政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遠沒有走向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一些農村的基層幹部民主意識、法制觀念淡薄,對農民和農民的合法權益缺乏應有的尊重,不文明行政、不文明執法的行為時有發生,個別地方還存在亂收費、亂攤派現象。要真正發揮社區在村民自治和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需要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

  5.個別地區黨政組織對社區建設管理越位和錯位,沒有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

  社區幹部一般都是由鄉村上層領導選定,不是由村民自己自願選舉或推舉。當然,這與村民的素質、觀念有關,但更主要的是權力對社區建設的操縱。村支部和村委對社區自治組織的指導,很容易變成領導,這樣社區自治組織就成了村委或村支部的下屬機構,改變了社區自治組織成立的初衷。從現實組織和行政角度來看,社區自治組織完全是在村委會的安排下、在官方的組織下開展各項工作,實際上相當於一級行政組織,履行了一部分村委會的職能,它的存在只能說明村民自治功能的不完善和萎縮。

  6.社區的隸屬關係不明確。

  從政府來看,許多政府職能部門視社區為辦事員,把部門內無利、費力、不討好的職能強加給社區執行,政府任何涉及社區方面的職能部門都有權利對社區發號施令,造成社區工作無所適從。諸如衛生收費、村容管理、普查登記、數據統計等等,有些政府部門的職能工作既煩瑣、複雜又重覆,搞得社區應接不暇,根本沒有精力從事服務村民工作。這種作法既增加了社區的負擔,又造成了村民對社區的不理解。由於在實踐中社區地位、職能不明確,造成社區建設自治不自主,社區職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甚至偏離了服務村民的根本職能。

  7.社區建設的義務與利益、義務與權利不對等。

  從社區管理與服務的實際來看,社區建設的義務與利益、義務與權利存在嚴重不對等的對象。諸如,有權有利的社區管理與服務被政府職能拿走,剩下的只是些無權無利的麻煩事,權利在政府職能部門,義務卻落在社區。這是社區建設難開展、社區管理與服務力度不大、積極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有少數領導幹部做錶面文章,沒有真正做到以農民為本、為群眾辦實事,而是圖政績,以求個人仕途。不少社區建設只是虛架子,沒有達到社區建設的目的和真實的效果。社區建設搞幾個示範村是容易的,但要在農村全面鋪開就難了。農村這麼廣,村落這麼多,所有的村落社區都要政府去扶,效益會很低。

  8.社區幹部與社區工作者綜合素質不高。

  首先,現任社區幹部及工作者的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解決社區建設各種問題的方法不活、招數不多,對市場經濟在社區建設中產生的影響認識不清,對社區建設中出現的新事物缺乏應對能力。其次,社區幹部及工作者待遇太低,在職的社區幹部積極性不高,年輕有為的村民不願意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造成社區幹部和工作者後繼乏人。第三,對社區幹部及工作者的培訓力度不夠。任職前普遍沒有接受培訓,任職後培訓形式化,培訓內容不全面,培訓方式單一,參加人員缺乏全員性,為政府職能部門服務的業務培訓較多,為社區村民服務方面的培訓太少。

  9.鄉村社區貧困面積大,保障機制不夠完善,貧困人口影響社區建設。

  政府現有社會低保體系以及有關部門各類相關活動和載體覆蓋面有限,在農村的覆蓋率很低,相對於廣大貧困弱勢群體,只是杯水車薪,救急救不了窮。新農村建設以來,農村社區條件有所改善,但與其他區域相比,發展水平低,貧困面積大,社區集體經濟薄弱。許多由村集體出資修建的基礎設施無法落實,進一步加深社區物質貧困和文化貧困。自然條件惡劣,生存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繁是農村社區貧困的最主要因素,村落分佈邊遠和交通落後增加社區發展困難。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落後是村落貧困的技術根源,大部分貧困鄉村生產方式落後,生產結構簡單,經濟構成主要為農牧果業,工業加工業幾乎沒有,鄉村的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小,絕大多數農戶僅靠有限的種植業收入維持生存,收入來源單一,經濟發展緩慢。欠發達地區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調整往往帶有趨同性和滯後性,農業生產水平比較落後,經濟發展緩慢,集體經濟薄弱,農村基礎生活設施比較缺乏,農民文化素質低、困難群體龐大。改革開放以來,欠發達地區的廣大幹部群眾儘管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由於受歷史、區位、結構、信息、觀念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消除,促進農村經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經濟發展仍比較緩慢,同發達地區的差距呈擴大化趨勢。

  10.農村社區基礎設施比較落後,社區建設缺乏硬體,特別是公共設施建設的投入不足,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村容村貌的髒亂差是農村社區建設中一個長期存在較難解決的基本問題。從總體上看,與發達地區的農村相比,欠發達地區村級基礎設施投入明顯不足。目前,多數村莊處於無序建設狀態,空心村現象大量存在,儘管有些村莊進行了規劃,但由於長期形成的老村建設格局,一時難以規範。受村民收入低的制約,農村道路建設比較落後,很多村在美化、綠化方面投入不足,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較差。

  11.村常住人口發生變遷,社區建設主勞力缺失。

  農村社區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向就近縣城就業轉移,或打工或經商形成勞務經濟,其勞務效益是部分農民家庭的經濟支柱,一定程度上拉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大量有文化的主勞力外移,不僅阻礙了村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還使農村社區建設失去了主力軍。同時,由於農村社區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導致農村社區教育存在空洞,社區建設的希望值降低。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小孩一般留守隨其祖父母輩生活,隔代撫養現象普遍。而祖父母輩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對孫子輩的養育僅限於溫飽和平安,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孩子缺少家庭輔導、管教和溫暖。

  12.社區文化建設缺少氛圍。

  農村文化事業經費投入明顯不足,文化站、館設施陳舊落後,農民群眾看書、看戲、看電影難,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單調。村民閑暇時間除了看電視外,喜好打牌者比例較大,因賭博致貧、引起家庭矛盾和社會治安問題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社區文化的形成。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欠發達地區農民群眾思想文化多元、多變、多樣的特點日益顯現,在一些農村,非社會主義思想意識、價值觀念有所滋長,腐朽落後文化有所抬頭,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封建迷信活動泛濫,黃賭毒等醜惡現象沉渣泛起,宗族文化盛行,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出現了不少值得註意的突出問題。

  13.部門協調存在問題。

  對社區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各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有機協調,沒有一個統籌解決的方針,你做你的,我乾我的。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巨集大的社會系統工程,牽扯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各部門必須齊心協力,制定完整統一的方案。這其中,作為農村社區建設的牽頭部門—— 民政部門,責任重大,而其他職能部門同樣有重大責任。這需要有一個很好的在當地政府領導下的有關部門參與與協調的機制。

  農村社區建設還處於探索階段,從國外現有的模式和經驗來看,結合我國農村的實際,農村社區建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也有極大的推廣價值。在政府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真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真正註重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農村社區建設就一定能夠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農村社區"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